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3年4至5月,江宁县六郎、铜井公社出土一批文物,其中绝大多数是青瓷。六郎公社出土的有青瓷香薰、青瓷狮和青瓷镇墓兽等,及元康二年(292年)和九年(299年)的纪年墓砖(图一)。其中: 青瓷香薰一件。高15.5、径13厘米。球形香笼,钮饰飞鸟,腹镂孔,下有三熊足,遍体施青釉,釉色莹润(图二)。青瓷狮一件。长18、高12厘米。负"背筒",内注口,腹空。遍体施青釉,釉色光  相似文献   

2.
1987年6月,江苏省句容县城南门储运公司工地出土汉代铜器8件,这批铜器系出自一个墓葬,此墓压在明代句容城城墙之下,与之同出的还有几件陶器.铜器锈蚀较为严重,有3件已残坏.其器形有甗、(?)、(?)壶、井和汲水罐、盆等,现将出土器物介绍如下.甗1件 为上甑下釜组合形.甑为侈口斜沿,腹部斜收,小平底上有四组条形孔构成的(竹卑);釜为小圆鼓腹形,圆底,釜口与甑底相结全,釜中部有一周凸棱,甗口径26.5、腹径25.7、通高31厘米(图1).  相似文献   

3.
华池县五蛟公社李良子大队李良子生产队,位于柔远河支流元城河东侧山麓。这里山脉起伏,沟壑纵横。1972年9月间该队社员在东山梁一冲沟断面上发现大小不等的三个铁锅,锅中垒置着各式各样的宋代瓷器,  相似文献   

4.
1975年9月中旬,江苏兴化县边城公社腾马大队一农民在河边取土时,发现一批古代铜钱,出土时共重2126市斤,后散失一  相似文献   

5.
江苏无锡市元墓中出土一批文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现经过1960年4月,在无锡市南面约17公里的龙王和(山军)嶂两山之间的窑窝里,当地的南泉、雪浪两个公社联合兴建幸福水库时,在取土工程中发现了一座元代墓葬,墓中出土了大批文物。工地指挥部当即通知市文化部门,并转知市博物馆派人前往调查。这座墓  相似文献   

6.
1968年至1972年间,略阳县在农田水利建设工程中,于县城北的八渡河,白水江公社的封家坝、大沙坝等地,相继出土和征集了一批宋代青、白瓷器。八渡河紧靠略阳县城南,在修建八渡河桥挖桥基时,在河北岸的岸边,一个深约1.5米不规则的圆坑内发现一批瓷器。这些瓷器保存完好,叠放整齐,显然是有意埋藏下来的白水江公社的封家坝、大沙坝的瓷器,  相似文献   

7.
1988年9月,山西省壶关县辛村乡村民在院内盖房挖地基时发现了一批石造像。长治市博物馆接到报告后立即派人到现场调查,并将石造像全部收回。现将这批石造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一 2000年春,在山西省盂县牛村镇后元吉村西的寺垴,耕地的农民偶然发现一批佛教造像,盂县物管理所闻讯后迅速收归馆藏。上世纪初在附近曾出过一批5尊造像,1992年也出土过1尊造像,但都毁损遗弃了。现将本次发现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三年八月二十九日,在绥德县教学楼基建施工中,于地表3.8米处发现一批窖藏古铜钱,重约30.5公斤,计有四千余枚。这批铜钱全部放在一个灰陶罐内,分层贮放,大小排列有序,尚可看到串穿铜钱的细绳痕迹。因窖藏地势较高,土质干燥,故铜钱出土后虽然锈迹斑斑,但字迹仍清晰可辨。经过拣选,共清理出了各类古钱八十五种。从年代顺序看,有西汉的“四铢半两”和“五铢”;有隋文帝时的“开皇五铢”;唐高祖武德四年开铸的“开元通宝”和  相似文献   

10.
1961年夏季,西峡县城西北约3公里的五里桥公社方店大队槐树湾村南的丁河北岸发现一罐战国时期的楚铜贝钱(又称蚁鼻钱、俗称鬼脸钱),南阳市博物馆调走5公斤(约占总数一半),“文革”期间丢失一部分,现西峡县文化馆自存1298枚,重  相似文献   

11.
1973年4月镇江磷肥厂在施工时,发现一座宋墓,由于该厂事前做好保护文物的宣传工作,土方工人发现器物后,仔细清理,并将出土文物送交我馆。镇江磷肥厂工地在本市近郊城南的林隐路北(原鹤林寺对面)。这次出土计有白釉瓷瓶一件,影青瓜棱瓷壶一件,影青划花瓷碗一件,影青盏托二  相似文献   

12.
尉氏出土一批春秋时期青铜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71年尉氏县河东周村农民在村北平整土地时发现一批春秋时期青铜器,计有:鼎2簠2、簋4、盘2、匜4、舟3、甑3、戈3、壶1车?2、马衔2共28件。已全部送到郑州市博物馆保存。据调查铜器出土地点原是一个小土冢,当土冢被削平后,下部露出整齐的边沿,它当是一座古墓葬。由于现场已经被破坏,所以关于墓葬的情况无法了解,现仅把这批铜器按器形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东周时期舞阳县位于楚长城之北部边缘。这里已发现古城址六座,另外还有舞阳战国城在叶县境内、古柏国城在舞钢区境内,他们都与舞阳的历史有密切关系。这些古城大部与《水经注》中:“楚盛周衰,控制南土,欲争强中国,多筑列城于北方,以逼中夏。”的记载有关。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带处于楚、晋、郑、韩、魏、秦等诸侯国经常争夺的边缘地带。所以这里战争繁频。经常出土的一些兵器,特别是以青铜剑更多,1956年以来,我县已有六个地点出土十九把青铜剑,现仅把其中的十二把及铸剑范分类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14.
1982年,江西省寻乌县革命历史纪念馆的文物普查工作人员,来到离县城15公里的吉潭镇圳下村进行调查,在该村山岗上发现了并搜集了露出地面的几十件器物及大批残陶片,现择其较完整者简报如下:一、陶罐1件。泥质夹沙灰陶,口沿呈椭圆形,带流,底内凹。除颈部光素无纹外,通体饰以方格纹,口径11.4、底径9.7、高12.2厘米。二、陶防轮2件。均为泥质红陶,扁圆呈算珠形,纺轮中部有一对穿小孔,高2.1、直径4.2厘米。三、陶豆2件。其中一件为泥质夹沙灰陶,平唇,口微敛,高足圈外撇,外腰底部饰有方格纹,口径10…  相似文献   

15.
曹刚 《文物》1990,(11)
1986年4月,四川成都市无线电机械工业学校在修建车间时,发现一批青铜器,随后通知了我馆。因现场已浇灌了混凝土,无法勘测。据当时在场同志回忆,除了发现几件铜器外,未见其他痕迹。现将出土器物报道于下。鼎 3件。1件残缺一足一耳,腹部有破洞(图一:1、4;二:1;三)。1件较为完整,有子口,附耳,圆腹,圜底,蹄足。附耳的两面均饰蟠螭纹。腹部饰两圈蟠螭纹,中有一凸棱相隔。底部有明显的烟熏痕迹,口径25.5、腹径28.5、通高25.8厘米(图一:2、3;二:2;四)。另有1件鼎盖,中心为一兽形纽,纽上套一环,外置3个对称云纹纽。纹饰从里向外分4层,第1层为三角云雷纹,第2层为綯索纹,第3、4层为蟠螭  相似文献   

16.
南京浦口出土一批青铜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市浦口区三河公社林场大队第四生产队在治山造田时发现一批古代青铜器,我会于1977年12月会同浦口区文化馆进行了现场调查,确定铜器系一座土坑墓的随葬品。现报道如下。铜器出土地点是林场四队附近一个名叫"长山子"的小丘南坡,东南距离长江边7.5公里;南与海拔200米左右的馒头山距离  相似文献   

17.
2000年6月初。安徽和县一农民在耕地时挖出一批古钱币,共二千余枚,笔者收购了一部分。并作了初步分类。  相似文献   

18.
1984年秋,在尤溪县万溪口镇木材检查基建工地,距地表2.8米的土层中,发现3个陶缸,内装一批古铜钱,约8200多枚,重46.5公斤.钱共67种、77式,其中汉代铜钱半两、五蛛各一枚.唐代铜钱3种:开元通宝、乾元重宝、大中通宝.五代十国钱币二种:唐国通宝、周元通宝.北宋铜钱28种:宋元通宝、太平通宝、淳化通宝、至道元宝、咸平元宝、景德元宝、祥符元宝、天禧通宝、天圣元宝、明道元宝、至和元宝、嘉祐元宝、嘉祐通宝、治平元宝、治平通宝、熙宁元宝、熙宁重宝、  相似文献   

19.
1988年4月,钟祥县冷水镇富泉村出土了一批战国青铜器。这批珍贵文物共五件,即三鼎,一罍,一匜(见照片)。这些青铜礼器的出土,为研究楚在汉水流域的活动增添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出土地在汉水两岸约三公里,为河谷平原与丘陵交界的丘陵一侧。这里是一片东周遗址,表面扰乱约10—15厘米,下为东周文化层,含有豆、盂、鬲、筒、板瓦陶片,厚约20—30厘米,再下为黄砂、卵石。村民为铺路取石,在约1米深处挖出了  相似文献   

20.
1976年秋,平度市麻兰镇岔道口村农民在挖土时发现7件青铜器,现藏于平度市博物馆。下面将这批青铜器介绍如下。钫 2件,形制相同。无盖,方口,鼓腹,腹上部有铺首衔环一对,平底,圈足。一件口部残。口径8.7、底径10.5、高28.5厘米(图一)。另一件缺一耳环。口径11.3、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