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姥娘姚锡珍     
“姥娘”是大连方言还是山东平度叫法我不清楚,但这个对外婆的称呼,我从小叫到现在。  相似文献   

2.
临夏方言在语言接触的背景下,形成了与其他汉语方言截然不同的人称代词体系。本文试从语音、语法等角度对临夏方言第一人称代词“我”进行探究,并通过语言接触的视角探讨“我”的格范畴的来源。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方志》2012,(2):64-64
由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密云县史志办公室联合录制的“京郊密云方言采访录”节目日前录制完成。“京郊密云方言采访录”是《京郊方言采访录》系列节目之一。本期节目除采用了视频手段,还初次尝试了外景的拍摄,分别到密云县石城镇、  相似文献   

4.
甘肃方言主要指分布在甘肃省境内的汉语方言。第三人称代词大都有两套。人称代词复数形式复杂多样,有附加型、变音型、合音型三种。第三人称代词非“他”型的来源是多源的。大多数复数词尾的语义都与人集居之所有关。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区域化是随着氏族宗法制度的消灭与地方割据势力的兴起,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的。河洛化不是一般上的地域化,它远远高于地域化,因为夏、商、周三代的都城绝大部分在河洛之间,它应该是中心化,对全国的地域化产生过巨大影响,对南方地域化的影响尤为明显。我是研究方言学与民俗学的,我认为南方的闽方言、赣方言、粤方言都是古代中原官话传播到南方,同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相融合而形成的。现在的中原方言与现在的闽方言、赣方言、粤方言,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兄弟关系,不是母子关系,因为它们的根都是古代中原官话。古代中原官话是源,现代各方言都是流。那么,对我国的地域化是否也可以如此分析、认识?  相似文献   

6.
几年前一个盛夏的季节,我带着任务来到甘南藏族地区的夏河县进行语言调查。七、八月正是这里“浪山”的节日,“浪山”在藏语安多方言里叫“亨浪”,意思是上山打柴。据说很久以前,寺庙每年在这个季节里就让僧人们上山打柴,储备一年的燃料,久而久之形成为一种群众性的浪山活动。我到夏河时正赶上这样一个盛况非常的节日,至今仍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7.
邵敬敏在《现代汉语通论》一书中指出:“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词和语的集合体,词汇的主体是成千上万的单词,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是“语”,所谓“语”,是指固定短语,包括熟语和专用短语两类。”文章采用邵敬敏这一词汇说,把词汇的范围缩小到“词汇的主体”--单词来进行调查研究,不涉及熟语和专用短语。方言词汇之所以被称作方言词汇,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这些词汇和普通话不同,两者之间在许多方面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文章基于对山西左云县方言词汇的调查记录,把左云县方言词汇和普通话词汇进行了比较,并且得出了山西左云县方言词汇和普通话词汇在音节结构,构词,词义三个方面的差异,尝试发现总结左云县方言词汇的特点,为汉语方言词汇研究尽一点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以往学者们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西周汉语第一人称代词系统的地域性和时间性问题,认为其时间性主要表现在一些代词的新陈代谢和“我”在称数方面的变化;其地域性主要表现在汉语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在殷商、西周早中期是殷方言,在西周晚期、春秋时代主要是宗周方言。  相似文献   

9.
一、“瓯语”概说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也是民俗语言的组成部分。方言在现代语言学中分为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本文所讲的方言专指地域方言,或称地方话。《礼记·王制》云:“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东汉王充《论衡·自纪篇》说:“经传之文,圣贤之语,古今言殊,四方谈异也。”可见,在我国,汉语方言及地域文化差异,古已有之。  相似文献   

10.
学归求知心———五十年代文学讲习所学习生活片断□彭悦1956年秋,我作为安徽省《大家演唱》社的刊物编辑,离职到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讲习所学习。该所的前身是“中央文学研究所”。从第三期开始,改为“文学讲习所”。我是文讲所的第四期学员,本期的所长是诗人...  相似文献   

11.
三丰 《中华遗产》2010,(10):154-159
在我的老家湖南,方言里把妻子称之为“堂客”。相比广东人风靡全国的叫法“老婆”,“堂客”显得格外小众,而且有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2.
来函照登     
编辑同志: 贵刊今年第7期上刘树岗同志撰写的“周总理首次视察大寨”一文,我读了两遍。文中称卫恒同志是以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身份接待总理和外宾的,这恐怕是记错了。总理第一次到大寨,我随卫恒  相似文献   

13.
从《人民日报》创刊之日(1946年6月15日)起,我就在报社工作。“文化大革命”前,我任报社副总编辑,主持夜班编辑工作。当时政治空气已很紧张,回忆这一段编辑生活,我现在仍然感到胆战心惊,心有余悸。几十年来,中国人经常在“想不到”状态下生活,这可能是社会激烈变动时  相似文献   

14.
苏州印象     
苏州闲话 我一直以为,地方性的“性”,更多的部分是被方言所决定的。 苏州人在话的前面加一“闲”字,闲话闲话,苏州闲话,这个“闲”字极有底蕴,读一点古文旧诗的都  相似文献   

15.
声音     
《中华遗产》2012,(5):8-8
“方言消失,不符合事实和发展规律。”——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张树铮认为,人们关于方言消失的担心有些多余。他强调,方言的发展和消亡都有一个过程,现代方言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如果一个地方的发展还有本地特色,那里的方言就不会先行消亡。而所谓方言“纯粹、地道”,也都只是相对而言的。  相似文献   

16.
1963年夏,我初中毕业,即去西宁市找工作,在青海省交通厅民工招募处等候分配.等候分配的日子好难挨,我捧着一本小说心不在焉地翻着,突然耳边一声惊叫“501号,你能识文断字?” 我惊异地瞅着这个面孔黧黑个头比我高出一大截的大个子:“你咋知道我是501号呢?” 他说:“排队报名时,你挤在我身后,我是500,你不就是501.” 他把我那本厚厚的书瞅了瞅,说:“请给我婆姨(方言,老婆)写封信.”我问道:“写啥子事呢?” 他笑道:“就写我已经到了西宁,西宁是个好大好大的庄子啊,天天像赶集.我正在交通厅等候分配活计,餐餐给我们吃白面包子.” 我扑噗一笑:“你啥时候吃白面包子了?”他说:“就这样写吧,叫她放心就行.”  相似文献   

17.
牧惠 《文史天地》2003,(10):28-30
一位编辑送给我几页沉迷于买六合彩的人被弄得神魂颠倒的材料。在他们心目中,一幅字画,报纸上一幅标题图片等等,都暗藏着彩票号码的玄机。这些材料,让我大开眼界。原来2l世纪竞还有这种“新人旧事”发生。我马上联想到60年代某些人能从一幅画中发现“反动标语”的“特异功能”,联想到历史上反复发生过的关于图谶之类“预言”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你要看毛片吗?一看毛片,就有灵感写下去了。”——稿子写不下去时,我就又想起我的师傅来,那个总是满嘴胡说八道的、35岁的“胡老头”。第一次见面,是他编我的稿子。本来应该是北京新闻部的编辑王姐姐编的,但逻辑结构乱得她头昏。中国新闻部的编辑——我师傅,一向见不得女人撒娇和掉泪的他,就在“王小麻子”的撒娇声中,晕晕乎乎地接过了我的稿子。  相似文献   

19.
门巴族是1964年经国务院批准确认的一个少数民族。所谓“门”即指门隅地方;“巴”藏语指人。“门巴”便是门隅地方的人。在林芝地区门巴族主要聚居在墨脱县和林芝县排龙门巴族乡。人口近7000人,占全地区总人口中的5%。门巴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是无文字,方言复杂,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墨脱门巴中可分两种方言,即“仓罗”方言和“巴米罗”方言。门巴族多  相似文献   

20.
新生婴儿放入篮摇之前,冬季先套在毛皮口袋里,夏季则用兽皮包裹。通古斯的摇篮称为“奥姆克”(满洲驯鹿通吉斯方言、涅尔秦斯克方言、巴尔古津方言)(安加拉方言·季托夫)、“奥姆凯”(毕拉尔千方言、库玛尔千方言、兴安方言、满洲驯鹿通古斯方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