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御史     
明代御史官七品,级别与外任知县同,但由于被朱元璋用来充当朝廷耳目和鹰犬,“以小制大,以内制外”(吴晗《朱元璋传》),责任较前代为重。中叶后,御史一职炙手可热,人人垂涎。明末沈德符在《野获编》中说,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时,诸吉士仆人“则计日以眄言路(科道),惟恐为史官之隶人。此辈就中,又以乌府(又称乌台,即都察院)为第一。闻  相似文献   

2.
侍王府三绝     
侍王府。 1861年初,号称太平天国后期四大主力之一的侍王李世贤,率重兵从江西攻入浙江。年仅28岁的侍王深谙兵法,他步朱元璋先取“浙江之心”金华之战略,于此年5月28日闪电式地从龙游过汤溪攻占了金华府。 雄心勃勃的侍王,看中了金华城东高阜处清试七院这片风水宝地。这里是唐宋州治所在,明朱元璋曾驻扎于此,后为巡按御史行台,更兼西部还有一片明千户所遗  相似文献   

3.
庶吉士制度是明代开创的一项重要的教育制度。它创立于明洪武六年,至洪武十八年正式定名,并于有明一代一直延续下来。明代庶吉士选拔的对象基本是新科二甲、三甲进士。其考选一般由内阁会同吏部、礼部考试,最后由皇帝定夺。与明代士人为求应试而专习八股文相比,庶吉士学习和考试的范围有所扩大。庶吉士平时的学习和考试状况均有档案,是散馆授官的依据。翰林院官职是庶吉士散馆后的主要流向,其次是在京各种官职,外放为官者人数比较少。明代庶吉士制度的发展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都察院是明代设立的重要监察机构,为风宪耳目之官,总负正风肃纪之责。明代对其所属监察御史的选用,要求明显不同于一般的官吏。除了普遍性的清正廉洁这一操守要求外,还十分看重其"介直""骨鲠"的个性。在任职资格上,明英宗正统年间,开始打破了新仕进士不得除授御史之职的规定。明中叶后,监察御史选用"多不得人",管理御史的"宪规""条约"成为空文,御史不断参与到朝廷的政争之中,使明代官僚体系的有效监督、净化能力不断削弱,这是明代政治日趋腐朽,不断走向衰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李端棻是晚清时期贵阳籍的封建重臣,他于清同治二年中进士后,选庶吉士,授编修,先后出任云南学政、转御史,迁刑部侍郎,一度任礼部尚书。他前后迭司文炳,四为乡试考官,一为会试副总裁,喜欢奖掖后学。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上疏光绪皇帝,请立京师大学,凡各省、府、州县遍设学堂,分斋讲学,力主派遣留学生。戊戌变法失败后,李端棻被充军新疆,后获赦归贵阳,主讲经世学堂,一生与教育结下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6.
正在行政监督机制上,清朝沿袭明制并稍有改革,逐渐把明朝设立的六科给事中并入都察院,与当时划分的十五道监察御史合并,以六科给事中"稽查六部百司之事",以十五道监察御史"纠察内外百司之官",合称"科道"。给事中与御史的职责是监督中央与地方官员,纠劾违法行为,整肃官场风纪。  相似文献   

7.
贵定人丘禾实为明朝万历年的奉政大夫。右春坊右庶子、翰林院待读。其弟丘禾嘉为崇恢年间的右全都御史、辽东巡抚。因曾在宁远、山海关抗击敌军有功,1986年国家维修长城时在山海关为丘永嘉立碑塑像,列为十位民族英雄之一,成为贵州人的骄傲。丘禾实,字有秋,号鹤峰,明贵州新添卫(今贵定)人。明万历十九年(1592)举乡试第一,万历二十六年(1599)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检讨,为奉政大夫、右春坊右庶子。据(贵州通志)、(贵阳府志)等书记载:云贵向无人任朝中编检,“有之,自禾实始。”郭子章总督贵州时,修(黔记),丘未实…  相似文献   

8.
顺治二年,清朝平定陕西后,沿袭明朝之制,由中央选派监察御史一员赴西北地方专责西北茶马贸易及苑监牧政,称“茶马御史”。茶马御史任期例以一年一更,下辖茶马司、苑马寺及孳牧诸监。受西北形势影响,茶马御史权责屡有调整,后经几任茶马御史整饬,茶、马诸务有所复兴,但始终未复旧观。由于清朝用马情况与边疆形势相比明朝发生了变化,不再专一依赖茶马御史提供马匹,加之蒙古各部相继臣服,边外平靖,已无须专职维护,待清世祖驾崩、清廷满汉关系变化引发政治形势转变,茶马御史遂于康熙七年裁撤。  相似文献   

9.
林院庶吉士.丁丑(1877年)散馆授编修,国史馆协修,1882年应聘纂修《湖北通志》,并致力于古文字研究.此后,历任顺天府乡试及会试同考官,江南道监察御史,江西道掌广东道御史、河南副主考,四川夔州知府、成都知府、江西督粮道,按察史.广西按察史.刘心源从1888年至1901年13年间,从京师到地方,十多处为官.  相似文献   

10.
程晋芳(1718—1784),初名廷璜,字鱼门,号蕺园,是清乾隆时期的名藏书家,有藏书室名“桂宦”,生平聚书5万卷,有3万多册藏于“桂宦”。他以书会友,招致方闻积学之士。名金石学家吴玉捂、诗人袁枚、小说家吴敬梓、画家边寿民、盐运御史卢雅雨等均曾造访过“桂宦”。程晋芳自己也研经问史,手披口诵,日夜搜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对官员的监察自封建社会之始即形成制度,秦朝中央设“御史大夫”、地方设“监御史”,隋唐中央设“御史台”、地方设“监察御史”,宋元因之;明代将“御史台”改为“都察院”,监察制度得到充分发展,体系更加完备;清朝沿袭明代,在整合监察资源、高度集权等方面达到巅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探究我国古代监察制度和监察文化发展脉络,对当今巡察工作有积极借鉴作用。笔者仅就明朝广东道监察御史向翀的事迹进行整理,为巡察干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明代监察机关都察院所属的十三道监察御史,除了在京内差外,其外差有清军、提学、巡盐、茶马、巡关、巡漕、印马、屯田、监军、巡按等等。外出担任巡按御史(简称巡按)是最多的一项外差。最初派御史巡按地方是在洪武十年,永乐初“遂为定制”(《明会要》卷34)各朝沿袭不变,并规定巡按御史一年一换,以防日久人熟地稳生弊。全国巡按御史的分派是,“北直隶二人,南直隶三人,宣大一人,辽东一人,甘肃一人,十三省各一人。”(《明史》卷73)巡按御史的职责和权力很大,《明史·职官二》记载“巡按则代天子巡狩,所按藩服  相似文献   

13.
晁东吴是明代文学家、书法家。梁披云主编的《中国书法大辞典》晁东吴条述称: 明四川开州人,字叔泰,瑮子。嘉靖癸丑进士, 改庶吉士,读中秘书,为文法秦汉,宰相以下,折节与交,与之黄叔度。年二十三移疾归,遂卒。(香港书谱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773 页)此条将晁东吴籍贯书作明四川开州人,与实际不符。按:晁东吴系明嘉靖癸丑科进士。《明清进士  相似文献   

14.
《清史稿》卷一《本纪四·世祖本纪》,记乙酉年(1645)闰六月,“故明宁南侯左良玉子梦庚、总督袁继成等率骑兵十三万、船四万自东流来降”,把袁继成记为率部降清的总督。考《明史》(卷二百七十七)《袁继咸传》、袁继咸《浔阳记事》和《明通鉴》等,此记当误。袁继咸,江西宜春人。明天启五年进土,尝为御史、参议等职。崇初十五年(1642),义军进逼江南。为战守计,朝廷拟派重臣总督江西、湖广、应天、安庆军务,提拔袁继成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驻九江督师。乙酉年间六月,清军陷九江,明宁南侯左良玉之子左梦庚率部降…  相似文献   

15.
京畿道乃明代御史之差职,设置始于宣宗初年对御史刷卷制度的恢复和整顿。京畿道御史的差派初无定期,亦多有停搁,自成化九年定为三年一差后,该职的派遣逐渐稳定。京畿道专管照刷在京诸司文卷,刷卷流程大致包括点派御史、坐衙刷卷、都察院覆核与照磨官磨勘等环节。京畿道位居御史"大差之首",其选任与迁转皆异于他差。明中期以后,京畿道并未随着地方刷卷的兼差化而裁并,仍然保持着专差的特点。京畿道的设置使得明代刷卷制度及在京衙门的监督体系更为完善,但是其职能受到权贵势力、政治风气、官僚政治等因素的影响,逐渐失去了"察奸弊、正违错"的作用,而以文书为中心的监察方式在运作过程中往往脱离实际,非但无益于实政,反而影响了御史本职的行使。  相似文献   

16.
王啓元 《中华文史论丛》2013,(2):321-341,402,403
明萬曆間,鍾惺與之所立竟陵派雖自初創即毁譽參半,然其入清後影響不降反升;竟陵餘響於清初詩壇,亦曾有震蕩。竟陵派的詩文主張、行年考訂,如今學界已有頗深入的研究,惟竟陵派與東南畫壇的聯繫,關注得還不夠。鍾氏於畫史留名,其文學主張亦多參東南文人畫之奧義;而明、清两代同情竟陵派者,多東南詩畫藝術界之士。本文擬從竟陵派與東南畫壇的關係,略論晚明詩畫審美趨近的一些表現。  相似文献   

17.
正白恩佑是清末道光年间山西介休的一位进士,他生活的年代正处在中华民族风雨飘摇的时期。近年来,笔者通过对白恩佑所著的《兰言自序年谱》《进修堂奏稿》《进修堂诗集》,以及与之有关的资料进行研究,力求完整地再现这位清末士大夫的一生。白恩佑(1809—1880),字启南,号兰岩。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生于山西介休东湖龙村白堡。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进士,历任庶吉士、工部主事、军机章京、江南道监察御史、湖南学  相似文献   

18.
黄静  姚磊 《神州》2011,(30):108-110
周口,古名周家口。是明、清两朝时期的商业城镇,因水陆交通方便,商业繁荣昌盛,被誉为河南"四大名镇"之一,素有"小武汉"之称。据清乾隆十二年版《商水县志》记,当时的周家口"三面夹河,舟车辐辏,烟火万家,樯桅树密,水陆交汇之乡,财货堆积之薮,南接楚越,北通燕赵,西连秦晋,  相似文献   

19.
《江苏地方志》2011,(4):18-18
近日,由省志办、淮安市志办合作组织人员点校整理的嘉靖《两淮盐法志》点校本由方志出版社出版发行。该志刊成于明嘉靖三十年(1551),由两淮巡盐御史杨选、两淮都转运盐使陈暹修,举人史起蛰、张榘撰。全书分12卷,约30万字,资料丰赡,体例严整,全面翔实地记载了明嘉靖以前两淮盐务情况。  相似文献   

20.
诸伟奇 《古籍研究》2000,28(1):64-68
《田间诗集》,28卷,清初钱澄之撰。澄之,字饮光,初名秉镫,字幼光,号田间,江南桐城人。明末诸生,复社成员。明亡后,参加反清斗争,曾任唐王漳州推官,桂王礼部主事、翰林院庶吉士,知制诰;一度削发为僧,后隐居乡里,终身不仕清廷。钱澄之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学和诗人。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