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第21工厂(其前身为南京金陵兵工厂,现为重庆长安汽车责任有限公司)厂长李承干,是我国现代兵器工业史上最具成就且享有盛誉的兵工专家。他自1919年踏入兵工行业的大门,到1947年主动辞去兵工署第21工厂厂长职务,前后服务兵工界近30年,从科长、技正、工程师、课长、处长、部长直到厂长、副署长,未曾一日间断过,这在中国近代兵器工业史上是少有的;他主持金陵兵工厂(抗战时期更名为兵工署第21工厂)20余年,呕心沥血,千辛万苦,先后完成了该厂内部的整理,内迁过程中的拆卸、搬迁及…  相似文献   

2.
旧中国兵器工业落后,武器装备陈杂不齐。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京畿辖地,人物荟萃,创筑叠起。30年代初,出中山门经孝陵卫的京汤公路竣工,沿途各项事业陆续兴办,遗族子弟学校、政治学校、陵园新村、中央体育场、体育专科学校、中央农业实验所、中央警官学校、炮兵学校等,一路东去直达汤山镇。这个时期,兵工署沿这条公路创办的精度与理化研究所、弹道研究所,成为国民政府发展军事工业、开发兵工科技、整治武备的肇始。1933年1月,俞大维被任命为兵工署长,组织拟定了《国防兵工五年建设计划》。兵工署认为:弹道研究在发射武器的各有关学科中占有重…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为战略的需要,将一些兵工厂从沿海迁至重庆,作为抗日战争提供武器弹药的主要基地之一。据有关史料记载,当时最重要最大的兵工厂是兵工署第21厂,它的发展和变化对研究我国近代兵工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一金陵兵工厂是21厂的前身,在南京于1864年建立,初名为金陵机器局,后曾先后易名为  相似文献   

4.
1938年抗战时局紧张,原国民党汉阳兵工厂奉命南迁,举厂迁至湖南湘西辰溪县孝坪镇,建制国民党兵工署第十一兵工  相似文献   

5.
南京是名的十朝都城。南京地方化在中华明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00年的50余年间,有关南京地方化的图书已经出版不少,如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主编的《南京市志丛书》(近100种)、南京市党史办主编的“南京历史三部曲”(3种)、南京市社科联(院)主编的《南京化研究丛书》(3种)、  相似文献   

6.
1942年奉蒋介石手令,国民政府教育部、经济部、中央研究院、兵工署等筹备成立国防科学技术策进会,以加强和推动战时国防科技研究以及相关人才储备。本组史料选自本馆所藏国民政府教育部档案,反映了蒋介石指示相关机构发展完善国防科学运动以及充实储备工业科学人才等情。  相似文献   

7.
宁(南京)常(常州)、镇(镇江)溧(溧阳)高速公路是江苏省在建的大型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经南京溧水,镇江丹徒、句容、常州金坛、武进、溧阳等地,是上海至洛阳国家重点公路和江苏省“四纵四横四联”高速公路路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条公路全长约150公里,计划2007年通车。其所穿越的南京、镇江和常州都是国家级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8.
(一)南京是太平天国革命的首都天京,是当年的政治中心;从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克南京起,直到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止,太平天国政权在南京有十一年又四个月之久,比在其他地区活动时间  相似文献   

9.
今南京朝天宫,相传是古代冶城遗址。关于冶城的设置时间颇有争议,盛行的说法是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所设置,时间是公元前495年,即吴王夫差元年。主张此说的有蒋赞初先生《南京史话》(中华书局,1963年版)、殷维翰先生《南京山水地质》(地质出版社,1979年版)。蒋先生认为:“由于南京地区富有铜铁等矿,所以到了吴王夫差时期,就在这里修筑了一座冶城,作为冶炼青铜器的地方。这也是南京最早的一座土城,位置在今城西的朝天宫附近。”殷先生认为:春秋时代,“南京是介于吴、楚两国之间的军事上的争夺要地。  相似文献   

10.
明太祖朱元璋奠都南京后,南京就成了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化中心,也是统辖全国宗教的中心。洪武元年(1368年),京师(南京)在天界寺设立善世院,司掌全国佛教;在朝天宫设立元教院,司掌全国道教。朱元璋在南京大力征招高道,寻觅方术,广设斋醮,并敕建特有的道教宫观,建立了一支特有的道教国乐队伍。  相似文献   

11.
威尔逊(Robert O.Wilson,中文名韦如柏)是金陵大学附属医院(即南京鼓楼医院)美籍外科医生。南京大屠杀期间,他留在医院,救治了许多遭受日军暴行的难民。在此期间,他以日记的形式致信家人,记述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及金陵大学附属医院对难民的救治情形。威尔逊1938年3月6日的日记(节录)曾发表于美国《读者文摘》1938年10月号上,《南京大屠杀史料集》收录了该日记的部分内容,而未全文收录。海伦·丹尼尔斯(Helen·Daniels)是金陵大学附属医院美籍院长霍顿·丹尼尔斯(J·Horton·Daniels,中文名谈和敦)的夫人。她于1938年11月回到南京后,经常以日记的形式致信家人,其中1938年11月4日、11月9日和11月15日三天的日记,记述了她在南京的所见所闻及亲身感受。信中还揭露了南京大屠杀后日军仍对平民施暴,以及南京城内鸦片毒品泛滥、市民生活困苦等社会现状,同时对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美籍教师魏特琳在南京开办实验学校救助难民表示高度赞赏。上述信件收藏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伯克(Burke)图书馆特藏室霍顿·丹尼尔斯与海伦·丹尼尔斯的私人档案中。  相似文献   

12.
他从日本来,欲刺蒋介石。 蒋介石怒言:"他搞'台湾独立',我搞他脑袋!"…… 女特工轻舒玉臂,就把男刺客推进了地狱…… 廖文毅,是一个最早鼓吹 "台湾独立"的家伙。1910年出 生于台湾云林。30年代初毕业 于南京金陵大学工学院,1932 年赴美国留学,先后获密西根 大学工学硕士、俄亥俄大学博 士学位。他于1935年回国,先 后任浙江大学工学院教授兼 主任、中国军政部兵工署上校  相似文献   

13.
(一)明代早期的首都位居今江苏南京,历洪武、建文、永乐(1421年前)三朝达54年,使南京一度成为全国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朱元璋实际上从1356年即占有南京,1367年拥有江苏全境),永乐十九年(1421年)朱棣迁都北京后,南京又成为地位仅次于北京的南都所在,仍设有中央百官建置。由此,不少开国功臣、皇亲贵族和文人士子在这里终老,遗留下大量珍贵墓葬。1949年以来,江苏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十分重视明代墓葬考古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大体说来,可以把有关工作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50—60年代。这一时期,明代贵族墓葬发掘数量较多,…  相似文献   

14.
李良玉 《百年潮》2003,(9):77-79
《百年潮》2002年第8期发表了吴雪晴同志的《1976年“南京事件”始末》(以下简称《始末》)一文,详细介绍了1976年3月29日爆发的南京人民反对“四人帮”的群众政治运动,是一篇很有价值的好文  相似文献   

15.
<正>永乐十八年(1420)明朝迁都北京后,南京成为留都,明代统治者视南京为祖宗根本之地,留下一套完整的中央政府机构,其中起核心作用的是南京守备官员,包括由内臣担任内守备,勋臣担任的外守备,文臣担任的参赞机务,共同负责南京的安全。内守备通常称为守备太监。《仁宗实录》记载:永乐二十二年(1424)"命太监王  相似文献   

16.
南京的毁灭     
本文泽自乔治·费区(George Fitch)自传《在华八十年》(My Eighty Years in China)一书第十章。费区(又名费吴生)于1883年1月出生于中国苏州,后回美国,本世纪初复来中国,长期服务于青年基督教协会。1937年12月间在日本占领南京时,被推举为南京国际安全区副总干事,并任代理市长。他亲眼目睹了日军在南京烧、杀、抢、淫等暴行,同时以安全区干事长的身份与日本大使进行了多次交涉。“南京的毁灭”是以当时的日记和书信为根据写成的,文中反映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在华八十年》一书是乔治·费区的孙女唐亚·肯登(Tanya Condon)于1991年11月赠送给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同时还赠送了“南京大屠杀纪实”资料录像片一盘。书和录像均为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提供了极具价值的佐证材料。谨此对唐亚·肯登女士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7.
1937年12月发生的南京大屠杀,是侵华日军制造的一起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在这次事件期间,曾有20余住外国人士留守南京,并组织有“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后改称“南京国际救济委员会”)和国际红十字南京分会等团体。这些外国人士在保护和救济南京难民的同时,耳闻目睹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全过程。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曾将他们所知的日军在安全区内的暴行逐日记载下来,并  相似文献   

18.
正《江苏历代货币史》记载,"南京造币厂于1924年(民国十三年)曾开铸当二十铜元。自1912年到1924年(民国元年至十三年),该厂铸造铜元数额如下表……民国十三年当二十铜元(枚)58500000"。(1)民国十八年三月财政部钱币司制"辅币铸造数目一览表",其中列:"当二十铜币南京造币厂58500000系民十三年份铸数,在此前后,该厂均未铸此铜元。"(2)民国十三年(1924年)南京造币厂铸造什么版式的二十文铜元,未见资料。试作臆测,权供商讨。  相似文献   

19.
正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八月初的一天,南京闹市延龄巷一处新居的大门上,贴有一份报单,末尾署名为"受业门生谭嗣同",吸引了众多过客的目光。这家主人不是别人,正是石台县旅居南京的著名佛学家杨文会(字仁山)。  相似文献   

20.
孙法理 《江淮文史》2013,(3):100-102
1948年夏季我从武汉大学外文系毕业,来到南京。秋季,我考取中央大学外文系研究生,住进了中央大学南高院的宿舍。南高院是南京高师旧址,不在今天的南京大学(今天的南京大学所在地那时是金陵大学,南京师大那时是金陵女大)。大约在1947年,郭斌龢、景昌极两位先生出版了他们翻译的《柏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