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洋军阀段祺瑞虽是一介武夫,却十分喜爱下围棋。1924年,他出任北洋军阀政府临时执政,当时的围棋名家雇水如、过旭初等人都被他网罗到府中,作为陪他下棋的请客。“棋圣”吴清源也在这一时期与段祺瑞有了交往。  相似文献   

2.
《沧桑》1994,(3)
提起云冈石佛,凡去过的人都会说:“石佛比山高,手在半山腰,耳朵能下棋,手心能摆席,”可那么大的庙,那么大的佛,为什么只有一个小庙门,这里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传说清康熙皇帝小的时候,多次听老师说过云冈石窟的宏伟和精美,便立下了亲访云冈、朝佛拜庙的夙愿。后来康熙继位当了皇帝,便独自一人来到大同私访。大同到云冈要走30里山路,康熙一边走,一边观光望景,到了云冈已是黄昏时分了。他向一个人打听,那人指着一个庙门说:“那就是云冈大庙。”康熙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果然看到了一个大门。走过去  相似文献   

3.
《文史月刊》2008,(1):1-1
北魏世祖太武帝拓跋焘酷爱下棋,下棋时“志不听事”。尚书令古弼上朝奏官夺民田之事,可魏世祖只顾与给事中刘树下棋,听若未闻。古弼坐在一旁等来等去,还是不被允许秉告,不由火冒三丈,揪住刘树边打边骂“朝廷不治,实尔之罪”,愣是把皇帝的棋兴打搅了。幸亏魏世祖也颇明大义,不但没怪罪他,还鼓励他说:“自今以后,苟利社稷、益国便民者,虽复颠沛造次,卿则为之,无所顾也。”  相似文献   

4.
失位者得先     
我是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才开始学围棋的,教我的是一位冬眠于宿舍中、不找工作的同学,他像霍元甲办精武门般,教三四人下棋。我的棋技在三周内超越了他,他其实不太会下棋。 公认的校园第一高手是位给殡仪馆做了两年义工、背过数百具尸体的同学,有着高僧般的笑容。我挑战了,愈败愈战的精神获了他的肯定。  相似文献   

5.
豫南书场     
豫南淮滨素有“曲艺之乡”的美称。大集体时,逢年过节,乡乡跑旱船,舞龙灯,村村搭戏台,演大戏,竞相比热闹。民间评书艺人常年活跃在街道乡村,评书市场经久不衰。 豫南人没有四川人那么富贵,听评书,都跑到茶馆里去,一边听书,一边品茗,不担心阴天晴天,刮风下雨。他们听评书无固定地点,一般都在街头巷尾,或农民的打谷场。小时候,常到街上听评书,最爱听猴子一跳捉妖精之类的神话故事,因此,对书场情况也略知一二。 豫南书场分街上、乡下两种。街上的书场大都设在牛羊行旁边。说书人大鼓一敲,牛羊行的人和赶闲集的就呼啦跑过来…  相似文献   

6.
姚永 《神州》2012,(21):34-35
在李唐王朝,有两位伟大的悲剧诗人一直为人所关注,其中一位就是被誉为“诗圣”的杜甫,他生活在大唐由盛转衰的时期,时代造就了他的悲剧,使他生活无着落,入仕也为难,颠沛流离,终其一生;但同时也造就了他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成就了他“诗中圣哲”的美名。另一位就是李商隐,正如他的诗一样,他一直是个扑朔迷离、让人欲说还休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这是《孟子·弈秋》中的话,意为下棋作为一种技艺,只不过是一雕虫小技而已。然而到了清康熙年间,一位艺冠全国的围棋高手,竟与黄宗羲、顾炎武诸大儒并称"十四圣人",他就是黄龙士。  相似文献   

8.
顾炎武(1613—1682年)初名蜂.字忠清,明亡后易名炎武,字宁人,江苏昆山人。顾炎武是明末著名大思想家、学者,有人论为学术上“继往开来的人物”。清代,曾因“文字狱”在山东入狱关押达七个月之久。他在山东长时间入狱,但在《清史稿·列传》中对此却只字末提.清人翁玉涛在《听竹山房诗话》中仅说:“事林游济南,为一达官置之狱。”清人吴止捐的《顾亭林先生年谱》中也仅说:“……适以苏州黄培诗狱牵连,先生闻之,即星驰赴鞠。”不仅简略,且记叙错误。他自己也仅说:“……黄培诗狱株连二、三十人,又以吴郡陈济生《忠节录》二块…  相似文献   

9.
朱宝训 《江淮文史》2006,(1):159-167
中华民族进入1949年,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天翻地覆的变化。当满身疮痍的中华巨龙从战争创伤中走出来的时候,修复自身是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作为依附上层建筑的围棋文化,完全取决于人民政权的巩固、社会的发展才能得到恢复和发展。而安徽的围棋发展,就是这一社会进展的写照。安徽地处江淮,在文化发展的地理位置上极为重要。从解放前的30年代到解放后的50年代,在围棋领域被称之为“南刘北过”的两大领军人物都是安徽人。南刘“南刘”名叫刘棣怀,被人尊称为“刘大将”。在我国现代围棋发展史上,“南刘”是30年代到50年代围棋水平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0.
在唐宋诗中送别诗创作数量大、质量高,但它们却有自己各自时代的特色。宋代的陈与义被方会回列为江西诗派的“一宗”,但又被称为“亦江西诗派而小异”。在学习杜甫方面有他自己的取舍,在送别诗创作方面,由于二人不同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的时代差异,呈现出不同的创作特点。本文试以两首送别诗对此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1.
小女一天也离不开听故事。说不上她是何时爱上听故事的,怕是有遗传基因吧?还在摇车里时,她就喜欢与人交流,只要你站在她眼前,她就会咿咿呀呀地跟你说话。若遇上有耐心的多和她“聊”几句,她更是不得了,声音也大起来了,转动着漆黑的眼珠,笑眯眯地盯着你,似乎真能听懂你的意思,有时还伸出小手要抱,咯咯咯地笑个不停。后来她就越来越得寸进尺了,喝奶要讲故事,睡觉要讲故事,否则就跟你吵跟你闹。开始只要随便哼哼就行,待到能讲话了,她可就不客气了:“还没讲故事呢?”于是只有一边轻拍她的胸口,一边絮絮地与她讲故事,她才会渐渐睡去。去年暑假期…  相似文献   

12.
正现代社会,人们在闲暇时与三五好友相聚,打几圈麻将或扑克十分平常,更多的人早已习惯用网络、电脑、手机等打发时间。那么在一千年前的辽金时期,还没有麻将扑克,也没有电脑网路,当时的人喜欢什么游艺活动休闲娱乐呢?除了大家熟悉的围棋、象棋之外,恐怕还必须要提到双陆。双陆的规则和流传双陆,又称为双六,根据宋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神龙元年二月》中记载,是一种双人对弈的棋类游戏。下棋时,"投琼以行十二棋,各行六棋,故谓之双陆"。南宋时洪遵所著《谱双》对双陆的下法有着更详细的记载。在双  相似文献   

13.
儿子今天下午一进家门,就高兴地喊:“爸爸,下棋,下棋吧。”儿子在姥姥家刚学会下棋,几盘下来小家伙大获全胜,沾沾自喜地回家急着与我较量。儿子会下棋,真是让人兴奋。我爽快地答应,找出棋盘,父子俩正儿八经地对弈起来。一看儿子摆下的棋子,我就知道他棋艺不精。按规则,应该小兵先行,可是不等我“出兵”,儿子已经强  相似文献   

14.
抠门儿老爸     
在我的印象中老爸是个“做大柜不装拉手——抠门儿”的人。记得上小学时,一天老爸和老妈吵起架来,吓得我躲在一边哭。我边哭边听他们吵什么。一会儿我明白了,原来老妈嫌老爸穿得太土,花三百多块钱给老爸买了身衣服,老爸嫌太贵。两人话不投机半句多,于是火并了起来。第二天,老爸、老妈都消了气。老爸穿上新衣服,我一看,呀!老爸精神了许多。我说:“老爸,你这样才能配上我老妈。”老爸不好意思笑了起来。老妈说:“咱们别跟他一样,他是个土老帽儿!从来就没穿过这么好的衣裳!”老爸生长在农村,学校毕业了分配到城里才认识老妈的。难怪两人消费观…  相似文献   

15.
关山 《炎黄春秋》2004,(8):8-17
反对两个“凡是”获小平赞赏关山(以下简称关):任老,你是抗战前参加革命的老同志,又长期身居要职,与小平同志一定有过不少交往吧!任仲夷(以下简称任):我在抗战期间和解放战争之后直到1977年任辽宁省委第一书记前,与小平同志没有单独直接接触过,只是听过他几次报告和讲话。第一次见到小平同志大概是在1939年冬或1940初,听他作抗日战争中“关于锄奸问题”的报告,当时他才三十四五岁,留着小胡子,人很精神,讲话声音很响亮。第二次是在太行整风学习时,听他在北方局党校作关于“抢救失足者”的报告。1956年我出席“八大”,听他在大会上作修改党章…  相似文献   

16.
大学二年级时,木木就开始安详、镇定地为比她大的女青年们分析“他爱不爱我”、“他年纪比我小怎么办”、“两个人我该选谁”等等人生难题。然而她本人却从没谈过一次安详、镇定的恋爱。她的感情生活跟每个人的感情生活一样充满麻烦。  相似文献   

17.
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婴把在他手下为官三年、谨慎小心的高寮炒了鱿鱼。开创了“老板炒鱿鱼”的先例。晏婴的家臣不解,晏婴却说:“我是个不中用的人,正如弯曲的木头,需要墨绳来取直,斧头来砍,刨子来刨,才能作成有用的器具,高寮在我身边三年来看见我的过错从来不说,这对我有何用?所以把他辞掉。”又如解放初期陈毅任上海市长期间,每遇到重大事情时就想听听秘书的意见,结果秘书每次都是那句话:“首长决策英明,太好啦。”久之,陈毅意识到听不到不同意见的危险性,便将那位秘书调离了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18.
秀才买柴某秀才来到集市买柴,他坐在树下一边看书,一边打问。一个人挑着一担山柴走了过来,秀才便问:“柴卖吗?”那人瞪了他一眼:“不卖,挑到这儿干啥!”秀才一听“不卖”,便低头继续看书。一会儿,面前又放着一担山柴,秀才又问:“柴卖吗?”柴主说:“不卖,放在这儿干啥!”他一听,还是“不卖”,又低头看书。黄昏时候,集市上的柴已卖  相似文献   

19.
何绍基是晚清宋诗派中最有成就的诗论家和诗人,其诗歌创作中呈现出的师承渊源非常丰富。何绍基一生不论为人、治学还是写诗作文皆服膺苏轼,苏轼忠孝节义的道义心性,旷达乐观、洒落超迈的胸襟,格物致知的进取精神与谐趣睿智的人格魅力对他产生深刻的影响。何绍基的诗作中除了对苏轼诗句的借用、比喻手法的吸收以及大量次苏韵等表象外,还在谐趣、理趣、儒者伦理的追求等方面得苏诗之神韵。随着阅历的变化,何绍基寄韵白居易,创作了讽喻诗,语言平易流利,不避口语俗语。晚年的何绍基心境较为黯淡,师法对象再次发生转移,“自将诗心比郊岛”,企望“敲诗”“苦吟”而达到“人夸奇想自天来”,寒瘦之诗成又一风貌。  相似文献   

20.
老柯与福柯     
老柯是个黑“摩的”司机.平时就在海淀区万寿路一带拉客。他有两间平房.一间租给了年轻人“小青”。有段时间小青老来烦他,说要做什么社会实验,非要给他讲一个叫“福柯”的人。老柯想着带柯字也算半个本家,就听了一段.结果什么都没听明白。听了两次,他就不准小青再来骚扰。小青学乖了,再来时,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