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缂丝》是迄今仅见的以碑帖为底本的缂丝作品,也是迄今所知最长的缂丝手卷。本文通过考察有关档案文献资料并结合实物分析,考订这一长卷的织作是以《御题补刻明代端石兰亭图帖》墨拓本为底本,分为32段,由多人同时织作完成。其织作时间应始于乾隆末年,完成于嘉庆初年。民国十二年(1923年),逊帝溥仪以赏赐给溥杰为名,将该卷带出宫外,后辗转流传于民间。它代表了清代缂丝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平,是一件孤本。作者还认为清乾隆时期缂丝书法的发达,完全是乾隆皇帝的个人喜好所致。  相似文献   

2.
《收藏家》2004,(6):67-68
5月17日下午,历时三天的中国嘉德2004春季拍卖会圆满收槌,九个拍卖专场的四千余件拍品共拍出3.6亿元,创国内文物艺术品拍卖十余年来的最好成绩。清乾隆《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缂丝全卷》以3575万元拍出,创下中国缂丝作品拍卖的世界纪录,同时也刷新了《石渠宝笈》(清宫珍品著录书目)中著录作品拍卖的世界纪录。另外,吴昌硕的《花卉十二屏》以1650万成交,创下了吴昌硕书画作品拍卖的世界纪录。  相似文献   

3.
避暑山庄博物馆藏山近轩缂丝挂屏,以清乾隆第六子永所绘避暑山庄山近轩建筑全貌及乾隆御制《题山近轩诗》为底稿,采用缂丝工艺织绣而成。本文对该挂屏的初步研究,为欣赏其精美的工艺还原山近轩建筑全貌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比、校对故宫博物院现藏的四种《兰亭图》拓本,全面详细地介绍了明代周王、益王刻《兰亭图》卷之体例、版本及其变迁;针对出现"潢南"和"仙原"这两种不同版本的益王刻大卷《兰亭图》,进行了考订与分析,厘清了清代内阁翰林校订益王刻《兰亭图》过程中出现的讹误,并指出其成因。作者还阐明永乐十五年(1417)朱有燉初刻大、小《兰亭图》卷,自万历二十年(1592)第三代益王又将此两图重新摹刻、补刻。  相似文献   

5.
《收藏家》2021,(3)
正乾隆一朝瓷器种类多样,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又有大量的创新品种,于釉彩、造型、装饰上都独具风采,工艺技术独步天下,御制诗瓷器在众多的作品中独树一帜,不仅因为其制作精美华贵、不计成本,更由于以皇帝御制诗文为装饰的缘故,而显示出其不同的地位和独特性,在诸多乾隆瓷器中成为一个具有特殊内涵的品种。乾隆御制诗在瓷器上的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刻,一种是写。刻,指的是旧器新刻;写,指的是新器新烧。旧器新刻都是在前朝瓷器上将乾隆皇帝的御制诗刻在上面,  相似文献   

6.
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淳化阁帖》的刊刻流传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因祖本早佚,历代摹刻、翻刻甚多,《淳化阁帖》的版本鉴定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青岛市博物馆收藏的三套《淳化阁帖》拓本的版式、卷版号、银锭纹、钤印、刻跋及字体等方面进行对比考证,可判定其分别为明拓潘刻本、清拓费甲铸本、清拓薛氏补刻本。  相似文献   

7.
现存宋拓淳化阁帖中,故宫博物院懋勤殿本是最早的至善本之一,上海博物馆潘祖纯本与懋勤殿本同石.这个系统的阁帖,不仅错误最少,而且书刻灵动流畅,因而优于传世其他诸本.最近,浙江图书馆藏宋刻帖石被勘同为这个系统的原石①.这将不仅使浙江图书馆这批传世瑰宝重放异彩,也将在较大的程度上推动阁帖研究.  相似文献   

8.
故宫博物院收藏有2对4件清乾隆年制碧玉盘,现介绍如下。 1对圆形,侈口,宽平沿,平底,圈足。深碧色。外底均刻篆书"大清乾隆年制"6字,内底均刻乾御制诗。其中一件(编号A)口径65.3、高9.6厘米。御制诗为:"玉盘博径得二尺,围六尺有五寸益。虚中盛水受一石,素质不雕其色碧。旁达孚尹琼华泽,葆光抚不留手迹。群玉之精出昆仑,吉日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母瑶池津,行觞介绍簠簋罇。尔时所御器今存,作镇西极永好  相似文献   

9.
《墨缘汇观》法书下卷,元·赵孟頫行书《德俊茂才帖》、《进之帖》、《次山总管帖》(图一)、《明远提举帖》、《子方帖》、《静心帖》等六札合装为一册。后从安岐家转归乾隆内府,又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淳化轩四,称为“赵孟頫尺牍六帖”;亦刻入《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第二十一册。  相似文献   

10.
明代刻帖以南直隶的常州府、苏州府、松江府、徽州府和浙江布政司的杭州府五府刻帖业最为鼎盛,刻帖数量约六十余部,占明代刻帖的近一半。内容和形式多有创新,质量精良。此五府刻帖在明代帖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就常州府、徽州府、杭州府刻帖的底本、选帖、编刻体例、帖主身份、刻工、质量等方面进行研究,总结其特点。常州府刻帖在江南地区发端早,质量精,编刻体例多有创新,引领江南刻帖风气之先。徽州府刻帖的刊刻者多为书画商人,善于宣传和经营,此地刻帖底本级别高、多真迹上石、制作认真。浙江布政司刻帖的刊行者以文人官僚为主,制作不惜工本。杭州府海宁陈氏家族为其中坚,刊有大量刻帖。  相似文献   

11.
薛磊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2,239(3):61-72+153
谢安《八月五日帖》是米芾收藏的晋人三帖之一,原迹已佚。本文比勘历代丛帖刻本以及传世临本,尝试复原米藏原卷的面貌及其在后世的流传过程,并推断故宫博物院藏宋拓《松桂堂帖》本为最早版本,与上海图书馆藏《宝晋斋帖》所刻残本为同一来源;《戏鸿堂法书》本虽然晚出且摹刻失真,但很可能是以当时尚存的原迹上石。  相似文献   

12.
王亦旻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0,(10):263-281+349
临写苏轼书法作品是乾隆书法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他全面感知苏轼人文思想的重要途径。清宫旧藏苏轼书法墨迹绝大多数是乾隆在位时入藏内府的,乾隆不仅进行鉴藏和刻帖,还反复临写,并将临写范围扩大到前人刻帖中的苏轼书迹。这些临书之作多保存于故宫博物院,整理研读这些书法习作,有助于我们了解一个痴迷书法艺术并深受苏轼书学思想影响的乾隆皇帝。  相似文献   

13.
明代晋世子朱奇源集刻于太原的《宝贤堂集古法帖》(简称《宝贤堂帖》)与宋刻《绛帖》关系至为密切。从朱奇源《宝贤堂集古法帖序》可知,《宝贤堂帖》的书法渊源不是来自一家,而是博采《阁》、《绛》、《大观》诸帖之长,融为已有,《绛帖》是《宝贤堂帖》的祖本之一。清代以来,傅山先生在《补镌宝贤堂帖跋》中进一步提出主要钩摹于《绛帖》的论断。为了弄清这两套法帖的渊源关系,兹从四方面记述如下:一、关于《绛帖》。二、《宝贤堂帖》从《绛帖》中吸取了什么?三、《宝贤堂》石刻中的两块《绛帖》石刻。四、小结。 一、关于《绛帖》  相似文献   

14.
《墨池堂选帖》为明代著名刻帖。该帖原石拓本流传甚少,翻刻杂乱,前人评说多有矛盾。本文通过对故宫藏明拓原石本及两种翻刻本的研究、对比,考证了是帖的镌刻卷数、成帖年月,论证了镌刻人章藻的父亲章简甫并未参与该帖的摹刻等问题。研究中还发现容庚先生《丛帖目》中所录郭尚先《芳坚馆题跋》中的一部《墨池堂选帖》系故宫所藏,特将该拓本的题跋重录于此,以补《丛帖目》所阙。  相似文献   

15.
刘赟 《文献》2024,(1):186-207
南宋内府所刻《淳熙秘阁续帖》,帖石刻立不久即惨遭回禄,故拓本甚为罕见。南宋至民国各类文献中,对此帖拓本多有记载,但宋拓现似已无存,目前所见该帖拓本多为翻刻或伪刻本。国家图书馆藏八卷本为清代翻刻本,而有正书局影印十卷本(存八卷)、国家图书馆藏残本(卷四)则为伪刻本。依据相关史料,参考清翻刻本,可以初步复原《淳熙秘阁续帖》之卷目。  相似文献   

16.
嘉文 《收藏家》2005,(4):71-72
“一寸缂丝一寸金”,缂丝为我国织绣工艺中极为重要的品种之一,织造过程“通经断纬”,费工耗时,色彩丰富,变化多样,为其他织绣所不及。缂丝之作,隋唐已经流行,宋代尤为兴盛,但此类文物得以传世的已是凤毛麟角,时至今日,明、清时代的缂丝作品亦极为难得。中国嘉德2005年春季拍卖会,将举行“锦绣绚丽巧天工——耕织堂藏中国丝织艺术品”的专场拍卖,这件“清乾隆缂丝岁寒三友图”即为乾隆时期的缂丝佳作,估  相似文献   

17.
《全宋诗》是一部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宋诗总集,但因工程浩大,难免挂漏之失。本据《凤墅残帖释》辑补了《全宋诗》未收之诗34首。《风墅残帖释》取材于宋刻宋人手迹,其献真实性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18.
《停帆帖》石刻,为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榆次县令刘星主持完成。《停帆帖》内容包括:颜真卿《争座位帖》3块,苏轼《玉论》8块,董其昌书白居易《池上篇》3块,刘星书简1块,是刘星家藏墨迹双钩勒石,由清代傅山先生门徒、当时刻帖高手段緈所刻,为榆次文物管理所馆藏石刻文物的精品。  相似文献   

19.
正定隆兴寺大悲阁月台前东西两侧碑亭内现分别立有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御制隆兴寺碑》和乾隆四十五年(1780)《重修正定隆兴大佛寺记》御碑,然而在乾隆十三年(1748)的《敕建隆兴寺志》中,二碑亭内竖立的分别是康熙五十二年(1713)《御制隆兴寺碑》汉、满文碑,二碑碑阳、碑阴的现状与记载明显不符。综合分析文献资料,此状成因系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至四十六年(1781)隆兴寺奉敕大修时,钦工周元理为将乾隆御碑立于寺院显要位置,将原康熙五十二年(1713)满文碑碑阳文字打磨掉,改刻乾隆四十五年(1780)御书《重修正定隆兴大佛寺记》于其上,碑阴亦随之进行了改动。  相似文献   

20.
康熙时代编成《御制清文鑑》是清代早期的满语词典,按部类分别收列词条。有一位学者李延基根据《御制清文鉴》改为按十二字头列词,编成《清文汇书》。到了乾隆时代,随着满语规范化而产生大量新词,皆以前的词书中所未收列的。因此,乾隆时代有一位满族学者爱新觉罗宜兴收罗这些新词,编成《清文补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