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文摘"一词最早是出现在拉丁文中,其原意为"抽取",当时的僧侣们在抄写经文时通常在每一页写上该页的内容摘要或批注,成为较有系统、但不脱离原文献的文字内容。这种文字记录方法,拉丁文曰"抽取",译成中文为"文摘"。后来,"文摘"一词被欧洲各国引进并使用。在中世纪时,欧洲许多君主要求大臣呈送报告时,须在卷首附上内容摘要,这是文摘的宫廷化时期。  相似文献   

2.
本文紧扣薛宝钗在"情榜"上"情时"的评语,从对社会伦理规范、价值标准的遵从和对当下情境判断的态度等方面揭示了薛宝钗"情时"的内涵,在理解"情时"这一文化心理的基础上,分析薛宝钗性格特征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文史快车     
正"乌龙"原是一只狗"乌龙"一词最早出现在陶潜的《搜神后记》一书中,是一只狗的名字,狗的主人叫张然。张然的妻子与下人出现了"婚外情",下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想把张然杀掉,而乌龙在谋杀过程中咬伤了下人,拯救了自己的主人。乌龙由此名声大噪,后来人们都喜欢把"乌龙"作为狗的代名词。可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香港记者在报道国外足球赛事时经常用"乌龙"比喻把足  相似文献   

4.
《百年潮》2016,(8)
正集"财富人物"与"高官厚位"于一身的荣毅仁,出现在外交场合时雍容华贵,一派大老板的形象和风度。平日在国家机关上班时,人民看到的却是一位平民化的、生活作风简朴的公务员。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为他安排的北京寓所里,摆放着普普通通的卡其布沙发、饭桌、写字台。在西北国棉一厂蹲点时,他跟工作组所有成员一样,同住在工厂的简朴招待所,同在闹哄哄的职工食堂就餐。穿一套棉部中山装,进工厂、下车间,  相似文献   

5.
《文博》2020,(2)
某些权威工具书和文博考古类的图书、展览中,常常把席地而坐时的正常坐姿"端坐"(正坐)误为"跽坐"。古人席地而坐,正常情况下的坐姿是两膝著地,臀部压在双脚后跟上,这就是坐,又称跪坐、正坐、端坐、安坐。在坐姿的基础上,把臀部抬起,腰部挺直,使大腿同上身成一条直线,两膝仍然贴在席上,称为"跽",又叫"长跽"。本文认为,"跽坐"就是"危坐",是与"安坐"对应的概念。秦汉时期,"跽坐"使用的场合大致有三:一是某人对另一人表敬时;二是某人应付突发状况时;三是驭手策马时。  相似文献   

6.
从汉"里"谈长沙走马楼吴简中的"里"和"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浩 《史学月刊》2008,(6):97-100
吴简"里"只是一个虚拟的户籍单位,而"丘"作为临湘地区的一种居住单位在东汉末年就已存在,到孙吴时演变成带有强烈屯田色彩的居住单位,但还不能视为一种"聚"与"村"之间的自然聚落方式.出现"同丘不同乡"反常现象的原因为某人从某乡迁移到另一乡某丘居住、耕种时,其户籍单位未能及时变更,故在缴纳赋税时只能记在其原来所在乡的籍账上.  相似文献   

7.
刘军国 《环球人物》2013,(13):40-41
他在日本被称为"军神",死后引发"阴谋论"黑泽晃离开防卫省时已是5月3日凌晨。他独自回家。大约1时55分,他穿越东京都千代田区麹町(音同"区丁")参议院议员宿舍前的人行横道时,一辆摩托车从他的左侧飞速驶来,他躲  相似文献   

8.
<正>"高山云雾霞一朵,烟光空中星满天。峡谷飞瀑兔丝缕,夕阳紫翠忽成岚",这是古代的文人墨客对钧窑瓷器变幻莫测的釉色的赞誉。一钧窑与汝窑、官窑、哥窑、定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窑址位于河南省禹县(今河南省禹州市)。禹县在夏代少康时曾为夏都,称为"夏邑";在战国时曾为韩都,称为"阳翟";在秦汉时为颍川郡的治所;在金代禹县归钧州管辖,故称"钧  相似文献   

9.
《文物》1951,(12)
一、初成立时的情形本馆儿童阅览室,是在一九四六年九月一日抗日复员后迁入新馆舍时成立的,开始我们是仅有一个一次能容纳五十人左右的阅览室,将百余册书刊分陈於八个书架上,每星期轮流更换,任儿童自由取阅。还与儿童们订立了几条简单的规约,如"低声说话,轻步走路"、"注意清洁"、"仔细看书"  相似文献   

10.
"文革"时期,一些词语是非常忌讳的,稍不注意便会祸从 口出,酿成牢狱之灾。这样便引发了许多稀奇古怪的笑话。如"向 右看齐"一言,本是世界上所有国家在训练部队时都统-使用的 口令,却在特殊时期的中国被禁用。原来,当时的红卫兵们认为 "左"是革命,"右"是反革命,向"右"看齐不成了向反革命看 齐,这还得了?于是在集合队伍时不准"向右看齐",而是把右 模糊化,教官在喊口令时用"向……看齐"代替。  相似文献   

11.
时尚的历史     
生活在任何时代的人们,无不有追求时尚的要求与权利。这显然与生活的本来意义相生相伴。在传统社会中,当然也会出现一时大众共同追求的东西,并具有通行、逐时之类的含义,随之也就有了"时方""时彦""时食""时货""时新""时样""时髦"这样的说法。不过,上面的诸多称谓,观其大概的意义,仅有"时新""时样""时髦"三词,与后来所谓的时尚有所关涉。如"时新"一词,总体上是指应时的新异物品。这一词既可指应时的新异食  相似文献   

12.
正1949年11月15日,贵阳获得解放。当天下午3时以后,欢欣鼓舞的各族人民,先后读到了3份传播解放信息的快报。其中两份为《解放快报》,均由江汉军区城工部贵州支部编,两份中有一份印有"新世界报社代发"等字,同在15日下午3时出版(图1)。两份"快报"刊登的内容完全相同,在编排形式上各有特点。主要是在头条新闻的处理上不同,一份的标题为直排,一份为横排。横排的一份特别突出"贵阳"二字。  相似文献   

13.
正细节,细枝末节也。我却以为细节是作品的"肉"。光有"骨头"没有"肉"的作品,是无法感人的。大约正是看重细节,所以我在采访时,总是不断用耳朵和眼睛"捕捉"细节——不过,需要一根敏感的神经。用耳朵"捕捉"细节,体现在采访时不断发问,挖掘细节。比如,我在采写陈独秀的秘书、九旬长者郑超麟先生时,"盘问"起关于陈独秀的种种细节。他略作沉思,回答道:"陈独秀讲一口安庆话。怎么想就怎么说。习惯动作是用手拍脑门。不大讲究衣着,但很干净。长袍、马褂都穿,帽子不常戴,难得穿西装。烟瘾重,但不抽香烟,而抽雪茄。文章写得快,有学问,但口才并不好……"  相似文献   

14.
张一民 《文献》2005,(2):281-283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清初诗坛是一位颇具影响的诗人.他在"束发"时"即以诗词经义惊动长者","弱冠"时,其诗"清深老成".后充任侍卫、迁任内务府郎中、继任织造、巡视两淮盐务,公余皆有诗作,诗由风华而峭茜,由峭茜而精深,晚年则归于平淡.学者姜宸英称其"五言今古体出入开宝间,尤以少陵为滥觞"、"七言两体胚胎诸家,而时阑入于宋调".诗人朱彝尊更是评价他:"楝亭先生吟稿,无一字无熔铸,无一语不矜奇."  相似文献   

15.
2009年2月26日,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柯高浩、柯文夫妇带着一份沉甸甸的文件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出现时,一份有关国宝大熊猫最珍贵的"出生证"终于"回家"了。正是这份"出生证"帮助大熊猫敲开了国际大门,  相似文献   

16.
很少有人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两个 月之际,人民解放军数千名官兵,在极其困难的 条件下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留下了一段鲜 为人知的故事。 选择"死路" 塔克拉玛干沙漠,一个神秘的地方,维吾尔 族人称它"进去出不来";西方人叫它"死亡之 海"。大批中外探险家在此失踪,更使它染上了 一层恐怖色彩。晋代高僧法显路过这里时,在 《佛国记》里描述: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者皆 死,无一余者。行走时惟以死人枯骨为标识。  相似文献   

17.
刘寻 《文史精华》2013,(4):62-62
这两个字是"犭日犭本"。这两个字念"日本"。对,就是日本国的"日本"。笔者上中学时的许红锴老师,年轻时投身抗日,曾任冀中根据地河间七区区长。许老师文化根底很深,写一笔好字,刷写标语成了经常性的工作,村头街尾留下他许多字迹。当时最常写的一条标语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其中"日本"两个字,就写成"犭日犭本"。这是笔者在上世纪80年代与许老师一同搜集整理近现代史料时,听他讲的一段故事。  相似文献   

18.
这个55岁的男人,下过乡,炼过钢,在长江上当过水手,是最后一届工农兵学员和"文革"后第一批研究生。26岁"科学的春天"大会上拿过国家科技二等奖;32岁时任蛇口工业区副区长,袁庚的副手;37岁去美国留学时和印第安人合伙搞赌场。毕业时拿了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博士学位现在在云南开红酒厂,全世界到处游玩时不忘五湖四海豪杰。  相似文献   

19.
向读者致歉     
《文物》1957,(10)
由于本刊编辑部对于有关书籍涉猎不广与审稿时的疏忽,没有察觉到张开友投来的"铜镜"一文是抄袭自上海博物馆"铜镜"讲义及朱瑜著"铜镜的故事"一书,在本刊第八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们五(2)班在学校那是算得鼎鼎有名的,各路"神人"都聚集在我们班。现在,就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班上的三位"神人"。一号"神人"卓子俊,他在我们班的"神人榜"上排名"蓝博湾",他的独门绝技就是超级速写法。每当上课写题目时,老师一声下令,当"童鞋"们还在思考时,他就开始埋头"沙沙"地划起来了,当"童鞋"们刚刚拿起笔,就会听见重重的放笔声音,他已经写好了。当然,速度这么快也得付出代价的。他的字,只有他自己和老师可以看得懂,在我们看来,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