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蒙元史研究专家韩儒林文/韩文宁1983年4月7日,一颗心脏停止了跳动,一位把毕生精力献给我国历史科学的长者与世长辞,他就是我国著名蒙元史专家、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韩儒林教授。(一)韩儒林先生,字鸿庵,河南舞阳人,1903年11月2日生。幼年就学于村塾,...  相似文献   

2.
20 0 2年 8月 12至 14日 ,“纪念韩儒林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暨元代政治与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隆重召开。这次大会由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元史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研究所和香港教育学院共同主办 ,来自我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韩国、日本、以色列、美国、英国、瑞士等国家和地区的 60余位专家学者提交了论文 ,数量为元史研究会召开的历届学术讨论会之首。本着韩儒林先生等老一辈历史学家所提倡的求实、创新的治学原则 ,与会学者提交的论文大多是深入的专题研究。会上中外学者积极讨论 ,畅所欲言 ,堪为蒙元史研究新成果交流的…  相似文献   

3.
元史研究的师承与创新———陈得芝教授访谈录周少川1997年8月,我赴苏州参加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十八届年会,会后到南京,拜访了仰慕已久的元史专家陈得芝教授。陈得芝先生,福建霞浦人,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元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蒙古史学会副...  相似文献   

4.
杨思机 《民国档案》2023,(1):125-135
全面抗战时期,国民党中央加紧发动国内边疆民族,积极联络西部边疆及毗邻各国各族支持抗日。兼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等各项要职的朱家骅在拉拢边民过程中扮演要角,力图扩大国民党的边政事务范围,提高边政决策的学术水平。顾颉刚受邀暂代弟子韩儒林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边疆语文编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网罗边疆民族语言专家,努力促进边疆和内地文化交流,构建各族交融一体的新中华民族文化。韩儒林设想提升边疆研究的学术水平,扭转国民党片面强调边民服从中央、忽略了解尊重边民的边疆政策导向。他们的愿望虽未能完全实现,但仍反映了国统区政学精英为团结抗战和边疆开发,合力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积极态势。  相似文献   

5.
林恩显教授,现为台湾政治大学边政研究所所长。1936年生,台湾省高雄县人。1957年入政治大学边政系,毕业后于1963年赴日本,就学于日本中央大学,师从岛崎昌,护雅夫等东洋学名家,获文学博士,留日期间曾任两届台湾“留日同学会”主席。1969年学成回台湾.历任政治大学副教授、教授,民族社会学系主任,1983年继刘义棠教授出任边政研究所所长,并担任边政协会、民族学会、人文科学会等常务理事。其研究专长是突厥史和清代新  相似文献   

6.
深化边疆理论研究与推动中国边疆学的构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三次研究高潮与三次学术研讨会中国边疆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优良的传统、丰硕的成果,可用“千年积累、百年探索”来概括中国边疆研究的发展历程。我们在研究、总结前辈研究的历史遗产后,认为自19世纪中叶迄今,中国边疆研究曾出现三次研究高潮。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兴起是中国边疆研究第一次高潮的标志。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边政学的提出与展开,是第二次中国边疆研究高潮的突出成就。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边疆研究第三次研究高潮出现的  相似文献   

7.
20世纪的中国史学有两大流派,即实证主义史学和马克思主义史学。韩儒林先生是一位掌握实证史学方法、努力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解释历史现象的史学家。他在元史和边疆史地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就,成为一代学术大师。  相似文献   

8.
20 0 2年国内蒙元史研究成果甚丰。就笔者所见 ,出版专著五部 ,论文百余篇。论文集方面有南方出版社出版的《元史及民族史研究集刊》第十五辑 (以下简称《集刊十五》) ,其中收录元史方面文章 1 6篇。中华书局出版了杨志玖先生的论文集《陋室文存》 ,系杨先生往年著作汇集。此外 ,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由王晓欣点校的《宪台通纪》(元代史料丛刊 )。工具书有邱树森主编的《元史辞典》 ,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全书将近 2 74万字 ,是元史方面最全、最新的一本辞典。该年八月在南京大学召开了“纪念韩儒林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暨元代政治与社会国际…  相似文献   

9.
1987年我曾写过一篇《台湾学界边疆史研究一瞥》,本文将着重介绍1987年以来台湾同行对边疆研究理论与方法的研讨。由于手头资料有限,所介绍的近况难以全面,评估也难免是一孔之见。边疆研究中,什么是边疆、应如何作理论上的概括,这是首先碰到的问题。早在60年代初,胡耐安先生在《边政通论》(以下简称“胡著”)中对于“边疆”、“边政”、“边务”的含义作过概述。胡耐安先生如是说:  相似文献   

10.
已故的著名蒙古史、元史专家韩儒林先生所著《穹庐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11月)出版了,这对学习、研究蒙古史、元史及西北诸民族史的后学来说,真是一大喜讯。《穹庐集》收集了作者从1940年至1981年四十多年中所写的三十四篇专题论文,其中大多数都曾在各种期刊上发表过,但有不少篇今天已经很不容易找到了。这些高水平高质量的论文,竟能被收集在一起,给从  相似文献   

11.
王春南 《世纪》2023,(4):48-51
<正>我是匡亚明校长的学生和同乡后生。1959年,我从江苏省丹阳中学毕业,考入南京大学历史系,分专业时选学世界近代史,毕业时被南大历史系录取为中国古代史(元史专业)研究生。在匡校长晚年,我曾在他府上协助工作4个月,得以直接向他请益。  相似文献   

12.
对一份出版了4 0年的刊物,特别是站在台湾而研究“大中国”的专业期刊来说,如何给予一个全面客观的评述,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单纯刊目本身就已经洋洋万言,撰稿人几乎包容了1 94 9年后去台和台籍的所有从事边政研究的专家学者,反映的内容从边政总论、民族关系、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中国古代边政史、近现代边政问题、大陆边疆政策、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到少数民族历史、民族历史人物、风俗习惯等,凡是与中国边政相关的事件、人物都有所涉及。但这并不是最困难的,最困难的问题是如何评述《中国边政》所刊登一些文章的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问…  相似文献   

13.
中美两国历史学、经济史学专家于1991年11月6日在南京师范大学南山宾馆举行书评座谈会,高度评价张学恕副教授新作《中国长江下游经济发展史》一书.出席这次座谈会的有:江苏省社联常务副主席赵杰、江苏省社科院历史所所长许辉副研究员、厦门大学历史学教授、著名中国经济史学家、博士生导师韩国磐,南京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卞孝萱,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史学研究所教授简修炜,西安西北大学西北史研究室教授周伟洲,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黄佩瑾,美国堪萨斯大学历史系教授约翰·达第斯,上海《历史教学问题》杂志编辑庄辉明,南京《东南文化》杂志编辑欧阳宗俊,《中国长江下游经济发展史》作者张学恕副教授,座谈会由赵杰、许辉主持,现将中美两国专家对这部著作的评价整理发表,以飨读者.一、高度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一、序曲:近代以来的中国元史研究近代以来中国的元史研究,始于20世纪初。这一时期,以传统修史方法进行的元史研究已接近尾声。真正意义上近代实证史学路径元史研究的开拓者,主要为王国维、陈垣和陈寅恪三位。继他们而起的翁独健、韩儒林、邵循正,则是以元史为专门研究领域的学者,除在国内新式大学受到系统的史学训练外,还曾到海外不少国家留  相似文献   

15.
《历代经略西北边疆研究》乃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侯丕勋教授的近著。这本书虽然篇幅不长(15万字),但是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历代统治者经略西北边疆的举措,有一些令人信服的创见。本书没有采用常用的“开拓”、“经营”等字眼,认为“这两个概念既无法充分涵盖和确切表达历代开拓与管辖边疆地区的历史、又与现今有关成果内容本身不相符合”。因而采用“经略”一词,表明要以“经略”的角度来研究西北边疆的问题。从实际情况看,历代治理边疆,其措施都是综合性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系统工程”,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思想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于1993年6月18日成立。中心的宗旨,在于推动海内外民国史研究的学术交流,大力开展民国史研究,使南京大学成为一流的民国史学术研究中心。著名民国史专家,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李新担任中心名誉主任;南京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历史系主任张宪文教授担任中心主任;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主任王学庄研究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副馆长万仁元研究员和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黄美真担任副主任。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不同阶段的边疆研究前后相承,但嬗变特点鲜明,既表现出一些共同的趋向,亦有较多的发展差异。伴随着边疆问题日趋严重和边疆研究的发展,"边疆学"、"边政学"这样以边疆为专门研究对象的学科或专业名称在20世纪30年代先后出现,并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结果。边疆研究的发展及其学科构建,虽有学术发展主观的多维复杂因素参与其间,但必与时代或时势要求密切相关。新时代的中国"边疆学"虽是由传统的边疆史地研究发展而形成,但在今天的时代场景下,它更是重大现实关怀的需要,其基本路径应从政治学的视角进行重点考察;然不可否认的是,边疆史地研究仍是"边疆学"构建的基石。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大量专业的边疆研究刊物、社团创立,部分大学设置了边政学系等边疆教育研究机构,边疆研究的内容在传承中得到了拓伸,同时也开始了构建近代意义的边疆研究方法与理论的尝试。这一时期的边疆研究重视中华民族观念的讨论,是"致用"与"致知"双重社会需求的产物,具有明显的政府组织与推动的时代特征,表现出突破传统史学窠臼向独立学科发展的基本趋势,在研究理念上呈现出跨学科综合研究的多维视角。  相似文献   

19.
我于1957年秋从家乡扬州考入南京大学历史系。从那时起,至今在南京已经生活了整整40年。南京成了我的第二故乡。作为一名史学工作者,总想为南京做点什么。 古都南京在日本侵华战争中成为一片血染的土地。在1937年12月开始的举世瞩目的血腥屠杀中,30万以上同胞惨死于日军的屠刀之下。历史使我选择了对南京大屠杀的研究。 我国对南京大屠杀的系统研究,最早系由南京大学历史系高兴祖教授于60年代初开始进行;1979年,南京大学历史系编印了《日本帝国主义在南京的大屠杀》一书。1983年,南京市政府成立了由省、市有关方面和驻宁部队代表参加的编写南京大屠杀历史的班子。我奉派代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参加。该写作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有学者动辄以学术研究无涉"近功"和"名利"为名,批判中国史学的"经世致用"传统。在他们看来,趋重"经世致用"的传统学风与社会大众"急功近利"的风气互为因果,不可避免地给史学的成长带来消极影响。作为应对,这些学者主张学术与经世分离,惟强调"从事纯粹的学术研究"。显然,依据该立场,历史学的"经世"与"成长"为一种矛盾的关系。本文拟透过对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学术史的梳理,尝试对此观点作一回应。两百年来,A中国边疆研究先后形成三次高潮:清朝中后期以"西北史地学派"兴起为契机,促发了边疆研究第一次高潮;抗日战争时期以"边政学"之倡议为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