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万年县齐埠乡大坂村琵琶山出土一方南宋末年李妙静夫人墓志,此墓碑上圆下方,青石质地,长72厘米,宽42厘米,厚1.2厘米,志文行楷,除题款“夫人李君圹记”横刻外,均自右向左竖书阴刻,共16行,502字。碑志撰文者为“眷前忠翊即汀州清流宁化两县都巡韩应之”。墓志叙述了死者姓名、籍贯、家世谱系,并记其丈夫官职履历、歌颂了死者生前高尚的德行及其卒葬年月和葬地。墓志内容如下:夫人李君圹记夫人李君讳妙静饶之鄱阳石头里天池人也曾大父申之大父迪父植夫人戊子岁归于先君曹公承直夫人生禀淑德令蔼乡间公姑尽其孝娣姒极其和姻睦致其敬内外服…  相似文献   

2.
韩钊  高小超 《文博》2010,(2):4-12
墓志是埋入墓中记录死者姓名家世和生平事迹的文字。一般多刻于石上。中国古代墓志起源于东汉时期,魏晋以后流行,隋唐志盖相合,遂成定制。日本古代受中国影响也有墓志。本文首次将日本出土的十六例古代墓志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形制及内容进行了梳理评析,以期通过此项研究,进一步深刻理解中日古代丧葬制度的互动与交流。  相似文献   

3.
墓志是一种埋设于墓葬中的记叙死者姓名、生平履历、宗族世袭的铭刻文字。一般认为,中原地区墓志的出现是由于曹魏时期颁行禁止立碑的政策。当时人们只是将原先的  相似文献   

4.
<正>《荀子·礼论》载:“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大意是丧礼是用生前的样子去装饰死者,侍奉死去的人如同他活着的时候,对于生死存亡都按照礼的规定来做。“事死如生,事亡如存”这八个字十分精确地概括了中国古代的丧葬文化特征,它以灵魂不死为精神寄托,追求的是对死者生前世界的“镜像”表达,最大程度还原复制生前的物件、场景、血缘关系、精神意志等,为死者打造一个可以继续“享用”的地下世界。  相似文献   

5.
墓志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墓志是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粗分为世俗墓志和宗教僧侣墓志(如释氏墓志、塔铭等)两类。本文所议,只限于世俗墓志,其它内容均不涉及。对墓志的看法,现在还无完全一致的结论,此文仅就笔者在学习和工作中接触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请教于方家和各位读者。 1.关于墓志的含义问题所谓墓志,主要是指置于墓中,专为记叙死者姓名、生卒年月、生平事迹等内容的石刻。其质料有陶之瓦志、砖志(由于其内  相似文献   

6.
南方宋墓出土盘口瓶和多角坛的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的随葬用品,大致可分为实用器和明器两种类型。实用器,如日用陶瓷器、漆器、铜镜、文具等,一般为死者生前喜好之物;明器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为死人而设置的迷信压胜之物,另一种是反映死者生前生活情况的奴仆  相似文献   

7.
<正>股权,亦称股东权,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解释,狭义的股权是指股东基于其在公司或企业中所持有的股份或出资而享有的权利。广义的股权,则是股东权利和义务的总称。而继承在广义上是指对死者生前权利义务的继受,在狭义上是指单纯对死者生前财产权利的继受。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关  相似文献   

8.
在古代史研究中,除依靠浩瀚的古文献外,考古工作者发掘、征集的大量文物为研究历史提供了实物例证,而这些文物中的墓志又为史学讨论补充了珍贵的文字资料。墓志肇于汉代,发展于魏晋,成熟于南北朝,普及于唐宋,延续至明清。墓志是死者的传略,由当时人撰文,较之文献更为真实可信,其内容包括:姓名、籍贯、世系、官爵、亲姻、死葬年月和处所,涉及天文地  相似文献   

9.
<正>墓志由墓碑演化而来,是记载死者生平事迹、家族关系、下葬时间及地点等相关信息的附葬品,一般镌刻于石。随着东汉后期烧造工艺成熟,人们"恐地变,虑山异,镌瓷石为墓志铭"[1]。唐代越瓷墓志已发现的有唐长庆三年(823)姚夫人墓志、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塔儿坡墓地不同类别墓葬就墓葬形制、墓葬方向、葬式等各种构成墓葬的基本因素进行的统计与分析,指出埋入该墓地的不同类别墓葬的墓主人之间,尽管可能有社会阶层或身份地位的差别,但由于随葬器物已商品化,尤其是各类墓在墓葬形制、葬式上表现出来的多样化,表明埋入塔儿坡墓地的死者生前可能属于不同的人群或不同的文化传统.其背后所隐含的应该是这些死者生前居住在同一个聚落共同体内,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当是一种地缘的关系,而这样的聚落共同体就应该是一种地缘组织.  相似文献   

11.
郭睇系郭幼冲子、郭子仪侄,本文以《郭睇墓志》为主,结合业已出土的郭子仪家族墓志,首先对《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郭氏家族世系进行补阙正谬,其次就郭氏家族宅第、族茔及墓志撰书人与志主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认为唐代郭子仪家族具有生前析户异居、卒后聚族而葬、多由亲属撰书墓志等特征,此墓志对于研究唐代郭子仪家族及相关问题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墓葬,也就是"坟墓",是生者为死者所营筑的栖身之所。它不仅是死者灵魂的栖居之地,也是生者依据现实世界的模式为死者设计的另一个世界。如同生者的世界,死者的世界一样精彩纷呈,随墓主人而葬的随葬品通常表示着墓主人生前对这些财物和生活方式的占有性质,  相似文献   

13.
闫振强 《世界遗产》2014,(11):98-103
古老的彩扎艺术 彩扎,被称为“指尖上的艺术”,只见金丝银线在指尖缠绕,在一刀一剪、一针一线之中,一个个色彩缤纷、惟妙惟肖的工艺品就诞生了. 彩扎艺术是一门古老的民间传统手工技艺.它与丧葬民俗相关,最初以木偶的形式殉葬,随着丧葬制度的改革,逐步发展到纸人、纸马,用以引导灵魂归天.对父母生前的孝道以厚葬的形式体现,表达活着的人对死者悼念之情,也是遵循孔夫子以孝为先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廊坊市大厂县出土的<守愚子寿藏记>是明代成化时期内官监太监段聪生前自撰的墓志,也是目首国内发现的唯一一件宦官"寿藏",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本文介绍了墓志情况,并对志主段聪经历四朝的宦官生涯作了考述.  相似文献   

15.
赵冬曦墓志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荥阳刘河乡任湾村农民在村西头,建砖瓦窑时,发现赵冬曦墓志一合,石质黄灰,有黄花斑点。墓志量正方形,边长91厘米,保存较好,仅志盖两对角稍残。志盖顶呈正方形平顶,高宽各57、厚13.5厘米。顶面镌刻阴文“唐故国子祭酒赵君圹”九个篆字,(图一)。由顶至四边呈斜坡形,宽20厘米,上面线雕缠枝牡丹一周,志盖边沿厚4厘米。下部墓志厚15厘米,四侧面均线雕草叶纹。墓志面镌刻阴文唐代隶书志文,凡28行,满行30字(图二)。记载了死者的生平家世及为官政绩。该墓志无撰  相似文献   

16.
唐人墓志一定程度上能够从地下石刻资料角度反映唐代诸道、州(郡)、府、县各级政区发展演变的一般轨迹;其次唐人科举及第后,在县、州(郡)、府的任职地理空间变动性、跳跃性大,其墓志在叙述志主生前任职仕历时客观上保留了当时不少政区的第一手资料。第三,唐代政区几经调整和变迁,一些州县置废不定,为期短暂,但在墓志中却往往留下记录;第四,墓志中的所涉政区记述大多为志主任职仕宦之地,具有"亲历性"特点,是最接近政区"当时进行时"的一手数据,殊为珍贵,部分唐人墓志还提供了政区设置的背景情况;第五,某些唐人墓志可以用来校勘、补正史籍地理志部分的残缺讹误,有证史补史作用。唐人墓志的上述价值为深化唐代政区地理的研究提供了某些新契机。  相似文献   

17.
官谥与民评     
在我国封建社会,帝王和大臣死后,都要给一个谥号。由于谥号是朝廷授予的,所以称作官谥。谥号是根据死者生前的  相似文献   

18.
武令璋石椁为唐代石椁中最高等级的庑殿式结构,迄今唯在皇亲国戚或高官宠臣墓中出土过。石椁线刻的技艺精湛、题材丰富,有琵琶、吹箫、歌妓、胡腾乐舞、侍女以及卷草花叶等图案。乐舞内容占比例较大,作者推测其表现的是墓主生前的私家乐舞场景。墓志载墓主于天宝十三载葬于"统万城南二十里高原",如此,墓志资料也为统万城历史沿革的考证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9.
墓葬的发掘与研究,是考古学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多样而丰富的遗迹和遗物集中存在于墓葬和基地中。故而,墓葬在一定意义上可谓是死者生前所处家族与社会情景的缩影。而生者对死者的诸般安顿与繁杂的祭悼规范,又是彼时社会信仰与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李如森同志的《汉代丧葬制度》一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5年3月版),即是以大量汉代墓葬材料为基础,与先秦典籍及汉代文献紧密结  相似文献   

20.
丧葬是人们对死者遗体的处理方法,也是人生礼仪中最后一件大事。门巴人除信仰藏传佛教(红教)外,还浓厚地崇拜原始笨教,他们囿于灵魂不死的观念,祈望亡故的亲属在极乐世界里得到幸福,并尽快转世投生。因此,他们格外重视为死者安葬,借以安慰亡灵,并表达对其哀悼情念之情。墨脱地区门巴族的复合葬,即对一具尸体先进行土葬,后火葬,最后水葬等程式的一种葬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