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壬申五月,一生手不释卷的古籍专家杨伯骏先生,终于释卷而去。 他是我妈妈彭淑端的表弟,我一直称他为舅舅。在他的去世讣告上,除了列有中共党员、中华书局编审、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及几个大学的中文系、历史系教授、副教授等头衔外,还冠以“著名学者”称号。其实,他的名字是少为人知的,用时新语言来说,即知名度有限。但是,一个人的知名度与他的成就贡献和品德修养未必都成正比,许多真正的专家贤者,恰恰少为人知。为此,我也颂贤不避亲,提笔写写我的杨伯骏舅舅。 1957年,我在101中学毕业前夕,妈妈带着我去看望当时在北大中文系任教…  相似文献   

2.
阎宗临先生是我国史学界有成就有影响的著名史学家、著名教授。1947年,山西大学编印的《国立山西大学一览》中,又另辟《现任教员一览》。其中,阎宗临先生列为文学院历史系主任。有识者告诉我,这是校方有意将各方面权威,征得同意后,聘在我校我系任职,山西的学界风云蔚起。阎宗临先生是历史学界权威。山西五台县人。这样的聘任是希望今后返回太原,回山西大学执教。我当时是文学院教育系一年级学生,未谙学界各方面卓有成就的人物。对阎宗临先生也是素昧平生。1950年,大学毕业后,我留在新建的文学院中文系任助教。1952年,阎宗临先生,确如学界所…  相似文献   

3.
沈剑英 《世纪》2023,(1):68-70
<正>王元化先生是上海文化界的一面旗帜。先生自2008年离开我们已有14年时间,似乎他的身影渐行渐远,但对于已与先生相识27年,学术研究得到其鼎力相助的我来说,他似乎每天都会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一、因《因明学研究》结缘我与王元化先生相识于1981年。记得是春夏之交的季节,复旦大学中文系贾植芳先生在胡风冤案中蒙难二十余载后,终于正式平反、恢复教授职称并迁入复旦六舍51号新居,我与内子朱碧莲(1955年毕业于复旦中文系,后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同去探望,  相似文献   

4.
李敦白 《百年潮》2014,(11):77-79
正说起外国专家,50年代到60年代初期,最多的是苏联专家,他们对新中国的建设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苏联专家总人数有几万人,当时北京比较大的单位都有苏联专家,在全国各地分布也较广,重要建设项目中都有他们的身影。苏联专家的角色不仅仅是某一方面的"专家",更是全面的指导者,是"顾问"。他们自成体系,跟别国的专家不相往来。苏联专家无疑享有崇高权威,受到最高礼遇,但另一方面,他们并不能像在东欧那样深  相似文献   

5.
梁伯华 《世纪》2022,(4):52-56
<正>吴经熊(John C. H. Wu)教授(1899-1986)是美国西东大学(Seton Hall University)远东学院的创办人之一,后来更从法学院转新成立的亚洲学系任教,教授中国哲学与文学课程,也因此机缘,而发展出他事业中除法学之外的另一个高峰,出版大量发扬中国文化的著作,在美国努力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影响深远。他是我同系、但不同时期的前辈同事,也是我在学术上的榜样!吴经熊的名字在中国,特别是在1949年之前,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是个名字响当当的法学界专家及权威,曾任东吴法学院院长、  相似文献   

6.
<正>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隐藏在四川广元深山中的中国人民银行造币厂——东河印制公司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印钞厂、战备厂,全国唯一一家集印钞、钞票纸生产、贵金属提炼、供水发电、印刷机械研发制造为一体的多专业、多门类的大型综合企业,也是当时全国最权威、最大面值及最大印钞量的印钞机构联合体。北京、上海、沈阳印钞厂的纸张从分、角、元以及后续的50元、100元的纸张都是由这家企业供应的。  相似文献   

7.
《古今谈》2009,(4):I0004-I0004
方一新,1957年10月生,祖籍浙江黄岩,文学博士。主要从事汉语词汇史和训诂学研究。出版《中古汉语语词例释》等多种著作,发表论文百余篇。曾获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浙江省政府奖二等奖(两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7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教师。现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汉语言研究所所长。是全囤社科基金项目评审组专家,浙江省社科基金专家组成员,浙江省语言学会副会长。2008年被聘为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西南联大教师中,有位著名语言学家张清常先生。张先生到联大任教时,才23岁,身材瘦长,面貌清瘦,面上常带微笑,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学生。他1915年生于贵州安顺,15岁就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34年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语文所。1937年毕业时,适抗日战争爆发,即返贵州家乡。第二年(1938年)应浙江大学之聘任中文系讲师。当时浙大已迁至广西宜山,张先生即去宜山任教至194O年夏,共2年。194O年应其业师朱自清先生之招到昆明回西南联大任师范学院国文学系讲师,后陆续推升副教授、教授,1944年起,又兼任师院专修科…  相似文献   

9.
人们常把教师比作蜡烛,我却宁愿把他看作一棵树。开花季节,纷纷扬扬,他拥有满树嫣红,收获的日子,沉甸甸,他迎来了满眼金黄的祝福。三尺讲台,悬河泻水,被揭怀玉,乐此不疲。从黑发到白发,跨越半百人生,不知老之将至。接到他的《散文创作论》(印刷稿),我并不惊讶。问:“这是您的第几本?”答,“另外两本都是基础写作,一本是我主编;那一本,我副主编。”明白了,这位沈阳师范学院中文系的教授先生(写作教研室主任),从打1964年毕业留校一直教授写作课。还有那些数不清的寒暑假日数不清的函授面授,电大业大的写作讲习、讲座…  相似文献   

10.
李斐然 《人物》2018,(8):36-38
科幻作家在北京开研讨会,邀请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来讲文学理论。结果到了现场,这位中文系教授掏出来一堆数码装备,里面还有当时刚刚上市的索尼无线镜头相机QX10。这些只在新闻里听说过的黑科技,连“搞科幻的人都基本没见过”。  相似文献   

11.
黄天骥,1935年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195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现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委员会会员;  相似文献   

12.
与图书馆结下不解之缘的张永言教授群忠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语言学家、汉语史学科博士生导师、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的张永言先生,青少年时代即与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张永言,四川成都人,生于1927年12月。他常称自己本是个"丑小鸭"。确实,他...  相似文献   

13.
《清平山堂话本》三家校点商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平山堂话本》是明代嘉靖年间钱塘人洪■所刊刻的“六十家小说”的辑佚本。它保存了早期话本多种,大半为宋元时代作品,至晚也作于明嘉靖之前。由于本书是早期的话本小说集,故给我们研究当时的语言留下了宝贵的材料。对此书的校点,目前所见有三个版本:()谭正壁校点本(上海古籍1987)、(2)石昌渝校点本(江苏古籍1990)、(3)王一工标校本(上海古籍1992)。谭校本单路蓝缕,功不可没,然间或亦有失误。对此,张锡德先生在《(清平山堂话本)校点商兑》(《古汉语研究》1989年第3期)一文中已指出不少;石校本用力甚勤,惜未见…  相似文献   

14.
刀具专家钟寿民赵书钟寿民(1926—1994),爱新觉罗氏,北京市满族人,既是全国闻名的切削刀具专家,又是书画家,他亦工亦艺,平易近人。他于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工学院,历任北京大学工学院助教、清华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从事教学工作40年,为国家...  相似文献   

15.
历史沿革硬分币隶属于我国第二套人民币,是我国第一套流通金属硬币,也是我国流通使用时间最长目前仍在发行流通的人民币。硬分币于1951年由中央美术学院周令钊教授主持设计.其创作思路主要受苏联及当时几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货币图案的影响,同时兼顾政治上要有严肃性和图文清晰美观、具有优秀艺术传统和民族风格的设计思想,最后确定了正面图案选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国名,背面图案选取面值和麦穗的方案,以体现工农联盟的思想。1954年中.硬分币设计图案获批,年底试制铸模取得成功,同时硬分币所用合金材料基本确定,1955年1月14日由国营六一五厂(沈阳造币厂)生产1分币实样,首批年号为1955;1955年4月2日由国营六一四厂(上海造币厂)生产5分币实样,首批年号为1955;1956年由国营六一四厂(上海造币厂)生产2分币实样,首批年号为1956。1957年由国营六~五厂首次生产2分币,1957年12月1目正式发行硬分币,与纸分币等值,混合流通。硬分币的生产是根据国家经济的总体部署和货币发行的需求,硬分币生产不是连续的,生产的数量、品种每年不一,1965--1969年造币企业全面停产,80年代末,随着硬分币铸币成本日渐高涨。使用范围逐步缩小,1988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陆续停铸硬分币。随着纸分币退出流通,其后根据流通需要,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5年起恢复1分硬分币的生产,迄今为止,上海造币厂还在继续1分硬币的生产。第二套人民币硬分币面额采用1—2—5制,共有1分、2分、5分三种面额,到2011年止,按硬分币铸造年号统计,共发行1分硬币42种、2分硬币35种、5分硬币27种。  相似文献   

16.
剑桥大学中国学的历史与现状张国刚世知《剑桥中国史》,未必知剑桥的中国学;世知剑桥李约瑟,未必知剑桥大学中文系的汉学家。笔者在德国执教期间,有幸获剑桥大学中文系主任麦大维(DaviaL.McMullen)教授的邀请,在伦敦和剑桥访问参观。古色古香的圣约...  相似文献   

17.
诞生于1967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是当时中国社会政治生活和美术界的一大轰动事件,刘春华(原名刘成华)的名字也随之响亮地传人了千家万户。这幅在“文革”期间印刷了9亿多张的作品,超过了当时全国的人口总数,即全国平均每人一张还多。是世界上印数最多的油画之一。  相似文献   

18.
《过去与现在》是英国最具权威的史学刊物之一,由英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M.H&#183;道布(M.H.Dobb)、R.H&#183;希尔顿(R.H.Hilton)和G.巴勒克拉夫(G.Barraclough)等人于1952年创办,由过去与现在学会(Past and Present Society)授权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首任主编是英国著名罗马帝国制度史专家约翰&#183;莫里斯(John Morris,1913-1977)。  相似文献   

19.
1956年,作为哥伦比亚大学最年轻的教授,29岁的李政道提出“宇称不守恒”的理论设想,并与杨振宁合作撰写《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质疑》的论文。谁来做这一设想的证明试验呢?李政道想到了吴健雄。她是当时世界上衰变领域最具权威的专家之一,因擅长精细而复杂的实验工作而为核物理学界所熟知。  相似文献   

20.
于明 《神州民俗》2009,(7):59-59
《中国民间文学概要》原是上世纪60年代段宝林教授在北大中文系的一部讲义,1980年修订之后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当即得到季羡林、乐黛云等著名学者的好评。作者与时俱进,于1985年增订再版,增加了“立体性”的专门一节;2002年出第三版又增加了新内容,到2008年6月,第三版已加印至14次了,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中文系(全美国最大的中文系)的马克教授等,在2008年出版的《亚洲人类学》第1期发表了对此书的评论,台湾中国文化大学陈劲榛副教授著长文专门研究“立体性理论”,最近北大图书馆发起征集“受影响最大的五本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