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检察机关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是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重要内容,现行的行政诉讼检察监督机制存在着明显不足,本文在分析我国行政诉讼检察监督机制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2.
李华平 《神州》2014,(6):188-188
检察机关重建以来,始终贯穿着改革的主旋律。检察改革不仅反映社会生活,而且引导和促进社会的发展。我们应当坚持法律至上原则,在立法上深层介入,对尚未展开但又必然展开和发生的检察改革事先给予法律界定。  相似文献   

3.
庞樑 《区域治理》2022,(15):128-131
档案管理工作是各行业和领域得以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检察机关是重要的国家机关,承担着追究刑事责任、提起公诉以及实施法律监督的职责.检察机关做好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确保检察权的正确行使,顺利开展相关的工作.本文以档案管理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对检察机关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发展的措施进行了研究和分...  相似文献   

4.
就地正法是在晚清引起广泛争议的重大司法问题。但就地正法之制并非始于晚清,而是清代刑事审判制度的组成部分。就地正法是相对于死刑审判复核监督制度所做的特殊制度安排,主要适用于紧急情况下,从重从快处理谋反、叛乱和聚众抗官等严重危及统治秩序的案件。而死刑审判复核监督制度是死刑审判的基本制度,适用于平时。两共同构成清代的死刑审判制度。从清代刑事法律制度运行看,施行就地正法不可避免,但这项失去有效司法监督的应急性死刑审判制度,存在随意性和扩大化等诸多弊端,尤其是在晚清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之后的持续施行,引起死刑审判复核监督制度与就地正法制度之争,及中央与地方司法审判和监督的权力之争。争论的结果是,尽管最终限制了就地正法的实施范围,但直到清末法律制度根本变革前,这一问题并未解决。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前英国在华治外法权之酝酿与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鸦片战争前中英司法冲突主要表现在对凶杀案件的审判与执行方面。从18世纪末开始,来华英人就利用其海上强权,规避中国的司法管辖,并宣称中国相关法律和司法制度不可接受,在欧洲通行的国际法准则也不适合于中国,为建立在华治外法权制造舆论。英国政府从1833年开始立法酝酿,为在广州地区建立具有刑事、海事及民事管辖权力的法庭进行准备,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积极推动这一进程。1839年7月,义律擅自宣布建立英国在华法庭。鸦片战争后,英人以不平等条约为基础,最终完成了建立在华治外法权的法律程序。  相似文献   

6.
宁慧婷 《沧桑》2011,(1):194-195
以往论述证明责任,往往从承担证明责任主体的角度综合论述检察机关、侦查机关和审判机关以及辩护人等的证明责任。本文从检察机关的角度细致地阐明了什么是刑事证明责任,进一步论述检察机关的证明责任的构成、范围、标准,并结合具体案例彰显检察机关的刑事证明责任,对检察机关的证明责任形成更加系统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徐猛  侯琛娟 《神州》2013,(12):38-39
近年来,为适应矛盾基本化解的司法理念,有效行使法律监督职能,《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决定》确立了构建以抗诉为中心的多元化监督格局的目标,为民事检察灵活监督提供了依据,为民事抗诉标准的深刻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检察实务中,虽然民事检察监督原有的机械采用合法性原则的抗诉标准已有所改变,但提起民事抗诉应当采用什么标准仍是民事检察工作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将对此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8.
检察机关对死刑复核程序进行法律监督,是确保死刑案件得到公平公正处理,保障人权的现实需要。但由于目前死刑复核程序本身及执行程序、检察系统内部工作机制等问题未解决,检察机关要切实履行好法律监督职能,困难重重。因此,应当对中国现行的死刑复核程序进行有限度的诉讼化改造,改善检察系统的工作机制,建立有效的死刑复核法律监督制度,让法律监督能够贯穿死刑复核程序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刘晓燕  张庆立 《沧桑》2013,(5):142-145,156
刑法禁止令是《刑法修正案(八)》对我国管制犯和缓刑犯具体执行监管措施的革新,具有预防性、附属性、补充性和具体性的特点,在具体适用上应坚持关联、针对、必要和比例的原则。作为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监管措施,刑法禁止令应纳入检察监督的范围,但目前检察机关对于刑法禁止令在裁判、执行、违反禁止令的处理以及解除阶段的监督都还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首轮所修通志中的公安、检察、审判、司法、行政等分志.受时代局限,以及我们认识上的制约.多有平地楼台之弊。即只是平浅地记述各类案件处理结果和各类纠纷调解情况,并没能反映案件、纠纷的复杂性和法律工作者执法理念的变化,以及广大群众法律观念的提高等。续志克服这类弊端.可从五个方面着眼。  相似文献   

11.
周志雄  刘员 《神州》2012,(24):24-24
进入21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但以此同时,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也在加剧。如何更好的服务和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摆在检察机关面前的一道难题。检察机关应该充分发挥检察职能的作用,紧紧抓住服务和保障民生重大事项,为国家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2.
介绍两大法系的代表国家美国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并从理顺执法体制,优化侦查机制检;检察机关提前介入,法律监督权制约行政权;利用大数据,构建大平台等三个方面探究对我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何叔衡在江西中央苏区的法制工作实践,贯彻了党的利益和革命利益至上的原则,在检察监督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突出对领导干部进行监督,并开创了法律、新闻舆论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工作局面。在法律传播贯彻方面,针对苏区的交通、通邮的不便和群众文化素质偏低状况,他煞费苦心采用了文学顺口溜的形式来有效传播法律;在司法上他敢于坚持原则,秉公执法,追求法的实质正义,追求司法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李晓红 《神州》2012,(24):22-22
在民营经济空前发展的今天,检察机关如何立足于自身职能,充分发挥法律监督作用,积极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寻求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途径与方式。笔者将在本文中对这一命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崔敏 《炎黄春秋》2012,(8):34-39
"审判独立"又称"司法独立",它是人类法治文明的普世价值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如何对待审判独立以及执政党如何领导司法工作,始终是一个严肃而又十分敏感的话题。下面,按照时间的顺序,把若干不同的提法、做法和相关的纷争,作简要的梳理。(一)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人民法院独立审判,只服从法律"我国的法制建设从1954年步入正轨。1954  相似文献   

16.
寇晓燕 《神州》2012,(28):134-135
非羁押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的过程中。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对构成犯罪的嫌疑人、被告人采取不羁押的方式进行侦查、起诉和交付法庭审判的诉讼活动。为提高诉讼效率,减少社会矛盾,针对轻微刑事案件,禹王台区检察院实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积极构建非羁押诉讼新机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相似文献   

17.
曾昊 《神州》2012,(32):124-124
司法的公正与独立是保证案件得以正确审判的前提,而近年来媒体通过相关的报道、评论,在没有正确了解案情的情况下做出“媒体审判”,是对法律的曲解,干扰了司法的公正和独立。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30年代苏区反革命罪的立法及司法,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权"层面处理反革命问题的首次实践。反革命罪的审判具有四个明显特征:(1)司法审判中的反革命罪构成要件前期以"政治判断"为主,后期以"法律规定"为主,具有相对确定性;(2)在量刑方面,实行革命重刑主义与特定情形减轻处罚相结合原则;(3)在审判方面,实行一级审判制与二级审判制相结合、依法裁判与重视群众意见相结合以及裁判委员会指导、主审制与陪审员制结合原则;(4)在诉讼权利方面,嫌疑人有一定限度的辩护权和上诉权。苏区反革命罪的司法原则对共产党主导的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刑事司法政策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检察文化发端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至今已有近十个年头.随着企业文化理论在国内的兴起,检察文化建设已被检察机关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得到强化和重视。而“郑和精神”,一种古老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民族精神,同样深藏在当代检察文化的实践之中.太仓,作为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和停泊港,早已将“郑和精神”融入当地的城市精神、城市文化之中.因此,太仓检察丈化与“郑和精神”的交汇戍为两种文化的最佳契合点,并昭示着当代检察文化发展的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20.
《文史博览》2006,(7):F0002-F0002
2005年.湖南省检察机关在省委和高检院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深入实践“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检察工作主题。认真落实“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的总体要求,大力加强法律监督工作,切实加强检察队伍建设.各项检察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