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对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尤其是新时代历史变革进行了深刻总结,提出了一系列崭新论断,对于近年来新兴的新时代研究而言,是一篇富有指导意义的权威文献。新时代成为党史、新中国史研究新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2.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统战理论的历史地位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继宣 《攀登》2004,23(4):12-15
第三代领导集体统战理论是在我们党准确地判断自己所处历史方位、并自觉地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是由邓小平统战理论开始的我们党的统战理论形态转型的继续与初步完成.这一作为新形态的建设统战理论,是唯一能够正确地指导我国新世纪爱国统一战线和统战工作健康发展的理论,它具有空前的广泛性、高度的整合性与包容性、高度的规范性与有序性、与国际因素的关联性与互动性增大等新特点.  相似文献   

3.
马占彪 《攀登》2001,20(7):65-68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宗教特点,把马克思主义的宗教理论同当代中国的宗教现实结合起来,在新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主义的宗教理论。  相似文献   

4.
马占彪 《攀登》2001,20(Z1):65-68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宗教特点,把马克思主义的宗教理论同当代中国的宗教现实结合起来,在新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宗教理论.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21年11月8-1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中共百年历史上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同党的前两个历史决议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具有内在的辩证关系。从总体上把握我们党百年历程中制定的这三个历史决议及相关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6.
试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新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对中国来说,民族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是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创性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7.
杨志超  余航 《攀登》2023,(3):7-12
在党的二十大上,面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使命、新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庄严发出“三个务必”的号召。“三个务必”是对毛泽东同志73年前提出的“两个务必”的继承和发展,只有全面认识“两个务必”升华为“三个务必”所蕴含的时代之变、目标之变、要求之变,以及初心使命、价值立场和鲜明品格的内在不变,才能在深入领悟“变”与“不变”的辩证逻辑中,深刻把握“三个务必”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8.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形成以来的十多年间,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时代的发展呼唤着理论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时代课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成果的最高概括,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的表现形式,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9.
从现代世界史理论来看,“普世史”与《史记》的共性是都具有国别史和世界史的双重特性。不同点在于普世史的实质主义历史观,用希腊罗马的历史代替世界历史,所探讨的主要是历史的表面和横断面;而《史记》在其“通变”史观指导下,着力从历史的纵横联系中探讨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原因,并将华夏史同其他种族和国家的历史“和而不同”地联系起来,成为世界通史,较之于普世史能更深刻地了解历史发展的本质,并对现代世界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扶桑社《新历史教科书》的历史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扶桑社的《新历史教科书》改订本在2005年由日本部科学省审定通过后,正在引起人们的注意,并开始了对这一教科书的批判。本强调的是:这本教科书确实对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的历史事实进行了歪曲与掩盖,但这是由该书的基本的历史观所决定的。如果不对该书的理论体系所反映出来的历史观进行剖析,而简单地罗列其歪曲或掩盖的历史事实,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陷入该教科书编织的理论体系,从而忽略了对该教科书最要害的本质问题的分析。《新历史教科书》的最本质的问题,是通过精心选取的历史资料,按照编设计的叙述过程,一步一步地建立起唯心主义史观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肯定战前日本的“国体论”,而根本转移或充分淡化人们所关注的侵略战争的历史事实和所追究的侵略战争的历史责任,是把日本引向战争道路的危险的体系。  相似文献   

11.
党的三代领导人的科技战略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科技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追赶世界科技先进水平的征程中 ,制定正确的、适合本国国情的科技发展战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的 50年里 ,中共三代领导人为此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在理论上成功地解决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地位、立足点、动力、路径和支撑力量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 ,逐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战略思想 ,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迅速崛起起到巨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罗忠胜 《攀登》2010,29(5):57-62
德才兼备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选拔任用干部的一个总的原则和基本标准。从毛泽东提出"德才兼备、又红又专"到胡锦涛明确提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党的几代领导人对干部选拔任用标准的探索经历了在表述形式和具体内容上的发展演变过程。党的几代领导人关于德才兼备标准的基本"内核"是相同的,即要求干部必须德才兼备;而区别就在于"德"与"才"在具体内容上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围绕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提出了多个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国家建设目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临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中国共产党提出要建设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获得全国执政地位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国家建设目标;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立足于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又提出了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社会史论战"对于唯物史观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勇 《史学月刊》2004,(12):89-95
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史论战,是大革命失败后人们思考中国往何处去和人们应该怎么办这些问题造成的,其兴起的学术原因完全是共产国际关于中国社会不同看法的交锋在中国的反响。论战中唯物史观的经典作被大量翻译过来并被许多学争相引用,马克思社会形态学说受到了广泛注意。那时的论战对待唯物史观的态度并非完全赶时髦或纯粹是党派之争,事实上确有一些学对待西方的社会学说和论战中出现的观点,保持着学的风范,即对于理论和学术的批判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