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曾祖父与祖父父亲多次讲过 ,他所以自幼对历史感兴趣 ,以至后来以史学教育和研究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 ,与从小受到祖父援庵 (垣 )先生的熏陶教育有关。祖父所以能成为杰出的学者 ,又同曾祖父的培养有关。在介绍祖父对父亲的影响之前 ,有必要介绍曾祖父维启 (名满田 )公对祖父的影响。祖父于清光绪六年 (1880年 )出生在广东新会一个药材商人的家庭 ,创业者是高祖父海学(18 11— 1878年 ,名社松 )公。他于 19世纪上半叶以贩卖新会特产陈皮起家 ,后扩大为经营药材 ,在广州开设“松记”店。道光十七年 (183 7年 )改店名为“陈信义” ,店铺门联为…  相似文献   

2.
初中《中国历史》第一册,第127页插图“王羲之手迹”是从《宋拓王羲之十七帖》临摹本中节选的五行草书。王羲之,字逸少,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因官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羲之生卒年代,一说为公元321—379年;一说为公元为303—361年。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当时人称他写的字“江左中朝莫有及者”。后来梁武帝在《评书》中赞美说:“王右军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这个评语,为历代书法家所赞同。《晋书·王羲之传》说他为人“以骨鲠称”,字随人性,书如其人,骨鲠的性格,雄强的字势,常属自然。据记载,王羲之十一岁时,遭逢国破家亡之难,随父兄南渡。后来他不满东晋偏安局面,常  相似文献   

3.
玉波池     
王羲之是东晋一位大书法家,他曾当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后人称王羲之为草圣,又称书圣。王羲之生性平易近人,有许多穷朋友,王皮匠就是其中的一位。王羲之经常到王皮匠的鞋店来玩。有一天。王羲之和王皮匠正在喝茶闲谈,王皮匠对王羲之说:“右军,我们相处已三十多年,你已年近花甲,你不写几个字给我留个纪念吗?”王羲之莞尔一笑,频频点头说:“可以,可以,但不知写点什么给你?”“随你的便,你写什么,我就要什么。”王皮匠满不在乎地说。“好说。拿纸拿笔墨来!”  相似文献   

4.
兰亭绝唱     
明星的出现,正式宣告“好戏”开场,这明星,便是王羲之,王羲之唱的“戏”,名曰“‘兰亭’悠‘歌’”。  相似文献   

5.
“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说相沿已久,现已成为勉励青年人勤奋好学最常用的例子之一。但史实并非如此。一、记载晋人言行史迹的两部主要著作《晋书》和《世说新语》,均无王羲之临池学书之谓。二、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者为东汉张芝(张伯英),这件事许多书上都有明确肯定的记载。《后汉书·张奂传》章怀太子注引王愔《文字志》曰:“芝少持高操,以名臣子勤学,……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书法界总习惯把王羲之奉为“书圣”。其实,生于东汉桓帝元嘉元年(公元151年)的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王羲之。他不但是中国的书史之祖,更是“楷书”的创始人。若论辈分,王羲之的书法学自于卫夫人,而卫夫人则学自于钟繇,如此算来,王羲之应是钟繇的徒孙。由此,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可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7.
许进 《纵横》2009,(2):7-8
1975年1月13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祖父许德珩与周恩来总理一同作为天津市的代表出席会议并当选为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在一次小组会上周总理问祖父:“楚生兄,你从法国回来后在哪里工作呀?”祖父回答说:“我在黄埔军校当政治教官,那时你已离开了,是熊雄负责。”周总理说:“噢,你还在黄埔(军校)工作过,那要记你一笔。”看到周总理清瘦的面容,祖父联想到当时很多关于周总理患癌症的传言,他沉重地说:“总理,你要保重身体呀。”周总理回答说:“我剩的时间不多了。”  相似文献   

8.
一、被傅作义收为义子,取名“雨中” 1928年,时任天津水早码头稽查处处长的大祖父韩占彪,回山西太原出差,顺便回家乡探望我的爷爷。那年父亲16岁,已长成了大小伙子。大祖父见父亲聪明英俊,就把父亲带到了天津,在天津大沽口陆军指挥部第一警备兵舰报了名,成了一名军人。一年后父亲随部队返回太原,在阎锡山警备司令部执法队当队长。  相似文献   

9.
1958年,为了支援安徽创办安徽大学,先父冒效鲁奉调安大任教。为了教育事业,他义不容辞,他对家母说要在安徽施尽才华,把书教好,毅然举家迁居合肥。让父亲放心不下的是老病的祖父冒鹤亭,时年祖父86岁。为了照顾祖父,解放初父亲婉谢胡绳通过沈志远邀请他去北京工作和叔叔冒季美从香港寄来的大学聘书。祖父成名很早,是著名学者。19世纪末,国学大师陈衍称吴汝纶、林琴南和冒鹤亭为“海内三古文家”,当年祖父才20余岁。当代学者钱仲联在《近百年诗坛点将录》拟我祖父为“天贵星小旋风柴进”。祖父有5个儿子,他认为能承家学的是父亲,并赋诗鼓励。祖…  相似文献   

10.
我祖父范鸿仙,名光启,1882年6月出生,安徽合肥人,1906年参加同盟会.他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追随者和朋友,辛亥革命的元老,著名报人,曾任铁血军总司令等职,为民国初年烈士. 我对祖父充满崇敬,从懂事时始,几十年中一直聆听着祖母和老同盟会员深情的讲述;同时我多年从事档案工作,以业务之便,得到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同仁之助,在享有中华民国时期史料宝库美誉的“二档”馆,掌握了祖父一大批珍贵的相关文章和资料.  相似文献   

11.
在书法篆刻艺术的成就 祖父秦咢生逝世已十一周年了。祖父是1900年出生,1990年逝世,终年九十岁。2000年国庆节前夕,广州市书法家协会为祖父举办了“秦(?)生诞生一百周年”书法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送来贺信,称赞祖父“是享有崇高声誉的书法艺术大师。为人谦和淳朴,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心公益事业,奖掖后进,以书法艺术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积极  相似文献   

12.
“政策像外公,性格像父亲”安倍晋三出身于显赫的政治世家,有“纯种政治家”之称。他的外祖父岸信介和外叔祖父佐藤荣作都曾担任日本首相,父亲安倍晋太郎曾任外相,祖父安倍宽为众议院议员。在这几位长辈之中,对安倍影响最大的要数他的外祖父,日本前著名“鹰派”首相岸信介。  相似文献   

13.
1966年,我在内蒙古师范学院(校址在呼和浩特市)外语系三年级学习。由于很喜欢祖父罗飞声(字锐青)烈士“半世论交求古剑,一生低头拜梅花”的诗句,我就将其写在了日记里。不知此事如何被他人得知,致使该诗被扣上了“反动对联”的帽子,进而又被上纲上线,将“求古剑”解释为“武装复辟”。因此,我祖父被污蔑为“与袁世凯同伙,因内争而死”,  相似文献   

14.
南晨 《湖南文史》2009,(8):34-34
阿拉伯人的名字大部分都很长,有的长达八九段,但一般说来是由三段组成。排列次序是自己的名字一父名一祖父名;也有的两段组成,即名字一父名,或名字一祖父名。  相似文献   

15.
启功,字元白,满族人,1912年7月26日生于北京。启功的始祖是清朝雍正皇帝的儿子,排行第五,名弘昼。封“和亲王”。其后代逐渐从王府中分离出来,至其曾祖时,家族已失去门荫,仕宦亦要经科举一途。由于父亲早故,启功自幼随祖父生活,11岁时,祖父去世。此后靠母亲和未出嫁的姑姑负担全家生活。  相似文献   

16.
刘刚 《收藏家》2005,(2):37-42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等士大夫在会稽山阴兰亭临水修禊。当时,王羲之满怀激情地用饱蘸墨汁的鼠须笔在蚕茧纸上挥毫作序,写下了书法千古名篇——《兰亭序》,又称“禊帖”,在中国书法史上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美誉。其遒丽劲健的体势,自然儒雅的章法,千百年来一直是后世人学习行书的典范。在《兰亭序》中,王羲之脱尽魏晋以来用笔滞重的写法,创造俊逸、雄健、流美的书风。现从几种唐人勾摹的《兰亭序》中,可窥见王羲之的书艺风格和成就。  相似文献   

17.
鹦鹉洲旧事     
汉阳鹦鹉洲。曾经是中国长江流域最大的竹木交易地.洲上早期的居民多是与竹木簿筏一起来到此地的湖南人.素有“五府十八帮”之说(“五府”“十八帮”均为湖南地名)。从我的祖父开始.我们家曾在鹦鹉洲居住多年。祖父周煦菊,湖南桃江县天湾乡人,为人刚强,行事果断,家乡人称他“菊猛子”。大革命时期,他曾经是农民协会的纠察队员。  相似文献   

18.
贵刊1984年第3期龙瑜珠的《王羲之临池学书说辨误》一文说,临池学书其水尽黑者为东汉张芝,而非晋王羲之,这是正确的;但该文又云,王羲之临池学书说,最初见于北宋文学家曾巩撰写的《墨池记》,“此盖曾巩为夸饰士风,附会古迹,杜撰之说”,这就不正确了。曾巩的《墨池记》,不但没有杜撰王羲之临池学书说,而且对此说的史实可靠性也是持否定态度的。墨池,址在江西临川城东。文章开头几句介绍了墨池的地理环境,接着说:“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  相似文献   

19.
常书鸿多彩生涯纪盛□秦鸣凤1980年常书鸿陪同邓小平参观莫高窟著名画家、敦煌艺术学者常书鸿,1904年4月6日(清代光绪三十年农历二月二十一日)出生于浙江杭县(今杭州)。原姓伊尔根觉罗,满族。祖父名少峰,为清代驻防浙江杭县并安家落户的“世袭云骑尉”。...  相似文献   

20.
方国兴 《南方文物》2001,(3):104-106
王羲之(公元321~379年),晋代著名书法家,早岁从卫夫人学书,后博览前代名家法书,遂改变初学,采择众长,备精诸体。其草书浓纤折衷,正书势巧形密,于中国书法史有继往开来之功,享有“书圣”之誉。《十七帖》是王羲之晚年之作,体势雄健格调典雅笔法精妙,为后代草书之绝。自古以来的书法爱好者多以此贴为临习草书范本。笔者在反复磋磨研究后认为《十七帖》精妙之处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结体稳健。王羲之草书结体的规律是“各自为战,互不相干。”乍一看,书草如楷,从容不迫,平心稳健,心平气和。再仔细看下去,精妙至极,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