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李牧 《民俗研究》2016,(6):135-146
湖北英山地区的丧葬习俗"死后易姓"是在特定历史社会环境下,某一宗族的成员为求宗族的生存与发展而根据其所掌握的社会文化资源做出的长期策略性选择。这一习俗的稳定传承取决于宗族间长期存在的一方对于另一方的强烈依附。在外在形式上,习俗的稳定性是通过祖先传说的建构和讲述以及宗族间共同祭祖的仪式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刘全志 《民俗研究》2022,(2):120-128
《史记》《汉书》有关汉武帝时期"解祠"黄帝的记载重点在于呈现祭祀黄帝的方式和过程,即以破裂枭体的方式祭祀黄帝;"解祠"黄帝之"破镜"应是分解、破裂牲体的委婉表达.西汉方士的这一主张,拥有深厚的民间信仰和经典文献根据,他们主张使用"恶逆之物"祭祀黄帝,并非出于"虚诞",其背后存在着自古相传祭祀习俗的支撑.西汉社会对枭性的言说以及桓谭、许慎、高诱、应劭的书写可以证明:与解裂枭体相关的"枭羹"习俗盛行于东汉时期,这一习俗无论在方式和意义上均是西汉时期"解祠"黄帝仪式的延伸和遗留.从祭祀习俗至"解祠"黄帝,再到"枭羹"习俗的盛行,展现出民间习俗、祭祀仪式与文本书写之间的复杂衍生过程.  相似文献   

3.
《青浦县志》有这样的记载:“古人冠而后字,斯礼久废.今泖滨农家,弱冠后为酒食,召乡党食之,谓之庆号,尚有古意.”而在清末《蒸里志略》及《章练小志》中也有相同的记载.这种庆号习俗,如今在青浦县泖河一带是否仍然流行?下面是我们采集整理的记录 和对它所作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刘晓春 《民俗研究》2016,(4):89-101
从历史变迁的维度,考察明清以来番禺地区迎神赛会的结构与功能。番禺地区的迎神赛会,以神明崇拜为核心,以神明显圣的神话传说为信仰动力,人们通过神诞中的仪式展演,象征性地建构人与社会、人与超自然的神及祖先之间的关系。人神互惠,是迎神赛会之所以能够延续的稳定的结构,也是其信仰基础。由于社会的变迁,随着这一稳定结构中的各种社会关系此消彼长,借迎神赛会"约纵连横"的防御性功能日渐消失,而"庆叙亲谊"的联谊性功能,则逐渐成为迎神赛会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5.
在山东滨州黄河两岸的农村,长期以来盛行一种名为"两道饭"的地方宴饮习俗。"两道饭"作为一种民间饮食习俗,除了具有款待宾朋贵客的饮食功能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规范和控制个体成员的民间交往行为,实现了社区内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笔者于2008年冬天通过多次田野调查,对"两道饭"习俗中的饮食习俗、民间规矩、特殊礼俗和特有酒令进行了详细记录,并对"两道饭"宴饮习俗的现代变迁和文化内涵进行了观照。  相似文献   

6.
晋南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黄河文明孕育了这一带淳朴的民风。晋南农村生生不息的传统土葬习俗,构成一种独特的法律文化形态。在内容、形式等方面,晋南农村土葬习俗呈现出典型的北方丧葬礼俗特征。这种习俗有其儒家孝道文化的根源,发挥着人心维系、社会调控、价值塑造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对当今的法治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有所助益;同时,也存在用地问题、浪费问题等弊端,应加以法律规制和改造。  相似文献   

7.
正侥幸存在的《农村青年》文革是"革"文化的"命",不用说,也就是"革"文化的载体——刊物的"命"。到1966年年底,除了《红旗》等几家刊物外,大批的刊物都先后停刊。有一份叫《农村青年》的刊物,居然办到1967年底,发行量高达30万份。《农村青年》怎么会如此幸运?它原名《农村知识青年》,文革前由上海办的。中共中央华东局成立后,第一书记柯庆施认为,未来是属于青  相似文献   

8.
李伟  任江 《四川文物》2015,(3):76-82
近年来,四川泸县宋墓出土3通碑志类石刻,为底层士宦阶层所有,显示了该阶层丧葬活动中遵从堪舆地镜法与理气派的习俗。其中张氏族谱反映了视先人墓葬为"庆堂"的丧葬风尚。  相似文献   

9.
《神州》2011,(16):29-31
上海婚俗——新娘换鞋离娘家一路红伞到夫家所谓各处乡村各处例,中国不同省份及籍贯的人士在举行婚礼仪式时,也别有其独特的嫁娶习俗。上海古时的风俗十分注重传统,繁复的六礼仪式,包括纳采、问名、纳吉、  相似文献   

10.
2009年文物保护行业标准推广实施(上海)培训班于2009年9月10日至17日在上海举办。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副司长张建新、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胡建中、上海市宣传系统人才交流中心主任黎洪伟出席培训班开班仪式并讲话,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博物馆处处长辛泸江等领导也出席。受国家文物局委托,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领导、上海博物馆党委副书记王莲芬在培训班结业仪式上作讲话并向培训班学员颁发“业务培训证书”。  相似文献   

11.
《资治通鉴》中“世民跪而吮上乳”之句 ,透视出中国古代存在着的“乳翁”风俗。早期父权意义上的产翁习俗在流传过程中发生变异 ,而以另外的面貌出现 ,它的具体形式早已摆脱了那种装模作样的卧床假产方式 ,由“产翁”演化到了“乳翁” ,强调丈夫在子女哺育中的“乳子”作用。这种“乳翁”习俗 ,还包括以男子多乳、大乳为贵吉之征的尚乳崇拜和带有乳子痕迹的男子成年仪礼 ,这也是华夏汉族有异于周边少数族产翁习俗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建校15周年。在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年代里,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旅游专业人才,而校友们在旅游界取得的卓越成就和良好的工作业绩,大大提高了母校的社会知名度,为母校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在校庆15周年之际,校友们满怀热忱,向母校提出了成立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校友会的请求,并提出校友会要为发展中国旅游事业多做贡献的建议。校友会将承担旅游咨询、旅游  相似文献   

13.
朝玉皇会属于迎神赛会的一种。迎神赛会本由民间"社祭"习俗发展而来,江南赛会自明嘉靖以日盛,到清乾隆年间臻于鼎盛。无锡有多种迎神赛会,农历正月初九日的朝玉皇会是为了庆贺玉皇大帝的生日而举行朝拜仪式的赛会,也即庙会。玉皇大帝是天上之神,民间各地有多种习俗仪式来敬贺、朝拜他。无锡与各地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吕永升 《民俗研究》2016,(5):146-157
冥婚仪式与地方社会结构的关系密切。冥婚习俗乃中国传统社会"男娶女嫁"观念的投射,男性需要通过结婚"传宗接代",确保自己祖先的香火不断。女性则需要通过结婚,从夫家得到父系社会承认的祭祀地位。然而,早夭未婚的男女,要怎样解决未婚乏嗣的香火祭祀与传承,便成为社会的重要问题。这个问题直接涉及地方社会的价值体系与社会结构,同时也影响到冥婚的形式。2009年,广西南宁地区举办了一场跨村落的"斋会"与冥婚的仪式,反映了乡村社会的信仰体系以及这套信仰体系所象征的社会结构与人群的关系。比较广西南宁、台湾和香港乡村社会未婚亡灵奉祀的现象,能够了解未婚亡灵在不同社会结构下的祭祀难题与处理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正>上思过山瑶大多居住在广西十万大山腹地的南屏瑶族乡和叫安镇的那荡村、提高村、那午村一带,有5000多人口。上思瑶族的婚礼习俗有强烈的仪式感,仪式繁琐热烈、丰富多彩,主要有“探亲、定亲、迎亲、拜堂”等一整套仪式流程,每个环节都以形式迥异的歌舞进行,其中尤以婚礼当天的“拦路关”“拦门关”“鸳鸯仪式”“上茶仪式”“拜堂仪式”最具特色。2018年12月,上思瑶族婚礼习俗以其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列入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相似文献   

16.
颜韶 《环球人物》2013,(23):74-75
在朝鲜战场上,他喊出了"向我开炮",却因昏迷被俘生活中的蒋庆泉,是一个85岁的老头,在辽宁锦州市大岭乡务农,偶尔去集市上卖鞋垫。银幕上的蒋庆泉,却是电影《英雄儿女》中那个高喊着"向我开炮"的英雄王成。如果不是被俘的经历,蒋庆泉可能早就是抗美援朝的功臣;如果不是战地记者洪炉几十年来坚持不懈的寻找,这位活着的英雄也不过是东北农村一个精神矍铄而又默默无闻的老头。  相似文献   

17.
黄景春 《民俗研究》2010,95(3):134-145
上海接财神习俗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即流行扩张时期、逐渐衰落乃至停顿时期、恢复兴盛时期。民国以来,由于来自西方的科学文明话语对传统民俗的批判以及政治革命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干预,接财神习俗一直处于被抑制状态。解放后,政府多次推动并主导大规模群众性政治运动,在民众生活方面进行"破旧立新",导致接财神习俗活动在"文革"期间几乎完全停顿下来。改革开放以后,政治高压解除,市场经济发展,宗教政策宽松,接财神习俗活动得到重新恢复,并形成了当下上海人接财神热情高涨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1]62,黑苗作为苗族的一个分支,有着自己的传统习俗,在黑苗的婚恋习俗中青年男女以歌定情之后,由媒人从中牵线搭桥而走向婚姻的殿堂。本文将从其婚礼习俗中探究其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及其呈现出来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9.
拉卜楞藏族仪习俗华锐·东智人生仪礼是指人的一生中,在不同的生活和年龄阶段所举行的特殊的仪式和固有的礼节,其内容包括诞生仪礼、成年仪礼、结婚仪礼和丧葬仪礼。由于篇幅的局限,本文只将甘肃拉卜楞地方藏族的诞生仪礼和丧葬仪礼作一介绍。诞生仪礼是人生中的开端之...  相似文献   

20.
在沧源佤族的社会中,丧葬仪式是其人生仪礼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葬礼举行的形式化展演过程,提供了一个洞见该社会人观及其社会建构的窗口,即向世人展现了他们信仰中两个世界并存的世界观和"生—死—转世"、"生—死—鬼"的灵魂观以及浓厚的家族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