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次见到张树栋先生,还是在2013年银杏落满整个南京大学鼓楼校区的深秋时节,之前的精心准备以及同先生的先期沟通,让我们双方都对这个口述史项目充满期待. 先生虽然年纪大了,但精神矍铄,回忆起往昔岁月,更是如数家珍.无论是他幼年生活的困苦与颠沛,还是解放初期他在大西南的学习与建政;无论是他在朝鲜战争上经历的生死与别离,还是他初到南大享受和平年代中的欢乐与欣喜,先生按照自己的思路,为我们回顾了他一生不平凡的经历.  相似文献   

2.
《炎黄春秋》今年第4期发表的《在〈文汇报〉北办的经历》,是朱维铮先生的口述,由金光耀先生采访整理。看到这篇文章感到很亲切。金光耀先生是历史学家,还钟情于文革史研究,我很敬重。我和朱维铮先生也有过交往,1982年,我(时任《红旗》杂志编辑)到复旦大学组稿,曾在他家和他晤谈,很投机,他还送我他著的书。朱维铮先生这篇口述,是研究文革史的一份重要史料,但他关于北京地质  相似文献   

3.
水天中 《丝绸之路》2010,(18):128-128,F0002,F0003
画家吴定川是甘肃榆中人士,与我有乡邻之谊。2004年夏天,我在兰州陈伯希先生的工作室与他相识,看到了他清新洒脱的花鸟画作品.听到了一些他上下求索研习书画的经历。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有名的散文《藤野先生》.文中着重回忆了他在日本学医的一段生活经历。作者以凝重的笔触记述了自己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时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热情歌颂了藤野先生伟大的人格、感人的师德,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字里行间饱含着他对这位日本老师的崇敬、感激与深沉的怀念。该文发表在1926年12月10日出版的《莽原》半月刊第23期上。  相似文献   

5.
因本刊“人物志”专栏的需要,我们同王敦书教授联系,准备前往天津拜望,请他谈谈治史经历。王敦书教授说,他非常欢迎,他要谈的内容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已经有了。后来,他把这篇文章又作了补充,寄给本刊编辑部。我们读了后,受益颇多,觉得这篇文字全面反映了他的治学经历,加上12月初,先生要去奥地利参加学术会议,为节省时间,我们把先生寄来的文章发表出来。文章原题为《早年经风雨,盛世看晚晴——我的人生轨迹和学术道路》。  相似文献   

6.
在中美关系史上,一位美籍华人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就是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第十七代后裔、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政治外交顾问文龙先生。本文披露的是文龙先生鲜为人知的传奇经历和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的一段秘史。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先生打破历史的隔膜,应邀来到中国,与中国  相似文献   

7.
<正>逯钦立(1910-1973),字卓亭,号勤力,笔名胡蛮、祝本。1910年10月29日(农历九月二十七日)生于山东巨野大义集村的一个地主家庭。父静轩,私塾先生。先生幼承家学,资惠过人。先生的人生经历,他在1954年在东北师范大学填写的干部  相似文献   

8.
2013年1月28日,许良英先生在北京连续的雾霾中告别了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他跨越93年的人生,经历了中国一系列巨大的变化,他与这个动荡曲折、起伏不定的时代血肉相连。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他养成了天天读报的习惯,关  相似文献   

9.
康薇艾 《文史月刊》2002,(12):41-41
1987年7月1日下午,我和县志办的李德茂同志特意访问了灵石县政协常委、民革灵石县主委、原国民党三十四军四十五师师长王维桢先生。在县文化馆收发室里,王维桢先生热情接待了我们并详细介绍了侯马战役失败的经过以及他个人的一些经历。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艺术家吴冠中先生的绘画风格,从他一生的生活背景、生活经历以及艺术生涯展开阐述,分析了他的代表性著作和绘画作品,从中总结出吴冠中绘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对当今中西绘画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沈钧儒先生与邹韬奋先生是在1935年12月27日上海文化界救国会成立大会上相识的,韬奋在他所著的《经历》一书中曾有记述:“我记得那时是文化界救国会开着成立大会,沈先生做主席,我那时还不知道他的年龄,也不详细知道他的平常,只看见他虽有着长须,但是健康的体格、洪亮的声音、热烈的情绪、前进的意识,都和青年没有两样。”此后,上海文化界救国会逐渐发展为上海救国会乃至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由于参加救国会的关系,沈钧儒与韬奋的来往渐渐频繁,彼此间的友谊也日益深厚<那时,沈钧儒先生每次参加抗日游行示威,总是走在队伍的最前…  相似文献   

12.
于右任先生不仅是我国现代一位著名的书法家,同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是早期南社诗人之一。后来以草书名于世,诗名遂为书名所掩,其实他的诗、词、曲都写得相当好,很值得我们阅读、研究和借鉴。“转战身轻意正酣,无端失足堕骚坛,”(《兴平寄……》)他自己并无意作一个诗人。他早年即从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活动,以后终身从政,写诗不过是他的余事。于右任先生在漫长的一生中所经历的道路十分曲折。一九○六年,他在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于推翻清朝腐败统治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后,参加过  相似文献   

13.
党内传奇政要、书画界泰斗舒同虽然已经离世,但这位名字上口率很高的人,久久地被人们传颂和怀念。笔者曾在舒同先生在世时,于北京西山和兰州两次接触并采访过他,得以了解他传奇般的人生经历。  相似文献   

14.
顾炳枢 《文史春秋》2002,(10):60-62
党内传奇政要、书画界泰斗舒同虽然已经离世,但这位名字上口率很高的人,久久地被人们传颂和怀念。笔曾在舒同先生在世时,于北京西山和兰州两次接触并采访过他,得以了解他一些传奇般的人生经历。  相似文献   

15.
正屈大均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明亡之后,积极参与抗清活动,一生经历极具传奇色彩。"自亡国后,诸遗老多扞文网,大均忽释忽儒,又多任侠"。[1]因此,他的姓、名、字、号极多,而且大多能体现其人生经历、理想抱负、文化情怀、个人志趣、政治立场。如邬庆时先生所说:"因先生之今名,屡见于雍正、乾隆时之上谕及奏牍,为清帝所深恶痛绝。又知先生为必传之人,而其诗文又为必传之诗文,虽触时忌,仍不能不载。为畏时远害起见,故不直书其今名,而以他名代之。甚或如刻本《  相似文献   

16.
1988年4月19日在北京大学燕东园,我们拜访了周一良教授。整整一个上午,先生向我们谈了他治学的经历、治史的感受,也谈到对当前史学界状况的看法。解放前,周一良先生研究的主要领域是魏晋南北朝史。解放后,先生治史的重点看来是有所转移,转移到中外关系史、亚洲史上面来了。十年动乱以后,他一方面“整理旧业”,  相似文献   

17.
汪东林 《炎黄春秋》2001,(10):22-25
梁漱溟先生生于1893年,病逝于1988年,以其95岁的高龄经历了56年的旧中国和39年的新中国。对于他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早期43年的经历,1988年7月梁漱溟病故时由新华社发布、《人民日报》全文刊登的《梁漱溟生平》中有这样一段评价:“出生于中日甲午战争前一年的梁漱溟先生,与同时代的志士仁人一样,为民族独立、为国家富强积极追求探索。他曾醉心于西方政治制度在中国的实现,先赞成‘君主立宪’,随后又加入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后来他转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改造旧中国,建设新中国的‘路向’。  相似文献   

18.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人生得一忘年交,足足矣!李蓼源先生古稀,长我二十有余,交往又甚深,自然算得上忘年交.可以说,这许多年来,受先生的教诲,其收益全在我的长进之中.结识先生,说不上偶然,因为他就住在我父亲的楼上,父亲有惺惺惜惺惺癖好,常由衷赏识他的同僚蓼源先生.我就是从父亲那里知晓先生传奇式经历的,也是从父亲那里了解到父亲为先生入党之事招致非议.我向来求知若渴,说不上在哪个时辰,悄然拉开了与先生交往的序幕.  相似文献   

19.
<正>在众多的收藏家中,福建厦门的陈安辉先生是一个既普通又特殊的一位。说他普通,是因为从他敦厚的外表、质朴的衣着,很难将他和有着多年的收藏经历、丰富藏品的收藏家联系在一起;说他特殊,是因为他有着一颗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心以及他对收藏的那份执著。论生活,作为企业家的陈安辉先生有着富足的生活,完全可以尽享生活,但他没有选择安逸,而是"自讨苦吃"。有时为了求证一件瓷器的真赝,不辞劳苦地奔波于各地。当被问到为何时,陈先生只是憨憨地一笑说:"为了心中的那份执著。"  相似文献   

20.
梅贻琦先生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颇有声望的教育家。从1931年起,他执掌清华大学校篆达18年之久,其经历几乎与这所驰名中外的高等学府在解放前的历史相始终。然而,多年来对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