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课题:第四章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节英法联军进攻中国。教学时间:一三五分钟(三节)教学目的:一、教育目的:1、说明英法侵略者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虽获得不少特权,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仍不满足,因此英以亚罗船事件,可以西林县事件为藉口,结成联军,发动第二次  相似文献   

2.
由于自一九二七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蒋介石历行对外妥协投降对内镇压屠杀的反动政策,致使日本帝国主义步步侵入我国,造成了空前的民族危机,这时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与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口号,并为此作了种种重大的努力,因此才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与我们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以芦沟桥的炮声一响全国便掀起轰轰烈烈的抗战热潮,但大家都知道代表大资产阶级大地主的蒋介石的抗战是迫不得已,是为了维护其财产与统治地位,是为了保护英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因此作为抗日战争领导者的中国共产党在与其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时必须有正确的政策,否则便不可能领导抗日战争不可能把抗日战争引向胜利。就在这个问题上,共产党内出现了右倾机会主义,这种右倾机会主义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复活,是新投降主义,其错误的具体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3.
张传玺 《百年潮》2011,(9):42-47
胡华教授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编写出版《中国历史概要》的三位作者之一。另两位作者,一为翦伯赞先生,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时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后兼任北大副校长,分工编写《中国历史概要》中国古代史部分;一为邵循正先生,是著名的蒙古史专家和中国近代史专家,原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与新民主主义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为实现社会和谐提供了根本前提。 2006年10月11日,胡锦涛在十六届六中全会的讲话中指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意义与作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为我国实现社会和谐提供了根本前提。”对于建国以后,毛泽东放弃了自己创立的新民主主义论,否定了自己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社会需要几十年上百年的结论,抛开了各民主党派共同制定的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共同纲领》,急于发动社会主义改造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直接过渡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相似文献   

5.
靳德行、陈万安主编的《中国革命史辞典》(以下简称《辞典》)已由河南大学出版社1986年12月出版。《辞典》共收入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百余年来的辞目一千四百十九条,为广大读者学习中国革命史提供了一部比较全面的工具书。中国革命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三个历史时期,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要编一部反映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等方  相似文献   

6.
兹将笔所见2000年中国革命史研究的几则动态简述于下,供有兴趣的读参考。  相似文献   

7.
日前阅读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史》(以下简称《新经史》)一书,由感而发几点议论。首先,《新经史》弥补了史学领域中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史学界发表的论著基本上是政治史,后来有的学者研究思想史,主要也是研究政治思想史。而对经济史的研究是最为薄弱的,发表的论著也自然较少。究其认识根源,可能是受“人类全部过去的历史,乃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的理论观点的影响。这个理论观点确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中的一个重要的观点,但它不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全部内容。马克思主义完整的历史观是: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来考察现实的生产过程,并把与该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然后必须在国家生活的范围内描述  相似文献   

8.
由李占才主编、张黎副主编等九位青年学者共同编撰的《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史》一书,最近已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将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作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形态来分析研究。全书分5章,35万字。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线分作上下编,对新民  相似文献   

9.
刘锦屏 《旅游纵览》2013,(7):290-291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引进、吸收外国先进文化,形成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见证并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对当今马克思主义文化中国化有极其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冯玉祥从一个典型的旧军人转变成一个民主的军人,最后走向新民主主义中国。冯玉祥走向新民主主义中国是出于以下几种心态:一、爱国主义情感是冯玉祥走向新民主主义中国的思想基础;二、对和平的向往是冯玉祥走向新民主主义中国的心理反应;三、参透国共两党的本质是冯玉祥走向新民主主义中国的认识基础。透过冯玉祥从拥蒋反共到反蒋拥共的变化,可以看出国民党统治的灭亡和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1.
12.
1987年7月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出版由北京大学历史系张注洪教授编著的《中国现代革命史史料学》一书,分正文两部分及附录,共29.2万字,内容丰实,值得一读。第一部分,中国革命史的研究与文献资料概述。共七章,主要介绍中国现代革命史各种类型文献史料的特点和概况、各个历史时期的研究情况与文献资料及中国现代革命史文献资料的研究与工具书的使用。第二部分,中国现代革命史史料学专题  相似文献   

13.
张云 《中国西藏》2001,(2):63-63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在漫长的古代历史时期,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传统明,而在多灾多难的近代中国,各族兄弟又共同承受了历史的不幸与屈辱,并且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为中华民族的存亡和复兴赴汤蹈火,英勇奋争。今天,发掘各族人民友好交往,  相似文献   

14.
正二十世纪的中国,充满着动荡和变迁,它是一个古老文明浴火重生的战场,也是各种各样的革命运动最活跃的舞台。近年来,在一度经历"告别革命"思潮席卷的中国史学界,"革命"又悄悄回到人们的视野当中,引入社会史、文化史、历史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等方法和视野研究中国革命的论著层出不穷,"新革命史"研究已蔚然成风。与传统革命史研究以阶级斗争作为历史变迁的核心动力和历史研究的主要内容不同,"新革命史"力图摆脱阶级斗争的解释模式,注重从政治结构、社会动员、革命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存在时间并不确定,预计大致在国民经济恢复后的十五到十八年以后开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但建国三年后他们很快就抛弃了这个设想,大大加快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主要是因为经济任务于政治目标的不一致。  相似文献   

16.
新民主主义外交酝酿于香山时期。在香山时期,中共中央在考虑与英美为首的西方各国关系时,所主张的是建立外交关系,而非承认问题“。承认”和“建立外交关系”作为两个国际法术语,各有其内涵,具有不同的性质。中共中央此时对美外交以及整个对外关系的处理,显然受到苏联的影响。国民党在冀图英美等不要承认新中国的策略上,曾寄望于通过联合国机制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但无论是国际法理还是现实情势,都促使国民党认识到,妄图阻挠国际社会承认新中国,只能是徒劳。  相似文献   

17.
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44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聘请美国垦务局总设计工程师萨凡奇来华考察水力资源。萨氏在考察了长江及其支流后,拟具了在当时颇具影响的《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该报告中所述计划后虽未及实施,但其中对长江三峡的科学考察及其所获科学资料至今仍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目防洪宜昌下游扬子江之大水灾损失,仅1931年8月之一次备有记录,任何防洪利益之估计必须以该次水灾为依据,在讨论防洪利益以前,请先叙述数次较大之洪水如次。甲:洪水量1931年之洪水,每秒钟流量大于4000公方(1,412,000秒立方尺)者,计自八月七日至十四日与十七、十八两日。每日平均流量最大达每秒58.500公方(2,060,000立方尺),自八月七日至十八日间之洪水量总计50,000,000,000公方。(40,500,000英亩尺),三峡拦河坝下游洪水流量限于每秒40,000公方,则蓄洪量需8,800,000,000公方。(7,140,000英亩尺)  相似文献   

19.
五十年来中国的法国大革命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中国成立 5 0多年来 ,中国学者一直关注法国大革命史的研究 ,而且步步深入 ,使研究工作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和巨大的成就。据不完全统计 ,5 0多年来 ,中国出版有关法国大革命史研究的译著、专著1 0 0多部 ,发表论文、译文 80 0多篇 ,是国内在整个法国史研究中成果最为丰硕的领域之一。法国著名史学家托克维尔 ,早在 1 85 6年就在他所著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中说 :“没有任何事情比法国大革命史更能提醒哲学家、政治家们要谦虚谨慎 ,因为从来没有比它更伟大、更源远流长、更酝酿成熟但更无法预料的历史事件了。”① 德国思想家威廉·狄尔…  相似文献   

20.
国民党政府1937年度国防作战计划(甲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36年底,国民党政府参谋本部奉命拟订《民国甘六年度国防作战计划》,1937年1月完成“甲案”与“乙案”两份稿本,3月修订完毕,经参谋总长程潜等审定后送往庐山,由陈诚转送蒋介石审阅。这份作战计划之甲乙两案,根据对日采取之消极与积极两种不同作战态势,分别拟定了未来抗日作战的具体备战任务与各阶段战斗布署,计划内容全面翔实,反映了国民党政府最高领导集团对于敌情、国力及抗日战略战术设计的具体构想,同时也暴露出其发动抗战立足点的错误及对抗战前途的悲观情绪。此份计划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特予先后公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