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国共关系史分期的探讨──兼与罗开云同志商榷杨振亚前些年,学术界就国共关系史的规律、分期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最近,罗开云同志又发表《国共关系的历史轨迹及其时期划分》①一文(以下简称罗文),读后颇受启发。但对他把近70多年的国共两党关系史划分为五...  相似文献   

2.
一部研究国共两党关系史的力作——评《国共两党关系史》毛磊张勇国家社科“七五”规划重点课题《国共两党关系史》(马齐彬主编)于1995年11月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了。该书凝聚了作者们的劳动和心血,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是一部研究国共关系史的力作。与以往...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国共合作研究概况中共中央党校何仲山中国史学界自80年代以来,对国共两党关系史的研究日益深入,硕果累累。其中对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研究成绩尤为显著,可以说已经把有关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问题基本上搞清楚了。在以下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上取得共识:(一)肯定了共产...  相似文献   

4.
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合作,是两党关系史上的第二次合作。这次国共两党的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这一胜利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史上,特别是在近代民族解放斗争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国共两党合作,均于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本文就第二次国共合作在中华民族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略作探讨。一、国共两党的合作,使抗日战争得以全面展开,并取得最后胜利没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就不能实现全国的抗战;没有国共合作,就不可能  相似文献   

5.
在近代中国,张学良将军曾是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对国家和民族,对国共两党,都曾作出过重大贡献。因此,编印一套张氏文集,对研究近代中国社会,对研究国共两党关系史,对研究中日两国关系史,对研究张氏的生平和思想,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自从张氏被幽禁之后,张氏的言论和文字大多湮没散佚,搜集起来格外困难。现在,新华出版社刚刚出版的两卷本《张学良文集》(毕万闻主  相似文献   

6.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离开了这个条件,就会改变事物的运动形式和存在方式。国共两党由合作到破裂的关系发展充分印证了这一规律。诚然,导致国共合作破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笔者仅就国共两党在土地问题上的分歧与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安徽省中日关系史学会于9月20日至22日在黄山市举行“中日关系史与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学术讨论会”。到会代表30多人,提交论文近20篇。会上对中日关系史研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现将一些观点介绍如下。一、关于中日关系史的分期问题。传统分法大都按照中国史或日本史的分期来划分,有些学者过去曾对此提出异议,同时也提出了各自的分期观点。与会代表扬正光认为,按照中日关系发展的过程、特点和规律进行分期的观点较为可取,并据此提出应把1871年签订的中日《修好条规》作为中日关系史的古代和近代的分期界限,而现代中日关系史的  相似文献   

8.
评李良志著《度尽劫波兄弟在——战时国共关系》温贤美近十年来关于国共两党关系史的研究,已逐渐引起不少学人的兴趣。据粗略统计,从1983年至今,我国大陆上已出版关于“国共关系”的专著约17种之多。全面、系统、深入地论述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专著中,李...  相似文献   

9.
其昌 《湖南文史》2011,(11):1-1
20世纪上半叶的最后几年,国共两党的生死较量,以共产党占据上风、国民党政权覆灭而告终。号称拥有800万军队的国民党为何竟如此不堪一击?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大批“国军”的临阵倒戈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一些重大起义对战略决战的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它不但加速了国民党军事力量的瓦解。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上半叶的最后几年,国共两党的生死较量,以共产党占据上风、国民党政权覆灭而告终。号称拥有800万军队的国民党为何竟如此不堪一击?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大批“国军”的临阵倒戈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一些重大起义对战略决战的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它不但加速了国民党军事力量的瓦解。  相似文献   

11.
正重庆谈判发生于1945年,国共两党代表,特别是两党领袖蒋介石和毛泽东聚首一堂,决定共同合作,和平建国。这是两党关系史上的大事,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大事。多年来有关研究已多,我自己也曾写过《如何对待毛泽东:扣留、"审治",还是"授勋"、"礼送"?》一文,考察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的心态变化,见于拙著《找寻真实的蒋介石》第1辑。但是,还有一些重要问题若明若暗,并不清晰。本文将重点研究美苏两强和重庆谈判的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来,中美关系史的研究工作,成绩不小,但是还很薄弱。目前,应该怎样进一步研究中美关系史,已成为一些史学工作者关心的问题。1979年第3期《世界历史》发表了汪熙《略论中美关系史的几个问题》一文,1979年第2期《近代史研究》发表了丁名楠、张振鹍《中美关系史研究:向前推进,还是向后倒退?》一文。两文对中美关系史上的几个重大问题的看法,针锋相对。这种探讨是很正常的,也是可喜的现象。是建国以来中美关系史研究工作中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13.
苏联是世界上的大国,也是一个有100多个民族的民族关系最为复杂的国家,其国内存在的民族问题早在帝俄时期就是各界关注的一个重点。如何处理好民族问题既是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也是苏联70多年发展历程中的一个主要问题。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学者加大了对苏联民族关系史的关注,出版了大量关于民族关系史的资料集、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提出了一些同以前完全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世界历史》1979年第3期发表了汪熙同志的文章《略论中美关系史的几个问题》(以下简称《略论》),作者对百余年来两国关系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在中美关系史领域中提出不同意见,进行自由、广泛的讨论,对于解放  相似文献   

15.
媒体传闻 周恩来生前是否亲自前往南海?是否与当时国民党领导人进行过秘密的会晤?国共两党会晤的内容是什么?这个问题在事过40多年以后,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史学界对国共两党关系史的研究日益深入,硕果累累,其中尤以第二次国共合作史的研究成绩最为显著,可以说已经把这一课题的基本内容搞清楚了。本文对新时期这一课题的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一、八十年代以来第二次国共合作史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由中共吉林省委统战部、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发起的全国第四届国共关系史研讨会于7月28日至8月1日在长春举行,到会110人。会议共收到论文120篇(其中78篇已编入论文集《国共两党关系历史与现状研究》,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中外关系史学科,是改革开放以后建立的新兴学科。1981年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成立,标志着中国中外关系史学科的创立。回顾学科的发展轨迹,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四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与中国中外关系史研究的发展密不可分。学术共同体平台的搭建,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中外关系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对古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藉此也可展望学科未来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一部别开生面的中外关系史著作晁中辰朱亚非师从我国著名学者郑鹤声教授,长时期潜心于中外关系史研究,成果丰硕。近又出版了《古代山东与海外关系史》(齐鲁书社1995年版)。这是一部别开生面的中外关系史著作。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一些研究中外关系史...  相似文献   

20.
《文史博览》2009,(10):71-71
2009年第9期“特稿”和“口述”栏目的几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为我们解答了一个心存疑惑而又悬而未决的难题:即国共两党高层领导如何对待台湾?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国共两党的共识。毛泽东与蒋介石兵戎相见,对峙几十年。为了祖国领土完整,毛泽东表示:台湾只要在中国人手中,承认是中国的一部分,就可以暂时不去解放台湾,甚至还答应把庐山送给蒋介石,共产党人的胸襟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