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典 《湖南文史》2012,(9):56-57
“上班点卯”的由来 古代官员以“清、慎、勤”为原则,“勤”的起码要求便是按时上下班,不得有迟到早退、缺勤等行为,这是古代做官的基本原则之一。古代官员的工作时间与现在“朝九晚五”的八小时下作制不同,整体来说是上班上得早,下班也下得早。早在两千年前的《诗经·齐风·鸡鸣》中就记载了一则故事,妻子早晨催丈夫起床上班说:“公鸡已经叫了,上朝的都已经到了;东方已经亮了,上朝的已经忙碌了。”因为当时交通不便,所以按时上班就需要很早就起来准备,由此可见,从春秋起,古人就有了“鸡鸣即上班”的传统,往后,这个时段就定型为“卯时”,即早晨五至七时。于是就有了“上班点卯”的说法。  相似文献   

2.
旧时武汉称理发为剃头。在我们华夏的传统文化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不得轻易损毁的。古人无论男女,都留长发,幼年少年,头发就散披着,再长了,就在头上梳束成一个髻或两个丫髻。这“丫髻”是不“编”只“扎”的小辫子,故也叫“总角”,成语中的“总角之交”,亦即“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女子到了15岁,就算是成年了,  相似文献   

3.
栾保群 《中华遗产》2010,(6):150-155
很奇怪,最近几年不知怎么的,“龙生九子”也成了一热,弄个什么怪物就说是“龙九子之一”,好像在“三不管”的地界发现了天潢贵胄似的。而且只要一封为“龙子”,哪怕是驮着谀墓的大石碑,也自觉有了“最后的名媛”似的光彩了。但是西洋镜就怕戳破,戳破了就什么也不是。因为“龙生九子”这只是半句话,后面半句的“不成龙”才是要害!  相似文献   

4.
但承发 《神州》2012,(29):170-170
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年级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就能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经久不衰的求知欲,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乐学”,就一定会学好化学这门功课。  相似文献   

5.
二战结束后,上海来了一群美军陆战队队员,驻地就在洋泾浜.于是,中国就有了一个“洋泾浜英语”,突出的代表就是“阿飞”。  相似文献   

6.
《世界》2013,(1):20-21
新年伊始,以精致服务闻名的新加坡航空公司就为万千中国旅行者送上了一份大礼——“新航假期”终于在中国大陆地区开卖了。也许你会产生疑问,“港龙假期”“皇家风兰假期”早在10年前就进入中国,而且也已经做得很完善,作为一直领跑世界航空业界的新航是不是掉队了?仔细查看“新航假期”的内容,你就会发现,它绝对有备而来。  相似文献   

7.
2012年金鸡百花电影节现场,102岁的导演王为一即将上台领取终身成就奖。上台之前,他又转头问了问二女儿王蕊:“一会儿我说什么?”“谢谢大家。”“就一句?”“就一句。”  相似文献   

8.
李清扬  贾晓明 《纵横》2009,(10):22-24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后,一心灭共的蒋介石如芒存背,焦灼万状,于是就下达了“进剿令”,妄图冉度组织大规模“围剿”,将立足未稳的红军就地“剿灭”。  相似文献   

9.
郭丽娟 《广西地方志》2006,(4):57-58,60
通过对柳州市图书馆藏民国《象县志》25年“苏抄本”,37年“刘初稿本”、“刘定稿本”、“刘铅印本”4种版本进行分析、比较,并就“刘初稿本”进行述略;同时就“刘初稿本”中夹带的散件文献档案及其价值作粗略介绍。  相似文献   

10.
《文史博览》2013,(4):32-32
对于“婚”字,现在有种较为流行的戏谑说法:女人发昏了,于是一段婚姻就开始了。但“婚”字究竟是何来由? 实际上,在古代,“婚”字没有女旁,如《诗经》就有“宴尔新昏”的记载。那么“昏”怎样跟“娶媳妇”扯上联系的呢?  相似文献   

11.
蒋志龙 《中国文化遗产》2008,(6):M0001-M0001
在我国的西南边疆,早在汉代以前就生活着以“夜郎、滇、昆明”为代表的被司马迁称为“西南夷”的土著居民。其中的滇就大致分布在滇池周围,是“靡莫之属”中最有势力的代表,  相似文献   

12.
几十年前,最开始搞一国两制的时候,内地同胞根本就没有参与,是邓小平说“一国两制”就一国两制了。“内地对香港开放”是一直有研究的,但是“香港对内地开放”是一个新课题,这个课题过去根本没假设会有这么多,而是希望“在可控情况下发生”  相似文献   

13.
昨天,茂茂幼儿园放学回家后,嚷着要吃饼干。太太认为他这几天咳嗽,就横着心不给吃。茂茂见纠缠多时没进展,便转而“攻”我:“爸爸,求求你了,我就吃一块,就吃一块!”望着可怜巴巴的小脸,我有些不忍心,但一想到刚才太太发了硬话,如与太太的意见相左,不利于教育。正左右为难之际,突然我灵机一动,张口就来“:茂茂,今天星期几呀?”“星期一。”“星期一、三、五是妈妈‘值班’,星期二、四、六是爸爸‘值班’,星期日才是茂茂‘值班’,谁值班谁就有权监督、谁就说了算!”“不,我要爸爸今天‘值班’!”“可今天是星期一呀,按规定是妈妈‘值班’,爸爸…  相似文献   

14.
李冬君 《文史天地》2012,(12):53-55
所谓“走私”,其实是正常贸易,朝廷害怕民间海商发展壮大,就来搞海禁,本来是再正常不过的海外贸易,一搞海禁就变成了“走私”,以至于连沙勿略也不得不“走私”进入中国。不幸的是,沙勿略“走私”未捷身先死,成了向中国传教的先驱。  相似文献   

15.
《山茶》2011,(7):36-37
就人口而言,维吾尔族是中国第五大少数民族。在唐代的历史文献中,就有关于“回鹘”、“回纥”的记载,回鹘与突厥族同出匈奴,后由于部族分裂。逐渐形成两个不同的民族。而“回鹘”,就是维族的先民。  相似文献   

16.
吴留芳 《世界》2006,(4):69-69
电影这“活儿”好不好,主要还是在“讲故事”,不会或者不愿意“讲故事”——“人家就退货”!  相似文献   

17.
《世界》2005,(1):6-7
没有那头叫做“年”的怪兽,就没有初民大张旗鼓的抵抗,也就没有过了千百年的春节,更没有如今众生过年的诸般体味,一切还得从“年”说起。  相似文献   

18.
门第与出身     
丁杰 《文史月刊》2008,(4):59-63
门第是古时候区分家族地位高下的标志。钱多的或权大的显贵之家称为“高门”,没钱的或没权的卑庶之家称为“寒门”。“高门”自然在社会上的地位就高,而“寒门”自然在社会上的地位就低。出身虽然也与门第有些联系,如某某人出身于“书香门第”,但是更多强调的是个人经历,如某某人是“木匠出身”。  相似文献   

19.
监狱里的颜色很单调,回来这一路上,看四周的环境真是眼花缭乱。我妈就说:“郎郎,要是眼睛累,你就闭上。”我说:“没事儿,挺好看的。”  相似文献   

20.
金诗 《人物》2020,(1):86-95
“非我莫属”。“不好意思,我这话可能有点直接,但我还是想这么说——”2016年底,在看完《庆余年》小说和剧本后,作为备选男主角之一的演员张若旳在与出品方和导演首次见面时,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就相当“不客气”:“小范大人已经非我莫属了。”在张若旳10年的演员生涯中,他承认那是他争取角色过程中“最特别”和最直接的一次。那是一种从未有过的与角色的“强烈连接感和非我莫属的那种东西”,就像“一幅画卷在眼前展开之后,我一下就看到了其中我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