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青海劳动号子多种多样,有擀毡的号子、榨油的号子和打墙夯土的劳动号子等。一、打墙号子打墙夯土号子是亘古以来勤劳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劳动中的发明和创造。打墙,一般需要3-4把杵子,抬杵子的小伙们必须身强力壮。等到墙板里装满了土,抬杵子的小伙们就排成纵队,由一个打头的人领喊号子,后面的跟着喊。"哼儿里哼,夯儿里夯,哼儿里哼哪,夯儿里夯啊!"  相似文献   

2.
正20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缺乏机械动力设备,许多工程大多靠体力协作完成。为了统一节奏、协调动作、激发劳动热情和缓解疲劳,常常吼出号子,诸如挑抬重物,推车拉磙,出海打鱼,森林伐木,江河摇撸、拉纤、放排,工地打夯、打硪,上山撬石、打石,以及榨油、榨菜、制盐等劳动,几乎都有不同的劳动号子相伴。我儿时在江苏农村度过,中学毕业插队农村,后又在建筑工地干过小工,亲身经历过不少劳动号子。  相似文献   

3.
论劳动号子     
在我国各民族中,无论何地,当两人以上干艰巨体力协同劳动时,几乎都有他们自己的“劳动号子”。 生活於黔、湘、桂接壤之区的侗族,五六十人共抬一根极大的木头,会有一人领唱着抬扛号子,其他人则应声相和: “嗨佐罗啊——嗬,木头过厢靠大家哩! 嗨佐罗啊——嗬,木头上山靠头扛哩! 嗨佐罗,嗨佐罗,大家同心协力干, 翻山越岭保平安哩,嗨佐罗啊——嗬!” 贵州苗族亦有他们的“拉木”劳动号子。黔东南丹寨县的《拉木歌》至为明显。一人领,众人和,三字一顿,气势粗壮,协作性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4.
正无论农闲农忙,山里人的乡场总是雷打不动。在离乡场不远的山道上,走来一对稍有年纪的苗族夫妇,他俩拄棍缓缓而行,老汉肩上挎着鸡笼,敞开着衣襟,让春风拭去身上微微汗迹。两老身后春耕景色与之遥相辉映。栽秧打田的定是那身强力壮的后生和善良貌美的青年女子。伴着插秧的节奏隐隐传来阵阵山歌声:"大田栽秧排对排,一对秧鸡走出来,秧鸡跟着秧鸡走,情哥跟着情妹来。"这山歌不也唱出了正在山道上行走的这对老  相似文献   

5.
莳秧轶事     
正黄梅三莳,农家最要紧的"大活儿"莫过于栽秧,苏南水乡则有大半民区俗称为"莳秧"。"莳秧"是民俗传统俚语:一是栽秧之时正值夏种"三莳",是插秧夏种季节;二是插秧就是将秧苗从秧田拔出,移植到大田"自立门户",成活发棵。老祖宗对这样的农活,起了"莳秧"之雅名。单推秧莳秧,先得拔秧。旧时,拔秧多半是农家女的活儿。年深月久的老规矩里,要求女人们端坐在秧凳上,腰背前倾,只能右手操开秧垄"秧门",左手辅助秧苗杆子,靠着右  相似文献   

6.
肖依斐 《神州》2014,(7):42-45
<正>"硪工号子"是劳动人民在打硪过程中唱的一种节奏性很强的民间歌谣,它代表着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一种热情。它是一曲曲劳动的号子,是一首首真正属于劳动人民的歌。"一二三四五呀,金木水火土呀。天地分上下呀,日月同古今呀……"这就是眼前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中工人们口中的"歌"了。无论是有趣的历史故事、朴素的乡土风情,都可以变为或传承有序或即兴的"黄河大合唱"。近日,我们一起走进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在感受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的同时,讲述已成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民间音乐类的硪工号子。  相似文献   

7.
打硪号子     
<正>硪,大集体年代,是夯实水库大堤的专用工具,形状像小水磨,称之为石硪。打石硪时,必须唱打硪号子。如今,小小石硪永远封存在历史的底片里,悠扬的石硪号子只能铭刻在美好的回忆中。在那大兴水利的时代,打硪号子可真多呀!打硪人一天唱到晚,要唱几个月,到底唱多少打硪号子,数也数不清。其内容大致分为三大类:叙事、抒情、民间小调,其歌词都是以激励劳动热情,鼓舞民工干劲为主题,颂英雄、唱农事、鼓干劲……  相似文献   

8.
薅草锣鼓是土家族濒临消亡的一项民俗歌谣,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它的保护工作止步不前,而其发展也遇到瓶颈。对此我们必须采取一定措施来挽救我们的民族文化,保存下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成绩。  相似文献   

9.
唐婷 《神州》2014,(3):27-27
清朝中叶,雍王朝对土家族分布地区实行了改土归流政策,将原本奴隶土司领主管理的土家族区域的土地改革成为了相应的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的经济体制。由于改土归流政策的积极实施,导致土家族土司垄断的文化格局被打破,土家族的各项音乐活动发展都进入了春天。随着改土归流后的儒家等汉学文化的不断深入渗透到土家族内部,土家族音乐也在积极吸收着汉文化中音乐元素,在音乐形式上出现了哭嫁歌、竹枝歌等诸多新颖的类型。在此期间,土家族的戏曲音乐和各项音乐文化也都得到了空前发展。本文从多个方面对"改土归流"后的土家族音乐活动做出如下研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打庄廓是建家立业、造福后代的大事。夯歌是打庄廓过程中唱的劳动号子,这种形式在大通农区藏族中流传已久。 藏族的夯歌大致有两种内容:第一种是主人家对前来帮忙的人在生活上照料周到,打墙的领唱人就借此发挥,尽力编出一些颂扬主人家的吉祥词句,从而引发出欢快的劳动气氛。歌词是:  相似文献   

11.
植被·根脉     
汉口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码头城市,长江、汉江码头工人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创造了地方特色鲜明、节奏强烈、粗犷高亢的码头号子。包括:抽包号子、过跳号子、打包号子、扛货号子、抢货号子、进仓号子等。码头号子的歌唱方式主要是“领、合”式,即一人领、众人合,或者众人领、众人合。在节奏较缓的劳动中,“领”句较长,“合”句稍短;而在较紧张的劳动中,“领”句、“合”句都十分短促。  相似文献   

12.
边城地处湘西,位于湘、贵、渝三省交界处,与重庆秀山洪山镇和贵州松桃接壤。人口以汉族居多,苗族、土家族次之,是一个典型的土家族、苗族、汉族杂居的乡镇,其文化习俗呈现出多元、叠加的特色。在边城及周边地区,"烧蛋"是一种广为沿用的民间祛病方法。结合民间信仰,可以探讨"烧蛋"这一医疗民俗背后存在的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13.
向孜 《神州》2013,(4):175-177
高山号子是一种原生态的劳动号子。它广泛存在于溆浦及其周边地区,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高山号子也是较强的体力劳动与民间歌谣的有机结合,也是音乐美和劳动美的和谐统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但对于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一直处于空白。本文将以湖南省溆浦县高山号子为例,详细介绍探析其独特之处,挖掘其艺术价值,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文化,从而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歌从茅山来     
茅山,是水乡兴化的一个小镇,古老而神秘。这里,有名闻遐迩的会船,有香火繁盛的景德禅寺。有流传千年的号子。初夏的傍晚。栽秧的女人在无边的晚霞中陆续撤去.空旷的田野顿时安静下来。似乎不经意间,阵阵悠扬的号子穿越清清的河流。  相似文献   

15.
正古老漫长的地理变迁和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孕育了神农架丰富而独特的自然及人文资源。这里既有北半球罕见的保存完好的中纬度亚热带原始森林生态系统,又有融贯东西、汇接南北、传承千古的古老山林文化。民间文学:《黑暗传》《黑暗传》是一部在民间广为流传神话历史叙事长歌,它采取多种口头与书面文本世代相传,作为"孝歌""薅草锣鼓"由众多歌师在不同  相似文献   

16.
湘西穴居,土家苗汉人俗称"坐岩洞的",解放前约有十多万人,有少数一直延续到上世纪末,具有悠久的历史、广阔的层面和深远的影响,还产生了一种包括语言在内的独特的穴居文化。湘西穴居文化的产生,缘于当地特殊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洞如"峒",是朝廷长期强加给土家族、苗族基层管理机构名或民族区域地名的  相似文献   

17.
<正>歌曲是人类历史上产生最早的语言艺术之一。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音乐,唱出了最早的民间歌曲——劳动号子。原始的歌曲,同人们的生存斗争密切相关,或表达征服自然的愿望,或再现  相似文献   

18.
姚茂华  张小琼 《沧桑》2014,(3):118-119
通过对湘西地区15—19岁在不同学校的土家族、苗族、汉族的高中学生进行身体形态的检测,了解到湘西土家族、苗族学生身高与体重具有种族性,还具有地域性,推导出影响湘西土家族、苗族学生身高与体重的因素除了重要的遗传因素外,还受到外界环境的显著影响,提出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和均衡营养来促进学生的体质发展。  相似文献   

19.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一个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苗族聚居区,这里从元代到雍正改土归流的四百多年里,封建王朝以土司制度,管理着这里的各族人民。本文从元、明、清时期出发,探讨恩施地区的土司建置。  相似文献   

20.
汤显祖与泰州学派渊源颇深。他自幼受到阳明心学的熏陶,是泰州学人罗汝芳的入室弟子,又对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李贽激赏不已,与焦竑、管志道、祝世禄、陶望龄等其他泰州学人亦多有交往。汤显祖在狂禅的猎猎风潮中,高度关注自心,崇尚自由意志,绽放着生命的"狂"与"真",被时人目为"狂奴",却恰是泰州学派光明超脱的典型风范。至其尊身重生、兴教劝学、构建有情天下的种种为政理念与生命实行,则更是与泰州传统如出一辙。故汤显祖当可被视为泰州传人,目为狂禅一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