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谨以此文献给发现"湖熟文化"和"北阴阳营文化"的南京文博考古先辈!在1951~1959年的短短九年里,曾昭燏、尹焕章两位文博考古大家,直接领导和亲自实践,并得到胡小石先生的支持,破天荒地发现了两个类型的史前文化,为南京文化找到了自己的根,树立了一座不朽丰碑。今天,我怀着对先辈大家的敬仰,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展现两个史前文化的宏大历史景观,推开一扇深入研究南京文明诞生发展的大门。  相似文献   

2.
陈弘 《文史天地》2003,(5):16-19
大雅云亡,绿水青山叙遗愿;老成凋谢,落花啼鸟总伤情。王萼华先生虽已离开我们,但他的音容笑貌总浮现在我的心头。不思量,自难忘……(一)萼华先生生于1917年1月26日,原籍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7岁丧父,与母亲谢荃贞相依为命。12岁从祖父王敬彝(字蔬农)先生学诗。祖父是清末民国期间知名的西南诗人、学者。其精湛的学问,清健儒雅的气质,给萼华先生以极大的影响。萼华先生1937年考入国立云南大学文史系。在校期间,又受到著名语言学者闻宥、胡小石两位先生的亲炙指授,眼界大开,诗境日益开阔。胡小石先生除在诗词和书法上给予萼华先生切实的指点外,…  相似文献   

3.
行书五言联 今年是我国近代著名学者、书法家胡小石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的日子。胡小石(1888-1962年)名光炜、字小石,号倩尹,又号夏庐,晚年别号子夏、沙公。原籍浙江嘉兴,生于南京。少承家学。1909年毕业于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师从校长李瑞清。  相似文献   

4.
张蔚星 《收藏家》2011,(2):35-40
胡小石(1888-1962年),名光炜,字小石,号倩尹,又号夏庐,斋名愿夏庐,晚年别号子夏、沙公。江苏南京人,原籍浙江嘉兴。早年毕业于两江师范学堂,受到校长李瑞清的青睐,后到李家担任家庭教师。长期在国内各大学任教,历任云南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金陵大学教授兼国文系主任,  相似文献   

5.
王立民 《收藏家》2004,(8):32-37
清末民初李瑞清开创的金石书派,由门人张大千、胡小石、吕凤子、李健承其书风,之后仅胡小石这一脉有游寿、吴白匋、侯镜昶等人传承至今蜒用喟倌辍⑿交鹨廊弧=鹗榕墒乔迥┟癯醣逑抵械囊桓鲋匾髋?因为在近现代书法史上这一流派的代表性书家成就卓越,故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仅就李瑞清、胡小石、游寿这一支脉作一分析,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6.
《文献》2014,(2)
<正>一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部藏有著名学者、原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胡小石先生的藏书《靖节先生集》一部,上有小石先生朱笔批点数十条,短则数语,长则百十字,有如一则诗话。这部批点本尚未见披露,然对于陶渊明研究及胡先生学术思想的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今不揣谫陋,对胡先生手批《靖节先生集》略作研考。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的这部胡小石先生手批《靖节先生集》,线装四册,底本为清光绪九年(1883)江苏书局刊陶澍所注《靖节先生集》,凡十卷及附  相似文献   

7.
父亲一生热爱书法,在他的晚年,书法甚至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在父亲的一生中和几位书法家有过友谊及交往,并收藏过一些名家的书法作品,这些都成为父亲一生经历中值得回忆的记录。在我们保存的父亲收藏的书法作品中,时间最长的是胡小石先生的作品。胡小石,字光炜,浙江嘉兴人,比父亲年长十一岁,抗战期间与父亲都在昆明,并同在云南大学任教,当时胡小石任文法学院院长,父亲任文史系主任,因而时有接触。胡先生为人正直、笃实,在中国古文字、音韵学方面造诣很深,他开设的《中国文学史》课很受学生欢迎。父亲当时虽任文史系主任,但…  相似文献   

8.
1910年11月,费孝通出生于江南水乡吴江县城所在地松陵镇。他的姐姐费达生生于1903年10月,比费孝通大7岁。有一次,费孝通谈到姐姐时,这位饱受坎坷磨难的耄耋老人动情地说:"我的姐姐是承担了我母亲的责任,爱护照顾了我一辈子。  相似文献   

9.
史实 《巴蜀史志》2005,(4):49-51
走出象牙之塔,到抗战的烽火中去 1929年,屈义林先生毕业于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国部后,继入上海美专钻研西画,并于1930年夏考入南京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西画组三年级,又在中大中国学系选修多种学课,深受徐悲鸿、蒋兆和、吕凤子、潘玉良、胡小石、黄季刚等大师的教益与重视。  相似文献   

10.
胡小石 《钟山风雨》2014,(1):F0002-F0002
正胡小石(1888~1962),名光炜,字小石,号倩尹,又号夏庐,斋名愿夏庐,晚年别号子夏、沙公。江苏南京人,原籍浙江嘉兴。国学大师,兼为文字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曾任金陵大学教授,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  相似文献   

11.
正胡小石,名光炜,字小石,祖籍浙江嘉兴,出生于江苏南京。国学大师,兼为文字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艺术家。1946年,国民党为蒋介石六十寿辰祝寿而大操大办,真可谓"盛况空前"。此举主要目的是,借"举国上下为领袖祝寿"之机,为再次强调"一个政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而推波助澜。许多达官显贵和"社会贤达"为了奉承蒋介石而竞相效忠,或送礼金,或送字画,或献宝鼎。就连著名画家齐白石也在某"金牌说客"的游说下,足足花了半个月  相似文献   

12.
程京周 《神州》2020,(5):11-11
我母亲姓胡,名冷娃,已91岁高龄,1928年寒冷的冬月,诞生于伊川县水寨镇一个叫胡寨的小山村。在水深火热的旧社会,母亲幼年时便尝遍了人间的所有疾苦。母亲四岁丧父,外婆改嫁,她和身有残疾年纪已经五十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艰难度日。六、七岁开始拾柴、割草,十多岁便学着成人模样耕田、赶车、打场。繁重的农活使母亲积劳成疾,至今右手掌不能伸开。  相似文献   

13.
杨括 《钟山风雨》2022,(3):9-13
<正>胡小石是享有盛名的国学大家,1924年起,他先后任教于金陵大学、国立东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以及由这几所学校发展而来的南京大学,并出任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图书馆馆长等职,与陈中凡、汪辟疆并称南大中文系“三老”。在这期间,他独特的教学方式、清峻的学者风骨、风雅的文士气质,令人怀念至今。  相似文献   

14.
1956年4月,内蒙文化局派我到伊克昭盟调查文物。我先到东勝县南方300公里乌審旗的大不(革占),然后去到它以南150公里乌審旗第一区的小石砭,我的目的,是想由区公所介绍,在  相似文献   

15.
我的前半生 1976年,我出生在湖北黄冈的一个小山村.我的父亲是工人,母亲是农民,家里还有一个弟弟.我8岁时,父亲所在煤矿大爆炸,他有幸躲过了一劫,煤矿关停后被安置去了湖北沙市,我们全家也从农村搬到了城市.由于母亲没有城市户口,在城里我们被称作"半边户",所以我是生在农村,长在城市.我的母亲是一个文盲,没想到若干年后,...  相似文献   

16.
文博大家的结局,是我国文化史上的悲哀!愿这样的历史,永不再现。曾昭燏(1909—1964),曾国藩的大弟曾国潢的长曾孙女,中国第一代女考古学家、新中国文博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为我国的考古事业、文物保护事业鞠躬尽瘁,做出了巨大贡献。上世纪50年代曾流传着一段关于曾昭燏的佳话,一位苏联专家在来访时善意地问:  相似文献   

17.
《钟山风雨》2013,(2):F0002-F0002
吕凤子(1886~1959),原名浚,字凤痴,号凤子,别署凤先生。中国画家,书法家和艺术教育家,职业教育的重要发轫者。幼时聪颖,1901年十六岁时参加科举考试,一举得中秀才,一时与胡小石两人并称"江南才子"。1903年在苏州武备学堂习武。1907年秋考入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入图画手工科。与姜丹书、汪采白、凌文渊、李健、关溉亭等人同  相似文献   

18.
照片上这对夫妻是我的父亲母亲。1956年,订婚达8年之久的父亲母亲在上海结婚。母亲逝世19年后的2004年,76岁的父亲在弥留之际将珍藏了近50年的结婚照郑重地交给我大哥保存。大哥请人将照片翻拍,让我们五姊妹每人拥有一张。  相似文献   

19.
照片上这对夫妻是我的父亲母亲。1956年,订婚达8年之久的父亲母亲在上海结婚。母亲逝世19年后的2004年,76岁的父亲在弥留之际将珍藏了近50年的结婚照郑重地交给我大哥保存。大哥请人将照片翻拍,让我们五姊妹每人拥有一张。  相似文献   

20.
我的祖屋与胡适的妻子江冬秀之故居——安徽省旌德县江村,距离不过十华里。抗日战争期间,我母亲在江村读中学,曾接触过江冬秀的家人,事后她告诉过我许多关于“胡、江”的婚缘轶事;最近,我回乡探亲,有机会听到本家叔伯叙述胡适与江冬秀夫妇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