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论"西汉墓幽州分布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代初苏秉琦先生将史前诸考古学文化划分为六大区系,影响深远。历史时期考古学文化的区块划分问题自然也引起学者思考。徐萍芳先生认为历史时期考古学分区与史前考古学文化分区在内容和方法上均有不同,指出“在秦汉以后历史考古学文化分区中,墓葬(包括葬式和葬俗)的分区占有重要位置”,此点应当成为共识。  相似文献   

2.
王慧芳 《攀登》2007,26(1):179-180
魏晋“清谈”和明清“清语”都是我国古代史上重要的一种文化现象。关注二者的历史传承渊源,内容、表现方式上的明显差异,以及审美范畴上的发展演变,对于我们在今天更好地研究这一文化现象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琴芳 《史学月刊》2005,(9):121-123
1933年发生的“闽变”(又称“福建事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也是民国史上一件震惊全国的重大历史事件。近年来,国内(大陆)史学界对于“闽变”的探讨研究,已有不少进展,发表了若干论和回忆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一些研究蒋介石生平和民国史的论中,在提及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时,大多指出了时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蒋介石于事变发生后,由江西南昌前往闽北重地建瓯坐镇指挥这一重要史实。而对于蒋介石在此之前,也曾坐镇闽北的另一重镇浦城指挥军事的重要事实,有的是语焉不详,有的甚至只字未提。前如朱汉国主编《南京国民政府纪实》(安徽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及李勇等编《蒋介石年谱》(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版)均写道:“(1933年)12月25日,(蒋介石)飞抵蒲[浦]城,指挥讨闽军事”。  相似文献   

4.
“大宛汗血天马”出现和流传于史籍已有二千多年历史。这种马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马呢?至今还是个谜。本文根据文献记载及考古资料,认为那就是一种经过阉割的马。起先,汉朝人称这种马为善马,在得知它就是一种经过阉割的马之后,仍沿用此称,后来才改称骟马或扇马,“骟”、“扇”、“善”音同而字异。中国早就有对家畜和家禽进行阉割的传统,经过阉割的马又称睬马或乘马,又称礅马或敦马。推而广之,称经过阉割的牛为牿牛或犍牛,骆驼为乘橐佗,羊为羯羊,猪为阉猪,鸡为镦鸡,狗为善狗,猫为净猫。又,驴肯定也有经过阉割的;骡(軁,赢)是驴、马杂交的产物,也是新品种,是不能繁衍后代的。这也是我国古代畜牧业生产力发展的一幅画面。  相似文献   

5.
焦天龙 《南方文物》2008,(3):101-107
文化概念在西方考古学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一个从无副有.再到被扬弃的变化过程。在当代西方考古学中,“文化”已经不再是一个很重要的词汇。“风格”(style),“认同”(identity)。“族群”(ethnicity)等概念成为西方考古学者分析考古材料区域特征的主要术语。这些术语被用来探讨物质文化所反映的区域差异和社会界限。与欧美考古学相比,中国考古学界虽然有关于文化因素分析的探讨,对文化概念本身基本上没有太多的争论,并完全错过了西方考古学过去三十年来有关风格的大讨论。西方考古学界对文化概念的扬弃过程值得中国考古界深思。  相似文献   

6.
一、如何看待虞舜文化研究中的故事讲述 在虞舜文化研究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讲故事”的文本,对于这些文本往往被称为“戏说历史”,认为不可取、不可信。龚鹏程先生在《讲史的门庭》(《读书》2002年12期)一文中认为这种情况根源于宋代的“讲史”.  相似文献   

7.
行政区划变更(地区变市),造成志书编纂的难度,既要客观反映地区历史,又要突出省辖市成立后的历史,一段历史的两个不同阶段之间形成一个“断层”,篇目设计难顾首尾,记述容易造成混乱。本文为此提出解决问题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先后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任务(以下简称“两个建设”)。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两个建设”的相互关系,是我们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一、“两个建设”提出的历史思路要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系,我们有必要首先弄清楚这“两个建设”提出的历史脉络。(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伴随改革开放而逐步提出并在实践中得以坚持和发展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在…  相似文献   

9.
曾孔生  孔祥清 《攀登》2005,24(5):146-149
一些文章认为“以人为本”来自西方的“人本主义”,本文否认此说.通过文献研究、文化比较,证明“以人为本”一语源自中国思想文化血脉,原本用此语表明如何成就霸业,后来用来表述治国为政之道.当今,“以人为本”则不仅是执政理念,而且也是科学发展的观念.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进步,此语从多层面表意.从古到今,此语所指的思想文化一脉贯通.“人本主义”是西方近代哲学一个流派的名称,与“以人为本”无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一)东汉许填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一书是我们研究先秦汉语词义的综合释义②比较集中而系统的典籍。这在许填(俄文)·刺中有这样的话:“六艺群书之访告训其意,而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世莫不毕载”。这些“皆训其意”、“莫不毕载”的词义构成了先秦一部互为联系的整体系统。因此,研究和揭示(说文)中贮存的先秦汉语语义系统,是今天汉语语义系统研究的源头及基础。正如喻世长先生所说的:“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对于它认识当前世界的功能起着巨大的作用。一种语言的历史上的语义系统…  相似文献   

11.
养狗、骑马与摄影——“休闲江青” 周淑英(以下简称周):养狗也是江青“休息脑子,转移一下”的内容之一,她说狗最忠诚于它的主人。她养的狗是从部队农场选来的,都不是名犬。江青起名叫“小黄”的狗养的时间比较长。狗从农场进了楼房也不习惯,在楼里地毯上拉屎撒尿。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的桂林,由于蒋、桂之间存在矛盾这一特殊的政治环境,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通过统一战线),在一段时间内,文化名人云集,书店、出版社林立,报刊琳琅满目,文化活动高潮迭起,被誉为“文化城”。这是一个独特的历史现象,它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辑录并重温抗战时期文化人、也是这一文化现象的见证人对桂林文化城的论述,对于我们了解那一段历史,认识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建党 80周年讲话中 ,全面、深入地总结了我们党的历史经验 ,系统、深刻地阐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一思想 ,内容博大精深 ,意境辽阔高远 ,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发展 ,是新时期我们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南 ,也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方志事业的指南。一、要用“三个代表”的思想为地方志定位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论述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时指出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我们应该取其精华 ,…  相似文献   

14.
“奚仲作车”是中国文化史上极富命义的一个课题,但由于直接史料甚少,迄今未引起研究者的充分注意。其实若从解析“奚仲作车”入手,可以解决先秦文化史上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如“圣人”创物利民的社会文化属性;车除作为交通工具之外,在先秦礼制中还具有哪些社会文化功能;文献记载中“乘龙”与骑马及作车之间有何隐喻性关联;车在中国古代的独立起源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渊源于英雄时代的奚仲家族,如何积蓄起在贵族时代薛国发展所需要的历史创造潜能等等。所有这些都意味着“奚仲作车”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丰富的尚未被人充分理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汉代,人们对狗的喜爱成了一种风尚,较之我国历史上的其他朝代,这种情况是不多的。汉人之喜狗,不仅表现在喜狗的社会阶级、阶层具有很大的广泛性,而且还表现在狗作为一种特殊的动物,对当时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产生了影响。 一、汉代社会各阶级普遍养狗成风 汉朝的创建者刘邦早在攻入秦都咸阳后,见“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就恋恋不舍。汉朝建立后,中央朝廷就设有专为皇帝管理“狗事”的机构—“狗监”,一些有名的历史人物亦曾在狗监中任过职,如李延年就曾“给事狗中”,《集解》引徐广曰:“主猎犬也”,《索隐》则称是“犬监”。 文学家司马相如得见汉武帝,与他有一位任事狗监的同乡杨得意有很大关系:史载武帝读相如的《子虚赋》,深为赞叹,很有见面之意,时“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上”,趁机进行说项,后武帝召来了相如。可见,“为狗监”就能够“侍上”,自然狗监就是直接为皇帝饲养猎犬的官方机构,又根据《史记》、《汉书》等文献分析,所饲猎犬主要是用  相似文献   

16.
历史学家、历史学和历史何兆武(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从一个历史工作者的专业角度来说,历史史、历史学和史学史三者组成了一个三位一体,这实际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或所理解的“历史”。历史本来是指过去所发生过的(思想上与行动上的)事件,但这些事情要能传达...  相似文献   

17.
刘丹萍 《旅游科学》2007,21(4):63-71
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人文地理学出现“文化转向”(cultural tum)的理论思潮,学者们格外重视对地理现象进行文化层面的解释,视觉分析(visual analysis)等定性方法(qualitative methods)得到较多的应用。旅游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地理现象之一,旅游地的视觉表征(visual representation)成为“文化转向”思潮中最活跃的研究议题。西方学者援引地理学、符号学、语用学以及社会批判学派等诸多理论,将旅游营销图片作为“文本”(text)进行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揭示出旅游地是一个想象的空间这一本质,阐述其被社会性地构建(socially constructed)的过程和意义。国外同行的相关研究工作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福建的地域传统是以属“南岛语族”文化圈的“闽越”土著为“底层”的。对于从事福建(包括整个华南)文化与历史研究的人来说,这一地区如何从“蛮夷之地”转变成为以“汉人”、“汉文化”为主导的地区,一直是一个难以回避且引人入胜的问题。人类学家林惠祥先生曾经说过,福建“可谓最缺乏历史之省份”1,这里所说的“历史”,当指“直至五代犹未甚详”的文献典籍而言。然而,自唐末五代代表“中原汉人”正统地位和文化身份的王氏经营闽地之后,福建便“蜕变”成为人文蔚起的礼仪文教之邦,完成了由“蛮夷要服”向“海滨洙泗”的转变,宋儒…  相似文献   

19.
藏民族在创造丰富多彩历史文化的同时,也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体育文化。随着西藏历史的深刻变革,西藏体育作为提高全区人民科学文化水平和全民素质的重要事业,得到了自治区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1960年成立西藏自治区体育委员会以来,在被称为“运动禁区”的“世界屋脊”上,群众性体育活动在农牧区普遍开展,竞技体育取得显著成绩,登山探险运动开创了我国的新纪元。群众性体育活动日益丰富、活跃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西藏人民在独特的高山环境中,创造了古朵(抛子)、碧秀(响箭)、摔跤、跑马、射箭、射弩、押加(似拔河)、马…  相似文献   

20.
包括全球性的、洲际或区域性的以及数国的三类国际学术研讨会,是国际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国际间学术研究的信息交流、促进国际间学术研究的通力合作、推动各学科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历史地理学界的全球性国际学术研讨会,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国际地理联合会执行委员会曾于1976—1984年设立的“空间结构历史变迁研究会”(WorkingGrouponHistoricalChangesinSpatialOrganization)①,另一个就是“历史地理学者国际学术研讨会”(Internation-alConferenceofHlstorlcalGeographers)。“历史地理学者国际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