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二轮志书记述的时段是近20年左右当代史,这段历史的本质特征是由体制转换以及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国际化冲击所带来的社会大转型。第二轮修志的特殊意义在于保存和抢救快速变迁中的民间传统文化以及社会集体记忆。其所体现的文化传承保护意识以及当代人文关怀,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修志所没有的,这是第二轮志书当代性的特殊价值所在。第二轮修志应当将当代所面临的现实使命与地方志的功用相结合,在修志过程中体现明确的使命感和地方追求,体现志书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并突出强调了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性。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我国为适应现代化要求而提出的一项文化战略。这项战略的实施离不开我国的传统文化资源,儒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尽管因时代和国情的变迁,不少方面已不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但是其主流精华对当前文化软实力建设仍具有重要启示价值。本文拟就我国目前文化软实力现状及其当代价值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民间文化的特色体现在仪式中,仪式就是一种文化的展演,是一种区别于艺术表演、蕴涵了象征意义的文化表演。仪式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蕴含了大量的民间文化信息,体现出乡村民间文化的内涵与特色。仪式的展演实际上是乡村民间文化的重要传承与保护方式。通过客家赖氏祖祠重光庆典的两个案例的考察,可以看出其仪式表演与文化氛围营造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由民间文化精英主导的乡土权力的激活又是民间文化活动的内在力量。形成区域民间文化活动重要的激励机制,目的在于达成血脉亲情的结构秩序、宗族文化的认知、乡土情感的释放。民间文化叙事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民间文化承载的形式与内容,使民间文化作为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4.
地方志的编纂向被称为官职、官责,其官方色彩是毋庸置疑的,因而从文化角度看,强调国计国策,重视庙堂文化的记载,也就不难理解。但是,“国以民为本”,注意民生民本,强调民间文化,亦应占据一席之地。当代地方志工作者强调“为国修志,传承文明”.实质上就反映了人们对庙堂文化的重视:而在社会剧变之际,庙堂文化和民间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冲突,较之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深刻、更尖锐,更值得我们予以科学的关注.适当强调方志著述的民间视角。更是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关昕 《民俗研究》2016,(5):64-72
地方庙宇的发展变迁是讨论当代社会公共场域演进的必要议题。当代北京东岳庙的变迁历程展现了"民俗博物馆化"和"制度宗教化"两条演化脉络,再生的博物馆与宗教组织分别在各自的话语体系中译解着传统,对空间进行重构。两条脉络在同一空间里的交流与合作、碰撞与冲突,既映射着社会发展模式的多种路向,也关联着不同的科层治理结构和组织权责,体现了对"国家"的路径依赖。从庙宇的演进历程中,可以提供一个理解中国社会公共空间变迁与重组复杂机制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曹福然 《东南文化》2021,(1):181-190
世界遗产的政治化引发学界更多地从批判性视角解构和重构文化遗产,并逐渐发展为聚焦遗产话语的跨学科研究范式与研究视角.英国世界遗产铁桥峡谷是工业遗产话语变迁的典型案例,其显示出工业遗产话语经历话语离散、话语聚焦和话语绑定三个阶段.其变迁原因有三:迎合UNESCO的权威遗产话语体系,契合英国城市复兴和社区文化需求,获得社会资...  相似文献   

7.
赖阳郁 《神州》2012,(21):309-3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记忆的背影。古郡高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茂名众多的民间文化精华仍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茂名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然而.随着岁月流逝和时代变迁,不少种类濒临消失,尤其是一些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  相似文献   

8.
王廷信 《民俗研究》2022,(2):103-108
傩文化是以驱瘟逐疫、祈福纳祥为核心的民俗事象,在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变迁过程中发生了较大变化,并因其较深的农耕文化背景和形态特征而面临现代文化的挑战.我们需要从文化多样性的立场彰显傩文化的当代价值,从文化资源的角度认识傩文化的可贵性.傩文化的传承是保护性传承,而非推广性传承.傩文化的传承需要从供需关系入手保护好其所依赖的社会生态,并在传统传承方式上进一步拓展,不宜为了让傩文化急于适应现代社会而对其进行强行改造.  相似文献   

9.
李桂娟 《神州》2014,(8):22-22
傣族舞蹈中的孔雀形象融入了历史悠久的傣族民间文化,经过人们的艺术创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结合孔雀舞以及孔雀的自然和艺术形象对舞蹈文化中的孔雀形象做了深入的解读,并进一步探讨了其背后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柱华 《民俗研究》2012,(3):142-148
在由农业手工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现代化潮流中,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不可避免地遭遇到了诸如经济发展、技术更新、文化变迁等因素的冲击与改造。从孕育陕甘黄土高原地区民间手工艺术的文化生态入手,通过历史变迁与当代变迁的比较,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并根据其当下生存境遇思考陕甘黄土高原地区民间手工艺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变迁的现代化趋势和社会主义模式,使布朗山布朗族传统社会文化的变迁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国家和政府行为,而非现代化影响的自我发展结果.这种国家主导下的计划性变迁,是布朗山布朗族50年来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因.它在导致布朗族社会文化发生变迁的同时,也由于缺乏对布朗族传统文化的足够了解而使其变迁的计划和目的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满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民族,其风俗习惯经过历史的沉淀流传至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华文化的积淀与发展。同时,满族的风俗习惯也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各民族文化的频繁交流呈现出趋同的现象,这使得满族风俗习惯的保护问题在当代社会满族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显现出来。本文以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为例,通过对黑河满族风俗习惯现状的调查,分析了黑河满族风俗习惯变迁及与当地汉族风俗习惯的相互影响与融合的原因,对满族风俗习惯变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从而对探究民族风俗保护的具体措施,为民族的和谐发展之路提供颇具现实意义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武夷山茶文化为研究样本,借助质性访谈对旅游地文化变迁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索性认知.结果表明:旅游地文化变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文化因素、社会因素、市场因素和资本因素.本文根据影响因子的量化研究,把旅游地文化变迁的影响机理概括为:文化内驱力、社会推动力、市场调控力和资本外驱力合力驱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当代社会史的研究对象涉及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但重点是当代中国社会的基本构成、社会建设和社会生活变迁三大部分。中国当代社会史应以剖析社会结构为基础,以论述社会建设为核心,以揭示社会生活变迁及其规律为目标。目前的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仍面临种种难题。当下的首要任务是系统而全面地收集和整理有关当代社会史的研究资料。在研究中,力图把个案研究与社会整体研究结合起来;把静态分析与动态研究结合起来;注意当代社会生活变革与政治变动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方志文化需要明确自身的历史定位和当代定位,以确立创新与发展的方向。当代社会对以地方志为代表的文化信息的巨大需求,通过相应的政治运行体制,特别是地方志的官修体制体现出来,从而决定了地方志是社会主流价值体系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载体。地方志堪称文化事业中具有最深厚渊源的基因,在信息化时代,它仍然是最权威的官方史料文献之一,是最有保存价值的权威史料。这是新编地方志在当代的文化价值定位,也是地方志在信息爆炸式扩张的时代得以存续的理由。应主动适应时代变化和要求,对地方志的功能定位和工作机制做出新的理解。摆脱地方志困境的唯一出路是着力于功能创新、内涵创新、机制创新和学科建设,实现转型升级,使地方志真正发挥其社会主流价值文化载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以小说《炸裂志》为分析对象,利用社会-空间辩证法这一工具,对中国城市化的文学书写进行诠释。研究指出,《炸裂志》用“神实主义”的手法,反映出城市化对社会和权力关系的巨大影响、资本推动城市化的内在动因,以及城市化过程中社会意识形态的变迁。此外,利用桥接小说桥段与真实生活片段的方式,《炸裂志》记叙、再现与诠释了一个蒙太奇的城市化过程。《炸裂志》中记述的城市化与空间生产过程体现了社会-空间复杂的辩证关系。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关系的空间体现;同时,空间生产对社会与权力关系亦发挥建构性的作用。空间的生产伴随着权力关系的生产,而对资本、权力与空间的争夺,也重构了社会的文化价值与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社会文化变迁的概念入手,通过阐述旅游地旅游发展与社会文化变迁之间相互影响的特殊关系,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使我们能理性得认识二者关系背后的现实意义,从而更好的推动旅游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是一种宗教复古主义,其含义是指在恢复伊斯兰初创时期的基本思想和实践的运动。当代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是宗教政治化和政治宗教化的宗教政治运动,其宗旨是复兴伊斯兰教。它的活动与当代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变迁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具有极强的排他性和斗争性,在世界政治舞台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主要阐述当代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思潮的含义、形成和发展,以及对国际各方面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黎维丽 《黑龙江史志》2013,(13):218-219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人口流动的加速,传统的民间文化也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产生了新的展演方式。校园锅庄是传统锅庄舞蹈在新的时空环境下呈现出来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与村落展演的锅庄有联系又有区别。针对中央民族大学校园锅庄日益盛行的趋势,本文对中央民族大学校园锅庄参与群体研究,从功能上分析校园锅庄流行的深层原因及其背后的逻辑。  相似文献   

20.
张磊 《旅游纵览》2013,(8):293-294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化进程的加剧,中西文化的冲突愈演愈烈,中西设计价值观的矛盾也逐渐凸显。面对中国当代设计环境错综复杂、设计文化多样性、设计价值观在中西之间摇摆不定的特点,从设计价值取向、建立开放的设计价值观两方面对中国当代设计价值进行重构,才能复兴中国当代设计,对中国设计健康有序的发展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