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走进扬州西山的陈集镇,一家油厂的香味扑面而来,山一样的菜籽饼应该是油香味的主要来源,一下子唤醒了我儿时的记忆。童年、少年,直至现在,我们老家人一直吃的都是这种菜籽压榨的油。里下河大平原,本身就是菜花的世界。父母勤快,人家农田边角地难种抛荒,他们不吝惜力气,开垦来栽油菜,好伺候,稳收成。每年都要多收几百斤。收了菜籽就集中到邻镇的油坊去榨油每逢这个时候,家里的大大小小铁皮桶全派上用场,盛满油盖上盖子,一  相似文献   

2.
安徽郎溪,新生军训。几个男生受不了苦,在一旁休息。试图将一个十多年来学校和家里都教不好的孩子,扔进部队几个礼拜就解决问题,实在高估了部队的训练能力  相似文献   

3.
《百年潮》2021,(1)
正从《战斗在滹沱河上》到《野火春风斗古城》,从《还我河山》到《燕赵群雄》,一部部作品轰动文坛,风靡华夏,作者的名字也逐渐家喻户晓。他就是我国当代著名军旅作家李英儒。少年勤苦多才志仗剑挥毫写诗篇李英儒,1913年出生于保定市清苑县李胡桥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自幼丧父,家境贫寒,家里主要依靠两个哥哥扛长活、打短工来维持生计。  相似文献   

4.
亦欢Oliver  June 《人物》2022,(9):44-67
他想和那些繁文缛节、小心翼翼去对抗对抗。转折24岁的王鹤棣至今经历过三次转折,前两次,都是他自行选择。他本应是小城大院内的普通少年,在读了几年不太长进的书之后,继承家里的炸串店,与油烟为伴。但是,14岁那年,他从乐山去往成都,成了一名空乘学员;19岁,他从成都去往长沙,坐的飞机,参加湖南台的一档选秀。  相似文献   

5.
<正>著名画家齐白石出生于湖南湘潭县白石铺一个穷困家庭。少年齐白石懂得父母的艰辛,很小就帮着家里挑水、种菜、砍柴、放牛。稍长,为了贴补家用,他拜师学习木工,先学"大器作",就是爬房上屋、树  相似文献   

6.
《科学家》2015,(8)
<正>19世纪的某个最平常的傍晚,荷兰的一所中学早已放学。校园内万籁无声。突然,一个身影不知在何时偷偷潜入了学校,然后,从教学楼地下室的窗户,钻进了学校的实验室内……这个身影属于首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雅克布斯·范特霍夫(Jacobus Hendricus Van't Hoff),不过那时,他还是个上中学的少年。少年之心1852年8月20日,范特霍夫生于荷兰鹿特丹一位有名的医生家里,由其祖父母抚养。  相似文献   

7.
我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县的一个佃农家里,在十个兄弟姐妹中我排行第七。父母靠耕种租来的几亩土地养活一家十几口人,其贫困程度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8.
直到去年出书《阿勒泰的角落》、《我的阿勒泰》,李娟仍生活在偏远寂静的阿克哈拉村,四面茫茫荒野,天地洁白。  相似文献   

9.
秀才遇到兵     
《神州民俗》2008,(4):8
这是当年一位市民的见闻:他碰见有个文弱的少年抱了罐麦片走进一家商店。少年说他用几角钱买了这罐东西,却生了虫,要来退换。话音一落,几个五大三粗的店员就把少年围住了,那眼神似要将他生吞活剥似的,自然是不肯换给他。  相似文献   

10.
老查从小生活在吵吵嚷嚷的环境里。母亲不肯老,经常同他父亲撒娇或者撒泼,物质紧缺的年代,同女儿们争花布,同儿子们争吃食,把自己打扮得山清水秀,家里却乱糟糟的。老查少年时早早明白了"娶妻娶德"的真谛。他看中的她,少有  相似文献   

11.
洛地 《古今谈》2001,(4):46-50,21
几百年来,少说是近百年来,在我国,不论从事何种营生的,都知道一首词,就是: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相似文献   

12.
50年代末,已故的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曾为安徽省枞阳县周潭小学少年先锋队题词,在大别山余脉三公山南麓、长江北岸的枞阳农村至今仍传为佳话。几十年来,宋庆龄的题词,铭记在周潭小学一代代师生的心头,激励着一批批少年在这里发奋学习、成长。  相似文献   

13.
我从哪里来     
一个周末的下午,邻居家的几个孩子都聚到我家里玩。孩子们一边玩耍,一边还像燕子一样唧唧喳喳地说个没完。我在厨房里做家务,时而又隔着玻璃窗看看他们。“你们知道我是怎么来的吗?”7岁的小胖墩彬彬神秘地向小伙伴们发问。“不知道。”其他的几个孩子齐声回答他。“告诉你们吧,我是妈妈在小区门口拣来的。”彬  相似文献   

14.
陈临庄 《纵横》2010,(3):21-26
三十余年回首,雪地红旗飞吼。人世几沧桑,昔日少年今叟。携手,携手,珍重平生战友。  相似文献   

15.
有一个少年,他姊妹七个,父母虽努力工作,但日子过得还是非常艰辛。没办法,父母决定带着他们回老家生活。没想到途中渡船遇险沉没,少年全家获救了,可他们仅有的那一点财产却都化为乌有。他们一贫如洗。回到家乡,少年上了小学。中午,别的同学捧着从家里带来的香喷喷的盒饭吃了起来,少年家穷,准备不起盒饭,他只能咽咽口水,勒勒腰带,悄悄一个人走到水管前喝上一通冷水,把缩成一团的胃给撑开。少年很自卑,他害怕同学们发现自己这个秘密,喝完水,  相似文献   

16.
从李道炯家里新开张的饭店走出来,往西踱去不远,是一眼斑驳的古井,几百年来井绳上上下下的负重运作,已经把石井勒出许多道深深的豁口,仿佛大地上张着一圈缺了牙齿的嘴巴,犹豫着不能说的秘密。这是一个依旧固守农耕方式的村庄,少见的水泥路直通李道炯家门口,其他的  相似文献   

17.
歧视链     
种族主义最近惹了不少祸。大洋那边美国小镇黑人少年布朗的死还没查清,这边澳大利亚矿主、众议员帕尔默又陷入辱华风波,搞得总理和各部长们纷纷出来圆场。种族歧视在澳洲的确是个问题。我刚到悉尼时,住在离市区很远的高中同学家里,一进门,她就告诉我晚上出门一定要小心,有小流氓出言不逊赶紧躲开就是。  相似文献   

18.
1944年春节请枣园人吃饭毛主席在延安时,每年春节都要在枣园的小礼堂请村里人吃饭。每家的家长都来给毛主席拜年。吃饭时摆十几桌,每桌都有一位领导作陪。毛主席给大家敬酒,说你们都是我的老邻居,不要讲客气, 过几天我还要到你们家里作客。自毛主席说了这句话后, 每天清晨妇女们都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就怕毛主席来了,怠慢了他。  相似文献   

19.
我爱剪报     
正我的爸爸喜欢看报纸,每年他都订几种报纸,像《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参考消息》等。看完的报纸,就扔在一边,积攒多了,就卖给收废品的人。上了四年级以后,我也订了几种报纸,像《齐鲁少年》、《语文报》等,发现报纸上好的文章,就随手抄下来。后来,功课越来越紧张,没有太多的时间抄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知道可以做剪报,一来可以积累资料,二来也可以节省时间。  相似文献   

20.
冬夜来访的母亲 1978年冬天,一个寒风凛冽的夜晚,《光明日报》编辑、记者苏双碧的家里来了一个特殊的客人,她就是遇罗克的母亲王秋琳。 王秋琳的到来,是因为苏双碧几天前(1978年11月15日)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文章《评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