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沈俏静 《风景名胜》2017,(12):148-150
我们咖啡有美味,We+酒吧很悦动 走进“我们”大门,咖啡和美食的香味飘来,一楼是环境舒适的咖啡吧,这里有香醇的各式咖啡,更有这条街上数一数二的中西简餐,焦糖玛奇朵、培根披萨、脆炸鸡米花、肉眼牛排、德式烤肠、意式肉酱面、红烧肉饭、金牌鸡翅、蓝莓蛋糕、蜂蜜拿铁、紫薯拿铁、白巧克力摩卡……这些都是老客最为喜爱的高点单率的咖啡美食.  相似文献   

2.
2003年8月,星巴克咖啡在广州环市东路开设了第一家分店。两个月后,时任华盛顿州州长骆家辉到访广东。头一天他在批发市场促销华盛顿苹果,第二天就来到星巴克推广咖啡文化。他亲手调制了一大杯咖啡,说自己最爱星巴克的摩卡,而太太最爱的是拿铁,“咖啡和茶都是很美味的饮料,让人放松。  相似文献   

3.
雪枫 《旅游》2003,(1):2-3
说真的,虽然早知道石京龙滑雪场的名气但要不是朋友鼎立推荐.我一直都有些忽视它的存在。也许是石京龙太骄傲了因为长久以夹我一直都缺乏那些关于石京龙的详细数字化图文资料因而也就无法拿它和那些宣传力度很大的新开雪场作比较。  相似文献   

4.
kurt 《世界》2012,(7):72-75
我也许是有生以来第一次被这四四方方的建筑所感动。这种感动来自小时候对未来城市的想象,那样的阳光让人想起前苏联电影里一个公寓的周日早晨,我被一种从水泥上荡开的温暖所包围,温暖如诗。  相似文献   

5.
梦伦 《旅游》2011,(11)
旅游对于我来说,一直是工作的载体,当纯粹作为游客而不带任何工作内容的话,我也许会很不习惯了,但我依然会尽量调整自己的心态,去揣摩普通旅行者的心态。最近的一次旅行是今年夏天的瑞士之旅,我选择了在法语区的几个小镇,很小但不失典雅。干净整洁是最初印象,平静和谐是最终结果。坐在街区咖啡馆,看着人群来来往往地穿行,从容和安详浮现在眼前和心底……回想起在上海的生活,都市嘈杂而艳丽,每临周末便散步在梧桐树下的弄堂里,也偶尔会发现许多有情趣的小店铺和咖啡馆,急就章似的把自己窝进一个沙发里,点了咖啡和甜点,但是心还是安静不下来,为什么?哦,原来我在上海这个都市不是旅行者,而只是一个活在当下的都市人。没有了旅行的心态,也自然就没有了享受身边美景的那一份安宁。同样场景,两重心态,也许才可以更能让我们理解:旅行是多么的重要。  相似文献   

6.
张晓光 《旅游》2013,(4):60-67,3
我天生就是个贪玩儿的人,小时候在自家的地界儿里与朋友们疯玩,大了之后,忽然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于是,开始了旅行。我常常怀着感恩的心情想,自己是个幸运的人,纵然每日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的禁锢中,我却总能有机会逃离,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喜爱大山大水的波澜壮阔,也酷爱小城小镇的细腻温婉,不过,我最爱的依旧是旅途中遇到的那些不同地域的人文,那些稀奇古怪的风俗,那些五花八门的集市,那些名目繁多的节日……摩洛哥或许并不是我最喜爱的国家,但是它却是我最难忘的国家之一。这里的人们虽然渴望发展,但却也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宗教传统,这里虽然保守,但却绝对不缺少亮丽的色彩。旅行,或许能让我永远用孩子般好奇的眼光看世界,一直到老。  相似文献   

7.
正亲爱的心曲姐姐:你好!最近特别郁闷。我上了高二,英语成绩就一直不太好。我也很努力了,但是总没有高一那么优秀。老师也跟我谈过,说我有些毛躁,心不静,他们对我寄予很高的期望,我怕他们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就更加紧张不安。我小时候的愿望就是考同声传译,我一直为此努力。最近有点灰心了,觉得有点力不从心,觉得成功离我越来越远了。我都不知道怎么办了。心曲姐姐,你说我能成功吗?在同学老师的眼里我一直是佼佼者,他们都认为我很成功,每次的奖学金我都拿最高的,但是他们不知道我对自己要求很高,压力很大,我怕我实现不了愿望,让自己失望,也让他们失望。爱你的小婧  相似文献   

8.
<正>20年来,我一直兴致勃勃地在世界各地走来走去,用坏了好几个相机,拖坏了更多的行李箱。『咖啡馆』是我旅行中一个固定关注的主题,我向往的不只是一杯喷香的褐色液体,更是一个个散落在世界各地、让我身心感到自由、欢愉的空间,那些撒着砂糖沫子的咖啡桌和刚刚饮尽、留下一个褐色杯底的咖啡杯,串联起旅行中最不可忘却的记忆。  相似文献   

9.
《韩寒喊》     
我与韩寒几乎同龄。高一那年的目记本里写到他的名字,称为“偶像”。多年后,我依然喜欢这个人,跟崇拜无关。心目中,一直以来他代表“自由”。上学的时候,在作文本里写真实的想法,是自由。考试不及格,选择退学,是自由。,  相似文献   

10.
喔,牛奶好香     
正听妈妈说,我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没喝过母乳,是喝牛奶长大的。所以从我记事起,就看见家门口一直挂着一个"红梅"牛奶箱。每天清晨,妈妈都会从里面拿出新鲜的牛奶给我喝,甜甜的,温温的。小时候我天真地想,这里面每天都有拿不完的牛奶,牛奶箱好神奇,它就像个"宝盒",有着特异功能,每天都会变出一瓶,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从没有间断过啊!后来,随着年龄慢慢增长,我知道牛奶箱其实并不是我所认为  相似文献   

11.
正我家五姐妹,我最小。也许是因为孩子太多,也许是生完我之后妈妈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没有什么妈妈的印象,甚至不记得妈妈什么时候抱过我。小时候是外婆带,三岁后上幼儿园,回家就和姐姐一起玩,晚上也和四个姐姐同睡一床。有时姨妈来家做客,我宁愿六人挤一张床我也不肯去跟妈妈睡,对妈妈有点敬而远之。毕业分配时我的志愿是,除了家乡,去哪里都可以。这么多年在外漂泊,很少想家,想妈妈。我总觉得自己的不自信、不稳定、没有爱心可能跟我幼时缺乏母爱关注有关。虽然  相似文献   

12.
祈雨和唱戏     
我小时候在老家看过许多戏 ,但离家以后 ,多年来一直忙于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和戏曲却几乎绝了缘。后来 ,长子也走上文学研究之路 ,不知怎么他又迷上了戏曲。研究生毕业以后他从事戏曲研究十几年 ,颇有所成 ,写了好多本著作和诸多论文。现在 ,他准备把一些文章编一本集子 ,让我谈谈对戏曲的接触和认识 ,作为他这本集子的代序。我就回忆一下五六十年以前在老家的看戏经历吧 ,这也许对他的研究有所助益。我的老家在河南南阳乡下 ,离县城 90里 ,村名龙泉王。老辈人说 ,村北一里处有一个泉水出头 ,所以叫龙泉。泉头上建有一座小庙 ,一米见方 …  相似文献   

13.
许晨 《南京史志》2014,(12):22-22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本手绘书,书中记录着一个小女孩在成长过程中和妈妈之间发生的一些事情,但是却只画到了女孩开始上小学,后面就都是一些空白页,这本书……没有结尾? 我对此很是疑惑,不解的我曾拿着书去问过妈妈,妈妈只是笑着抚摸着那些空白页,对我说:“会有的,以后就有了。”我总觉得妈妈的话也许有着什么意思,但年幼的我真的体会不出。渐渐地,那本书被埋没在了生活的种种喧嚣里。  相似文献   

14.
<正>残废十四年独臂走天涯"不知道为什么,我当时就知道自己左手肯定废了,但我绝对还可以站起来!"14年前一次飞身救人的意外事故,老宋右脑严重受伤,左手和左腿功能丧失。也许是强大的精神力量,也许是命中注定要用双腿去行走世界,老宋又重新站了起来。老宋热爱旅行,他以镜头里的美,戏谑的文字,和坚强的意志征服了热爱自由精神的人们。本期带你透过他的镜头,体验他的懒人慢生活。  相似文献   

15.
我关心父母     
同学们,也许你们都看过这么一则广告:天下每一位父亲、母亲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但又有多少孩子知道父母的生日呢?请问,你们是否知道这问题的答案呢?其实,我真正想问的是你们是否关心过父母呢?你们怔住了吧!小时候,我同你们一样,从没有认真地去想过这个问题,总以为我们小孩是不用关心父母的,那是长大以后的事。但一次活动,使我改变了看法。那事发生在小学。一天,班里举行抽签回答问题的活动。当时,我抽到一张调查活动表,回答的问题是关于父母的所爱之物。当时,我愣住了:我留心过吗?父母都知道我平时最喜爱的东西,可我注意过他们  相似文献   

16.
泥土的味道     
不同的时节,泥土有着不同的味道,不同的天气,泥土有着不同的味道,不同的地方,泥土的味道也不相同,家乡的泥土是思念的味道。 16岁的我,在家乡生活的日子不超过4年,还不到我岁数的四分之一,可是我对家乡有着无比的眷恋,也许是因为家乡有海而我又爱海的缘故,我对家乡有着莫名的喜爱,小时候,脚踩在柔软的海滩上,那时候的我觉得家乡的泥土应该像海水一样,是咸的味道。稍长大后的我,一次随父母回家乡看爷爷、奶奶,那天刚好下雨,闻着新鲜的空气,这个时候我觉得家乡的泥土应该像这空气一样,是新鲜的味道。  相似文献   

17.
"生‘拿铁’就像打了个喷嚏3月下旬,张踩势向记者回忆起10天前生二胎的经历,浓厚的东北腔抑扬顿挫,一张嘴就有喜感。"之前第一胎生了48个小时,把我累坏了,这次打了无痛针,挺顺利的这针有麻醉效果,有点恐怖,我下半身没知觉,就像狗血电视剧里女主角醒来发现腿没了,喊‘啊,我的腿’然后哔一声,绿屏。"  相似文献   

18.
古巴,关塔那摩,因为一座臭名昭著的美军监狱而闻名于世。距监狱30公里以外,坐落着一座宁静的加勒比海海湾小城,这里是古巴的咖啡之乡,罗伯斯就出生在这里。罗伯斯与中国很有缘,他出生在唐人街,可以熟练地使用筷子吃饭。如今,他成长为110米栏的顶级高手,作为"中国飞人"刘翔的第一对手,13亿中国人都知道了他的名字。罗伯斯起初练的不是110米栏,而是跳高。"在我小时候,古巴的跳高是世界第一,索托马约尔一直是世界纪录保持者,他  相似文献   

19.
小时候家里有一本《唐诗鉴赏辞典》,我特别喜欢,没事就拿来看,一看一下午。后来就被我爸注意到了,他用那种特别适合被事后写成作文的标准父亲的态度跟我说,孩子,悲诗哀歌,不要多看。  相似文献   

20.
在俞大缜家喝咖啡 我在北大上的第一课是外语课,老师是个老太太,俞大缜,国民党那个俞大维的妹妹,曾国藩的外曾孙女。老太太很认真,也很严格,一看有个新同学来,就叫我起来念。我第一天报到,第二天就上课,当时还没有书,就拿了边上同学——就是傅作义儿子——的书。念完了,老太太没叫我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