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岳父老杨     
张培 《南方人物周刊》2014,(37):112-112
老杨是我岳父,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一辈子的气力,都花在老家那几亩薄地里。他育有一儿三女,子女们都成家立业,他不要子女负担,六七十岁了,还种地种菜,自劳自食。他很执拗。吃过不少苦头。好在农村人纯朴,乡里乡亲,彼此熟悉,这边红过脸,那边又—块儿喝酒扯淡了。不过.他这脾气,进城可引来不少麻烦。  相似文献   

2.
对邓拓辞世传说的澄清我们是邓拓的子女,近见2013年11月的《炎黄春秋》第一篇文章,是邢小群、丁东采访高锴整理出的一篇《高锴:我在全国人大的见闻与杂感》。其中有四行字的内容有错误,我们在此指正,以免以讹传讹。文章中写到"文革开始,邓拓是第一个自杀的著名人士。听说他是服水银死的。水银可以使尸体笔直,表示刚强不屈。还听说,他留下了一封遗书给彭真、刘仁:‘我牵连了你们,对不起你们了。’"  相似文献   

3.
每隔一年半载,我都会去搜索一下赵作海的新闻。我总是想知道,他现在如何?过得还好吗72010年.我报道过他冤狱后回乡,他和他的子女亲朋一起被冤狱搅乱人生。  相似文献   

4.
我的父亲是个非常沉默寡言的人。他从不向子女们讲述自己,我很想了解他的生平.可他从不回答。他往往只是带我到北京城各处漫步。到过龙虎寺(指北京隆福寺古董市场)和其他地方,主要是去购买些花木。他最喜欢在住宅花园内栽花植树,这是他平生唯一的爱好。  相似文献   

5.
宋嘉树为20世纪的中国历史留下了写不完的故事,因为他养育了宋庆龄这样优秀的女儿而深受中国人民的敬仰。他在教育子女时表现出的“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受到当今父母的称道。宋氏夫妇共养育了六个子女。他们的三个女儿——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以宋嘉树为首的宋氏家族,对半个多世纪的中国政治和中美关系,有着极其复杂和深刻的影响。在教育和培养子女上,宋嘉树坚持  相似文献   

6.
武纡生同志是我尊敬的老前辈,我和他交谊甚笃。抗战时期,他受中共党组织指派在冯玉祥身边工作达六年之久。他曾向我谈起,抗战期间,毛泽东致信诚邀李达偕夫人及子女去延安。 李达,号鹤鸣,一八九○年出生于湖南零陵。他早年留学日本,一九二○年回国后和陈独  相似文献   

7.
很多家长呕心沥血想培养出出类拔萃的孩子,所以都在迫切地探寻成功的育子之道。央视名嘴水均益,他教育子女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他的女儿水亦诗在他的教导下好学上进、富有爱心、独立自主、谦恭有礼。他的育女之道值得很多家长借鉴。  相似文献   

8.
申春 《炎黄春秋》2004,(9):15-16
武纡生同志是我尊敬的革命老前辈,抗战时期,他曾受中共党组织指派在冯玉祥将军身边工作达六年之久。我和他有过多次晤面恳谈。一天,他向我谈到一件轶闻。他说,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曾致信时在重庆的李达。诚邀他偕夫人及子女去延安,而李达思之再三却婉辞毛泽东的邀请,这个中缘由  相似文献   

9.
编辑手记     
《山茶》2009,(2):29-29
我曾在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遇见一位猎人,他能像读小说那样轻松识破猎物的动向。其他人只看得见树、灌木和泥土,他却能从中解读出狐狸、鹿和猞猁的诡秘行迹。他不仅仅是在看.他还懂得观察。  相似文献   

10.
张帆 《纵横》2009,(8):57-59
2009年7月2日下午,我们的老领导——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四位创始人之一、著名话剧导演艺术家、只比中国话剧小七岁的欧阳山尊平静地离开了我们,然而我总感觉他并没有走,他那高大的身躯似乎仍站在我的面前,我还在仰望着他那慈祥的面容。因为不久前,我们北京人艺的同志到医院看望他的时候,他还在关心着今年建国60年大庆的剧院计划上演什么戏。他也曾对我说:“你写的(关于北京人艺的)书,我看了,里面还有一些不够细致、不够准确的地方。”我伏到他的耳边说:“好,等您出了院,我一定登门求教。”我这样讲,绝非出于安慰,  相似文献   

11.
正父亲罗运来离开我们已二十多年了,他去世时才七十出头。如今,我们这些做子女的也大多是六十左右的人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伴随着深深的思念,我们对父亲在世时的言行,也由不太理解到越来越理解、越来越崇敬。原来,我们尽管也知道,他在革命战争年代曾叱咤风云,在建国后的领导岗位上业绩非凡,但在生活中,总觉得他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就拿对我们子女的教育来说,也很平常,很难说有什么过人之处,甚至还有些疏漏、简单。可是,现在想想,不仅他的生活不平凡,对子女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曾在报上见到这么一个故事,爷爷教小孙子学文化写字,当教他写“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时,想不到那小孩子竞说:“一点都不辛苦,还没有我读书辛苦呢,现在种地都现代化机械化了,几个人能管一个大农场,人也不出汗了,机器也不出汗,还能收好多好多粮食。”接着他还说:“我每天早上六点就要起床,晚上做功课到十点多钟,哪有我读书辛苦,一个字要练十多遍,手都写痛了,那才是‘字字皆辛苦’呢。”小孩子的一番话,让我感慨万分,是呵,时代变了,但我们有的人在教育子女的方法和内容上,多多少少还有过去那种传统的、固有的、落后的观念。也不是说过去的都不好,而是观念要更新。在这里我还套用原文作者的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对自己的儿女非常疼爱,但绝非溺爱。在儿女学习、成长、事业、做人等方面,他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指导,严格要求。通过毛泽东给子女们的家书,可以了解他对子女爱的深沉和强烈,在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上也可得到启迪。详情请阅《毛泽东家中的儿女情长》一文。  相似文献   

14.
父亲一八八0年生于遵义郊区(现忠在镇后槽乡),祖父母以务农为生。有子女五个,我父亲居长。由于家贫读不起书,而父亲又很想读书,便经‘带到附近一间私塾去看那些儿童读书,有时借书来读,还求他们教他认字,用树枝在地上写。就这样,他认得的字渐多,使我的祖父母非常高兴,便下决心克服重重困难,让父亲上了当他的私塾。他非常用功,上进心很强,得到老师的厚爱,老师特别关心他,谆谆教导,使他进步很快、成绩优异。父亲回家后又教我的二位叔父以及姑母和邻近的几个儿童读书认字。在祖父母受所谓“鸡窝寒”的传染而病故后,父亲因为…  相似文献   

15.
我的好朋友沃克医生已经退休了,夫妻俩住在格拉斯哥城南别墅。他有六个子女,除了刚结婚的小儿子与他住在同一座  相似文献   

16.
每天早晨起来,看到高挂在堂前的那幅“治家格言”,我总会想到父亲生前对我们的谆谆教诲,由此常勾起对他老人家的思念和缅怀。父亲文化不高,仅上过小学,但受家风熏陶和新社会、新思想的影响,对家中子女的教育很重视。1990年,我自家新建的楼房落成,他突然拿出一幅“治家格言”的字幅,这是他专门请当地一位书法家抄写的,然后极为郑重地送到我手上。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十分注重对子女的言传身教,不仅悉心培养出了三个院士,还缔造出满门才俊的传奇。  相似文献   

18.
老杨的故事     
两个多月前,邻居老杨摔折了腿,他没有子女,亲戚也不在近处,我爸就去帮忙照顾他,白天打点吃喝,晚上在他房里搭一张小床,有一搭没一搭地陪他聊聊天。第一天去我爸就吓了一跳:老杨家的冰箱里面上上下下摆满了碗,  相似文献   

19.
六七年前,我曾问过中山大学历史系一位青年教师:什么叫“可以教育好的子女”?他瞠乎不知所答。从那时候起,我便起意要做一部关于这类子女的书,通过这本书,让人们记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这样一个庞大的族群,并藉此被遗忘的族群,了解一个已然逝去或正在逝去的时代。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准确地预言了子女将要遭遇的时代风浪,但他并未料到这风浪持续时间竟会如此漫长1927年11月24日,梁启超给留学海外的孩子们写信:"有顶好消息报告你们:我自出了协和以来,真养得大好而特好,一点药都没有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