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5年10月30日,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高树勋在邯郸马头镇内战前线倒戈起义,给蒋介石政权以致命一击。为了宣传高树勋,进一步分化、瓦解国民党军队,《高树勋将军邯郸起义特辑》于1945年12月出版。本文介绍了此书对国统区发行的伪装为《东周列国志》的版本。  相似文献   

2.
历史早有定论,高树勋起义,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伟大序幕中的精彩开篇。那么起义之后,为什么有一段时间高树勋没了消息?而往后.怎么又扯出我与高树勋“打交道”?  相似文献   

3.
<正>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是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由邓小平  相似文献   

4.
近读漓江出版社出版、李明新先生著的长篇纪实文学《邓小平在一九二九》和《新闻出版报》1997年11月4日发表的陈吉生先生文章《评〈邓小平在一九二九〉》,感到都写得较好。该书以纪实手法详尽披露了邓小平等领导百色、龙州起义,创建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展现了青年时期邓小平同志的远见卓识和实事求是的治军思想,再现了一代伟人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丰采。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与《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重要文献 ,具有完成拨乱反正任务、开始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划时代意义。邓小平对此作出的无可替代的重大贡献主要有 :在历史转折关头 ,提出评价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 ,奠定了起草《历史决议》的基础 ;主持起草《历史决议》 ,“博采众议”又“力排众议” ,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对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提出科学的论断和分析方法 ,为当代人研究当代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指南  相似文献   

6.
正邓小平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在当前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时期,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想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一、邓小平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批判1979年3月,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思想,并指出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与四项基本原则是  相似文献   

7.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在邓小平的领导下,胡乔木受命主持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是最核心的一条”,也是新《历史决议》最难做的一部分。邓小平当时指出:“如果不写或者写不好这部分,整个决议都不如不做。”为了很好地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胡乔木巧妙地利用了毛泽东在抗战时期评价陈独秀问题的一些基本观点,以此为根据,中肯地评价了毛泽东。  相似文献   

8.
吴自涛 《文史博览》2006,(11):23-24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在邓小平的领导下,胡乔木受命主持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是最核心的一条”,也是新《历史决议》最难做的一部分。邓小平当时指出:“如果不写或者写不好这部分,整个决议都不如不做。”为了很好地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胡乔木巧妙地利用了毛泽东在抗战时期评价陈独秀问题的一些基本观点,以此为根据,中肯地评价了毛泽东。  相似文献   

9.
导读     
《江淮文史》2016,(2):0-0
邓小平一生波澜壮阔,历经狂风暴雨,在政治上“三起三落”,其中后两次更是在“文革”中被毛泽东点名打倒。“文革”结束,历史翻开新的一页,邓小平对毛泽东将如何评价?历史转折时期的中国,又将如何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世人拭目以待!本刊特邀《历史决议(注释本)》编写者之一,著名党史专家萧冬连先生为您还原《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起草过程,再现交锋中的光与火。  相似文献   

10.
正电视连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向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介绍了邓小平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丰功伟绩,其中有一部分,讲的是在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邓小平借《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换文仪式之机出访日本,对当时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行了一次实地考察。我很荣幸作为访日代表团随行记者,对这次出访进行了全面报道。40年过去了,当年的动人场面仍在我的脑海中,看到剧中的访日镜头,我感到无比亲切,同时又  相似文献   

11.
正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其一生先后担任过党和国家以及军队的许多重要领导职务,谱写出光辉灿烂的人生篇章。这些经历,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邓小平传(1904-1974)》一书中多有论及,在有关邓小平的研究中也多有论述,但其担任国(政)务院代总理这一段历史,目前还鲜有研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笔者依据相关史料,结合《邓小平年谱》并参照毛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一生波澜壮阔,历经狂风暴雨,在政治上"三起三落",其中后两次更是在"文革"中被毛泽东点名打倒。"文革"结束,历史翻开新的一页,邓小平对毛泽东将如何评价?历史转折时期的中国,又将如何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世人拭目以待!本刊特邀《历史决议(注释本)》编写者之一,著名党史专家萧冬连先生为您还原《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起草过程,再现交锋中的光与火。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复出     
《百年潮》2014,(8):4-16
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组织编写了《邓小平传(1904—1974)》。《邓小平传(1904~1974)》全面记述了邓小平同志从少年时代到“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倒后复出工作七十年间的主要经历和活动,反映了他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奋斗业绩和重大贡献,反映了他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思想发展脉络和始终保持的革命精神。现本刊刊发其中一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再次出山。当时国内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政治变化,都涉及到对毛泽东的政治评价:一种是“两个凡是”的观点甚嚣尘上;另一种则是呼应国际上“非毛化”思想对毛泽东全面否定。邓小平站在历史的高度,实事求是地评价毛泽东的功过是非,维护了党、国家和人民的团结。详情请看《邓小平实事求是评价毛泽东》一文。  相似文献   

15.
海峡两岸关系在维护"一个中国"原则问题上,毛泽东和蒋介石一直是默契的。到了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和蒋经国成了两岸的对话人。1 977年夏,邓小平第三次复出,而当年5月,蒋经国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在"一个中国"原则之下的两岸内战敌对状态出现了和缓气氛,开始对走向和平有了思考和动作。详情请看《邓小平和蒋经国在两岸问题上的趋近》一文。  相似文献   

16.
《百年潮》1997,(2)
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邓小平》播出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我想,观众之所以认可《邓小平》这部片子,根本上是由邓小平同志本人的历史地位和贡献决定的,由他本人所具有的个性魅力决定的,由他本人在人民群众中的崇高威望决定的。作为与二十世纪几乎同龄的老人,邓小平可以说经历了我们这个民族一个世纪以来面临的屈辱、抗争、追寻和崛起,经历了建党以来几乎所有的重大事件的风风雨雨,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艰难曲折的探索过程。个人的智慧和勇气  相似文献   

17.
2014年8月22日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在该纪念日来临之际,《长江日报》《湖北日报》等武汉及湖北的多种媒体以不同的角度相继报道:邓小平曾七次到武汉,并认定建国后邓小平首次到武汉的时间是1958年11月。这也是长期以来武汉党史界和湖北有关专家们的一致定论。然而,8月23日的《武汉晨报》却在头版头条推出了一篇题为《武汉收藏家对"邓小平曾七次到汉"提出质疑,党史专家最新确认——邓小平与武汉有过八次亲密接触》的文  相似文献   

18.
《沧桑》2004,(6)
特载●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论邓小平实事求是的历史观…………………………巨文辉4.3邓小平金融思想是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基础…郭秀珍4.6浅谈邓小平的用人思想…………………………………杨生芳4.8邓小平在山西……………………………………………任佟苏6.3人物春秋山西人民的好公仆———王振德先生………………张全盛1-2.3忆曹渤先生二三事…………………………赵怀舟侯平宇1-2.26张之洞的亲随爱将———张彪………………王英校郑清坡1-2.8功勋彪炳日月可鉴———纪念高树勋将军邯郸起义六十周年……………王大斌3.3爱国民…  相似文献   

19.
吕春阳 《百年潮》2022,(12):49-54
<正>1986年,邓小平在接受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采访时曾指出:“我是个马克思主义者。我一直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是邓小平终身的信仰,他一直坚信,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共产主义必将实现。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终其一生从未动摇过。是什么指引邓小平树立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指引其走上革命道路的呢?邓小平曾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  相似文献   

20.
《百年潮》2000,(5)
邓小平遭受第一次打击之后1933年,邓小平受到“左”倾路线的打击,遭遇种种磨难,但他却在《红星报》主编的岗位上干得极为出色,表现出无比宽阔豁达的襟怀和对革命事业的高度忠诚。邓小平是深刻地影响了百年中国历史的伟人之一。关于他的思想,近年来出版的著作和论述已经相当丰富,比较起来,对他多姿多彩、大起大落的传奇一生的研究和宣传就显得不够。本刊希望在这一方面有所加强,希望作者惠赐鸿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