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苏州茶酒楼”在苏州的酒楼饭店中当排列第几?没人作过调查统计。但因为它是著名作家陆文夫开的茶馆,且是地道的“苏式”,于皇,“老苏州茶酒楼”便成为苏州传统饮食文化的一个窗口。“美食家”为你点将苏帮菜,老苏州茶酒楼当姓苏。以一部中篇小说《美食家》驰名海内外的陆文夫,对于苏州传统的饮食文化自有一番独到的研究。而在他发起建造的老苏州茶酒楼,更是集正宗苏帮菜肴、点心之精华,甚至散落于苏州民间之菜系。这座位于苏州古城区东南角十全街上的老苏州茶酒楼,为一座约六百平方米的仿古建筑。抬眼所见,门楣上方高悬一丈余…  相似文献   

2.
<正>陆文夫人生食谱,苏帮菜占第一位。在苏帮菜中,家常菜最好吃。家常菜的核心,是一个"家"字。所以,陆文夫说,"吃遍天下,还是回家"。(陆文夫《人之于味》)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意味。陆文夫成为美食家,家人的贡献很大,一妻二女,都是烹饪高手。唯独陆文夫,上得了厅堂,却下不了厨房。所以,探讨陆文夫的美食人生,不能回避他的家人,尤其是他的贤妻,管毓柔。  相似文献   

3.
<正>自从发表小说《美食家》,陆文夫由作家变成了"美食家"。历史悠久的苏帮菜,在小说中构成了炫丽多姿的美食画卷,苏州美食文化再次焕发璀璨夺目的光彩。就连《舌尖上的中国》,也融入了陆文夫的美食理念。陆文夫是作家,也是美食家。但学者只研究他的作品,不研究他的美食人生,所以读者只能看到他的一面。近两年,有一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轰动全国,海外也产生了影响。这部片子展现美食,总是融入情感故事,由此感动了观众,也引起一些争鸣。  相似文献   

4.
<正>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最近我在从事地名普查中发现苏州不但环境优美,连地名都是美食,随便罗列一些苏州地名,就是一桌很好的苏帮菜。有荤、有素、有菜、有汤、有点心。苏帮菜具有"精、细、雅、洁"的特点,苏州地名静谧、安逸、文气、洁净。跟着地名去买菜在苏州,买菜有买菜的地名。南出坝上巷、北至潘儒巷的徐菜园弄,有徐家大菜园。白塔东路北侧的张菜园弄,有张家大菜园。  相似文献   

5.
正古城长沙酱园业的兴起始于清初,主要制酱工艺源自苏州。初有苏州席贩携带酱菜旅途自食,湘人品尝盛赞其味。苏州人嗅出商机,乃制酱试销,深受欢迎。于是便有大量苏州人来湘开设酱园,并设立同乡会组织,称为苏帮。其后,长沙酱园业几度发展,先后出现苏(江苏)、南(南京)、本(长沙)、浙(浙江)四大帮派,其中以苏帮最早最有实力,玉  相似文献   

6.
一本《苏州杂志》,一座"老苏州茶酒楼",是陆文夫传播美食文化的两个阵地。前面一章,我们介绍了杂志,这里再说说"老苏州"。1993年2月,陆文夫创办"老苏州弘文有限公司",亲任董事长。公司名下,又开一家饭店,名曰"老苏州茶酒楼",坐落在苏州的十全街上。女儿陆锦,担任第一任总经理。有了自己的饭店,再到新聚丰吃饭时,陆文夫对朱龙祥(新聚丰大厨)说:"小朱啊,我今年要给女儿捧捧场,就不到你这边来吃年夜饭了。"当时的陆文夫,身份显赫: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作协主席。这样的文化名人,下海办公司,又开了饭店,要爆破人的眼球。陆文夫从此,再一次成为"新闻人物"。  相似文献   

7.
<正>《美食家》弘扬美食文化,使陆文夫扬名世界。他应邀访问法国,却吃不惯西餐。法兰西没有留住陆文夫的心,而他却让法国人迷恋上中国,人们纷纷来到苏州要品尝地道的江南美食。陆文夫成为"美食家"后,扬名国际。从1987年到1990年,法国三次邀请陆文夫访问,授予他法兰西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邀请他参加法国美食节。这一切,皆因他写了美食小说《美食家》,尤其是其中的一句话:"如果成立世界美食家协会的话,朱自冶  相似文献   

8.
<正>陆文夫对美食文化既有理论创新,也有实践成果,更有艺术表达。小说《美食家》将"吃"上升到艺术高度,也把苏州的美食文化,传播到全世界。陆文夫还有一个功劳,就是通过《苏州杂志》传播美食文化。人们阅读《苏州杂志》受到感染,有人因此提笔,为《苏州杂志》撰写美食文章。陆文夫爱才惜才,来稿必看,甚至写上评语。对身边的年轻作者,也耳提面命,鼓励多于批评,调动  相似文献   

9.
<正>苏州烹饪协会会长华永根真是功德无量!他一直致力于苏帮菜的研究、传承与创新。前几年,他率领烹饪大师工作室的大师们与苏州得月楼菜馆合作,一年中做了春、夏、秋、冬四季宴,至今令人难忘,并将永远载入史册。后来,华先生把美食战场转移,与吴江的同道一起做了一年"节气宴",记得有寒食宴、立夏宴、中秋宴、冬至宴等。今年,华先生又有了新的战略转移,  相似文献   

10.
正陆文夫的美食知识,来自周瘦鹃的言传身教。但陆文夫在恪守中有所创新。社交与生存,上游与民间,美感与审美,情调与情感,厨师与饭店,理论与实践,怀旧与创新,形成了周瘦鹃与陆文夫,不同的美食立场与美食观念。它们既是不同时代的思想产物,也一同彰显了苏州美食文化的丰富性。1932年,周瘦鹃从上海移居苏州。若干年后,将他的美食文化知识,悉数传给了陆文夫。所以,陆文夫说,"我所以能懂得一点吃喝之道,是向我的前辈作家周瘦鹃先生学来的。"(陆文夫《吃喝之道》)  相似文献   

11.
<正>烹饪界最高桂冠,就是"中国烹饪大师"。这样的大师,苏州有许多。从乾隆三十年开始,苏帮名厨,便出现清"御底档"中。苏州大厨张东官,就是故宫的"江南第一名厨"。当代苏州,也有70多位"中国烹饪大师(名师)"。(尤薇《苏州名厨联盟成立70余人获"中国烹饪大师"称号》)这在全国,也是少有的。1988年,第3期《中国烹饪》杂志,推出"苏州专辑",上有40篇文  相似文献   

12.
正周瘦鹃是陆文夫的美食导师。他的美食生涯,起步于上海。在旧中国繁华地,上海的东西方美食,让周瘦鹃"阅尽人间春色"。丰厚的经济收入、文人的明星待遇、社团的自由氛围、传统的文化雅趣,也为周瘦鹃的美食文化消费,提供了从物质到精神上的可能。但周瘦鹃最终还是回归苏州。若干年后,完成了与陆文夫的精神传递与文化交接,由此开启了苏州美食文化新时代。  相似文献   

13.
苏北学子缘结姑苏1945年的秋季,来自江苏泰兴的陆文夫以《故乡的交通》作文考试满分的成绩,被苏州中学录取。当他得悉榜上有名时,真是喜出望外,随即兴冲冲地赶到了苏州上学。在高中的3年间,他课余时间喜欢到书  相似文献   

14.
<正>陆文夫,原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苏州市文联主席、《苏州杂志》主编兼社长。五次获国家级文学大奖。第一位被授予"法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的中国作家。中国"小巷文学"开创者,"美食家"一词的中国首创者。因一生描写苏州生活、宣传苏州文化,被文坛誉为"陆苏州"。2005年7月9日逝世,享年77岁。  相似文献   

15.
苏绣有名。苏州有座“董家绣庄”,因活计精致而小有名气;因为刺绣接近于绘画艺术,这董家便颇有些书香气息。女主人白氏之父是个老秀才,平生不得志,便将满腹经纶传给了女儿。白氏为董家生了个千金,为寄托夫妻融洽之情,便为女儿起名董白。董白13岁时,父亲突然病故。料理完丈夫后事,白氏不愿在苏州旧城中睹物伤怀,于是花了一笔钱,在城外半塘河滨筑下一座幽室,母女二人在城外过起了悠闲恬淡的日子。  相似文献   

16.
<正>大运河从燕山脚下一路向南,越江而过,便到了江南,从苏州望亭镇流入了苏州,至吴江而出,在苏州境内长达81.8公里。提及运河,苏州人特别的骄傲,中国早先的几条人工运河,都与苏州息息相关。胥溪、练渎、黄浦都是为了苏州的发展而开挖的。三千年来,苏州历经风雨沧桑,人们赋予它种种的称号,诸如鱼米之乡、文萃之帮、丝绸之都、工艺之市、园林城市、人间天堂等,文化底蕴深厚,愈加显示出它的精美。  相似文献   

17.
湖南湘菜     
湖南湘菜是我国著名的八大菜系之一,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早在西汉时期,湘菜的烹调技术就达到了相当水平。仅从西汉时期算起,湘菜已有二千一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可说源远流长,根深叶茂。湖南湘菜起先在官府衙门内颇为盛行,以后豪商巨贾群起仿效,湘菜便由官衙走入民间,到清代中叶,长沙城内陆续出现对外营业的菜馆,分轩帮、堂帮两种。轩帮以经营菜担为主,堂帮以经营堂菜为主。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发展,来往客商日益增多,堂帮菜馆生意兴隆,发展很快,长沙逐步形成十大菜馆,称为“十柱”(即式燕堂、旨阶堂、先垣堂、菜香圃、菜根  相似文献   

18.
于继增 《百年潮》2008,(9):53-56
《探求者》是1957年酝酿于江苏省的一个同人刊物,它刚具雏形个把月便在“反右”风暴中遭到批判。其发起人陆文夫、高晓声等作家也遭到了灭顶之灾。  相似文献   

19.
中国烹饪的发展前前后后经历了四、五千年的历史,从最初火和盐的利用作为烹调开始,我国烹饪便一直在发展,被称为“美食王国”。我国烹饪所以能立于世界烹饪之林,这是与它精致的刀法、适当的火候、精细复杂的调味和精美的食器分不开的。归纳而言,乃一“精”字。 有句古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本”。食是维持人体生理的能量来源,从人类茹毛饮血到各种精美的菜肴。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要吃好、吃  相似文献   

20.
《探求者》是产生于1957年江苏省的一个文学社团的同人刊物,它刚具雏形一个来月便在“反右”风暴中被康生所扼杀。其发起人陆文夫、高晓声等作家也遭到了灭顶之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