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武汉的一贯道组织1942年农历七月中旬,我随孙素真等人从南京坐轮船来到了武汉,下船后孙素真等人被接住于汉口一元小路,我即往汉口大夹街262号大布公会楼上的“化南坛”,从此就和邢杰三、孟宪章及做饭的宋太婆(叶月英)4人同住该坛。武汉的一贯道组织始于1936年。听南京总坛负责人杜钟梁说,他在]936年曾由济宁来武汉“开荒”,因不久张光壁、齐铭周等5人被押于南京即被调回,以后未来。1940年农历六月,有天津“浩然坛”的点传师邢杰三、天才孟宪章、三才赵秉鉴和天津“道德坛”的坛主马鸣仁、范声森、天才张德惠等先后来到武汉…  相似文献   

2.
(一)一贯道组织在上海的概况1941年农历正月底,我随点传师邢杰三、天才孟宪章从天津坐火车到了上海,暂住在上海爱多亚路贝勒路“中医疗养院”楼上的“基础坛”。该坛由天津“道德坛”派冯水印、张葆经开办的。因他们当时不能常住上海,张光壁就调济南的点传师胡寿庵来沪负责,而邢杰三与胡寿庵早在济南相识,故借住该坛更为方便。当时,一贯道在上海处于初创阶段,“基础坛”三字,顾名思义就是才打基础的坛。该坛还常住有天才张士蓬和力、事员刘景振。下属三个佛堂:南市某路的“韬光坛”,坛主王德训,其子王鑫锐是天才,青岛去的点传…  相似文献   

3.
1912年2月5日中国银行在上海汉口路3号——大清银行旧址正式开业。中国银行总行(当时称中国银行总管理处)成立后,在北京、天津、汉口、济南、杭州、南昌、广州等地相继建立了分行。1912年10月11日中国银行天津分行(当时称天津中国银行1在天津法租界七号路14号成立。  相似文献   

4.
虽然李叔同很早就去了南方,但天津是他的出生地,他在这里度过童年、少年和部分青年时代,因而天津是这位一代奇才、一代高僧成长的摇篮。一1880年农历九月二十日,李叔同(名文涛)出生在天津河东(今河北区)粮店街陆家胡同(今陆家竖胡同)2号。他的家宅是一所长方形的三合院。后来他在《忆儿时卜诗中写道:“春去秋来,岁月如流,游人伤漂泊。回忆儿时,家居好戏,光景婉如昨。茅屋三椽,老梅一树,树底迷藏捉。高枝啼鸣,小川游鱼,曾把闲情托。儿时欢乐,斯乐不可作,儿时欢乐,斯乐不可作。”描写的就是这个院落。李叔同祖籍浙江平…  相似文献   

5.
汉口储汇局始末 中国邮政兼办银行业务,经营民间小额储蓄汇兑始于30年代初 期。这种经营模式是仿效日本的邮政储蓄银行而引进的。首先在上海、 南京、汉口等中心城市组建邮政储金汇业局。汉口局原设在现今南京 路38号一幢三层楼大厦中。 1938年冬,日寇侵入汉口,强令汉口局迁出,由日本xx株式会社 开设高级饭店。在侵略者的高压之下,汉口局经理张元昭、副经理唐荣 禧别无选择,只得率员工十余人凄然转徙到汉口法租界内的星光街 (现在的蔡锷路)2号勉强维持营业。当时的沦陷区,市面萧条,汉口局 业务清淡,员工生计日蹙。重…  相似文献   

6.
在汉口鄱阳街、天津路口矗立着一座六角形单层建筑物,即“汉口东正教堂”(原名叫“阿列克桑德聂夫堂”)。该教堂在当时武汉地区各国教堂建筑物中,别具特色。  相似文献   

7.
2005年11月初的北京,北风萧萧,天日朗朗。我怀着朝圣的心情,寻访了陈独秀的故居——箭杆胡同20号(原9号)。  相似文献   

8.
<正>认识的经过和最初联系1939年10月,当时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已逾两年,我在宜昌任荆宜师管区第三团中尉连附。一次参加宜昌警备司令部主持的"国父"纪念周,当时宜昌所有党、政、军各界的官佐和公务人员均参加,在会场上我与列队邻近的宜昌第一区署区员张传心相识。  相似文献   

9.
我是1949年南下接管武汉干部队伍的一员。约在5月20号左右,在吴德峰市长率领下乘四野军车从黄陂进入汉口。在江边的旧政权退伍军人俱乐部,我们住了两三天,后被分配到市府武昌办事处。这时,何方宏(主任)、彭炎(副主任)过江接管了原湖北省会的武昌市政府,  相似文献   

10.
正自1858年《天津条约》允许英、法等国人持护照往赴中国内地始,汉口街头出现了西方人的身影。1861年汉口正式开埠通商,英、德、俄、法、日先后在汉口旧城区下首滨江地段上设立租界,由此,更多的西方人涉洋前来通商、传教或游历,并留下了大量文字记载,使我们得以从另一种角度了解当时汉口的面貌以及西方人对于中国人聚居的华界的印象。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汉口凭借"南行控巴蜀,西去连鄢郢"这样得天独厚的地  相似文献   

11.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不久,发生了天津事件,《大公报》由天津日租界搬到法租界新址。那年年底,胡政之派我去汉口当特派记者。在此以前,《大公报》只有南京、北平、上海三个办事处,我去汉口。也成立了办事处,成为四大办事处之一。我名为办事处主任,实际还是单干。另外,请陶菊隐先生担任特约记者。  相似文献   

12.
《科学家》2015,(1)
<正>"1907年9月16日我生于天津东马路南斜街一个没落的商人家庭里。庚子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京津沦陷,家道没落,大家庭解体。在幼年有记忆的时候,我已随祖父、父母等迁居天津西头大伙巷沿河二大街王家胡同,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我就读的私塾、小学、中学及大学都在天津,就连留学德国,也是考取了  相似文献   

13.
1938年5月中旬,我随张自忠将军统率的三十八师骑兵连从徐州突围,冲过敌军布置在陇海路上的封锁线,一路上战斗、行军,经历了10天。5月20日上午,我终于回到了汉口府西一路的《新华日报》编辑部。当时,中共中央长江局的秦邦宪(博古)同志正巧也在编辑部里审阅社论。他见到我剃着光头,身穿破旧军装,脸孔晒得乌黑,仍然神态昂然,笑嘻嘻地回到他的面前.大为兴奋.立刻拉住我的双手说:“徐州失守.大家都为你担忧。两天之前,遇见范长江同志.他说你们是随军分道突围的,  相似文献   

14.
“我的家被拆了!住了50多年啊,我当时心全空了,就在那一年我开始画胡同。”杨沛在北京爱泼斯坦90地名遗产胡同保护工程的研讨会上,很激动地说了这段话。在这个研讨会上大家都觉得对北京的胡同遗产保护有自己的话要说,那份真情实感源自于一种对家乡的眷恋和执著。  相似文献   

15.
1944年夏 ,日本侵略军为了挽救其即将失败的命运 ,发动了所谓的“一号”攻势 ,企图打通中国大陆通往越南的通道和截断我对外唯一的咽喉———滇缅公路 ,由湘粤两路向广西大举夹攻。国民党当局在各方的压力下 ,在桂林部署了战略上的防守 ,即所谓八年抗战中最后一次的较大战役 ,按当时的计划是由三十四、三十六军的一三一、一八八、一七○、一七五师驻守桂林 ,与敌拼搏。后来因为军内的帮派原因 ,只留下一三一师和一七○师(新兵师)组成以韦云淞司令、陈济桓参谋长为首的司令部及以贺维珍军长的三十一军军部 ,指挥包括部分学生军在内不足…  相似文献   

16.
白崇禧进京不久,广西航校编人中国空军战斗序列的第七、八两中队随即奉令北上,接收俄援E-15驱逐机。1938年元月,在兰州装备完竣飞回襄阳.3月10日,移防孝感。当时朱嘉勋为第七中队副队长(队长吕天龙),曾参加鲁南、汉口、南海三灶岛诸战斗;同年,因功升任空军第三十二中队队长(原任队长为张柏寿)。当时第三十二中队已换装英制双翼单座驱逐机(格机Giadieetoi),同时改隶空军第三大队,驻防桂林。  相似文献   

17.
我于1916年入汉口英美烟公司任翻译。 1918年在天津该公司所办学校受训后,被提升为汉口区公司副班兼营业主任,在该公司服务七八年。下面是我的一些片断回忆。  相似文献   

18.
新长安大戏院开幕了,这可是戏曲界的好消息。谈到新长安,不免忆起老长安。我首次进长安,时在1949年,当时,长安12岁,我长它1岁,转眼间,时过47年。1949年的烟花三月,我随军南下,驻在扬州仙女庙,全军饮马长江,正待飞渡前夕,我团(三野政治部文工二团)奉命北上,到刚刚解放的北平,参加全国第一次文代大会。我们4月底到故都北平,从前门车站步行到北京饭店,饭后搬到东总布胡同10号,过去这是一个王府,当时是傅作义将军守城部队刚撤出的兵营。不久,全国四大野战军的文艺代表团全部进驻这里,顿时给沉寂的东城带来一片生气,其热…  相似文献   

19.
宋毓瓒 《文史精华》2011,(2):53-58,1
前言 1942年.我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经济系。年底进入当时的天津东亚毛呢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东亚毛纺厂的前身)。当时我在统计部任职员,半年后调入工友人事组(相当于现在的劳资科),负责计算工资。我历经沦陷时期、国民党时期。直至解放。1952年“五反”后。我被提升为人事工资科科长。文革期间下放劳动。  相似文献   

20.
<正>读到韩少斌《从一张汉口老地图考证四国领馆馆址沿革》(载本刊2023年第一期)一文,其中关于美国领事馆馆址的变迁情况,可以通过新近发现的老照片加以探讨,以求得到进一步补充。1858年《天津条约》签署后,美国希望在新确定的通商港口所在地开设领馆,第一任美国领事当年就到达了汉口。1903年,领馆成为总领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