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国王子金乔觉来中国考马鞍山市李福利金乔觉为何方人据《九华山志》记载,唐开元年间(713─741年)新罗国僧人金地藏来九华山传教,笃修地藏经。新罗国为韩国古称。据历史考证,地藏王、金地藏均为韩国金乔觉无疑。据绩溪县小九华山史料记载:新罗国王宗近亲金乔...  相似文献   

2.
《风景名胜》2011,(3):84-87
安徽合肥:大型实景剧“印象·九华”签约 近日,备受关注的“印象·九华”大型旅游实景剧签约仪式在安徽省合肥市稻香楼国宾馆举行,预计将于2012年底开始让广大九华山的中外游客目睹《印象·九华》实景演出。演出地点位于九华新区,蛇冲河南侧,隔山相望大愿文化园地藏圣像,背倚九华山核心景区,占地100亩,控地1800亩,总投资3.5亿元。  相似文献   

3.
"菩提心"与"忠义心"--从九华山佛教看中国佛教的世俗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秉颐 《安徽史学》2002,(1):13-14,12
作者通过赴九华山进行考察,并且研读有关学术资料,提出如下见解:九华山佛教文化最为显著的特征,是体现了中国佛教的世俗化趋向.九华山佛教堪称中国佛教世俗化最典型的代表.这种世俗化,表现在宗教理论和宗教实践两个方面.本文试图通过对宋代九华山高僧宗杲禅师"忠君爱国"思想的分析,从宗教理论的角度,探讨九华山佛教对于中国佛教世俗化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九华面佛     
自合肥驱车南下过铜陵经贵池九华山怦如一尊凸肚大佛芙脸相迎。九华山古称九子山唐天宝年间诗仙李白游此留下“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的佳句遂改名九华山。九华山与鬼斧神工的黄山遥遥相望其峰也雄峻水也秀丽加之地藏王卓锡于此香火绵盛鸟语伴钟鼓。云实现佛寺自然景色和社会风情无不引人入胜。车行盘山道两旁深山幽谷怪石奇松溪长水击石林暗草惊风。峰回路转之间忽然开朗。山间盆地托出7名闻通边的九华街。街道依山造势一色的徽式建筑白墙黑瓦小桥流水。沿街所见多与宗教有关。更有意思的是这里的店堂大都备有录音机成天播放梵言佛语馨响…  相似文献   

5.
《禹贡》东陵 ,为九华山区初名。《楚辞·九章·哀郢》的陵阳 ,即东陵之阳地区的泛称 ,屈原居此“九年而不复”。秦汉置陵阳县 ,山又以县为名称陵阳山。早期道教代表人物陵阳子明相传得仙于此山。由于县治的迁移及道士的附会 ,陵阳山名亦随之而有移动和扩散。东晋南北朝之际 ,本山已因山势之特色而有九子之称。盛唐之世 ,已为天下名山 ,名人学士畅游于此者日益众多。李白就是在如此情势下 ,受邀来游 ,并在与学士联句中 ,高唱“妙有分二气 ,灵山开九华”,为九华定名。  相似文献   

6.
胡迟 《江淮文史》2013,(3):146-155
九华山庙会源于何时,至今难以定论。据旧志载,清中叶后,九华山庙会活动进入了常态化,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地藏菩萨金乔觉圆寂的那一天,四方信徒、香客云集九华朝山进香、拜塔、朝拜天台,许多山民和手工艺者趁此机会互做买卖,民间艺人也趁此献艺,逐步形成了传统的九华山庙会。  相似文献   

7.
慧皎《高僧傳》以後,有唐道宣之《續高僧傳》,又稱《唐高僧傳》;宋贊寧之《三續高僧傳》,又稱《宋高僧傳》;此後尚有四續、五續的著作,但是和慧皎原著,有相等價值的,止有道宣之《續高僧傳》,其他皆可不論。《宋高僧傳》卷十四《釋道宣傳》,稱道宣殁於唐高宗乾封二年十月,春秋七十二,逆推當生於隋文帝開皇十六年,所以道宣的一生,恰當隋唐佛教全盛的時期。大業年中,道宣從智首律師受具,  相似文献   

8.
以慧皎《高僧傳》編撰的材料來源爲考察的立足點,由此不斷上溯,尋繹《高僧傳》在體例上的源自和精神上的指向,可以清理出一條"道安—僧祐—寶唱—慧皎"的演變線索。這條線索的意義在於能夠揭示《高僧傳》書寫範式成立的關鍵消息:經録是僧傳得以孕育成型的"母胎",從經録到僧傳,是佛教經籍背後著譯者角色,亦即人的地位,日漸凸顯的過程;《高僧傳》書寫範式的成立正是佛教內部從經典到人、從古到今學術嬗變的必然結果。  相似文献   

9.
丘桓兴 《旅游》2004,(6):28-39
在中国的各大名山中,山西五台山曾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四川峨眉山曾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浙江普陀山曾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安徽九华山曾是地藏菩萨的道场,故称之为“佛教四大名山”,明代起就有“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之说。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以地藏、道明和闵公组合而成的九华山"地藏三尊"的形成是地藏菩萨图像的一个重大转变。究其原因,一方面源自于唐代九华山僧人金地藏的神化和九华山地藏道场的形成,另一方面也是地藏菩萨图像发展演进的内在需要。九华山"地藏三尊"的形成,不仅意味着地藏信仰彻底的本土化、人间化,也意味着地藏菩萨图像经由本土化、人间化的进程而达到成熟。  相似文献   

11.
<正>《名僧傳》,梁代沙門寶唱撰,共三十卷。該傳成書於慧皎《高僧傳》之前,是中國佛教早期僧傳的重要文獻。遺憾的是,該傳早佚,部分内容僅見於日本奈良東大寺沙門宗性摘抄的《名僧傳要文抄》與《名僧傳指示抄》。由於《名僧傳》原書不存,因此宗性的抄本就成爲我們了解該傳内容的主要依據。宗性抄本原件現藏於奈良東大寺圖書館,日本方面早年以此爲底本進行過録文,收在《續藏經》第七十七册(以下簡稱"續藏經本")。然而,根據筆者對續藏經本以及  相似文献   

12.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环周五百余里。该山以东、西、南、北、中五座环护而立的台顶而得名,古称清凉山。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它与四川峨嵋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并称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而五台山以其建寺历史悠久和规模宏大居于四大名山之首。古往今来,帝王崇建,高僧懿行,不可胜数。中外佛教信徒和游人纷至沓来,朝山礼佛和参观游览。  相似文献   

13.
马斯洛把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不同层次的需要,通过"索取"与"奉献"来满足,本文通过需要层次理论来研究旅游需求满足。旅游,就是到外面玩,古往今来,孔子周游列国,李白从四川玩到江西的庐山,徐霞客他一生钟情於神州山水。很多人游遍了天下,既没有留下摩崖石刻,也没留下半篇游记,最多就是留下几张照片。但是你能说他们的旅游就没价值了吗?旅游,一般  相似文献   

14.
春到九华     
吴永生 《铁军》2022,(2):46-47
<正>在南京市浦口区西南苏皖交界的赭洛山旁,坐落着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名为"九华",源于赭洛山原有座"小九华寺"。这寺庙与当地流传很久的地藏王菩萨在此修行和白龙救母的传说有关,因而这块钟灵之地又多了一份仙气。九华村前临驷马河,后依赭洛山,内有小庙山点缀其中。由于地处山坳,发展不易,曾经的九华还是个经济薄弱村,素有"浦口区西伯利亚"之称。  相似文献   

15.
资讯     
九华山将举办首届地藏文化节 首届地藏文化节暨第22届庙会将于8月20日至9月14日在九华山举行。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国家首批4A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20平方公里。九华山山势雄伟,群峰竞秀,植被繁茂,瀑飞泉涌;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佛教气氛融为一体,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自古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此次活动融首届地藏文化节、第22届九华山庙会、仁德法师圆寂三周年活动于一体。庙会期  相似文献   

16.
周永良 《收藏家》2010,(8):55-62
中国古代绘画中有许多表现人物的画像,如历代帝王的御容;贵族官宦和文人士大夫读书、赏花、吟诗、弹奏、宴游等生活行止的行乐图;世人祭祀祖先的"祖宗像";以及方外高僧、道士和古代名人如孔子、诸葛亮、曹操、关羽、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岳飞等画像。  相似文献   

17.
<正>马斯洛把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不同层次的需要,通过"索取"与"奉献"来满足,本文通过需要层次理论来研究旅游需求满足。旅游,就是到外面玩,古往今来,孔子周游列国,李白从四川玩到江西的庐山,徐霞客他一生钟情於神州山水。很多人游遍了天下,既没有留下摩崖石刻,也没留下半篇游记,最多就是留下几张照片。但是你能说他们的旅游就没价值了吗?旅游,一般  相似文献   

18.
《神州民俗》2010,(3):8-8
宋大峰祖师俗姓林,名灵噩,字通叟。诞於北宋宝元二年己卯(一0三九年),圆寂於南宋建炎丁未(一一二七年)。祖师早岁业儒,学识渊博,五十七岁中进士,授县令匡扶正义。因朝政日非,不愿趋炎附势,弃官为僧,法号大峰。潜修佛理,弘法利生,普度迷津,成为宗说兼通高僧。宣和二年庚子(一一二0年),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贵阳城东的九华宫驻锡了一位精研禅理,才华横溢,诗文并茂的高僧——了尘。了尘法名园洲,号了尘,贵阳翁井乡人。俗姓张,幼年丧父,人里塾读书,由于天资聪慧,通经史大意,更好佛家之言。十五岁时,母亲将为他议婚,了尘婉言拒绝说:“结婚、非吾志也。”遂迳投陕西会馆礼碧峰和尚祝发,赴四川合江法王寺,参果山和尚园具足戒。经此了尘成为临济宗法商,芒鞋竹杖遍游大江南北,谒名山古刹,礼大德高僧,请以开示,绿契相合,研习样理日益精进。光绪元年(1875)返回贵阳,先在城北六冲关筑一茅庵,过着亦农亦禅的生活。由于修…  相似文献   

20.
安史之乱的产生,是突如其来的。面对这一突发事件,当时诗人作出了不同的反应。通过排比相关史料,考察当时诗人在面临这一事件时的第一反应与举措,对於研究当时人的心理是很有意义的。关於李白对安禄山叛乱一事的态度,前人多由他於天宝年间北上幽州一事谈起,因为李白在《赠韦良宰》一诗中已明言他当时在幽州就已觉察到叛乱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