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柙”     
孙机 《文物》1980,(10)
湖北江陵凤凰山一六七号汉墓所出第三十二号遣册简云:"大柙一枚"。案柙字《说文》训"槛也",并非随葬用的器物,所以显系同音假借之字。《文物》1976年第10期所载《考释》谓大柙即大(木大一皿),接近正确。(木大一皿)字《说文》木部谓"酒器也,从木,盔声";而口部"从口,(大一皿)声"的(口大一皿)字,"读若  相似文献   

2.
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有砚?还有待考古发掘来证明。汉,刘熙《释名·释书契》云:"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汉,许慎《说文》云:"砚,石滑也。","滑"训作"利",与研磨同义。可见中国自古以来,就把砚解释为研磨的工具。从考古发掘材料来看,原始氏族社会已有彩绘陶器,利用红黑两色或其他色彩,绘  相似文献   

3.
《尔雅·释天》说,"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独断》之说同。但清朝的学者对这一说法並不完全相信。邵晋涵《尔雅正义》说,"《尧典》言成岁,是唐虞亦称岁。《商颂·殷武》云,岁事来辟,是商亦称岁也。" 郝懿行《尔雅义疏》说,"《尚书大传》引《书》曰,三岁考绩,是唐虞亦曰岁。《禹贡》云,作十有三载,是夏亦曰载。《洪范五行传》云,维王后元祀,郑注,王谓禹也,是夏亦曰祀。《大传》又引《书》曰,高宗梁闇,三年不言,是商亦曰年。  相似文献   

4.
《说文·皿部》:"(古缶皿),器也,从缶皿,古声。"过去研究《说文》的学者,对此字只标切音,不加注释,从未说明所指究竟是什么器物。只是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中作了七个字的推测:"疑即瑚琏之本字。"所谓"瑚琏",过去根据经传记载和古代注疏,皆认为瑚就是铜器中的簠,琏是铜器中的簋。迄至今日,旧说仍在继续流传。其实  相似文献   

5.
2007年7月起,一个笔名"夏草"的人对几家上市公司财报连续发表质疑文章。今年4月,随着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的全面发布,在其"财务侦探"博客上,夏草发布《深市中小板十大涉嫌偷漏税过会公司》、《沪市2007年报十大涉嫌报表粉饰上市公司》。两大"揭黑"排行榜,涉及二十多家涉嫌财务造假的  相似文献   

6.
韩高年 《文献》2004,19(4):99-111
《史记·夏本纪》云:"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秦汉以至清代,学者大多认为《夏小正》记"夏时",为夏代之作.  相似文献   

7.
声训是一种很重要的训诂方法,也是探求词源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是对于什么是声训,声训的范围、目的,各家看法不完全一致。例如,王力《同源字论》:“声训,是以同音或音近的字作为训诂,这是古人寻求语源的一种方法。”[1]张永言《训治学简论》:“声训又称‘音训’,就是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解释字(词)义。”“声训汉儒已广泛使用,但还缺少科学性;到了清儒,才以较为精密的方法,运用‘音同(音近)义’的原理来研究训沽(明假借、溯语源、探义根、寻词族),取得很大的成绩。”[2]白兆麟《简明训诂学》:“因声求义,旧称声训或音训…  相似文献   

8.
正《国语·楚语上》记载了春秋初年卫武公要求国人对他进行劝诫:"……在舆有旅贲之规,位宁有官师之典,倚几有诵训之谏,居寝有亵御之箴,临事有瞽史之导,宴居有师工之诵……"韦昭注对"诵训"一词的解释是:"诵训,工师所诵之谏,书之于几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552页)《北堂书钞·服饰部二·几二十一》引贾逵注云:"言工师所作诵训之谏,书之于几,令诵习之也。"([唐]  相似文献   

9.
<正>杨伯峻先生《春秋左传注》为注《左传》经典之著。然而宏篇伟帙,难免有疏漏、舛误,《注》中涉礼之文,尚有商榷之处。一桓公五年《传》:"凡祀,启蛰而郊。龙见而雩。"杨先生《注》云:"雩,祈雨之祭。"(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06页)《说文》云:"雩,以祈甘雨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版,第1012页)杨先生释雩为祈雨之祭,不误,但不确切。确切地讲,此雩为祈谷礼,亦是郊天之礼。"龙见而雩"者,杜注云:"龙见,建巳之月,苍龙宿之体,昏见东方。万物始盛,待雨而大,故祭天,远为百谷祈膏雨。"建巳之月为夏四月,即今农历四月,此时阳气上达于地,农作物正生长旺盛之时,需甘霖滋润。  相似文献   

10.
正一天火云犹未已,梧桐忽报秋风起。鹊桥牛女渡银河,乞巧人排明月里。南楼雁过又中秋,桂花千树天香浮。左持蟹螯右持酒,不觉今朝又重九。一年好景最斯时,橘绿橙黄洞庭有。——唐寅《江南四季歌》关于"秋"·《说文》云:"禾谷熟也。"古人是以禾谷成熟作为"秋"的标志,也是这一时序季节的特征。春华秋实,人们庆贺丰收,祭祀天地祖先,祈求来年的禾谷丰收,人畜两旺。在苏州,秋季主要有中秋节、重阳节、烧衣节、天平观枫、持螯赏菊等节庆民俗活动。  相似文献   

11.
释亳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说文·高部》云:“亳,京兆杜陵亭也。从高省·乇声。”此释不确,乇音宅、音磔,与亳声相去甚远,亳字不当从乇得声明显可见。今按亳字在三期以前的卜辞中多写作(?),三期以后特别是在五期卜辞中皆写作(?),可知拿就是亳字的初文。初文(?)字当从高省、(?)声,(?)字甲骨、金文或写作(?)(见《甲骨文编》、《金文编》卷十三),实即丰字之本字。五期卜辞云:“在(?)师贞”(《摭续》一七五),于省吾先生释此字为(?),晚周陶文“蒦阳南里人(?)”之(?)又写作(?)是其证。《说文·生部》云:“(?),草  相似文献   

12.
古人家训     
正到历史的廊庭里走一走,古人的这些教子之法和家训,颇为经典和获益。碑训。包拯素有"包青天"的美誉,他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他不仅自己威谨,对子女要求也很严格。其晚年在家中曾立下一块石碑,刻上《诫廉家训》:"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诗训。清代陕西参议耿鸣世的夫人徐氏,曾给任浙江金都御史的儿子耿庭柏写了一首诗,谆谆教诲道:"家内平安报尔知,旧园岁入有余资。丝毫不用南中物,好做清官答圣时。"联训。明初名臣杨士奇,为人正直,勤勉于政,但他的儿子却仗着父亲是朝廷大  相似文献   

13.
出土资料所见的西周礼仪用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庆伟 《南方文物》2007,3(1):50-65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是华夏文明的基本特征,《左传·定公十年》孔颖达疏云:“中国有礼义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  相似文献   

14.
笄,是古代人民日常生活中一件必不可少的用品,只要是已成年的男女,人人都要使用它。什么是笄?《说文》云:“簪也”。《广雅·疏证》云:“笄……■也”。注云:说文先,首笄也,俗作簪,先簪,  相似文献   

15.
于安君 《文博》2005,(5):96-97
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葬于毕,史书记载较多,也很一致。如《逸周公·作雒解》云:“元年夏六月,葬武王于毕。”《史记·鲁周公世家》曰:“周公卒,武王亦让,葬周公于毕,从文王……”但由于史书记载过于简略,只有一个“毕”字,没有说毕所在的大范围,加之古今地  相似文献   

16.
神禹故里     
一、史载辑述 禹:有夏禹、大禹、神禹之称。《竹书纪年》云:“颁夏时于邦国”。即在夏(今山西)即位,以夏为年号,故称夏禹。禹治洪水,功劳很大,谓之大禹。禹之智慧超人,受万民尊敬,故称神禹。 禹,《山海经》云:“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礼记》云:“夏后氏亦禘黄帝而郊鲧。”都说明禹及父鲧皆为黄帝后裔。《士记》云:“夏渝名曰文命,禹之父日鲧,鲧之父曰昌意,昌  相似文献   

17.
唐洪志 《文物》2013,(8):76-78
上博简《容成氏》第29简有一段文字,今用通行文字抄录如下:民有余食,无求不得,民乃赛,骄态始作,乃立皋陶以为李[1]。其中"赛"字的训释,学界有争议,就笔者所见主要有五种意见:第一,训争利竞胜[2];第二,训报神福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合比较《清华简·说命》、卜辞及传世文献,从史、地两方面钩沉傅说事迹本貌。史指人物事迹,即以简文《说命》上篇所载武丁梦得傅说及傅说攻伐失仲两事,结合"弜"、"失"两族卜辞,考析殷代雄族"弜"乃"弼人"的历史原形人物,失仲亦即卜辞之失侯,卜辞所载武丁伐失与傅说伐失仲应视为一事。地指傅说事迹发生的地域环境,简文《说命》所载"员土"当训作"云土",其与武丁时代"北海之州"的地域面貌及职能区划密切相关,《周礼》对圜土及其附属刑制的表述即以"云土"为底本拟构而来。此外,"云土"还与帝辛时期征夷方卜辞中"云奠河邑"的地名相关,由此可窥知北海之州自武丁以后的政治地理沿革。  相似文献   

19.
《文献》2010,(3)
<正>《庄子·天下篇》云:"舜有《大韶》,禹有《大夏》,汤有《大濩》,文王有《辟雍》之乐,武王、周公作《武》。"《吕氏春秋·古乐篇》亦云:"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雍塞,凿龙门,降通潦水以导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于是命皋陶作为《夏籥》九成,以昭其功。"可见在夏代,为歌颂大禹治水之功,作有《大夏》之乐。  相似文献   

20.
安广禄 《文史天地》2007,(11):48-49
古人男女都穿"裙",恐怕知道的不多。本文趣说这一史实,颇有味。说起裙子,现代人肯定都会不假思索地说那是女性的专利。其实,裙子最初是男女同时穿的。"裙"字,本作"帬",《说文解字》云:"裙,从巾或从衣,君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