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994年全省文物工作要点1.召开全省文物工作会议。2.对安岳卧佛、乐山大佛、僖王陵、夕佳山民居等10余处国家的重点文物和省级文物进行维修。3.做好三峡文化文物现状调查研究和重点文物的搬迁保护工作。4.制定三峡工程淹没区及移民安置区文物抢救保护规划。...  相似文献   

2.
194中国文物古迹游三大高潮活动之一的乐山国际旅游大佛节,将于94年5月18日至25日在四川乐山市拉开帷幕。 乐山旅游大佛节依托举世闻名的乐山大佛和佛教圣地峨眉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将观光游览、佛事、文化活动和招商经贸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集中展示乐山的佛文化、古文物、名山名景点和地方民风民俗的精华。显示乐山以‘山、水、佛、人’为特色的旅游资源优势。 乐山古称嘉州。位于川南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汇流处。物  相似文献   

3.
仁寿县蒲井乡村民李松、李长江、曾文祥等人,自1988年以来先后挖坟盗墓20来次。7月中旬,李松等将盗得的清代道光年间的“将军坛”一个,拿到乐山大中寄卖店销赃,得款500元。 为了打击犯罪,县公安局派出干警汇同蒲井派出所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在省文物商店的配合下,查明乐山大中寄卖店交来的“将军坛”,属清道光年代制造。经省文物鉴  相似文献   

4.
《贵阳文史》2006,(3):63-63
1931年“九一八”事件爆发后,平津受到威胁。故宫博物院决定选择院藏文物精品南迁,以避战火浩劫。参与故宫文物南迁的80余岁的老“故宫人”梁匡忠老先生回忆道:  相似文献   

5.
四川汉代陶俑,内容丰富,种类繁多,造型生动,驰名中外。在四川汉代陶源中,说唱俑,更是独树一支,是陶涌中的奇葩,世人称绝。从五十年代开始,四川省出土了以下说唱源:1.1957年2月,成都市郊崖墓出土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藏2.1963年12月,郭县宋家林砖室墓出土四川省博物馆藏3.1979年新都县马家山崖墓出上新都县文物管理所藏4.1982年新都县马家山崖墓出土新都县文物管理所藏5.1986年绵阳河边乡九龙山崖墓出土绵阳市文物管理所藏6.1988年5月绵阳吴家区孔雀村崖墓出土绵阳市文物管理所藏7.1989年8月乐山麻浩虎头湾崖墓出土乐山麻浩崖…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的搞好文物代购、代销工作,加强文物市场的管理,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省文物商店于1月14日至16日在成都召开了文物代购、代销工作座谈会。泸州、自贡、绵竹、乐山、都江堰、宜宾等市县代购、代销点的同志参加了座谈会。省文化厅文物处肖宗弟处长出席了会议,并就文物工作当前的形势和任务作了重要讲话。省文物商店经理刘明德同志总结了90年以前我省文物代购、代销工作情况,并提出了今年工作的任务和要求。会议期间,与会同志就当前我省文物代购、代销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乐山大佛通高71米,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古代摩崖造像。大佛的建造,始于唐玄宗开元初(713年),完成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九十年。 乐山大佛现已确认为唐代杰作。但是进一步从文物的角度研究,能够证明大佛建造年代和经过的,是流传下来的唐韦皋撰的《嘉州凌云寺大佛像记》(以下简称《大像记》)这篇文章,保存在清嘉庆八年的《嘉定府志》和嘉庆十七年的《乐山县志》、嘉庆二十年的《四川通志》以及民国二十三年的《乐山县志》诸书中。唐贞元时作为西川  相似文献   

8.
崖墓,是一种凿山为室的洞穴墓。乐山崖墓以墓内壁上精美的石刻浮雕画像及文字题刻享誉中外。但是,乐山众多的汉崖墓长期处于区乡荒郊野外,并且红砂石岩体结构酥松,渗水严重,墓内阴暗潮湿,又受自然界风吹雨蚀,加之人为的破坏,不少浮雕画像漫患不清。为保护和利用好这些珍贵的石刻文物,我文管所除打制拓片,拍摄照片备存外,还对其易损的重点石刻文字、画像作抢救性复制,以备研究及博物馆的辅助陈列用。这里介绍一种简单易操作且成本低廉,对文物本身无损伤的方法,望方家指正。对崖墓浮雕画像的复制,既要保证文物本身不受损伤,又…  相似文献   

9.
《文物》1957,(12)
上海市文史馆馆员靳巩捐献汉透光铜镜上海市文史馆馆员靳巩老先生最近将他珍藏了二十多年的汉代透光铜镜捐给了上海市文化局所属上海市文物整理仓库。镜直径二市寸强,背面铸有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启动的乐山大佛三维立体模型工程结束之后,乐山大佛的所有细节,包括外观、颜色等都已实现了数字形式的永久保存。这是全国首次在双遗产景区建立精确的三维立体模型,也是首次应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大型石质文物进行保护。汪祖进就是负责这一工程的高级工程师。这位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摸大佛鼻子的人”,曾与大佛很长时期“零距离接触”。应本刊之约,他撰文将自己与乐山大佛17年的情缘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11.
乐山境内之铜山与邓通墓考辩毛西旁读了《四川文物》1991年第1期所载缨永舒《乐山有关邓通的传说和遗址之我见》一文,我有些不同的看法,提出来供大家参考。邓通的史实,最先见于《史记》卷125,续见于《汉书》卷93,后者完全是因袭《史记》。后之小说家即据以...  相似文献   

12.
2010年12月28日,乐山大佛文物保护管理所接到在市中区大田村发现了崖墓报告,立即组织文物工作者赶赴现场,并在当地公安、业主和施工方协作下进行了抢救性清理.现将崖墓和出土文物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丁山 《收藏家》2007,(12):52-52
史树青先生走了,享年85周岁,比孔圣人还高寿,应该说真的不易了。史老先生的一生大多是在国家博物馆供职,鉴赏、研究、鉴定文物垂半个多世纪,当然早就是国内外公认的文博大家了。  相似文献   

14.
慈胜寺位于温县城西北20公里处的大吴村(图一)。地当温县、孟县和沁阳三县的交界处,前临黄河,后靠太行山,隔河与巩县及古代著名的关隘虎牢相望。温县地方志记载:慈胜寺在"后晋天福二年建,金大定二年,元至元三年,明弘治三年屡修,旧称佛殿有写、画、塑三绝云"。据《重修慈胜寺大雄殿记》(明嘉靖四年):"慈胜寺温之古刹也,肇自五代,历宋、元……入国朝香火始盛,宫殿郁然焜燿相望,其大雄殿尤为奇绝……。"大雄殿前还矗立后晋天福  相似文献   

15.
针对云冈石窟、乐山大佛和大足石刻,选择当地新鲜砂岩开展蒸馏水一维毛细上升试验,获取吸水质量和浸润前锋演变趋势,同时利用三向应变花测定试样不同高度处表面局部微应变的发展规律,并结合微观结构特征对宏观性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整个毛细吸水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吸水率以及毛细高度随时间变化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乐山砂岩和大足砂岩;云冈、大足和乐山砂岩局部微应变的最终值依次增加,且存在数量级上的差异,其变化趋势与浸润前锋运移密切相关,竖直和斜45°应变表现为先收缩后膨胀;砂岩毛细吸水和水化变形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分别是孔径分布和黏土矿物成分,其与文物真实产生的粉化、崩解、开裂和片状剥落等表面风化病害的形成密切相关。研究成果可为毛细水相关的劣化机理揭示提供丰富的参考数据,并向类似文物的病害评估与科学保护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卷首语     
《文物世界》2001,(3):1-1
五月,鲜花盛开,春意盎然。 七天长假,窝了一冬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天南海北去旅游,想来,文物景点也是热闹异常了。金沙遗址有了重大发现,乐山大佛美了容,加上“5.18”国际博物馆日这么一炒,我们五月的文物世界之旅,又多了一番精神气儿! 考古新发现一直是个猎奇的栏目,这期为大家安排的是山西长治炉坊巷古遗址和肆州古长城。炉坊巷虽名不见经传,但出土的瓷片兼采北方各大名窑之特色,为晋东南地区一朵奇葩。肆州依稀可辨的东魏古长城也反映了当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历史。 单士元先生一生勤奋,把自己的才华和生命…  相似文献   

17.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乐山、乐水,乐山之美总能让人乐在其中。乐山,古称嘉州,又称海棠香国,历史上属古蜀国。素有“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日嘉州”的美誉,直接道出乐山风景冠绝天下。无论是威严宏大的大佛,亦或是钟灵毓秀的峨眉,乐山总能变幻出不同的风景,以各种姿态吸引着各色游人。  相似文献   

18.
江贻隆 《沧桑》2013,(5):167-169
安徽省博物馆事业源头当追溯到安徽省立图书馆。陈东原任馆长时,先后创设具有近代博物馆特征的历史文化陈列室和寿县古物室,继任的吴天植馆长扩建成历史博物部,行使着保护、展览和科研的基本职能。抗战军兴,馆藏寿县楚器运抵乐山,战后运至南京,解放前夕,由安徽文献委员会抢运回皖。安徽省文献委员会解放初改名为皖南人民文物馆。1953年4月,与皖北文物陈列所等机构合并成立安徽省博物馆筹备处。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义县奉国寺是我国现存三大辽代寺院之一,其大雄殿内的彩绘泥塑群是辽代泥塑的代表,具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目前,这批泥塑出现了倾斜、泥层开裂、木骨架外露等问题,亟待保护修复。本研究通过X射线照相检测,获得了泥塑的内部结构、病害发育和修复痕迹等信息,这些信息对于泥塑的保护修复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另外,还对比了胶片成像和计算机X射线成像系统成像两种方式的优缺点,讨论了泥塑X射线照相检测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对于其他文物的X射线照相检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出洛阳东行12公里,有一座佛教名刹,这就是我国佛教的发祥地,被称作"中国第一古刹"的洛阳白马寺[1].白马寺初创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人华后创立的第一座佛寺,距今有1900多年的历史.现今白马寺大雄殿内正中置一大型木质佛龛,龛顶和四周雕刻繁密的纹饰,雕工细腻,活灵活现,富丽堂皇.佛龛内置庄严肃穆的三世佛,皆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三世佛前,左右相对为二位护法神,左边为面容白皙的韦陀天将,右边为赭面瞪目的托塔天王.二护法彩绘描金,气韵生动,形成鲜明对比.大雄宝殿内两侧殿壁前,东西神坛上供置十八尊神态各异的罗汉,彩绘描金,栩栩如生,别具一格.大雄殿内23尊佛教造像,连同天王殿正中所供的雕龙木质佛龛中供奉的弥勒佛像共24尊造像及佛龛供物皆为1973年从北京故宫慈宁宫大佛堂调入洛阳白马寺的,是极为精美的文物瑰宝.那么白马寺佛殿内的这组造像又是如何来到素有"释源""祖庭"之称的白马寺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