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灵峰禅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大矸街道境内的灵峰山上,西距宁波城区约20公里,东与佛教名山普陀山隔海相望,南与浙东名刹阿育王寺山峦相连,同为远近闻名的佛家净地之一(图一)。灵峰山自东汉以来即称佛国道场,据传晋时葛洪也曾到此炼丹。南朝梁时有僧建寺于山上,然当时仅小舍数间。五代十国后周广顺元年(951年)全禅师增建殿宇,定名"保安禅院"。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赐额"灵峰禅寺",民间称作"第一灵山",与邻近的阿育王寺、天童寺齐名。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僧觉明扩建寺宇,并易南向。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僧自开全面修葺并增建殿堂;康熙四十  相似文献   

2.
颐浩寺简介     
頤浩寺在江苏青浦县金泽鎮大寺基。南宋景定年建(公元1260—1264年間),因为寺基是宋朝呂相国頤浩的故宅,所以在元元貞年間改为頤浩禅寺。傳說当时的頤浩禅寺有房屋五千零四十八間,寺界东至和尚濱,西至市河,南至大山門,北至塔汇桥。金泽小志上說"虽杭之灵隐,苏之承天,莫匹其偉"。县志载"至元戌子建大雄殿,构山門,翼两庑,楼閣堂室,丹堊璀璨,象設宏丽,香灯炜煜"。寺內名胜有枯树峰、桃源洞、金鲫池、不断云、梅云軒、天香亭、貝多林、薝卜室、凌云閣、微笑  相似文献   

3.
2014年,北京市房山区灵鹫禅寺修缮工地出土一通元代残碑。残碑所记内容为理清房山地区佛教建筑发展、了解元代大都行政区划及灵岩禅寺寺名更迭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由碑阳所刻圣旨白话文书内容可知,该圣旨颁布于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且早在至大年间,该寺已由"谷积山院"更名为"灵岩禅寺"。碑阴记载了颇具规模的寺产地界,以及寺庙建筑名称,为研究元代寺院布局及建筑特征提供了可贵的文字资料;所载"会福院",可能为元代管理皇家寺院大护国仁王寺财用的会福院下辖的管理大都附近财产的机构。  相似文献   

4.
归元禅寺座落于汉阳旧城西5里,即今汉阳区翠微街横路5号.始建于1658年(清顺治十五年),由白光和尚与其胞弟主峰和尚主持经营,他二人遂为归元寺之开山祖.二位法师俗姓殷,浙江吴兴人.相传白光祖师殷德明于明崇祯年间,任汉阳知府,有感于明末战乱,百姓流离失所,遂回老家,于龙华寺剃发为僧,由他的师父慧峰和尚取法名白光.白光在清朝初年云游汉上,先在  相似文献   

5.
<正>第一篇圆觉寺位于鎌仓北部的圆觉寺以无学祖元为开山,以北条时宗为开基,建于1282年,全名为"瑞鹿山圆觉兴圣禅寺"。"瑞鹿山"三字缘自释迦初转法轮处为鹿野苑;"兴圣"二字缘自中国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圆觉寺初建时仿照径山寺以中轴贯穿、左右排列的布局,建有山门、佛殿、法堂、僧堂、库院、东司、浴室等禅寺典型的七大伽蓝,后增建方丈舍利殿、藏经楼、御影堂、华严塔等。经数次水灾地震后的重建,今仍为拥有诸多庄严伽蓝和16塔院的一大禅林。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正定县文物保管所征集到元延七年(1320)的"十方东天宁寺圆公之塔"塔身,近年又发现元至正九年(1349)的"真定府东天宁禅寺英悟大师和公监寺之塔"塔身以及元至元十九年(1282)的"敕赐十方天宁禅寺第二代传法住持月公长老寿塔"塔铭拓片。综合以上塔铭内容分析,天宁寺寺额为敕赐,元代中后期曾一度被称为东天宁寺,并建有下院黄岩山观音院。  相似文献   

7.
<正>封面有已故灵谷寺住持真慈大和尚墨书:"灵谷寺珍藏/真慈记"三藏塔遗址在雨花路向东拐丁字路(今正学路)南侧的三藏殿东【现殿尚存,即"禅堂正殿"与"三藏塻  相似文献   

8.
太原永祚寺,原名永明寺,因寺内有双塔,俗称双塔寺。该寺创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位于距古太原城4公里许的东南隅,坐南向北。寺内双塔巍峨俊秀,苍劲挺拔,前人誉为“晋阳奇观”。 据万历《山西通志》记载:“晋阳城重山遮障,开此平衍真一大形胜也。独龙稍不足,文明不开;虎稍强,故其民挚悍,而世家亦少。近有筑浮屠者,亦大有见。”本志《傅应期先生传》中记载:“郡地形左痹不胜右,缙绅学士建永明寺、宣文塔于东山,以辅不足,推公(傅霖)首事。”万历《太原府志》也载:“起自堪舆家言,谓塔在巽峰则文运胜。”由此可知,万历年间以傅霖为首的缙绅学士为“兴文运”,补辅郡地形之不足,而创建永明寺和宣文塔。其确切的创建时日据旧塔铁质塔刹铭文记载为“万历岁次己亥仲夏”(万历二十七年)。 据乾隆《太原府志》、道光《阳曲县志》记载,万历三十六年五台山高僧、护国禅师福登法师以永祚寺旧塔微侧,更建新塔于旧塔与寺院之间。到清代又在两塔之间建过殿,在旧塔之前建后殿。据梁思成教授三十年  相似文献   

9.
建瓯南雅镇明阳寺尚存有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重兴冥阳寺碑记》、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游氏宗祠碑记》两通碑铭。碑文主要反映了游氏宗族与在寺僧人之间对庙产的争夺。通过对碑刻内容的解读,以及对照福建其他地方文献,可以发现"延僧奉祀"现象较为普遍,不仅在宗祠中出现,一些祭祀乡贤的公共祠庙也有"延僧奉祀"现象。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新城县开善寺大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城县位于河北省中部,自北京沿京汉铁路南下到高碑店车站,由此乘大车向东南沿公路约30里直达县城。开善寺在县城内东北隅,俗称"大寺"。寺的创建,据新城县志记载:"开善古寺唐时所建"。另据群众传说:"先有大佛寺,后有新城县"。现存县城的建置,是在后唐天成四年(公元929年)开始的,  相似文献   

11.
坐落在仙桃流潭公园内的甘露禅寺,气势雄伟,规模壮观。原址位于市区龙华山境内,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1795年),占地三万九千多平方米。寺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沿中轴线分布,进山门为弥勒殿、韦驮殿,由南向北依次有大雄宝殿、藏经阁、钟鼓楼、观音殿、慈航普渡殿、念佛堂、戒堂、方丈室、百骨塔,两侧为僧房客舍。佛堂供奉金佛三尊,高一米余,为印度僧侣所赠。西北隅有嘉庆赐碑竖立其间。甘露禅寺几经沧桑,屡建屡毁。1939年,仙桃沦陷,寺宇毁于日寇,金佛被抛于江中。1945年,僧众化缘建殿。1947年,殿宇遭地方保安队破坏。…  相似文献   

12.
《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唐纪二十四》景龙元年(707年)九月载:“银青光禄大夫、上庸公、圣善、中天、西明三寺主慧范于东都作圣善寺”。胡注:“圣善寺,盖为武后资福,取母氏圣善之义。《唐会要》;‘圣善寺,在长安城中章善坊,神龙二年中宗为武后追福。’”检《唐会要》卷四十八云:“圣善寺,章善坊,神龙元年二月立为中兴二年,中宗为武太后追福,改为圣善寺”。今按上揭胡三省注引《唐会要》妄自增加“在长安城中”字样,混淆长安与洛阳二圣善寺,误甚;而《唐会要》又置长安圣善寺于洛阳章善坊,亦误。诸误所出,缘于未曾深究东…  相似文献   

13.
杨妹 《东方收藏》2021,(4):69-70
普善寺位于敖汉旗敖润苏莫苏木,始建于清世宗雍正十三年(1735),于清高宗乾隆三十七年(1772)建成,乾隆皇帝三十八年(1773)赐名御题"普善寺",并将宫廷造办处制作的袈裟赐予普善寺。该袈裟现收藏于内蒙古新州博物馆。这件袈裟见证了普善寺的兴衰和藏传佛教传入敖汉旗的历史过程,成为展现"敖汉部落"民族发展和融合的重要文物。  相似文献   

14.
正东溪发源于福州市长乐区六平山,俗称汾阳溪,顺山势六折蜿蜒十余里,过太平桥后汇入下洞江。六平山层峦叠翠,风景秀美。宋代,岱边人陈合(字惟善,宋淳祐四年进士,先后担任过祭酒、工部尚书、同佥枢密院事,卸职归故里后移居县城东隅),曾在六平山上开辟"小有洞天",营造书室"天地四方宇"(今北涧寺)。后来,里人曹贤在陈合书室故址上建六平书室,改名"东溪精舍"。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长乐县令王遵道倡办社学,  相似文献   

15.
1940年3月30日,日本帝国主义扶持汪精卫在南京建立了伪中央政府。为了附庸风雅,汪精卫授意手下的大小汉奸大肆撰写贺联、贺词。一时间伪中央政府的大礼堂里挂满了各种阿谀奉承的贺联、贺词。 当时任伪南京警察厅长的申省三,想讨得汪精卫的欢心,但又苦于自己才疏学浅,便软硬兼施,强逼灵谷寺的主持和尚灵谷老人题写一副对联。灵谷老人年过古稀,擅长诗文书画,热爱祖国,非常痛恨汪精卫的卖国行为。当申省三要他题写贺联时,他稍加思虑、便挥毫写道:“昔具盖世(该死)之德;今有罕见(汉奸)之才。”申省三拿着灵谷老人的对联喜孜孜地跑到汪精卫那里邀功。他小心翼翼地展开一副裱褙精美的挂轴,只见上面写着“昔具盖世之德,今有罕见之才。”上联的右上方写着“汪主席就职大典志  相似文献   

16.
初秋的南京,天高气爽。灵谷寺的十里松径,飘溢着阵阵幽香。1988年国庆前夕,海内外各大新闻媒介纷纷报道了海峡两岸佛教界的一大盛事:玄奘顶骨舍利迎送法会在灵谷寺隆重举行。那么,玄奘顶骨舍利为何会出现在南京,供奉在灵谷寺?南京和海峡彼岸的台湾又是怎样结下...  相似文献   

17.
(一)宝通禅寺习称宝通寺,位于武昌洪山南麓,是武汉四大佛教丛林之一。洪山古名东山,故寺原名东山寺。关于宝通寺最早的记载见于《洪山宝通寺志》:"按稽鄂渚黄鹄山之东十里许有山,名东山,乃三楚第一雄峰。上有黄鹄亭,相传刘宋时始建寺。唐贞观间,额曰:弥陀寺,面南,山门西向。"由此可见,武昌东山于南  相似文献   

18.
瑞光禅寺在苏州盘门内。据《吴县志》载:寺旧名普济禅院,三国东吴赤乌四年建寺,十年建塔,以后屡有兴废,宋代改今名。但现在瑞光寺的殿宇是清代以后重建的,只有塔是宋代的建筑。  相似文献   

19.
永寿塔坐落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鸣沙乡北、黄河古道南岸的安庆寺废墟内,因当地名鸣沙乡,故塔俗称"鸣沙塔",是自治区1963年公布的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据明(《嘉靖宁夏新志》)记载,鸣沙州城有"安庆寺,寺内浮屠,相传建于谅祚之时者"。谅祚是西夏的第二代国王,在位19年(1048~1067年),说明该塔初建于西夏早期。但据乾隆版《中卫县志》所收明代《重修安庆寺碑记》,明"嘉靖四十年,坤道弗  相似文献   

20.
<正>河南邓州位于豫、鄂两省边陲,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自古以来就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著称于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地上地下遍布着众多文化遗迹。在邓州市城区大十字街西南角,原来曾经有一座著名佛教寺院——福胜寺。该寺原称龙兴寺,明代更名为福胜寺。据清顺治《邓州志·创设志》载:"福胜寺在州治南关,宋天圣年间创建,元末兵毁,明洪武初,僧子颜重建。"由此可见该寺的大体建造时间在北宋天圣年间(约公元1023~1032之间),距今已有上千年左右历史。历经多年战火福胜寺现已不复存在,目前该寺尚保存一座7层高的梵塔(图1)。该塔平面呈八角形,塔门向南,高38.28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