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有姓韩改姓韦,其远祖是汉初韩信的流传,民间流传众多,各说各的,且很神奇。如传说韩信被害后,其大子逃至广西宾州,繁衍至今已24代了。191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源》,记有“萧何匿韩信子于南粤,取韩之半,改为姓韦”。南宁晚报1996年11月25日刊登单稚琛《韦姓的来历》的小文  相似文献   

2.
广西诗文旧籍,关乎一地文献。或述载其地史实名物,或载录本人诗文,或记交游唱酬。此类著述检阅不易,其流传罕见,少有研究涉及,或未现身于世。现择出《莲山诗集》《寿佛志》《江村题襟集》《得寿图题咏》《听雪书屋庾词》《秋雁词》等,考版本,述流传,择内容大要,以为丛札,备研究广西历史的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明、清寓桂人物别集及史著、笔记等,题咏风物胜迹,唱酬投赠,或述史纪事,记事业兴建,多可考见广西各地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民风民俗等。此类著述以散存检阅不易,其流传罕见之著,少有研究涉及。本文择出数种,考版本,述流传,择内容大要,以为丛札,备研究广西历史学者索求参考。  相似文献   

4.
宝志是南朝齐梁时代的一位神僧,生前曾受梁武帝崇敬,亡后更有大量神异传说流传.比如关于其"食鲙"的传说,即见于从唐至明众多典籍,而在文献记载的相承中又出现了以讹传讹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本文统计了92所日本主要中文古籍收藏机构所藏广西方志,在对其时代、地域、收藏地点进行系统地比较分析后认为,广西方志东传日本相对全国而言具有输入时间晚、数量相对少、时间相对集中在清末和民国时期等特点。考察日本所藏广西方志及其流传情况,可为广西方志研究提供重要的线索和史料,亦可为广西方志的版本考订与校正提供丰富的资料,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自光绪末年"法光"通过贸易的途径流人广西,在广西境内流通表现出行用地域广泛、持续时间长久,且价格较同期的其他外国银元及本国货币要高等特点.而作为法国对广西进行金融侵略的工具,"法光"在广西省内外贸易中所起的作用与地位均十分重要,对近代广西金融秩序、人民经济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彭忠德 《文献》1998,(4):277-280
四库全书出于清代盛世,是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学术界已公认:它在保存古籍,促进珍本、善本书的流传与普及上,有不可磨灭的功劳.但它也曾给古籍造成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河伯>的祭主是黄河之神,作品描述的是以女妻河的场面.起源于夏代的<九歌>,为夏启依据楚地音乐制作而成,后成为夏朝乐舞,其或有祭河之歌.夏桀被流放后至"苍梧之野",使本为南音的<九歌>更广泛地流播于民间.楚庄王曾祭黄河,必用乐舞,<河伯>当是祭河之乐,此不必列入楚祀典,当流传于楚.屈原整理民歌,将之收入<九歌>.  相似文献   

9.
"日不过颍"的说法在阜阳及其周边地区流传很广,但不见于地方志记载.本文依据史料记载对这一说法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一说法符合历史事实,但其缘由不能归结为地名、民风两因素,而应归于阜阳一带中国抗日力量相对强大、阜阳对于日军而言战略意义不很重要这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10.
烧"太平香"是流传于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及周边地区的一种民间还愿类祭祖仪式,当地人简称其为"烧香".本文记录了这一民俗事象的仪式过程.在与萨满教仪式的比较中,从岫岩地区的族群发展史、"烧香"仪式的某些程序及服装器具的制作与使用等方面对其神圣/世俗性进行分析,得出:岫岩"烧香"祭祖还愿仪式是一种世俗性裹夹下的"神圣"仪式.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我省戏曲剧种比较丰富,全省流行的有三十种之多.其中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首推"青阳腔"和"徽剧"."青阳腔"是弋阳高腔在安徽发展后的新产物,是我省古老的剧种之一."徽剧"是皮、黄系统的代表剧种,是在安徽土壤上成长起来的.不仅我省現在流行的大部分剧种都直接或间接的受到过"青阳腔"或"徽剧"的哺育;数百年来,它们的影响及于全国.其中"青阳腔"的文学剧本还流传国外.山于旧时代的统治者,对民间艺术的摧残,"青阳腔"和"徽剧"逐渐衰落,几被淹没.解放后,"微剧"已是枯木逢春,正在对其遗产加以挖掘."青阳腔"虽然散失已久,也已找到了它的踪迹,正在进一步探索中.  相似文献   

12.
根据四库系列古籍和明清时期广西地方志收录的“广西全省舆图”,可将其主要归为四个谱系,即《广舆图》初刻本“广西舆图”谱系、《皇舆考》“广西图”谱系、《皇舆考》“广西郡县图”谱系、《皇舆全览图》“广西全图”谱系。明代“广西全省舆图”的绘制以传统形象画法和计里画方为主,清代则更多地受到康雍乾测绘地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图形(轮廓)、内容层面,在绘制技术和方法层面受到的影响较小。康雍乾时期的测绘地图并非完全藏于秘府,曾被收入清朝多部官方典籍及地方志书中得以流传,并影响到其后的清代地图绘制。  相似文献   

13.
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从小生性聪颖,智慧过人。在他的故里——广西藤县大黎里一带至今仍流传着他少年时期智胜财主爷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库咕笳"是流传在民和土族聚居的三川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民歌,也有人把它称作"阿甲哟".流传在三川地区的民歌中有家曲、野曲之分,土语中把演唱家曲叫作"道拉",如婚礼歌、酒曲等,演唱野曲叫作"开拉",也就是在田间、野外演唱的民歌."库咕笳"就是野曲的一种,属于情歌的一种.  相似文献   

15.
刘汉忠 《广西地方志》2003,(4):39-42,45
清代乾隆年间,“高密诗派’’盛极一时。李宪乔任职广西,“高密诗派”因而流衍八桂,遂有广西之派。本文考述“高密诗派”传入广西之迹,以见当时广西诗坛情状。  相似文献   

16.
康熙《天津卫志》是目前流传下来关于天津地方志的最早志书,但由于此书修定草率,不但遗漏颇多,而且事实记载也多不准确,尤其是志书“官职”类中更是多有缺遗和失误.  相似文献   

17.
面孔     
《南方人物周刊》2008,(12):10-11
争议袁俏最牛秘书一篇《广西师范大学六位校级领导接见一位美女秘书》的帖子开始在论坛流传,其中转载了广西师大官网上一则新闻及其配图,图中高校校  相似文献   

18.
1998年6月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广西钱币学会主编的《广西历史货币》(下简称《广币》)一书,使读者对广西货币的发展历史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读后收益非浅。这里仅就《广币》中述及和提供的南宋钞库印谈些本人的研究心得。  相似文献   

19.
沈阳故宫收藏的乾隆皇帝御制"西番莲赋"刻石,是一件诗画合璧的珍贵清代宫廷文物,它再现了清代君臣雅聚赋诗唱和的历史真实画面,并揭示出乾隆皇帝诵莲、赋莲、铭莲的意义所在,同时也使人们了解到明清时期流行于瓷器、绘画上西番莲纹的渊源.通过了解此件文物的流传经过,更加提醒国人保护文物的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20.
明治以后的日本极为关注中国情势发展,各种势力争相介入,广搜信息.地处华南边陲的广西,亦属其窥探范围.日本东亚同文书院的学生多次以大旅行的形式深入广西进行调查,撰写了一批极具实证价值的旅行记和调查报告.还有不少各具背景的企业、团体和个人,到广西了解地域经济、政治、社会与军事情况.这一方面暴露了他们的觊觎之心,另一方面也留下一批宝贵的近代史料.本文以东亚同文书院的活动为中心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