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黎元洪,字宋卿,湖北黄陂人。生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卒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终年六十有五。在他不算短暂的人生中,多次经历和参与了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局与事件。纵观其人一生,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武昌起义前(1864—1911年)的四十八年,可视为第一阶段。这一时期,他由孩童成长为清朝将领。黎元洪20岁(1883年)时,考入天津水师学堂,自此开始了他  相似文献   

2.
第一枪有划时代的意义。刨根就底,也就理所当然。打响了武昌首义第一枪的究竟是谁?据《中国近代史大辞典》《近代中国百年史大辞典》《历代名人大辞典》《历代爱国名人大辞典》等史籍记载,一致公认:"湖北新军第八镇工程第八营总代表熊秉坤(1885—1969)秘密进行革命活动。1911年(宣统三年)10月9日,汉口机关被破坏,武昌戒严。  相似文献   

3.
李孝平 《炎黄春秋》2000,(11):36-39
吴禄贞,字绶卿,湖北云梦县吴家台人,1911年11月7日殉国,年仅32岁。1899年,吴禄贞与其湖北武备学堂同学一行20人,东渡日本留学。他在这批同学中年龄最小,但才气纵横,与之同行的同学刘伯刚曾说:“当时留学之风初开,国人尚多视远适异国为畏途,尤以时距甲午之败,仅只数年,敌意犹存,有些同学对赴日留学,尚心存疑虑与抵触,甚至不欲应选,惟绶卿独认为临阵用兵,必须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相似文献   

4.
我的父亲曹珩,字性灵,别号楚翘。13岁跟随叔祖父加入湖北新军,始任正目(班长)、排长等职。时值晚清末年,清政府腐败无能,经历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长驱直入,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古老帝国沦落为任人宰割的俎上肉。各地仁人志士热血青年纷纷探索救亡图存之道,父亲曹珩受当时新思潮感召,早年参加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团体“群治学社”,稍后又与蒋翊武等12人共同发起组织了领导辛亥首义的最主要革命团体———“文学社”,担任文学社交通、书记员和营代表等职,联络下层官兵,起草文稿,与蒋翊武等人一道,筹划举义旗。1911年10月10…  相似文献   

5.
解放前的贵州高等学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自1897年起至1949年止五十二年间贵州十五所高等学校(包括学堂)的概况,分别简介其建置沿革、组织和教学情况、师生员工人数。限于见闻,错漏难免,敬希订正。一清末几个类似大学的学堂(1897年——1911年) 严修创办的贵州经世学堂严修,号范荪,直隶省(今河北省)天津县人,1883年(清光绪九年)中进士,授职翰林院编修。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朝廷派他出任贵州学政。严修督学贵州三年,以倡导风  相似文献   

6.
邓汉祥先生89岁1976年)于北京。清宣统三年(1911年),在四川保路风潮和革命党人袭击两广总督衙门(黄花岗之役)的影响下,湖北革命党人孙武、蒋诩武、张振武(时人称“三武”)等人在武汉联络陆军第八镇(统制张彪)和第二十一混战协(协统黎元洪)中的中、下级军官、士兵及陆军中学①、测绘学堂学生中的部分知识分子,组织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会,联络各省革命党人,加紧准备起义。陆军第三中学同学来自鄂、湘、滇、黔、桂、陇六省。辛亥年8月,我已读完二年级,正在准备毕业考试,云贵两省同学组织了同乡会,我被选为会长,常于星期…  相似文献   

7.
正我的祖父胡康民(字家济,1880-1953)生于湖北黄陂木兰山麓之胡家大湾。曾与董必武(字用威)是同学与同事。我祖父早年曾一度投笔从戎,后因近视而重返教坛,直至任荆州府师范学堂监学。武昌首义一举成功,他立即响应,始任湖北咨议局咨议,复任湖北军政府首任审计科长,继任湖北省黄陂县劝学所  相似文献   

8.
谭其骧(1911年~1992年)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历史学家。字季龙,笔名禾子,浙江嘉兴人。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其祖父是清举人,清末时任嘉兴府学堂监督;其父为秀才,废除科举制后曾到日本学习铁道专业,回国后任京奉路(今京沈路)与南满路(今  相似文献   

9.
1911年10月10日,父亲熊秉坤作为湖北新军工程八营辛亥革命党人的总代表,率先打响了辛亥武昌首义第一枪.从此,父亲的名字,与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永远联系在一起,载入史册.但谁曾料到被这场革命拉下马的宣统皇帝溥仪,50年后,却在周恩来总理举行的国宴上与之相逢.真乃奇会、奇事、奇闻!  相似文献   

10.
打响了武昌首义第一枪的究竟是谁?据《中国近代史大辞典》《近代中国百年史大辞典》《历代名人大辞典》《历代爱国名人大辞典》等史籍记载,一致公认:“湖北新军第八镇工程第八营总代表熊秉坤(1885-1969)秘密进行革命活动。1911年(宣统三年)10月9日,汉口机关被破坏,武昌戒严。  相似文献   

11.
<正>背景材料之一:钱纳水简历钱纳水(1892—1973)原名铁如,字纳水,以字行。湖北江陵郝穴人。1906年,与乡人胡鄂公、熊得山、宁敦武等发起组织反清团体"辅仁社"。1907年赴日本,先入宏文书院普通科,继入早稻田大学,不久加入革命团体共进会,后经鄂人田桐介绍加入同盟会。1910年归国后,应胡鄂公之召赴北京,同年9月考入北京高等实业学堂矿冶科。是时与胡鄂公等筹组同盟会北方支部未果,乃于次年4月在保定成立共和会,胡任干事长,钱任北京分会会长。不久,共和会全体会员加入同盟会。1911年武昌首义后,胡鄂公由鄂赴津,主持北方革命工  相似文献   

12.
红色影片《建党伟业》中有毛泽东当兵的情节,那么,毛泽东那时当的究竟是什么兵呢?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第一枪由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入打响。英勇的革命党人经过浴血奋战.连克武汉、汉阳、汉口三镇,成立了湖北军政府,并号召各省民众响应。  相似文献   

13.
正邓之诚(1887—1960)的青年时代是在云南度过的,原籍江苏江宁,生于四川成都。他与李根源为同学,二人都毕业于云南两级师范学堂。云南两级师范学堂是清末边疆省份开办较早的高等学校之一,其中走出过众多杰出人才。邓之诚从该校"选科"毕业后,就未闻再进过任何学校(按,该校前身为云南高等学堂,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二月创办。后改两级师范学堂,学堂分为"优级师范选科",学制3年,等同大专;"初级师范简易科",学制1-2年,等同中专。参见《云南优级师范选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辛亥革命八十周年。1911年(辛亥)年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任都督。光复之际,人心未定,地方流痞,时有骚扰。为严整军政法纪,安定社会秩序,巩固起义成果,维护民众利益,司法部长张知本咨请军政府核议,并经都督批准,首先筹备“中华民国江夏(今武昌)临时审判所”,并委任前清北京法律学堂毕业、湖南长沙人谢震为所长兼刑庭长。现将军政府司法部于民国元年六月向原湖北革命实录馆送交之《开办江夏临时审判所之经过》一文予以发表,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15.
我的父亲盛延棋,字白沙,江苏仪征人。1894年1月30日出生于仪征天宁寺塔右盛氏世德堂。自幼聪颖,少怀大志,喜听父老讲述先贤故事。每闻《扬州十日记》,黄得功守仪征,兵败捐躯,仪征全城殉难,辄泫然涕下。对往昔爱国英雄,仰慕备至。1910年,南洋海军学堂招生,白沙闻讯,遂怀富国强兵之志愿,考入南洋海军学堂,时年16岁。入校后即与同学暗中传阅《革命军》、《猛回头》、《警世钟》等反清革命书籍,觉悟到必须推翻清王朝统治,才能拯救国家。1911年5月,白沙经革命党人韩恢介绍,秘密加入孙中山所领导的同盟会,投身革命,并于当年参与策动南京下关海军起…  相似文献   

16.
茅以升,(1896.1.9—1989.11.12)字唐臣,江苏镇江人。1896年生于江苏丹徒县(今镇江)一户书香之家。3岁时接受母亲的启蒙教育,5岁读私塾,7岁入思益学堂(1903年在南京创办的国内第一所新型小学),1905年入江南商业学堂,1911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每次考试,他的成绩都是全班第一,5年各科总平均92.5分,为该学  相似文献   

17.
张辉瓒其人张辉瓒,字石侯,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生于湖南长沙东乡,幼年念私塾,成年后先后就读于湖南兵目学堂和保定北洋军官学堂。1908年,留学日本士官学校步兵科,1911年学成归国,  相似文献   

18.
高金辰 《神州》2020,(6):200-200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时人尊呼“张香帅”。直隶南皮人。晚清名臣、洋务派代表人物。工业方面,他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近代民用企业;政治方面,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的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等一批新式学堂。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相似文献   

19.
施洋是闻名中外的劳工大律师,他的名字与“二·七”大罢工联系在一起,与工人运动领袖林祥谦联系在一起,而他夫人的生平事迹却鲜为人知。施洋夫人原名郭秀兰。婚前就资助施洋求学,婚后支持施洋投身劳工运动;施洋遇难后,董必武为她改名为郭继烈。她继承丈夫的革命遗志,奔走呼号,控诉军阀罪恶,唤起民众继续战斗。施洋生于1889年,是湖北竹山县人,郭秀兰是他的同乡。1911年,施洋考入郧阳府立农业学堂,习蚕科,得到了妻子和岳母的精神支持和物质资助。1915年,施洋考入湖北私立法政专门学校本科,学法律,仍靠郭秀兰在家纺线织布,供…  相似文献   

20.
往事追忆     
辛亥首义与黎元洪辛亥(1911年)八月十九日(公历10月10日)夜,武昌起义是由群众急迫发动,非某一部某一人能擅其功。假使无工程营首先开枪,亦必有他之部队开枪。盖因机关破露,名册被抄,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烈士遇害,大家认为发动是死,不发动亦死;同是死,不如发动,还可求生。所以工程营一开枪,他部队皆同时响应。又假使总督瑞徵不逃,统制张彪不走,捍一形胜之地、与革命者坚持一拼,待到天明,情势如何,尚未可料。因其一逃一走,失却头脑。革命方面以协统黎元洪素得军心,临时请出为首。仓猝之际,众有所归,目标遂定,此非预所计议而推戴。说句迷信话,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