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志业,志办自身努力是根本,多方重视与支持是必要条件,立体创新是保证.   一、不得志者也作为   在志办工作被不少人称为坐“冷板凳“,还有不得志去修志的说法.这是一种观念、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说法事实形成.如果志办人因此不做事,怨天尤人发牢骚,那么“冷板凳“只会越坐越冷.天台县志办在倡导逆向思维的今天,做到失志不失意,修志先修心.能用积极的心态、积极的语言、积极的行动做志事、创志业.……  相似文献   

2.
圣山之光     
章东磐 《华夏地理》2002,(11):24-51
这座圣山就是大雪山. 它是横断山脉的支脉,贯越川西,红军翻越的夹金山是它的邻居,位于雅安市的宝兴县,也恰是最早发现大熊猫的地方.海拔7,556米的贡嘎山是它的主峰,贡嘎山东坡最长的一条冰川就是今天游人如织的海螺沟.  相似文献   

3.
方志年鉴的编纂与计算机的应用浙江地方志电脑工程研究中心胡礼舟一、方志年鉴工作应用计算机势在必行计算机技术作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人类最伟大的科技成就之一,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获得了神速的发展。今天,电脑不仅应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自动控制等生产...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和广大爱国人士的大力倡导下,为“抗战”、“建国”及国民党的自身形象与统治地位,国民政府着力惩治腐败、整肃纲纪。但由于其官僚机构恶习成风,积重难返,惩治腐败的努力与举措不免付诸东流,且陷于“越反越腐败”的怪圈之中。这一特定历史,为我们今天反腐败斗争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5.
越史三论     
文化是人们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智慧结晶.探讨文化离不开历史.越文化是越史的精粹,研究越文化必须了解越史.离开越史,就很难认清越文化的面貌和性质.由于文献不足,关于越史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至今仍处于扑朔迷离状态.加强越史研究不仅是先秦史研究中的一个课题,也是越文化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限于条件,目前探讨越史的发展过程,还只能从点开始.本文试图谈三个问题:(一)原始社会之后越史为什么会出现停滞状态?(二)春秋末年,勾践为什么勃然而兴?(三)勾践灭吴之后,越国为什么寂然而亡?  相似文献   

6.
一、计算机在考古遗址调查发掘中的应用本文打算介绍从遗址的初步调查到遗址发掘完成这一过程中,计算机的一些应用.理论上要求计算机能推断遗址的存在,存贮和分析处理发掘成果.要做到这些,首先要考虑遗址的记录数据能否输入计算机.如果记录的数据纯粹用数字表示,比如,调查测量时的数据可以直接输入计算机.如果要输入发掘详情,则要把内容的标准形式记录在卡片上,然后由键盘输入计算机.在美国,计算机广泛应用于考古的野外测量,尤其是地球物理测量.斯考勒和格拉格研制了一种“过滤技术”,这一技术可以消除地磁场测量值中的偏差因素以及电阻率中的偏差因素.这些偏差因素是由于地表深度变化、地磁场昼夜变  相似文献   

7.
刘振华 《文献》1998,(3):283-287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是有目共睹的,电脑的普及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大趋势.如果说几年前,大家经历了为电脑的购置、操作以及硬件的不断升级而辛苦奔忙之后,可以说今天我们已经有了足够等级的计算机硬件、越来越完善的软件系统和汉字平台了.  相似文献   

8.
好书伴我行     
《南京史志》2010,(12):34-34
南京城名的故事 南京在中国历史上,载浮载沉,或为一国之都,或为州治,或为府治,或为县治,名称变化极为频繁。而在今天南京市域范围内,历史上曾经先后出现过冶城、越城、金陵、秣陵、江宁、建业、建康、白下、归化、异州、集庆、应天等60多个各具特色的名称。  相似文献   

9.
距离我和战友们奉命奔赴越南进行援越抗美已经过去40个年头了。今天回忆起邢段难忘的战斗岁月,仍感到心潮澎湃、热血喷涌。  相似文献   

10.
春秋战国之际,在我国南方有楚人之兴在前,吴、越继起在后,而均成霸业.此一时期三国之都亦是楚都郢城营建在前,吴都吴城、越都越城修筑在后,而均出自于楚人之手,其相互间在形制等方面颇多相同或相近之处,应当说是楚人的营筑都城思想的体现,由此可见周代楚文化影响之所及.本文拟就此一问题予以论述,如有不当,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11.
《茶经》是茶学与茶文化研究的经典著作,在今天依然闪烁着迷人的风采。同时由于茶与瓷骨肉般不可分割的关系,《茶经》又成为古瓷研究十分珍贵的文献资料。《茶经·四之器》曰:“(或作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或作岳州上),寿州、洪州次。或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晋·杜毓《赋》所谓‘器泽陶拣,出自东瓯’,瓯,越也。瓯(与碗义近?),越州上,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  相似文献   

12.
很多家长感叹孩子越大越不听话,越来越难与家长沟通。上海最新一项调查显示:63%的学生认为,心里话只能和同学说而不能与家长沟通;36.4%的学生最讨厌父母没完没了地唠叨。孩子对同学热情、对家长冷漠,也是今天家长们  相似文献   

13.
任会斌 《南方文物》2014,(4):117-120
<正>越于战国初徙都琅琊(或作琅邪、瑯邪、瑯琊)之举,先秦著作多无涉,但至《竹书纪年》、《吴越春秋》1、《越绝书》2、《汉书》3、《后汉书》4、《水经注》5、《山海经》6等却均有述及。清人顾栋高尽管以为"《吴越春秋》与《越绝书》所书,皆怪诞不足信",但却指出"当从《吴越春秋》、《越绝》诸书",以"越徙琅琊为是"7。此事今天在学界虽然尚有部分争议,但就其迁都之事,可以说已基本成为定论,大都肯定这次徙都的事实,恰如蒙文通先生所言:"诸书所载勾践及其以后越事论之,亦必都  相似文献   

14.
先秦时期,创造我国东南地区文化的主人,过去学者一般均认为是越族(百越)。可是在近年来,有些治越史者又提出一些不同的意见,1.认为“越”本国名,其族为“闽”,后亦把越用为族称;2.福建的土著族是“闽族”,汉代的“闽越”系福建土著“闽族”与南来的客族“越族”混合;3.“越”是被称,越人自称“濮”;4.“百越”与“百濮”是同一民族在不同时代的称呼,战国以前称“濮”,战国以后通称“越”。针对以上各家之说,本文也就“闽”、“越”、“濮”诸族的关系,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 依史书记载,在我国东南地区的苏、皖、浙、赣、闽和台湾等省,古代居住着一些不同的民族。就各地地下出土的考古资料,除福建、上海目前尚未发现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外,其他省区均有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  相似文献   

15.
甲骨卜辞中宗工两见:1.…戌卜,[贞],众宗工(图一)。2.庚…[卜],贞,[众]宗工(图二)。宗工在《尚书》中也是两见,均出现在《酒诰》:3.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罔敢湎于酒。4.汝劼毖殷献臣、侯、甸、男、卫虼笫  相似文献   

16.
许丹 《神州》2013,(1):116-116
从第一台计算机ENIAC的诞生,到今天只有半个多世纪,然而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已经覆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学校和家庭。由计算机、通信、控制技术结合起来的信息技术产业已经成为社会的第一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技术基础和保证。从掌握计算机这个"人类通用智力工具"的必要性来看,同学习语言、文字一样必须从小抓起。计算机教育,尤其是计算机在中小学的教育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近几年来,在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了。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7.
越窑青瓷是我国青瓷的鼻祖,她从烧制原始青瓷开始到东汉创烧成熟瓷器,至北宋中晚期衰落,历经几千年.越窑的衰落引起考古学界和古陶瓷研究者的关注.自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不少学者对这一问题作了研究.笔者不揣浅陋,就这一问题也谈点粗浅的看法.一最早研究这一课题的是我国古陶瓷专家陈万里先生.陈先生在三、四十年代的《瓷器与浙江》、《越器图录序言》等著作中提出“……嗣后忠懿归宋,不复需要此巨量越器之贡进,益以赵宋诸帝力戒奢侈,禁用金饰,恐怕越器就以这种情况而衰落下去,本来越器之大量生产,以及可以做到这样精妙,是完全由于吴越王的促进,以后衰落,  相似文献   

18.
1988年6月24日,中国历史博物馆研制的《计算机考古序列分析系统》(简称CASA) 通过技术鉴定.第二天,《光明日报》发表了一则题为《我国考古研究开始进入电子时代》的消息。尽管事情本身不可能马上在考古界引起很大的震动,但从考古学发展的结构来看, 不能不说是新时代的标志。在今天,CASA已经不是计算机在考古事业中成功运用的的孤例了。这之前,1987年12月26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制的《考古专业计算机情报检索系统》通过技术鉴定,它是国内考古界第一个正式通过技术鉴定的计算机应用项目;1988年6月13日上海博物馆研制的  相似文献   

19.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它既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又要顾及现阶段中职生自身的素质,传统的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已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因此,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越式鼎溯源     
在我国南方广大地区的西周中期至西汉初期墓葬中常可见到一种形制独特的铜鼎,其形制因时代风格与地方特色的差别可被分成若干型式(图一) 但各种型式的铜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三足细瘦外撇。该鼎分布面与南方几何印纹陶的分布面大体重合,这一区域正是先秦西汉学者所说的百越杂处之地,因此这类铜鼎被称作“越式鼎”。 越式鼎无疑是越人特有的器种.对其类型学研究也已非常深刻,本来所要探索的是它的渊源。 越式鼎出现在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的时间都在春秋以后,而在长江下游地区则早至西周中期。所以越式鼎的源头应到长江下游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