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祥雨 《清史研究》2012,(3):111-118,125
逃人法与圈地、投充一起并称为清初三大弊政。逃人法旨在阻止旗下家奴①逃走以维护满洲为主体的旗人利益。明清鼎革后,逃人法曾多次修改。②多尔衮摄政时期,逃人法一度被纳入顺治律,称"隐匿满洲逃亡新旧家人"  相似文献   

2.
明代逃户是因徭役而逃的编户,由于西北地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使这里徭役的种类、应役频率等都呈现出与其他地区显著不同的特点,明代陕西逃户就是当时特定的徭役制度与环境博弈的产物,也复杂而深刻地改造着逃出地与逃入地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大谷文书 2 835号是一份研究唐代括户的重要文献 ,由文书来看 ,敦煌县在长安三年括户中的态度是积极的 ,李峤有关逃户对策的变通性建议在此次括户中也已被部分采纳。逃户的原籍地政府与逃户的寄居地政府 ,对于不同括户政策的态度很不一样 ;大地主在政府括户时的特别动向 ,主要不是表现在言论上 ,而是表现在行动上 ;逃户的发生会影响到原籍地的租税 ,而逃户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是土地问题而非括户政策本身。  相似文献   

4.
逃人法与剃发、易服、圈地、投充并称为清初五大弊政,其体现了满族统治者在关外及入关后很长一段时期的民族政策。本文系统地介绍了逃人法的源头、发展、顶峰及其废止,同时通过各个统治者对逃人法进行的调整,进一步论述各统治者的统治政策以及清代社会逐渐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李志贤 《史学月刊》2001,(2):35-39,97
武周后期户口大量逃亡,对社会经济带来很大的冲击.武则天从深远和实际的利益着手,突破常规,改变逃户的法律地位,采取积极的诱导和安抚,且辅佐刑令的宽猛相济、灵活合理的户口政策,使逃户得以复籍安身.武则天的逃户措施,是一场重大和影响深远的社会经济改革.它不但化解了逃户问题所可能引起的危机,还从危机中为日益困难的财政创造生机.它的成功经验为日后朝廷制定逃户政策带来了重要的启示.更值得重视的是,它也是中国古代专制王朝从用严刑峻法取缔逃户,发展到以彻底修改法令正式承认逃户合法性的一个重要过渡.  相似文献   

6.
家园记     
吾父母方照布纶音,力求建白,吾桑梓敢创造新法,显悖腾黄,有是理乎?死者将临刑呼冤,其为已谋也既不智;生者将望风裹足,其为君谋也又岂忠哉!而或且曰:子谓逃贼不可杀,岂吕、李二宪杀一逃贼则绝其根株之示独未闻乎?曰:吕、李又岂于胁从罔治之谕独未闻乎?盖二公所谓逃贼者,乃逃于我而达于贼之逃,非逃于贼而求归我之逃也。求达于贼则根株不绝,故必杀而后绝;求归于我则先自绝  相似文献   

7.
有明一代,逃人群体日渐扩大,乃前代所未见。为尽可能削弱蒙古、女真等对北部边疆的威胁,明朝随时势采取了一系列刷还、招徕、安置逃人的举措。整体而言,逃人刷还在加强双方往来的同时,逐渐成为一种变相的人口贸易;历经磨难重回明朝的逃人,带回了一些相当有价值的军事情报,得到较为妥善的安置,但生活依旧艰辛不易。诸项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帝国的"面子",逃人已然成为明代北部边疆力量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唐朝首次从保护公私土地产权的角度,在法律文本中使用“盗耕种”作为法律术语,并制定专门的《盗耕种法》;宋朝继承并细化了唐朝的《盗耕种法》,新增《匿税法》等,司法具有纠查逃税的财政效果。唐五代和宋朝为了鼓励他人合法耕种大量存在的私有逃田并交纳赋税,多次调整逃田产权处置制度,宋朝还制定了《逃田法》,作为与《盗耕种法》并行的经济法规,均表现出以是否交纳赋税作为判决盗耕种逃田的关键依据的司法倾向。综合来看,唐宋国家对以私有田产为主的私有财产的法律保护是有前提,或者说是有限度的,一旦国家财政利益与维护私有财产权益发生冲突,司法优先考虑的是保障国家的财政利益。  相似文献   

9.
因为父亲李政道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中清从小就想摆脱父亲的影响,选择了历史学,但他最后是用计量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历史,依然逃不开父亲的影响,就像孙悟空逃不开如来佛的手掌  相似文献   

10.
高振铎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下册所选《宋会要辑稿》有关“逃移”文两则,其中第一则之标点,注释颇可商榷。兹先将原文依高著标点移录如次: (太宗)至道元年六月,开封府 言:管内十四县,今年二月已前,新 逃人户计二百八十五户。乞差官与令 佐检校,及遣殿中丞王仲和等十四 人,分行检勘。仍照今年四月已前申 逃,并典卖逃户田土,割税不尽及挟田 诡名,妄破租税,侵耕冒佃侧近佃田, 妄作逃户,并见在户,将名下税物移 在逃户脚下,夹带开破者。并限一 月,许经差去官陈首,仍旧耕佃输税。 并许本村耆保、亲邻、里正、户长、书手 陈首典押。令佐觉察,如有欺敝者,许  相似文献   

11.
元代逃奴案件反映了元代社會的諸多特色,其中"軍驅"的逃亡與元代軍事制度乃至整個國家機器有密切的關係。在追捕逃奴的問題上,軍人通常能繞開地方政府,而普通使長則要受地方政府的限制。朝廷默許軍人追捕逃奴時有使用武力的方便,這是出於國家自身的需要。儘管朝廷也爲了使長的利益而制定逃奴問題的對策,但國家權力的支配遠遠淩駕於主奴關係之上。  相似文献   

12.
我们一行四人风尘仆仆地来到了日土县下曲龙乡,那里老乡热情招待,早为我们工作组做好了酥油茶。酥油飘荡的芬芳和阵阵欢歌笑语,从小窗口扑向曲龙大地……。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辉煌的古格王国灭亡之后,人们死的死,走的走,逃的逃,呈现出一片废墟与荒凉的景象。如今的曲龙乡不足三百人,然而古代的曲龙乡  相似文献   

13.
姚敏  王聪 《黑龙江史志》2013,(15):17-18
清前期中俄间俘虏、逃人问题是中俄边事交涉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黑龙江地区移民的类型之一,目前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非常不足。本文拟就中俄逃人、俘虏视角下移入、移出黑龙江地区的移民略作论述,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14.
为数众多的内地群众偷渡外逃到香港,历来是广东的一个特殊问题.   由于国内采取了一系列"左"的错误政策,加上3年困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10年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得不到应有的改善和提高,因此,广东曾连续发生群众偷渡外逃香港、澳门事件.据统计,从1954年至1978年,全省共发生偷渡外逃56.5万多人,逃出14.68万多人.为了遏制逃港风潮,广东全省在省委的统一领导下,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持续不断地进行反偷渡斗争,但效果有限.在一些人看来."逃港"似乎成了永远无法解开的死结.然而,自改革开放后,特别是1997年香港回归后,情况却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内地居民"逃港"事件越来越少,而港人北上定居则悄然成为"潮流".……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湖北省政府由恩施迁回武汉,直到武汉解放,不到4年时间,“省主席”像走马灯似的,任期时间都很短,先后有王东原、万耀煌、张笃伦、朱鼎卿4人干过此职,时间最短的要算“末代”省主席朱鼎卿.为时不到两个月就惨败而逃,垮台西窜,组建军队,与我军对抗,败逃至川东,在四川金堂,绝路逢生,率部起义,走向光明……  相似文献   

16.
1962年,在深圳尝试对外开放的时候,有十多万人次涌入深圳,五万多名外流、逃港未遂人员被收容遣返。斗转星移,随着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高。近年来,从香港及海外回流的人越来越多,逃港现象已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17.
“逃离是一个人终身的使命,但无法逃是一个人最终的宿命”  相似文献   

18.
李贵刚 《神州》2011,(2X):201-201,204
看过电视剧《天地大战》动画片的观众都会记得,在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人类利用声音驱赶妖魔鬼怪弄得那些妖魔死的死,逃的逃,跑下桥,沿河岸四处逃遁。这虽然只是艺术的夸张表现,却隐含着科学的道理,那就是,当声波的强度超过某的限度时,就会导致人体中的生理发生复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1950年1月下旬,解放战争进入尾声。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兼第八兵团司令汤尧在滇南元江大战中几经挣扎,无可奈何地当了我军的俘虏,其主力师团被歼灭殆尽,其残兵败将数千人在新编第九军军长兼一七○师师长孙进贤率领下,经哀牢山逃向人烟稀少的无量山中。 我十三军三十七师师长周学义和副师长吴效闵各带两个轻装营,在云南“边纵”和卢汉起义部队配合下,兵分两路,与逃敌展开了一场异常艰苦的追歼战。  相似文献   

20.
民国30年(1941年)、民国33年,福州两度沦陷。期间,日寇暴行罄竹难书,许多民众不堪忍受,纷纷出逃到内地避难。福州市第一次沦陷时人口37.66万人,有难民9.3万人,逃出5.7万人;第二次沦陷时人口25。8万人,有难民8.05万人,逃出4.87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