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征科 《史学月刊》2005,9(1):55-60
20世纪初知识分子的地方意识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表露出来,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地方意识总体上是乡土社会在近代社会变迁方面的反映。地方意识的特点是爱国主义与本位主义、进步性与落后性、现代意识与传统意识交织在一起。总之,这些特点使得20世纪初的知识分子的地方意识对近代中国社会演进产生了深远而复杂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少数人的责任”: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士大夫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中国的士大夫精英意识,在晚清“四民社会”解体之后,虽然一度被平等的国民意识所取代,但国民内部智性和能力的不平衡,使梁启超等人产生了“既有思想之中等社会”这一新的士大夫意识;而到五四启蒙运动,个人观念的崛起又进一步在意志和理性上强化了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其合法性基础也从个人的德性转变为现代的知识。人民固然是国家的主人,但政治和舆论的操盘者,应该是具有现代知识和政治能力的知识分子。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士大夫意识,与另外一种相反的平民意识相互激荡,形成了近代中国思想界的两歧性分野,也构成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汉喃研究院收藏相关经卷的研究,探讨中国民众宗教传播到越南的可能途径以及越南本土对这些经卷的传写和刊刻及编译。汉喃收藏民间宗教经卷包括中国的先天道经卷,以及越南编译改写的弥勒救世的民间经卷。前者应当与福建、广东侨民中先天道有关,而后者则超越了华侨的圈子,经过越南本土宗教家的改造利用,参与和推动了当地的社会改良和民族主义运动,是研究殖民统治下的越南下层知识分子和宗教家在社会文化方面艰难探索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4.
梁景和 《史学月刊》2003,1(4):60-65
时至清末,中国思想文化界开始高扬中国传统社会所未见的国民意识。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国未来前程进行探索后而得出的一个思考的结果,并为此展开了塑造国民意识的文化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5.
公共知识分子应该是社会的牛虻,要像苏格拉底一样对现状发问,虽然不一定都要振发聋聩,但也能挑战常规,启发思路,冲击思想的麻木。知识分子的“业余性”人物周刊:早在2005年出版的《知识分子——我的思想和我们的行为》一书里,你就提出了,“萨义德对知识分子业余性的看法,反而更值得我们重视。”当时是什么样的研究情境和问题意识,让你有了这个判断?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是传统社会尤其是宋以来"士"的嫡系后裔,他们对宋以来的科举士大夫阶级有强烈的认同意识,在思想和精神上可谓"血脉相连"。所以,任何对传统社会尤其是对宋以来近世社会之士人阶级的研究和论述,几乎无一不渗透着研究者本人身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自我意识、命运之感以及他对"中国问题"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产生于辛亥革命以后至“五四”时期,他们继承了近代知识分子向世界寻找真理的光荣传统,但又与前人不同。强烈的反帝意识、对资本主义强盗世界的更深一层了解,以及对社会主义的无限憧憬和向往,是现代知识分子的起点,在此基础上,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开始了对中国社会出路的重新探索,投入了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第一次大革命的失败,使知识分子出现了严重的分化。他们有的擦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同伴的尸体,跟随共产党重新崛起;有的成了国民党的属下;有的选择了国共两  相似文献   

8.
知识分子是不畏强权的人类良心。小说《英国病人》塑造了一大批背景不同、理想各异的知识分子。他们经历二战,目睹公共社会对私人空间的侵略。本文以萨义德《知识分子论》为依据,分析《英国病人》主要人物的特点,论述知识分子的本质及与公共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黄若泽 《神州》2011,(5):4-4
知识分子是不畏强权的人类良心。小说《英国病人》塑造了一大批背景不同、理想各异的知识分子。他们经历二战,目睹公共社会对私人空间的侵略。本文以萨义德《知识分子论》为依据,分析《英国病人》主要人物的特点,论述知识分子的本质及与公共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近代型知识分子群体简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群体,都是一个历史的概念。 当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刚刚同人们的物质生产,同人们的物质交往,以及现实生活的语言分离开来时,就已经出现了巫、祝这样一批以从事精神生产为专门职业的最初形式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知识分子的政治命运和独立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从邓小平宣布知识分子为工人阶级一部分开始算起的话,为改变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政治地位而进行的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工作,迄今已有整整十年的历史。今天,当我们回过头去重新审视这段历史,透过重重阴影去确定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时,便会发现,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并没有因为他们被宣布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而从根本上改善他们的社会政治地位。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在十年时间内所走过的,是一条交识着希望与失望,欢乐与痛苦的极其艰难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是中国社会新一代知识分子群体的成型时期,海外不少学将以陈独秀、胡适等人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称为近代中国的第二代(辛亥革命时期的知识分子称为第一代)知识分子。五四时期新一代知识分子群体是汇合着全国各地化精英的结合体,而皖籍知识分子在这个群体中显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虽说数量不多,但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知识精英很容易转变成社会精英和政治精英,尤其是科举制出现以后,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社会流动渠道对很多耕读传家的民间知识分子有很大的吸引力。知识分子也因此成为权力阶级的附庸,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影响了后世的几乎所有中国人。因此,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有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止于竹林七贤,笔者同意这个观点。本文将以竹林七贤为对象分析何为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以及为什么竹林七贤可以称作中国古代最后一代有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4.
知识分子是社会的精英,在近代中国社会巨变的浪潮中,传统知识分子在科举废除之后摆脱了单一的"读经—求仕"的发展取向,走向了近代社会大分工之下的职业化道路。知识分子的身份与地位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由"四民阶层"中的士阶层逐渐分化为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并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5.
离婚自由是五四时期婚姻自由理念的题中应有之义。在知识分子的构想中,离婚自由是打破婚姻桎梏,防止两性错误结合的良策,是男女共享的权利。但由于社会发展的滞后,这一理念却被男性知识分子充分利用,女性的离婚较为被动。女性由于社会压力和自身条件所限,不仅缺乏提出离婚的勇气,给男性主动离婚也造成了压力。因此,在新旧交替的历史时期,无论男女离婚都非易事,尤其是旧女性更承受了无穷的痛苦。为解决离婚困境,知识界积极献言献策,试图从根本上限制离婚率的攀升。离婚自由观念的构建与其实践困境,是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矛盾的缩影。  相似文献   

16.
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又直接影响到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作用和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出现了反复,分析其变化原因,对现实社会中中国共产党制定知识分子政策提供经验教训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以余祖胜为代表的工人作家作为1940年代中国激进工人阶层中的一部分,在促进“阶级计划”的进程中是一群重要的人物。为了尝试在工人和知识分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并粉碎社会强加于工人阶级的耻辱,余祖胜开始从事写作。写作既是余祖胜自我解放的一种方式,也是其表达信念的工具:首先,余祖胜用当时社会所能接受的语言,要求社会给予工人应有的尊严,在1940年代重庆工人阶级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次,在其作品中,余将自己的伦理观念、政治需求与个人的亲身经历融合在一起,为知识分子塑造了社会和政治鞭挞者的新形象。余努力的结果是,他成长为葛兰西所说的“有机知识分子”的典型。余祖胜渴望成为一名他自己所定义的知识分子,同时他也认为工人应与知识分子一样拥有高尚的道德境界,这使他经常处于知识分子与工人之间的夹缝位置,与其他社会阶层成员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模糊。值得回味的是,在余去世后的十年里,知识分子的改造运动在中国广泛盛行起来。  相似文献   

18.
从大众语运动看3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众语运动看3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主体意识黄岭峻许多迹象表明: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知识分子的主体意识发生了重大变化。当时的知识群,尤其是他们中间的新生代,已经开始比较彻底地摒弃传统士大夫的优越感,由自我欣赏走向大众崇拜。本文拟通过分析30年代...  相似文献   

19.
高攀龙是晚明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面对江河日下的社会现实,以高攀龙等为代表、以东林书院为阵地的一批正直官僚士大夫,致力于救世活动。其中高攀龙提倡实学、图谋革新、力行实事,在关注民生、救助贫困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尤其是他与陈幼学等人创办的同善会,救助了大量的贫困无依之人,其道德教化活动对于提高人口素质、维护社会安定理应有所助益。更重要的是高攀龙提出的同善会理念和手订的运营方法,对江南地区乃至全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高攀龙从倡实学、图革新到行实事,一以贯之,充分反映出他的救世理念及为之付出的努力,尽到了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学者官员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0.
李怡萱 《神州》2013,(15):33-33
春秋战国,社会动乱,诸子言说,百家争鸣。儒墨道法的创始者孔子、墨子、老子、韩非子分别提出了自己对于所处乱世的"救世"方案。孔子"文士的哲学",墨子"侠士的哲学",老子"隐士的哲学",韩非子"谋士的哲学"无疑都为儒道墨法四家思想主线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其智慧结晶也为后世之广泛思考和继承。本文立足于春秋战国特定时期的特定背景,对孔、墨、老、韩四子的救世之道进行基本的分析和通俗的解释,并对其为当今社会发展提供的指导意义进行学习和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