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速城市化成为德意志帝国时期城市发展的显著特征。在快速工业化的推动下,大规模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导致大城市与新兴工业城市的人口急剧增长。传统的公共事务管理体制难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带来的挑战,由此导致城市住房拥挤、环境卫生脏乱差、城市生活配套设施不完善、医疗卫生设施严重匮乏等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致使德国社会下层民众的健康状况进一步恶化,城市人口死亡率居高不下,各种传染性疾病肆虐,从而引发了城市公共卫生危机,客观上推动了德国公共卫生改革运动的兴起。  相似文献   

2.
论重建后工业化对美国黑人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立新 《史学月刊》2003,5(3):109-115
重建后,工业化对美国黑人的社会、政治、经济学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工业化和城市化改变了黑人在美国的人口分布,刺激了黑人人口的流动与黑人人口结构、劳动就业结构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并促进了黑人新型的社会、经济和家庭结构的形成。工业化为黑人在20世纪的崛起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正>德国是继英国之后第二个实现城市化的国家,由于经历独特工业化发展道路,其城市化发展模式也别具一格。山西师范大学徐继承博士早在2013年出版《德意志帝国时期的城市化研究》一书,该著作的出版不仅丰富了我国的德国通史和断代史著作系列,而且将德国经济史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本书以戴维·诺瑟姆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规律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了近代德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该书从城市人口的增长、空间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4.
1949-1957年,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较快,城乡之间的迁徙比较自由,但劳动力仍主要集中在农村,城市化水平比较低。1958-1978年,农业发展严重滞后于工业,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速度缓慢,在城乡资金流动中,农村为城市的投资  相似文献   

5.
前工业化时期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延方 《史学月刊》2007,2(5):111-114
英国从11世纪“城市兴起”至18世纪工业革命的7个世纪间,劳动力转移进程缓慢,城市化和工业化成果不及工业革命后一个世纪的成就,主要原因在于三个方面:政治上封建农奴制阻碍农村人口流动;经济上农业生产力落后,难以将大量农业人口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观念上封建传统思想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人口流动。  相似文献   

6.
三线建设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工业建设的重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东西部工业生产布局和产业结构,而且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城市化进程。出于备战考虑,东部沿海城市不仅工厂大量内迁,国家投资减少,而且城市人口的发展也受到严格控制。三线建设为内地工业发展提供了契机,并形成了一批新兴的工业城市,为内地城市现代化打下了一定的工业基础。在全国层面,六七十年代中国城市化发展逐渐与工业化脱钩,并长期处于停滞状态,三线建设是导致这一局面形成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近代法国城市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urbanization)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指某个地方随着人口的增加及建筑物的增多,整个地由村落发展为村镇,最后又形成为城市。这样,该地方就“城市化”了。持这种理解的学者,认为城市化古已有之,因而有“古代城市化”、“中世纪城市化”、“近现代城市化”等说法。另一个指某个地域随着其间新城市的兴起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和经济力量日益集中到城市或城市地区,最后,总人口中城市人口居于优势地位。城市生活方式成为压倒一切的生活方式。这样,该地方就城市化了。持这种理解的学者,把城市化看作工业化开展以来世界性的社会历史运动,并认为城市化的结果乃是在城乡矛盾运动中城市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它不仅表现为人口和经济力量向城市的“集中”,而且表现为城市的其他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南京公共交通与城市人口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公共交通不仅与城市人口需求相互影响,而且与人口分布紧密关联,同时与人口流动相互促进。由此可见,近代南京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且推进了城市化进程的赓续。  相似文献   

9.
本课题以东北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中人口流动为视角,以民族关系为落脚点,对东北地区城市化进程中人口流动与民族关系发展进行研究.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尽早融入城市社会,符合流动人口和流入地城市各自的利益.城市政府有责任通过制定发展战略和具体政策,大力构筑以交流、交融为中心的社会政策体系,帮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尽快适应城市生活,让广大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共享城市社会改革发展的成果,共建和谐家园.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市化是以新型工业化为基础,以城市发展为中心环节,以农村人口城市化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发展的战略;也是适应小康后人民生活要求提高,实现生态环境友好和城市功能增强的生活家园建设模式。参考国外有关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科学理论,国内多年来有关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研究成果,结合各地推进新型城市化的现实方式,归纳了新型城市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及各地区普遍存在工业化与城市化偏差现象,资源型地区的偏差尤为严重,主要表现为水平与结构偏差,质量、速度、效率偏差。其成因主要在于工业布局与城市、城镇分布的偏离,单一的嵌入式的资源开发模式与城市化的偏离,生产、社会组织方式与城市化的偏离。这几方面的偏离,通过影响流动、集聚、创新三个基本要素的相互作用,打破了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演进中的动力与传导机制,进而形成二者之间的严重偏差。针对资源型经济的特点,文中提出工业化与城市化整合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作为最早完成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国家,英国的城市化问题一直备受学界关注。学界关于中世纪英国城市化水平存在多种判断,以"政治、法律制度"为视角者认为城市化水平较低,而偏重于"城市人口量"及"非农行业"者则认为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对中世纪英国城市化水平研究概况进行梳理,可以看出这些研究视角或估算标准均存在一定局限性。客观准确地考察城市化水平,需要重新解读中世纪城市的定义,分析定义里"政治、法律制度"、"城市人口量"和"非农行业"三要素的关系。只有确定了中世纪城市的独有属性要素,才能厘清各要素之间的分歧与矛盾,为准确估算城市化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考察了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的城市化历史,指出了城市化的特点和问题,并分析了它们的原因。20世纪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历史为我国今后的城市化提供了三个方面的重要启示:一、把握城市化的速度与城市生活质量的关系。城市化水平虽然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但不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唯一指标。推进城市化要以城市能够为它的居民提供更为优良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主要目标。二、在很大程度上,健康的城市化需要与乡村共同发展。农村和农业的不发展是发展中国家过度城市化的根源。三、要处理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追求新型的工业化具有战略意义,但现实的社会状况仍需要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以缓解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问题的研究是城市地理学家所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关于人口城市化的动因,目前学术界众说不一,各持己见,各具其理。本文从人类生态学角度参与人口城市动因机制的再探讨,将人类生态位理论引入城市系统的研究,认为城市与农村生境之间的人类生态位适宜度之差值便是驱动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之"势",是促进人口城市化过程的动因;并认为控制城市规模,阻止或延缓城市化进程的根本办法就是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从而提高农村生境的人类生态位适宜度。  相似文献   

15.
英国工业化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工业化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王章辉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中叶,英国经过工业革命,实现了工业化,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劳动力分布随之亦发生巨大变化,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不断向城镇和工矿区流动,城市人口比例急剧增加,农村人口相对地和绝对地减少。英...  相似文献   

16.
工业化时期是德国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该地区城市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产业结构日益优化,城市体系逐渐完善,城市类型也朝着多样化的趋势发展。西部城市的强势崛起不仅得益于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大规模的铁路建设以及农业生产率的提高等因素,而且也加快了工业化进程,促进了经济重心的西移,进而带动了西北地区港口城市的快速成长。  相似文献   

17.
农村城市化与乡镇企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观伙  洪爱华 《攀登》2001,20(2):69-72
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与经济发展一致,这是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中国在建国以后,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而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的崛起推动了农村工业化,更造成了农村工业非城市化现象,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工业的发展,有必要促进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以发展县级中等城市为重点,引导农民进城,进行生产要素聚集。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少数民族人口流动频繁,城市少数民族成分增多,少数民族人口增长迅速.城市居民的多民族化及少数民族人口的增多使城市民族问题更加多样化、复杂化、敏感化,本文指出了当前城市民族问题的几个主要方面,强调了关注城市民族问题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前,英国的城市正大幅度地向下衰落.在过去的二十年中,这些城市的人口数量与就业率也加速下降.自1951年以来,最大的城市所拥有的人口已失去了三分之一.这种衰落是否仅仅是人口非中心化的一种形式,还是"反城市化"(Counfer-urbanisafion)的主要表现.城镇人口在城市化进程中得到增长,而反城市化则与此相反.历史告诉我们,人口的非中心化这一现象早已存在.十九世纪工业化期间,城市发展有了很大变化.一些城镇停滞不前,一些衰落了,其它城镇则迅速发展.但是在城镇地区基本上都是  相似文献   

20.
苗丽 《满族研究》2017,(1):14-17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是中国进入现代化社会的必经之路.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人口流动所带来的影响涉及了社会发展的很多方面,是高城市化率的辽宁在未来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少数民族人口流动的加快对城市民族事务治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建立流入地与流出地跨地域协作机制、充分发挥联系机制和合作机制的功效、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发挥各少数民族协会作用;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加速文化传播、冲击文化多样性、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新问题;应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宗教信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