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药王山造像碑佛传图像的构成及其以时间、空间为中心的表现形式的研究,初步探讨了北朝末和隋代佛传图像之间的差异和演变过程,揭示了造像碑佛传图像不仅是信仰活动的行为指南,而且构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
敦煌莫高窟第290窟佛传故事画是早期壁画中佛经与绘画联姻的最伟大的艺术杰作,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第290窟佛传故事画的艺术成就、艺术源流。认为第290窟佛传叙事图式直接来源于北魏时期的墓室漆棺画,而且就其所开创的“首尾连接的叙事图式”代表了莫高窟故事画的最高水平。诞生于第290窟的这幅佛传故事画的图式对莫高窟后期洞窟壁画构图形式产生了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吴新  杨秋颖  阎敏 《华夏考古》2022,(1):116-123
建于明代的水陆庵,因各种因素致使大殿泥塑彩绘出现了多种病害,并危及到文物本体安全。通过实地勘察和分析,确定大殿东檐墙北侧彩绘泥塑的主要威胁源自构架稳定性隐患。在维持现有文物安全情况下,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加固修复,基本解决了该区域内文物安全问题。通过后期跟踪监测,证实该区域的保护修复思路与方法是合理和有效的,并为水陆庵大殿东檐南侧彩绘泥塑和其他地方彩绘泥塑保护修复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1944年,正定隆兴寺大悲阁重修时,殿内的宋代壁塑毁坏殆尽,所幸上世纪20~40年代梁思成等学者拍摄了其中的精华部分,为后人留下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5.
瞿昙寺回廊佛传壁画是明清之际壁画艺术的重要遗存,正在引起美术史界的高度关注。以往回廊壁画的研究多为当地考古工作者的概括描写,同时对壁画内容也未作一个完整准确的辨识,对壁画表现的艺术风格及其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更少有涉及,本文考察了瞿县寺建寺史实,首次完整辨识瞿县寺回廊佛传壁画的内容,复原了不同时期壁画的次序,并就壁画风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牙雕骑象菩萨造像”是 6至 8世纪由中亚、西域人制造的 ,融合有汉民族文化风格的佛传造像作品。其丰富的内容 ,独到的形式 ,为研究佛教东渐及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难得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本稿着眼于北朝佛传雕刻的托胎灵梦、树下诞生、七步、灌水四个场面,论述了佛传图由西北印度经新疆,向中原北方传播期间呈现的东方化过程。北魏中期的佛传图以吸收西方因素为特征,诸佛传场面的表现大体可以在犍陀罗雕刻中找到祖形,克孜尔石窟壁画反映了佛传图在新疆初步东方化,传播到中原北方以后东方化程度加深。北魏晚期及其以降,佛传图在北魏中期基础上适应汉文化环境进一步东方化。  相似文献   

8.
《陈寅恪史学论文选集》所选《(三国志,(曹冲)、(华佗传)与佛教故事》结语云:“总而言之,《三国志》《曹冲》、《华佗》二传,皆有佛教故事,辗转因袭杂糅附会于其间……夫《三国志》之成书,上距佛教入中土之时,犹不甚久,而印度神话传播已若是之广,社会所受之影响已若是之深,遂致以承祚之精识,犹不能别择真伪,而并笔之于书。则又治史者所当注意之事,固不独与此二传之考证有关而已也。”  相似文献   

9.
白文 《文博》2009,(5):72-76
本文以陕西佳县白云观真武大殿东、西壁画的真武修行图为中心,探讨该壁画的相关环境、故事来源和图像风格,以及壁画排序的宗教意义与佛教因素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位于山西平遥冀郭村的慈相寺现存9座建筑,是一组比较完整的古建筑群。本文逐一介绍分析了慈相寺内各座建筑的结构及特点,认为其平面布局为宋代以后寺院的前殿后塔式,虽经历代修葺和重建,主体建筑仍保留了金代木构建筑的做法。  相似文献   

11.
1998年秋.山西省离石市物管理所在本市城关镇西崖底村村民建房工地发现4块汉画像石,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2000年8月11日,接到山西省物局通知,阳泉市郊区河底镇下章召村发现佛教造像窖藏,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迅即赶赴阳泉,在阳泉市化局、市管会、郊区化局、管会及下章召村村委会有关人员的配合下,对现场进行了查看和清理。该村位于阳泉市西北20公里处,禅智寺位于村南高台上,四周环山,寺前有小溪,窖藏位于寺西南的陡壁上。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户县现存两尊北魏、北周时期佛教石刻的介绍,谈陕西境内北魏、北周时期佛教造像的几个相关问题,分别从遗存情况、遗存少见的原因、艺术特征对隋唐佛教造像的影响以及造像的保护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树由根而发,水由源而流”,当紫禁城里传出贵州麻哈州人夏同袜高中状元之时,祝贺之余要思考的便是原因,固然夏状元本人是成就这一巅峰时刻的本因,然他身后的那个家族对他的影响亦不容忽视。历史沧桑变幻,关于夏状元以及他的那个家族已经变得愈加模糊,便是他的后世子孙对他亦是不甚清楚。纵有热心人士努力,但不成系统,本文试图为夏家600余年的历史理出一个脉络,希望抛砖引玉,以此为起点展开对夏状元及其家族的研究,作为600百年前来到贵州的汉族,这个家族的成长发展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配合集通铁路(集宁——通辽)建设,1991年5、6月间对林西县大川乡水泉村北山梁进行了调查,水泉遗址(代号1991LSB,采集遗物代号BC)位于水泉村北100米。西距林西县城9公里(图一)。在水泉遗址东西两侧各发现一处遗址,分别命名为水泉东遗址(代号1991LSD,采集遗物代号DC)和水泉西遗址(代号1991LSX,采集遗物代号XC)。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太原市龙山石窟作为我国北方现存最早的道教石窟,历来受到中外学们的关注,史岩先生谈到该石窟价值时说到:“太原龙山石窟和芮城永乐宫同样,关系到道教全真教派的历史颇巨;龙山石窟造像和永乐官壁画同样,关系到我国美术史中宗教美术风格演变亦颇大”。近年来,张明远先生对其研究尤勤,  相似文献   

17.
广化寺,俗称喇嘛洞召,位于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北大青山深处,古柏苍翠,风景宜人.该寺据文献记载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由察罕博格达一世活佛主持兴建.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麟游县境内以山地为主,山丘之间河溪众多,西北部的天堂河乃泾河水三级支流,其北流注入达溪河。天堂河与其支流南沟交汇处即园子坪遗址之所在(图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