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西林  赵伟 《丝绸之路》2011,(22):48-50
青铜峡地处宁夏平原九大干渠之首,水利资源得天独厚,引黄灌溉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引黄河水灌溉,秦、汉渠灌溉工程是我国最早的水利工程之一。自秦、汉之后,青铜峡灌区经历代开发营造,又相继开挖了汉延渠、唐徕渠、大清渠、西干渠、东干渠、泰民渠等,为发展宁夏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陇右文博》2005,(2):17-21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明代墓地,位于兴庆区西北、唐徕渠东侧,南距海泽路约500米,西距唐徕渠约100米。该地原为银川北郊红花乡北塔七队村民的居民点和稻田区,后经银川市某集团开发为“海宝西区商住楼”。2003年6月,该工地在基础建设的过程中发现了墓葬遗迹,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银川市文管处闻讯立即组成联合考古工作队,  相似文献   

3.
宁夏河套平原上有两条昊王古渠遗迹,一条在银川平原西侧的贺兰山东麓,长约150公里,另一条在卫宁灌区的黄河南岸南山台子脚下,长约50公里。两条昊王渠的工程规模,前者比后者更加宏伟,规划设计亦甚高明。千百年后的今天,仍是银川平原河西地区的最高一级渠道,它控制着河西灌区的几乎全部灌溉面积。从实测引黄灌区万分之一地形图证实,两条昊王渠遗迹的比降,  相似文献   

4.
1968年,红旗渠建设进入了全面发挥效益阶段。在三条干渠建成后,还要在全县修建很多支渠,以实现其直接灌溉的作用。这一工程被称为红旗渠支渠配套工程。 那年10月,红旗渠配套工程正式开工了。听到这一喜讯,我(当时19岁)高兴极了,立即报了名。俺村的任务是修建一千渠十二支渠,要完成1000米长的渠道。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有关历史文献资料并结合实地勘察调研,对汉白公渠、宋白渠别口和丰利渠、元王御史渠等目前学术界争议较大的诸引泾渠道的渠口位置做了系统的研究,并对元末天元渠、清袁保恒新渠的有关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以农为本的中国,自大禹平治水患以来,治水常是治国安邦的大计。水利事业的进退,历来是朝代兴衰的有力佐证。宁夏河套平原的水利,自秦汉开创以来,随着封建王朝的兴衰更替,也是盛进衰退,总在前进着,增开新渠,历代多有,盛世尤多。到新中国成立时,已有由黄河开口引水的大小干渠39条,灌地190余万亩,成为国内仅次于四川都江堰的大型古老灌区之一。旱涝无虞,年种年收,被誉为“塞上江南、鱼米之乡”。  相似文献   

7.
李琴 《世界遗产》2011,(1):72-79
从甘肃黑山峡进入宁夏,黄河在中卫沙坡头拐了一个S形的大弯,一泻千里的汹涌忽然变得温柔而宁静。经青铜峡峡谷向北伸展,进入宁夏腹地银川平原,黄河首次涌入了平原地带。  相似文献   

8.
好大一个川     
黄河在宁夏境内的流程大约有490多公里。这儿南山是北,中间夹着由狭渐宽的冲击平原。在黄河流域这儿一直用两个有意思的字眼儿来表述。一个是“套”,即为著名的黄河河套地区的西套;另一个是“川”,银川平原号称米粮川金银川锦绣川。五年前我曾在银川新城小住过几天,所以这回一下火车就奔了老城的宾馆。回族出租车司机十分热情,走过一条宽阔的河渠时还主动提醒我,这就是银川平原上古干渠之一的汉延渠。滚滚的黄河水顺着渠道向远处的贺兰山流去,汉延渠两岸竟是一派江南水乡景象。我沿着汉延渠一边拍摄一边感叹:银川一带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是和乌鲁木齐并称的太阳城,可是因了秦汉唐夏清诸渠之引水却形成七十二连湖!接下来的一天多我一口气看了好的地方:位于老城西南的承天寺有宁夏最高的佛塔,八角十一层楼阁式砖塔高达64.5米,比西安的大雁塔还高出半米,寺院内现在为银川博物馆。人称北塔的海宝塔是宁夏最古老的佛塔,相传5世纪匈奴首领赫连勃勃曾经整修过,现在的海宝塔为九层十二级高达54米的砖塔,玲珑精美堪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草草吃了早餐,我们马上赶赴滚钟口。滚钟口距离银川古城约34公里,是贺兰山上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贺兰山下一排...  相似文献   

9.
沮渠氏北凉建置年号规律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沮渠氏北凉建置年号规律新探王素这里所谈的沮渠氏北凉,包括河西沮渠氏北凉和高昌沮渠氏北凉两个政权。河西沮渠氏北凉建都姑臧(今甘肃武威),为所谓五胡十六国之一,由沮渠蒙逊于公元401年建立,其子沮渠牧犍于公元433年继位,公元439年被北魏灭亡。高昌沮渠...  相似文献   

10.
举世闻名的红旗渠,是英雄的林县(今为林州市)人民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后期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修成的。我参加了修建红旗渠的全过程,在工地上放过炮,除过险,出过力,流过汗。我虽然只为修渠作出了很小的贡献,但党和人民给了我很多荣誉。1965年红旗渠总干渠通水和1966年三条干渠通水时,我分别被评为修建红旗渠劳动模范和特等劳动模范。  相似文献   

11.
《文博》2017,(3)
宋丰利渠、元王御史渠是历代引泾渠首保存相对较好者,本文对其中蕴含的技术进行探讨:宋丰利渠前后双闸结构、元王御史渠口平面呈"八"字形,具有束水流沙的作用;元王御史渠顶石窝与袁保恒置筒车有关;河道内残留有柱窝的石块可能与洪口石堰有关。  相似文献   

12.
<正>公元397年,沮渠蒙逊在甘肃河西建了北凉,次年李暠建立了西凉。沮渠蒙逊先踞张掖,411年据有姑臧(今武威),乃迁都姑臧。421年蒙逊灭西凉,完全控制了河西。北凉控制范围大,社会比较稳定,交通西域各城邦,且统治者崇尚佛教。因此,在439年北凉灭亡前的43年中,北凉佛教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度曾成为北部中国佛教文化的中心。佛教文化的发达主要表现在石窟的开凿和寺塔的兴起。河西一带遗存至今的石窟不下数十处,其中一部分为北凉时开凿。现存武威市境内城东南50公里的天梯山石窟,即凉州石窟,就开凿于此时。唐  相似文献   

13.
南、北集渠最早见于《水经注》卷33江水,“江水又东会南北集渠”,其大概位置在今重庆万州境,但在历史文献里即存在着一些争论,甚至今日仍有不同的看法。 《水经注》卷33载:“江水又东会南北集渠。南水出涪陵县界,谓之阳溪,北流,迳巴东郡之南浦侨县西,溪夹侧盐井三口,相去各数十步,以木为桶,径五尺,修煮不绝。溪水北流注于江,谓之南集渠口,亦曰阳溪口。北水出新浦县北高梁山分溪,南流逞其县西,又南百里至胸忍县,南人于江,谓之北集渠口,别名班口,又名分水口,朐忍县尉治此。” 通过这则记载,我们可明确两点:一是南…  相似文献   

14.
晚唐政府对河西东部地区的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历史研究》2007,(4):27-41
咸通四年,唐政府设置凉州节度,以统凉、洮等六州之地。凉州节度设置之初,唐政府多以朔方节度使兼领凉州节度。此后,随着河西地区形势的变化,唐政府将凉州节度的建制改为河西都防御,并最终易名为河西节度,其主要辖区也由陇右调整至河西东部地区,而唐政府通过凉州节度对其调整后的辖区进行了切实的管理。朔方节度虽一度不再兼领凉州节度,但其在晚唐时期仍频繁参与河西东部地区事务,反映出唐政府经营河西策略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论秦郑国渠的引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经过水利、农史、考古等各方面学者的论证,形成了颇有影响的郑国渠首筑有土石大坝拦河蓄水的观点,一些水利史志学者也提出了郑国第无坝自流引水的说法。本文认为这两种观点的提出对解决郑国渠引水方式这一学术问题有一定的贡献,但也都有无法通解之处,从实际遗存、文献记载、当时泾河水文特点及引浑淤灌性质来看,郑国第初修时采取的是筑导流土堰壅水入渠的引水方式,后来转变为凿渠引水。  相似文献   

16.
隋初兴建大兴城 (唐称长安城 )时 ,充分利用“入水绕长安”的丰沛水资源 ,从城东、城南引水、氵 水、氵交 水修凿龙首渠、清明渠、永安渠引水入城 ,萦回曲流于坊市、官署、寺观、宫苑间 ,以供全城生活及环境绿化用水。唐以后 (可能从唐中叶 )各渠道陆续湮塞。近几十年来 ,清明渠遗址断断续续有所发现。本文从历史地理角度对隋唐长安城清明渠的流路、历史功绩、遗址现状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明代于各地设立卫所,并开展屯田,屯田的基层单位是百户领导的“屯”。在干旱的河西走廊地区存在近渠而居的传统,常以“渠”指代聚落。明中叶之后,由于边镇缺粮,加上以军户为中心的屯田制度发生崩坏,河西卫所不再以屯为基本单位进行屯田,开始吸纳军户以外的本地族群作为屯丁耕种屯田。本地族群所居住的渠系逐渐演变为河西走廊地区一种特殊的卫所屯田单位“渠坝”。  相似文献   

18.
唐代后期河西地区的民族迁徙及其后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中叶以后的河西,一直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其主要原因是吐蕃的侵扰;同时,伴随着唐周边各族的交侵征战,原本以游牧为生的西北各族纷纷进入河西,造成这一地区的民族大迁徙,其原因与后果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重点. 一、河西民族迁徙的原因及其过程河西的民族迁徙现象首先与吐蕃对其周边民族地区的侵占及其“分而治之”的民族统治  相似文献   

19.
《江苏地方志》2006,(2):F0002-F0002
皂河灌区位于宿迁市西北部,属全国大型提水灌区,面积339平方公里,以废黄河为界,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北部,灌区负责两个镇86平方公里农田排灌任务;南部,灌区负责5个镇253平方公里农田灌排任务。灌区现有干渠1条,长16.7公里;支渠12条,长77公里,灌溉水源以南水北调为主,  相似文献   

20.
殷丹萍  王脆  刘心伟 《风景名胜》2021,(8):0243-0244
刁河总干渠是河南省邓州市引丹灌区的一条主要灌溉渠道。渠首上接引丹总干渠,渠尾有南、北两条干渠相连,中间有三条支渠及三条分干渠相接。该渠道总长度 28.77 km,横跨邓州市彭桥镇、高集镇、陶营镇等 3 个乡镇,涉及 59 个行政村,15 万人口,效益 87.2 万亩耕地面积,是引丹灌区的咽喉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