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汉书·地理志》南阳郡平氏县下载:“《禹贡》桐桕大复山在东南,淮水所出,东南至淮浦入海,过郡四,行三千二百四十里。”吴卓信《汉书地理志补注》卷一四,钱坫、徐松《新校注地理志集释》卷五和洪颐煊《汉志水道疏证》卷二俱认为淮水当过南阳、江夏、汝南、庐江、九江、  相似文献   

2.
《拾遗记》中洛阳史事述要薛瑞泽东晋王嘉所撰《拾遗记》,《隋书》和两《唐书》的《经籍志》均将其列入杂史类,概因其"又有委巷之说,迂怪妄诞,真虚莫测。"逮及《宋史·艺文志》则将其划归小说家的范畴。说明了以夸张、神话的笔法记述历史的《拾遗记》,与正史颇有格...  相似文献   

3.
李知玄《古塔记》是现存记录湘山全真禅师生平事迹的最早文献。经比较《全唐文·古塔记》《湘山事状全集·古塔记》二种文本,围绕所涉地名、籍贯、著述、禅法特色等六方面差异考证,证实《全唐文》所收《古塔记》实际上源自康熙《湘山志》,经过《湘山志》编纂者谢允复系统改编,远非李知玄《古塔记》原本。《湘山事状全集·古塔记》更接近李知玄原本,是反映唐代湘山全真和尚生平、禅法思想的可靠材料。  相似文献   

4.
槐山也称"槐山矶",位于今天江夏金口的长江之滨,亦名大槐山、淮山、鸡翅山、惊矶山,与长江北岸的大军山遥相对峙,形成了著名的"长江锁钥"之一.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的《江夏县志》记载:"大槐山在县南七十五里,晋李大槐隐居于此,故称槐山.初祖始入中国,折苇渡江即此,后人建亭塑像以祀之."另据《湖北通志》引《太平寰宇记...  相似文献   

5.
崔玄山《濑乡记》,一卷,大约成书于北魏后期,时间上限为太昌元年(532)或北周宣政元年(578)以后,时间下限最晚为隋大业初年以前,可能散佚于南宋中后期,目前尚存大约20条遗文,3条相关内容,总计23条,主要集中于《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御览》《太上老君年谱要略》等书,南宋以后学者引用《濑乡记》之文,皆未超出以上诸书范围。《濑乡记》所录"李母碑"对研究六朝道教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对于解决郦道元《水经注》所载"李母冢碑"与《太平御览》卷1所录"王阜《老子圣母碑》"的关系,以及汉代道教史等问题,参考价值并不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6.
探奇五老峰     
五老峰,原称五老山,位于山西省永济市东部。晋代张僧鉴在《浔阳记》中说:"(庐山)五老峰横隐苍空,形势如河中府虞乡县五老山。"在《虞乡县志》中有"五老山,在县南十五里,玉柱、太乙诸峰之总名也。"五老山之五老,源出于古代传授伏羲《河图》《洛书》五老之名。  相似文献   

7.
正灵蛇山,这座古志书记载的闽西"第一山",是今人研究古代闽越族蛇图腾必提的名山,千百年来蒙着神秘面纱。它究竟在何方?近日,笔者结合文献记载、田野探寻和族谱记载,试着破解这个难题。现知最早记载灵蛇山的文献,为北宋初地理总志乐史撰《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二"长汀县",其载"灵蛇山,在州南三百八十里"。~((1))北宋中叶《元丰九域志》卷九"长汀县",载县之山水唯此"有灵蛇山、鄞江溪"~((2))一句,略后欧阳忞《舆地广记》"长汀县"所载与此  相似文献   

8.
《河洛上都龙门山之阳大卢舍那像龛记》是研究龙门奉先寺造像的唯一文字史料(以下简称《像龛记》)。《像龛记》镌刻于龙门大卢舍那佛座北侧,高107厘米,宽65厘米,四周绕以半破之莲花纹(拓本见《文物》1961年4、5合期)。历代金石学家收录《像龛记》者甚多,如朱彝尊的《曝书亭记》、毕沅的《中州金  相似文献   

9.
大足石篆山石窟第2号龛摩崖造像,历来被认为是宋刻春秋战国时代建筑大师鲁班像,此龛被称作"鲁班龛"。"鲁班龛"一说,最早见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李型典《游石篆山记》:(此龛像)"左手携尺,右手执剪,旁一弟子肩挑法物,中一碑,刻‘匠师宗坊’四字者,有鲁班龛"。1955年陈习删《大足石刻志略》  相似文献   

10.
笔者近年来搜集了一些清代的会馆碑文。其中有三件,即《三晋东馆记》、《三晋公寓记》、《云山别墅记》,均是记述山两籍的在京官商捐资建造山西会馆之事的。  相似文献   

11.
正盱眙矿产资源丰富,仅玄武岩和石灰岩储量就近200亿吨。盱眙采石由始而终,历时1300余年。现从《盱眙县志》《盱眙年鉴》及相关资料记载中撷取几个重要片段,以期模拟盱眙采石变迁轨迹。唐、宋时期,筑城池、建庙宇、立祠堂、竖牌坊,尤其是建民房,皆为手工就地以铁锤、铁杵等工具开采石料。盱眙城区自古以来主要街道,均为石板铺成,现存部分老街还保留着一些十分光滑且中间印有车辙的石板路,为盱眙老城和盱眙采石历史留下了深深的记忆。  相似文献   

12.
锦鸿 《羊城今古》2002,(2):25-26
按《史记》、《汉书》未记陆贾筑城以待赵佗事,唐刘恂《岭表录异》但记越王冈、越台井、朝汉台而未记陆贾城(泥城);至清人张渠《粤东闻见录》及陈徽言《南越游记》,亦均未记陆贾城。正史言简意赅,或不赘疣,或有所隐。后世立言者虽或有所稗闻,然亦多谨慎,莫敢增益。殆至屈翁山著《广东新语》,每有记前人所未记,言  相似文献   

13.
战国、汉代的“操蛇神怪”及有关神话迷信的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列子·汤问》记愚公决心移山,"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张湛的注是:"《大荒经》云,山海神皆执蛇。"这种解释基本正确。见于《山海经》中的包括山海神在内的不少神灵,确实是操蛇或践蛇的。《山海经》是战国时的作品,书中反映出战国时神怪形象的一些重要特点,而且也为许多地下出土的材料所证实,  相似文献   

14.
大足石篆山佛会寺存有后人翻刻的《严逊记》碑,碑文载有石篆山石刻造像内容、造像缘由、功德主严逊的生平事迹等重要信息。清代以来众学者多据此碑考证石篆山石刻等相关问题。然而,由于碑文本身存在少量讹误,再加上《大足石刻内容总录》等资料性书籍释录碑文时出现纰漏与错讹,致使某些谬误被学界直接沿用,以讹传讹,造成众多研究结果失之偏颇。2003年新发现的摩崖刻《严逊记》,个别字可校对、补正佛会寺所存翻刻版。本文通过对两处碑铭的实地调研与文献甄别,对各类错讹予以商榷、补正,并对《严逊记》碑所涉及的相关问题加以考述。  相似文献   

15.
<正> 前此我曾撰写《古地理书辨证三题》一稿,考证了刘宋孔晔《会稽记》与孔灵符《会稽记》、唐陆羽《吴兴图经》与《杼山记》、以及元李好文《长安志图》几种古地理书,其后于古地理书又续有一些心得,爰辑为此札,以续前稿。  相似文献   

16.
<正>扬州运河,位于淮水以南、瓜洲以北,是江北运河的关键段,是开凿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久、活态特征最明显的运河河段。起源于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之时,大概线路走向为引长江水经樊梁湖、博芝湖、射阳湖至末口入淮河,主要依照江淮之间湖泊河流相互邻近的自然形势,巧妙地加以利用,从而形成了一条最初的水系。历经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扬州运河不断完善河道的渠化。据2013年国家文物局《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文本》描述,“公元15—16世纪,  相似文献   

17.
盱眙龙虾节     
正提到小龙虾,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名震江湖的盱眙小龙虾,"中国盱眙国际龙虾节"是江苏省盱眙县人民政府自2000年开始成功举办后,每年定期会举办的传统节日。于2001年正式打造成一个节庆品牌,从2017年更名为"中国·盱眙(金诚)国际龙虾节"。盱眙的小龙虾,以其个头大、肉质肥厚鲜美闻名全国。在整个龙虾行业中,盱眙龙虾已经成为了一种品质标准和标签。去年第十七届  相似文献   

18.
楚淮古地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楚惠王四十四年所灭之杞在何地,学术界议论纷纷,陈伟先生提出在泗水下游一带,当今安徽泗县城关,最为可取,我们作了一些补充证明。(二)《左传》"离城"所指,旧有舒鸠城与钟离城二说,前说有论而后说无考。由吴楚战争因由、战术安排、群舒社会发展状况及钟离城处离山之旁知,离城即钟离城可以无疑。(三)《左传》"淮汭"所在,杜预以来颇多释者,或者不可取,或者太宽泛而无意义。《汉书.地理志》记载一条发源于大别山流入今淮河(当时名江,又或称为江淮)的支流亦曰"淮水",以后又有浍水、潓水、灌水等叫法,其流入淮河的入口处,《水经注》谓之"浍(淮)口",当今史河口,显然即"淮汭"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据《永乐大典》所引《经世大典》和《南台备要》、清文廷式所辑《经世大典》记载 ,元至元十四年所设江南八道之一为“山南湖北道” ,而非如《元史·百官志二》“肃政廉访司”条所记为“山南江北道”。据相关资料推断 ,到至元二十九年 ,为适应江南湖北道的重新设置和江北诸城划归河南江北行省的需要 ,“山南湖北道”始改称“山南江北道”。  相似文献   

20.
郭建 《文史天地》2014,(1):9-12
正《高文举珍珠记》,是由明代无名作家创作的一部"包文拯公案"戏。据明代作家徐渭的说法,在明初的南戏剧目里就有一部《高文举》,在民间广为流行。现存最早的该剧目剧本是明万历年间的"弋阳腔"剧本,后来在明清时广为流行,由各地方剧种改编演出,剧名多变,有的叫《珍珠米糷记》《珍珠记》《珍珠米记》《米记》《米糷敲窗》《合珠记》等等,盛演不衰,直至当代。1958年上海电影制片厂还曾将其搬上银幕,拍摄了经改编的赣剧《高文举珍珠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