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先秦两汉文献"宗子"一词,其意涵早晚有别。"三礼"中的"宗子",如"適子、庶子祗事宗子、宗妇,虽贵富,不敢以贵富入宗子之家"(《礼记·内则》)、"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礼记·曲礼下》)等,其与"宗妇"或"支子"对文,含义明确,专指宗族首领无疑,此为大家所熟稔。但在时代更早的文献中,如《诗·大雅·板》"宗子维城"之"宗子",所指则为宗族内的子嗣。研究者对后者的认识还相对模糊,且与"三礼"宗子常相混淆,故须作别白。  相似文献   

2.
正《类编长安志》卷2《宫殿室庭·东内宫殿下》:"紫宸殿,在宣政殿北紫宸门内,即内衙之正殿也。肃宗乃崩于紫宸殿。"又:"长生殿,肃宗崩于大明宫长生殿。"(骆天骧撰、黄永年点校,三秦出版社,2006年,第63-64页)则肃宗驾崩于两处宫殿?非也。《旧唐书·本纪第十》:"是日,上崩于长生殿……庙号肃宗。"(第121页)《唐会要》卷1(第5页)、《新唐书·本纪第六》(第66页)均记:"崩于长生殿"。《雍录》卷4载:  相似文献   

3.
正《尚书》主要记述唐虞三代君臣的言论与事迹,汉代以来被奉为"五经"之一,深刻影响着传统中国的政治思维和实践。《尚书》学在宋代尤为兴盛,时人称"博士业《书》者十常三四"(叶梦得语,见《文献通考》卷一七七,中华书局,2011年,第5287页);又称"经解惟《书》最多"(黄震语,见《黄震全集》,第1册,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91页),可见一斑。两宋士人通过研习、阐释《尚书》,探求治理之道,回应时代问题,维系政治秩序和君臣认同。因而研究宋代《尚书》学,有助于理解《尚书》在传统中国政治中的角色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1956年出版的《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书中将明代无锡华麟祥作为商人致富典型之一:"当明代正德、嘉靖时,无锡有三大富家,曰安国、邹望、华麟祥,人有日日金银用斗量之谣……"(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第2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北京第2次印刷)以来,华麟祥这个名字便为治明史者,尤其是为治明清经济史者熟知。  相似文献   

5.
正《明史》云:"瑾好招致术士。有俞日明者,妄言瑾从孙二汉当大贵。"(1)又云:"瑾从孙二汉当死。"(2)校勘记云:"瑾从孙二汉当死。‘从孙’原作‘从子’。按,本书卷三〇四《刘瑾传》作‘从孙’,《武宗实录》卷六六正德五年八月戊申条作‘侄孙’,据改。"(3)然而,明代何乔远《名山藏》则曰:"瑾常招引四方术士余日明、余伦、余子仁等出入其家,妄称其侄刘二汉者当大贵,以是有反心。"(4)清人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5)、万斯同《明史》(6)皆云刘二汉是刘瑾之侄,而非从孙。  相似文献   

6.
<正>在我国古代,很早就把"布帛可衣"列为"生民之本"(《汉书·食货志》)的重要一项。进入文明时代后,服饰被用来区分等级、职业、民族、年龄和性别,并出现了服饰的审美价值日益上升的趋向。《白虎通·衣裳》中也说:"圣人所以制衣服何?以为絺络蔽形,表德劝善,别尊卑也。"  相似文献   

7.
正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是一个非常著名的神话人物,其名"猪刚鬣"(第十八回),法名"猪悟能"(第八回),别名"猪八戒"(第十九回)。关于其形象起源的问题一直存在本土形象起源和外来形象起源之争。如陈寅恪认为是源自"牛卧苾刍之惊犯宫女,  相似文献   

8.
《文物》1979,(1)
"猫蹶"一式,属于"垫上导引类"。古人席地坐卧,原不必作"垫上"与"站式"之分,这只是近人对民间导引的分类而已。从西汉帛画《导引图》看,垫上导引在秦汉时代占有一定的地位。此式原题名文字残损,可见"(?)"字样。释文作"懑厥"或"(亻劳)厥"等。后一字为厥,并无异议。由于古今中医病名有与"厥"字联缀的,医学界的考释者多疑前字  相似文献   

9.
<正>陶瓷的孕育、发生与发展,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生产的不断提高相联系的。划分蒙昧时代和野蛮时代阶段的依据是生活资料生产的进步,蒙昧时代的高级阶段"还不知道制陶术",野蛮时代是"从学会制陶术开始"(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  相似文献   

10.
正重读恩格斯《反杜林论》中的"暴力论"(恩格斯曾打算在此基础上写部《暴力在历史中的作用》的专著,未能完成)及其它相关著述;从中看到,在暴力问题上,恩格斯既有作为革命者的基本坚守,又有因时、因势而变的一面。(一)驳斥暴力"万能论",阐发唯物史观恩格斯在写作的准备材料中提到,在杜林的"全部暴力论中,正确的仅有:到目前为止,一切  相似文献   

11.
正学界多视东汉为"经学时代"。光、明、章三朝奖崇儒术、重用儒生,然安帝时却出现"博士倚席不讲""学舍颓敝,鞠为园蔬"(范晔:《后汉书》卷七九《儒林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547页)的现象,其转变之大、变化之剧,值得学界深思。此前学界对东汉经学发展之兴衰及其原因有诸多研究,如:皮锡瑞从经学本身出发,认为"汉儒风之衰,由于经术不重",提出东汉衰亡"实自疏章句、尚浮华者启之"(皮锡瑞:《经学历史》,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14页);陈寅恪从社  相似文献   

12.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以下简称"西湖景观")在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得顺利通过,遗产的价值和文本的编制质量获得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赞扬。这是中国第一份作为"文化景观"类型提交的文化遗产;在现有的《世界遗产名录》中,她相对于一系列的"文化圣山",成为第一个以文化价值定性的湖泊类景观,成为《世界遗产名录》中的第一个"文化名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古人认为,首是人最重要、最醒目的部位,即"首对身,首为尊"(见陶谷:《清异录》,中国商业出版社,1985年)。"首服"指戴于人头部用以保暖、遮蔽、装饰之物的总称。清张英《渊鉴类函》卷三七○:"首饰,冠也。""冠"是古代头上装饰的总称,在《淮南子·修务训》、《荀子·非相》、《论衡·是应》、《墨子·明鬼》等书中均有记载。历代的礼仪制度也对首服作出了具体的规  相似文献   

14.
八大山人书法原迹传世不少,但是他的石刻拓本法帖,却未曾见。启功先生藏有八大山人书法拓本,承慨允惜现,始得与真迹并行研究。八大山人书法功力极深,他临过古人各家。有人说他的字"有晋唐风格"(《画征录》)。也有人说"有锺、王气",说他"书学瘗鹤铭"(《大瓢偶笔》)。还有人说他"行楷学大令、鲁公"(邵长蘅《八大  相似文献   

15.
正《尔雅·释亲》曰:"父之考为王父,父之妣为王母。"(1)王父、王母分别为祖父母之称。遍检礼书,确是如此。如《礼记·曲礼下》:"祭王父曰皇祖考,王母曰皇祖妣。"疏曰:"王父,祖父也……王母,祖母也。"(2)《礼记·杂记上》:"士之子为大夫,则其父母弗能主也,使其子主之。"又云:"大夫附于士,士不附于大夫,附于大夫之昆弟。无昆弟,则从其昭穆。虽王父母在,亦然。"(3)看来礼书中出现的王父、王母,用《释亲》来解释是没有问题的。近年铜器铭文、简牍帛书等频频出土,其中亦有王父、王母之称。这些新出材料中的王父、王母,是否也都如  相似文献   

16.
正外来学说的中国化,侯外庐的学术经验值得珍视。长春出版社新出《侯外庐著作与思想研究》33卷有较全面的反映。侯外庐以《中国思想通史》、《中国古代社会史论》等学术著作,成为中国思想史学科的奠基人。白寿彝认为,侯外庐"总是想把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中国化"或"民族化",他的著作是"我们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到新的阶段"的"标志"(《侯外庐著作与思想研究》29卷,第16页)。我国近代学习西方,引进外来学说成为时代潮流。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中国  相似文献   

17.
日藏平安時期寫本《後漢書》存《賈琮傳》部分文字以及《陸康傳》全文,存尾題"後漢書列傳第廿一"(參《古簡集影》第一輯,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影印,1924年,頁6—16)。該寫卷爲李賢注本,避諱謹嚴,凡遇"世"(五次)、  相似文献   

18.
正宜兴的西氿、团氿、东氿,三氿相邻,彼此相通,呈东西串珠状。翻开新版和再版的汉语字(词)典,"氿"(jiǔ)的释义为:中国湖名,东氿、西氿、团氿,均在江苏宜兴。鉴此,宜兴的"氿"和宜兴的"紫砂陶"一样,独步天下,别无他处。然而何时称"氿"(jiǔ),何以称"氿"(jiǔ),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字(词)典中出现"氿"(jiǔ)字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最早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收词语4300个)第十八篇《释水》中收录的"氿"读作  相似文献   

19.
正中华书局点校本《通典》卷六,开元二十五年(737)《令》文注文:"丝五两为绚"(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108页)。日本藏北宋版《通典》作"丝五两为絇绚"(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影印本,2008年,第226页)。依据《令》文的行文体例,接续"丝五两为"的文字应是单字量词,"絇""绚"二字必有一误。又,《资治通鉴》卷二一三,开元十五年(727)五月丁酉条,胡注引《通典》:"杜佑曰:《唐令》,绵六  相似文献   

20.
<正>"威斯特伐利亚"(Westphalia或Westphalian)这一术语,源于欧洲历史上一场旷日持久的"三十年战争"(1618-1648)。1648年5月至10月,为了结束"三十年战争",交战双方签署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the Peace of Westphalia)。斯蒂芬·克拉斯纳曾指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已经成为国际关系学术研究的"图标"(icon)。(1)历经数代国际关系思想家的思考、演绎,"威斯特伐利亚"这一术语构成了多元的话语体系。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