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充分调动民众的抗日积极性,国民党制定并实施了民众动员政策.但是由于其阶级局限性,经济上实行统制政策,政治上坚持个人独裁和国民党一党专政,文化上禁锢抗日言论、摧残进步文化,且不断制造国共摩擦,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及其史治的腐败等原因,造成其民众动员能力严重不足,致使国民政府形成了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  相似文献   

2.
关税会议期间北方的民众动员是国民党民众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党明确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召开国民会议,并以此为号召,一方面发表宣言通电派出外交代表团进行宣传鼓动,另一方面进行党团运作,领导民众团体发起集会游行,取得了很好的动员效果。由此,国民党将国民革命运动推向北方尤其是军阀统治的中心北京。  相似文献   

3.
北伐开始后,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国民党对于民众运动的态度却在发生变化,从动员民众、推动民众运动向控制民众、遏制民众运动转变.国共分裂后,国民党中央摒弃了国民革命时期的民众政策,逐渐建构了新的民众政策,但在组织体系、执行力等方面均无法承担其相应责任,其民众政策无法实现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4.
金之夏 《近代史研究》2023,(1):132-145+161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形成以军事委员会统辖全国军民作战的战时体制。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在负责军队政治工作的同时,接管了战时民众工作指导权,这意味着军队开始参与党部和政府负责的民众工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设立的初衷是统一管理战时政治工作及民众工作,综合领导各方力量抗战。然而,由于军队、党部和政府各方对职权互不相让,无法实现党、政、军的结合。国民党主导的民众工作多头开展,相关各方互无联系,甚至矛盾频发、互相拆台。究其原因,国民党的组织结构和派系纠葛直接影响到相关各方的职权划分和工作展开,加之国民党对于民众运动的忧虑与恐惧,导致其主导的战时民众工作成果有限。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研究述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敌后游击战,1949年以后在中国大陆长期未得到认可,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引起学术界的关注,迄今仍是中国抗日战争研究中一个极其薄弱的环节;但大家都承认,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应当加以研究。本首先介绍研究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资料情况,回顾研究些一问题的历程,并介绍海外、大陆、台湾的研究概况。然后按内容分别介绍已有研究成果的主要观点,并作出简要评价。最后从总体上对研究现状作出评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考辨史实的基础上,以抗战时期救国会派在武汉的民众动员活动为主线,探讨救国会派给武汉抗战动员带来的影响,从中折射出民主党派作为一种政治性力量参与和建设抗战社会的努力,并考量其在中国实现民主主义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广布于广西各乡镇、村街的民众图书馆,为广大民众提供了阅读的机会,在开启民智、普及知识方面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广东当局的民众动员和舆论宣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争不仅是双方军事、经济上的竞争,而且也是政治上,特别是民众动员和舆论宣传的竞争。全国抗战爆发,由于大敌当前,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危胁,国民党当局对其在十年内战时期施行的镇压人民、禁锢人民抗日要求的政策,进行了重大的转变。 一、民众动员 全国抗战之始,本省为适应战时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始终引领着抗战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方向。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当局,在抗战时期中华民族精神形成过程中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国民党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国民党当局旨在振奋民族精神的政策措施部分地取得了积极效果;国民党爱国将士在正面战场浴血奋战,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0.
步炮协同是战争中军队使用的一种协同战术,协同效果良否对军队战力和战局胜败具有重要影响.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军步炮两兵种在协同作战时,问题层出不穷,双方各自为战,难以互相支援,炮兵误伤、炸死步兵以及步兵未能充分利用炮火效果的现象屡见不鲜.究其缘由,炮兵兵种建制不全、通信联络手段落后、步炮两者对彼此性能不熟、教育训练不足等是主要原因.面对困境,国民党军虽从教育与训练上作了积极改进,且取得一定成效,但整体效果不彰.探讨步炮协同问题,是检视战时国民党军协同作战、觇测其军事素质的绝佳窗口.  相似文献   

11.
12.
在我国抗战史上,国民党政府有一支优秀的技术侦察部门,这个部门在抗战期间多次破译和侦听日本方面电台和密码,为抗日战争和全世界的反法西斯斗争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文史博览》2013,(3):41-41
从1924年起,国民党师法俄共(布)的组织形式,将党建在国上,实行以党治国,一党专政。但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理念中的政治蓝图又是基于西方民主体制而设计的。  相似文献   

14.
田凤芹 《文史春秋》2004,(4):39-41,46
1938年12月,为了推动抗日斗争的发展,国民党决定在南岳衡山举办抗日游击干部训练班,学习借鉴八路军卓有成效的抗日游击战经验。可国民党对共产党、八路军游击战战略、战术和政治工作一窍不通,无奈之下,只得邀请共产党人派员来衡山,教授游击战。在这种情况下,叶剑英受命率30余人的中共代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随着大量移民和工商教团体迁入西南,西南城市民众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变革。主要表现为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的变革,以及卫生习惯、婚姻习俗等的变化。这些变革,最终影响了西南市民平和、宽容的社会心态的形成,在西南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国民党政权的衰败符啸ThisarticlestatesthepoliticalviewsandstrategicthoughtsofKMTregimebothbeforeandafterAnti-JapaneseWar,introdu...  相似文献   

17.
周游 《民国档案》2015,(2):64-68,126
政治节日常被用来展示统治者的意识形态,但在一定时期也可作为民众动员的场域。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就曾利用国庆纪念日来进行凝聚民心调动民力的抗战工作。抗战爆发后,"以抗战来纪念国庆"已成为此间政府号召国人纪念国庆节的重要方式。为更有效地动员民众支援抗战,国民政府对日常动员进行扩大化运动,并采用节日献金竞赛的方式进行密集的集中动员。通过此种动员方式,民众纷纷响应号召,解囊以资抗战。通过抗战时期国庆日的民众动员,也可看到政治节日在民众动员方面的功用,使我们对政治节日有更多的认知。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是中国各族人民、各抗日党派、群众团体共同奋斗的一次伟大的全民族解放战争,由于历史上的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对抗战时期的执政党——国民党统制下的广东抗日民众团体及其重要活动的研究基本卜还足个空白,这是一个遗憾。我们必须遵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认真研究这一段历史的真实状况,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汲取有益的启迪。本文仅就我多年来所收集到的资料,对此问题作一概述和探讨,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9.
战时国民党党员与基层党组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与战前相比,战时国民党的组织规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膨胀和扩充。在国统区,党机器的组织触角延伸到了县以下乡村基层社会。其组织扩张和渗透能力达到了它建党和执政以来的鼎盛。然而,由于国民党党机器长期以来所积淀的组织功能障碍和内在积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疏理和清除,战时党组织在量上的膨胀和扩张,不仅没有展示出党力的强健和壮大。相反组织的涣散随着组织的扩充而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20.
丁伟  周进 《纵横》2010,(3):62-64
抗日战争开始后,国民党为了大力强化统治机器以增强其统治机能,除了军事上扩军备战外,对于情报特务机构,也进行了重点发展以扩充实力。1938年5月,将原在陈立夫管辖下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一处扩编为“国民党中央调查统计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