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杏花春雨,小桥流水,鱼米之乡,这是一方美丽的土地,我们叫它江南,常指长江从南京到入海口这一段以南的地方,古人也叫它"江东",因为长江水往南京流来是南北走向。不过,无论以哪段长江为基准来称呼这块土地,南京都是不变的基点。本文将启动一个新的视角,从江东政治地理、文化地理的大环境上,来解答秦始皇是否到过金陵的历史之谜,也解答秦朝将金陵改为秣陵的真正原因,并连带揭  相似文献   

2.
沙上渔市     
<正>张家港市北部的沙上地区,有天然临江水利之便,旧时它发达了多种产业,首推应是繁盛的渔业,其标志为沙上沿江地区有星罗棋布的渔市。这一流通、集散形式在明代已较成熟,这从有关的典籍中可以得到印证。明代的蔡港和斜桥,其时在长江边上,实为沙上,众多的打渔人兴起渔市。元末诗人王逢写本土的《江边竹枝词》就唱到沙上打渔人,"潮落潮生船送迎""侬是小山渔泊户,水口风门过一生",这里  相似文献   

3.
山里人家     
江志贤  鄙小 《旅游纵览》2008,(11):32-32
<正>红条绒大花袄!在城里,几乎没有谁穿它了。可是,打一盆瓦凉瓦凉的"洋井"水,坐在小板凳上洗山蘑的农家嫂子穿着它就恁地好看,因为,有翠屏式的绿山衬着,因为,我们这个民族在明朗的天空下,就是好红喜绿!  相似文献   

4.
<正>长江出海口的沙上一带,是长期围垦而成的地区。那里江阔浪平地广,一方水土生出一方水土的劳动和生活娱乐方式。这里长期围垦,挑河整地是长年经常性劳动,即使围垦成田,也必须长年累月进行清理、精耕和种植。人们在劳动时面对黄土,举目四野,滩地上流布浑黄泥水,稍高处是杂生痴长的芦苇和滩草。面对这样的单调和粗砺,垦民无以打发漫长的时日,抒解整日劳动的  相似文献   

5.
生活在长江口的沙上人,开发沙洲有一千六百多年悠久历史,练就了不怕艰难困苦的生活理念和不怕背井离乡的开拓精神,还具有丰富的航海经验,而成为郑和航海最佳人选。文章以新的视野,讨论了沙上人是沙船的原创者,也是郑和下西洋活动中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6.
玩水     
武汉的水实在是太多了。除了数不清的湖泊外,两条大江——长江和汉水——从城中穿过并在城市的中央地带汇合,也着实是一个了不得的景观。你往长江大桥上一站,入江口便在眼底。那淡绿色的汉水无止无息地汇入到浑浊的长江之中,两水相激,界线是那样清晰分明,看着两色江水的涌动,你会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正因为有了这浩浩的两条江水的流淌,才使我觉得武汉有了它特别的一份壮美。  相似文献   

7.
逮鱼     
我的家乡地势低洼 ,向来有泽国之称 ,河沟坑塘密如蛛网 ,鱼鳖虾蟹历史上资源丰富 ,所以逮鱼之事我儿时多有参与。在我们那里逮鱼方式有多种 ,如拿鱼、堵鱼、钓鱼等 ;逮鱼工具种类繁多 ,无家不有。夏日芒种前后的中午 ,家家厨房上空还在浓烟翻滚 ,而打麦场上的男人们却已歇晌 ,于是呼唤相约 ,下坑拿鱼。“拿”字是一个很泛的概念 ,有捉拿之义。大家各自提了渔具 ,应声走出家门 ,赤背光足 ,只穿一个裤衩 ,集齐于寨门南口西侧坑边。时值初夏 ,水温尚低。人们往身上撩一撩水 ,拍洗一下胸脯 ,以求适应凉水温度 ,尔后扑通扑通跳入齐胸的水中 ,口里…  相似文献   

8.
赵玲玲 《神州》2012,(5):168-168
分析农家流派在战国时期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从人口、土地、赋税、战争等多方面进行探讨。人口的增加、土地的有限、赋税的沉重、战争的频繁,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造就了战国时期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使重视农业生产成为当时的趋势,为农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徐畅 《近代史研究》2005,3(2):78-122
关于20世纪30年代前期中国农村地权变化,学者大致有三种见解,即“集中说”、“分散说”和“现状说”。本文以抗战前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和浙江六省农村为中心,以农家负债和地权异动为视角,从农户土地典押借贷比例,由土地典押借贷到丧失地权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农户因土地典押借贷引起地权丧失的实况,中、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的地权变化等方面,论证抗战前长江中下游地区地权处于集中时期。并且从地权异动的状况论证30年代前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地权集中具有普遍性、不剧烈性,从地权异动之后的土地流向论证土地兼并者的非农民性程度加强,从30年代前期地权变化在20世纪上半期中的地位,论证此次地权集中具有转折性。同时还对土地买卖与地权变化在农户通融资金中的意义进行分析,探讨30年代前期土地市场清淡对农家经济的影响,并由此说明20世纪30年代前期中国农村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  相似文献   

10.
刘诗古 《近代史研究》2023,(1):49-64+160
长江水道是一个开放、动态的自然系统,既有水土流失、江水泛滥、沙洲涨坍等自然变迁,也有人类为了在滨水低地进行土地开垦而进行的大量人为改造。江心洲属于典型的滨水低地,系长江中上游来水挟带之泥沙遇阻减速淤积而成的土地,必仰赖于堤坝的捍卫。堤坝作为低地社会至关重要的水利设施,实际上是国家干预与地方社会自组织治理相结合的产物。滨水人群对生态环境的适应和改造,则主要围绕洲地的涨坍、开垦与治水展开,呈现“人与自然”动态制衡的演进过程。晚清以来,张家洲北汊逐渐发育为弯弓型河道,北岸受水流冲刷加速崩塌,南岸则逐渐淤积出水,形成“北崩南淤”的态势。原来居住长江北岸的各姓居民先后奔赴南岸垦荒,致使新淤洲地争垦纠纷不断。各群体通过组织超越村落和家族的垦团,并积极利用垦荒条例或土地法规来实现各自的占垦诉求。这表明,近代国家及其制度建设在新淤洲地的“确权”过程中扮演了比过去更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关是宇 《民俗研究》2023,(2):144-156+160
江淮地区的南通童子书是香火童子仪式中具有代表性的文艺形式,童子书中的巫书和劝善书在清末已形成稳定且独具特色的文类特征。在长江两岸仪式文艺的交流中,南通童子书对以沙上宝卷为代表的江南宝卷类仪式文艺的创编产生重要影响。随着近代印刷技术的发展,童子书逐渐脱离仪式成为仅供阅读的通俗唱本,其中大量民国时期上海石印童子书在后续学术讨论中被误认为鼓词、弹词等通行文类。在以上两种路径的文类转换过程中,仪式功能导向和商业价值导向分别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太平军水营,从1852年12月萌发到1863年11月唐正才牺牲而解体的十一年中,所进行的重大水战大都集中在定都天京后到1857年10月的第二次鄱阳湖水战期间。这些长江水战的作战目的,无非是想沿江而上,重新夺取沿江战略要地——安庆、九江、武昌,以便有效地保卫天京的安全。由此,发生的一连串的水战,其实质量系为了争夺长江控制权。  相似文献   

13.
民国前期长江三角洲农村高利贷问题与土地的流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前期,长江三角洲绝大多数农家的年净余率为零或负数,旧式金融机构已经衰败、新式金融机构尚处襁褓,农村金融枯竭,农民信用缺失,高利贷肆虐其阃,占农村借贷额的70%左右.不愿变卖田地的农家,只能以土地为抵押,举借高利贷,没有失去土地,却向着变卖土地迈出了可怕一步.借贷用于生产投资的些微,利率的高昂,使举债农家还上抵押贷款的可能性极小,为了生存,以抵押为基础,将田地进一步活卖给高利贷者,在一定期限内失去了产权.田赋之外的捐税、借款的消费倾向、高额利率,使农家无力赎回活卖的土地,不得不进一步绝卖,最终失去了土地产权.大致0.51%的土地流转率,单向度的土地流动,说明民国前期长江三角洲土地商品化程度不高,仍处在前市场阶段.  相似文献   

14.
一湖北的水利条件很好,而水害也非常突出。一是长江和汉江的洪水威胁。长江自西向东贯穿湖北,长达1061公里。长江的第一大支流汉江,自西北向东南到武汉汇入长江,在湖北境内长达878公里。湖北经济、文化发展的精华地区——江汉平原,是古代有名的云梦泽淤积而成的一个不完整盆地。从荆沙市到武汉市到武穴市的广大沿江地带,在大汛期间许多地方的江河水位高出地面3米至10米。汉江从襄樊市以下至武汉,汛期许多地方的江堤也受到洪水的严重威胁。“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一旦江堤溃口,后果不堪设想。从1496年至1935年的439年间,有49年溃…  相似文献   

15.
因为出生于《马关条约》签订的第二年,粤北山村的一个普通农家孩子被父亲取名仰岳,意为敬仰岳飞,不忘自己民族经历的屈辱。长大后,这个农家孩子将名字改为一个单岳,以更加重身体力行的意味,似乎也在冥冥之中暗合了这位农家子弟一生的轨迹。他,便是抗日名将薛岳。从1896年出生到1998年去世,薛岳是民国史一个重要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晚年的薛岳和二弟薛孟达、三弟薛仲述,在台湾南部嘉义乡间,过着闲云野鹤、与世无争的半隐退日子。薛仲述的独子薛维忠,也成为这段岁月一个独特的观察者。  相似文献   

16.
人间动物园     
不俗 《世界》2008,(11):158-159
Linda故作煽情地撩了一下头发,据说,当时在朝阳下的圣达美尼科·阿尔培脱的雕像前她也是这样撩头发的,然后转身再不回头。那捕蛇人的雕像矗立在市中心,为的是标榜这座城市与蛇的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7.
古时候,他郎(今墨江县)境内西北面有个大龙潭,龙潭里住着一条白龙。在龙潭边的山脚下,有个岩洞与龙潭相连,叫做龙洞。这个洞会吞水,又会出水,不管遇到多大的暴雨山洪,长久干旱,龙潭水都不涨也不干,时时都是清汪汪的。居住在龙潭附近的农家,不管是吃水、用水和浇灌庄稼的水,都靠这个龙潭。  相似文献   

18.
《旅游》2000,(6)
海边,两行脚印,若即若离。阳光,直射着我有一点睁不开眼,恍忽中,闪过一道桔红色的光。“这么强烈的阳光,难道你不怕晒吗?”’“不要你管!我喜欢!”我赌气地抛下这句话。他打开那个盖子,一把拉过我的手,将防晒乳倒在我手上。不知是不是因为他要走了,到海的那一边去。我一下子将手抽出来,桔红色的瓶子落在沙上,没有声音。桔红色的瓶子落在沙上,没有声音。“小姐,你的东西掉了。”我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我接过来,仔细打量他。高高的个子,额头上渗出了汗水,也许是追赶的太急了。脸上一片片发红,似乎被太阳灼伤,有的地…  相似文献   

19.
董平 《人文地理》2011,26(6):51-54
长江三角洲沙上地区是指由长江泥沙堆积形成的地区,即狭义的自然地理意义上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这一地区具有非常鲜明的文化景观特点,突出表现为典型的一字形村落空间布局特征。其特点有三:一为前后平阔,空间感好,使人心胸宽阔;二为家在坝上,门前垫土成场,俗称"场坎",高敞干燥,有利卫生;三为家家朝南成埭,有利接收阳光,户户屋前种植桃李,屋后栽种翠竹,宅基前后均有河流,取水方便,四周围以绿篱,自成格局,形成江南另一种小桥流水的沙上文化景观。语言和饮食等构成文化景观的软物质内容也非常有特色。  相似文献   

20.
酒泉面对征尘未落的戍卒将军不忍独饮皇命酹月的一樽酒从汉简端头洒落泉先醉了尔后醉笑一座边城传说汩汩流淌着每一个王朝争相斟饮沿塞风洗亮的笛管水韵在史书上芬芳至今酒如泉泉是酒说起这歌一样的名字多情人已然醉意三分读黑山岩画那些石头仍在舞蹈随狩猎归来的先民或有摇滚的节拍流行当年骨饰叮叮陶鼓咚咚韵色崖壁上依稀可辨朵朵步点驿动时空踏着风来踏着雨来踏着谷穗撒播的清芬而来赤足最能感受土地的温厚回味一切劳动回味生命且听陶钵汲水的声音仍在河的上游轻响在遥远的日子里轻响搭好石箭的竹弓就要向下一个晚餐射中月光穿越森林拨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