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1979年7月,扬州博物馆在市西郊双桥村征集到一件唐代三彩小执壶(见图)。三彩执壶高10、足径3.6厘米。鸟形口,短流,束颈,双鸟尾状柄与口部连接,鼓腹,饼形足外撇。颈上端施桔黄色单色釉,腹部施黄、蓝、绿三色釉。腹下无釉处露白色化妆土,胎色白中泛红。这件三彩执壶无论从造型、色彩和施釉  相似文献   

2.
临潼出土的几件铜器近年临潼出土了几件铜器,现简介如下。铜蒜头壶1990年5月出于韩峪乡刘庄砖瓦厂一座战国晚期墓中,取土时墓葬已破坏。此壶颈细长向下弯曲,扁鼓腹,留足外撇。蒜头形盖六瓣,上有桥形纽。颈梢部亦有六瓣蒜头形。通高32、口径2·8、腹径18....  相似文献   

3.
1975~1978年,江苏省扬州地区陆续出土了一批瓷器,其中1件青釉蓝彩执壶较为精美,现介绍如下。此壶平口,口沿外撇,粗长颈,筒形腹,平底。八角形短流,把手上接颈下连腹。胎  相似文献   

4.
1984年夏,江阴县璜土乡姬墩山出土了一只较为完整的隋唐时代的釉陶壶.壶颈上部似纺轮形,小口细长颈,口沿下部有一圈凹弦纹,颈的上半部似纺轮状突出,肩上有一个小盘口壶,腹部呈圆鼓状,喇叭口状圈足,除腹下部和圈足以外,周身呈米黄釉色.通高26.7、口径1.9、细颈长16.7、腹径13厘米,圈足高2.6厘米,圈足底径7.7厘米.  相似文献   

5.
陈尽忠  李萍 《文物》2012,(3):59
20世纪50年代,在郑州出土了一批唐代文物,其中有一件白瓷执壶,其倒置注酒(水)的设计,在迄今发现的古代生活用器中十分罕见。此执壶现藏于郑州博物馆,高16.4、腹径10.2、底径6.8、内管高9厘米。圆纽伞状盖与壶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正定县文物保管所收藏的古代瓷器中,有2件精美的唐代执壶,其造型规矩、做工精良、装饰独特,对研究陶瓷发展史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此2件壶均由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定为一级文物。 1.结带柄白瓷执壶 1979年12月出土于正定县郭家庄村。高18.9、口径7、底径6.2、腹径11.4厘米。  相似文献   

7.
1989年5月3日,德兴铜矿附近的潭埠桥葡萄坞砖窑厂在取土时发现一些陶器和陶片。随即由文物保护通讯员将其送到市博物馆收藏。现将出土的完整器物介绍如下:印纹硬陶长流1件。通高24.5、底径10、腹径15.8、流长8.5厘米。器身作壶形状,口部为上翘的管状长流。壶顶为桃形开口,甚大。一侧饰三小泥目状突圆钉。壶顶高且直,肩甚广。扁球形圆腹鼓出。腹下部内收似高圈足,但实为平底贴地,外撇,边沿翘起。颈腹间按一宽带状把,已残缺。颈下部饰三道凸弦纹,腹部拍印密集交错双线菱形凸圆钉纹。印纹清晰,胎质坚硬,器壁较薄,呈灰黄色。器…  相似文献   

8.
1956年,湖南省博物馆从常德收集的一批瓷器中有一件元代青花人物故事玉壶春瓶,引人注目。国内保存的元代青花瓷器为数不多,这种绘人物故事的玉壶春瓶更是少见。这件玉壶春瓶是与两件元代青花双鱼大盘同时从常德收集来的。从其圈足内保存的泥锈来看,应当是出土物,而非传世品。瓶的造型优美,口外敞,颈细长,腹椭圆,圈足。口沿内画九朵如意头云纹,圈足上画卷枝纹。颈腹部的主要花纹为人物故事。瓶高30、口径8.4、腹径15厘米,口部胎厚0.2厘米。  相似文献   

9.
新年伊始,有幸在朋友家观赏到一件元青花四系扁壶,令人过目难忘。经朋友同意,愿将此壶介绍给读者朋友们共赏。此壶高39.5、宽29.5、厚9.8厘米。唇口短颈,壶身呈扁长方形,下部微内收。胎釉白润,通体青花装饰。壶腹前后两面分别绘凤凰瑞兽穿缠枝莲花纹与雌雄孔雀穿缠枝牡丹纹(图1、图2);壶两侧各在单线长方框内绘一串枝菊花,上饰三道弯如意纹(图3);颈部绘折枝菊纹。肩部四角圆弧,两侧各饰二条螭龙为系(图4)。平底椭圆形浅凹足,露胎砂底(图5)。整体装饰疏密有致,纹样绘画精细之极,青花色泽浓艳明快。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武城县文化馆藏有一件彩斑玉壶春瓶。瓶通高32.5、口径7、腹径17、底径9厘米。喇叭口,细长颈,颈以下渐广,圆腹,圈足微外撇。胎质细而坚,白中泛黄。外施黑褐釉至下腹部。釉面上有不规则的横排红褐色斑点,斑点外晕呈黄褐及青蓝色,大小、形状各异,显得自然、谐调(图一)。  相似文献   

11.
凤翔县博物馆藏有一件青花釉里红倒灌壶(封二)。其形状如桃,扁腹,前有流,后有(扳金),底附圈足。此壶设计匠心别具,上部无口,底部有圆孔,孔上通有一管状芯子,注水时将壶倒置,水由孔灌入,水沿芯子流向腹内,立置时水并不会流出。通体淡蓝釉,顶部堆贴花纹。在(扳金)上部和近流处堆贴出桃叶纹,施以青花釉。近流处的桃叶纹与流相连一起,既给桃叶增加了动感,显得生动有趣,又起到了加固壶流的作用。在“桃尖”部位,点出一块釉里红斑,真是恰到好处,奇妙至极。此壶高13.5、腹径11.5×8.3、圈足径8.2厘米。其时代为明代晚期。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六年三月十三日,蓝田县城关镇东关村农民郑新强,在取城墙土时发现青铜簋一件,当即送交县文管会收藏。这件青铜簋,通高24厘米,口径19.5厘米,腹深10.5厘米,圈足高9厘米,重1.7公斤。兽首耳,耳下有长方珥,颈腹外部饰饕餮纹,圈足饰夔龙纹。器物完整,纹饰精美,式样庄重古朴。此簋之纹饰、体形,与宝鸡市渭滨区文化馆收藏的两件西周早期青铜簋基本相同(《陕西出土商周青铜器·四》第十九、二十页)。宝鸡出土的这两件器物,一件腹颈高圈足均为饕餮纹,一件腹胫与圈足全为夔龙纹,而这两件青铜簋颈腹外部为饕餮纹,  相似文献   

13.
<正> 1979年春,迁安县上芦村农民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一批白釉瓷器。这批瓷器出自一长方形的墓葬内。现将其中较为重要的几件介绍如下: 鸡冠壶:2件,口部圆形,唇端外卷附在一侧,另一侧有两个带孔的扁耳;腹扁,上薄下厚,中间刻对称的卷草纹;圈足圆形不施釉;灰白胎,器表施浅绿色釉,有小开片。通高21、最大宽度13、底径13.5厘米。(图一)  相似文献   

14.
固始侯古堆出土青铜器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10月,在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委员们对河南省一级文物的确认过程中,河南博物院收藏的一件个头不大、体呈黑褐色的小铜壶被确认为一级文物,它就是1978年固始侯古堆1号墓出土的鸟兽纹三足带盖铜壶。(封二) 这件铜壶通高18.5厘米,口径7.5厘米,腹径16.8厘米。壶上承盖,盖微隆起,中部有一个半环形钮,内套活环为抓手;器身口小,直颈且长,平肩,肩上铸两个半环形耳,扁鼓腹,圜底,下有三条矮状蹄足。颈与腹部以阴刻线纹流畅地饰出两两相对、昂首张口的兽纹和变形夸张的带翼鸟纹,与盖顶的涡纹、肩部和盖…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安陆县文化馆,1981年10月征集到一件唐代双耳葡萄铜壶(见图)。壶重22斤,扁腹,直口,圈足,通高34厘米,口沿最大径17、最小径13、厚1厘米,腹部最大径23、最小径18厘米,圈足最大径17、最小径13.5、高4厘米。肩部双耳作葡萄根状,腹部四周浮雕盘藤,藤上有三十六片叶和十二串葡萄。耳边的茎、叶均镂空。整个器物厚重,造型别致。这件铜壶是该  相似文献   

16.
战国铜扁壶     
1983年,甘肃庆阳地区博物馆征集到一件铜扁壶。壶侈口,短颈,双肩各有一兽面铺首,扁圆形腹,长方形圈足,足底稍外撇。口沿下饰蟠螭纹,腹部由双线条组成"田"字形,双线内填蟠螭纹,"田"字格中填蟠虺纹。口径10、通高30厘米(图一、二、三)。从形制、纹饰分析,此壶应为战国遗物。  相似文献   

17.
太原电解铜厂和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相配合,从废铜中检选到一件錍。此器形制似壶,敞口,短颈,双环耳,鼓腹扁圆,平底,圈足。通高31.5、内深29、口径11.4、底径15.5厘米,腹径长26、短18厘米。腹饰绹索纹,底饰十字纹。颈部刻有篆书铭文一行六字:"土匀容四斗錍"(图一、二)。  相似文献   

18.
1983年3月,寿县东津乡两农民在长沟东坡发现铜方壶两件。两器侧身横置,同向并列,口东底西,距地表深1米左右。两器均为方口,长颈,腹略圆,方座。颈上对称置两兽形衔环耳,其中一件残一耳。器颈、肩、腹、胫、座上均饰较细密的蟠螭纹等纹饰。两器尺寸相同,高至口64.5、口边长20.4、腹围104、腹深54.7、座边长24.3、兽耳长35厘米(图一、二)。此两件方壶与1955年蔡昭侯墓出土铜方壶的造型、纹饰相似,但作工粗糙,兽形耳上无兽面纹饰,环是挂在兽耳的前腿上。估  相似文献   

19.
国宝档案     
《文史月刊》2011,(11):81
战国龙耳虎足方壶,通高79.2厘米,口径18.6~22.7厘米。腹径35~36.2厘米,盖冠高9.3厘米。盖冠顶外径26.4~33.1厘米,重26.5公斤。壶上有冠,中空,四壁镂出蟠虺纹。壶冠下沿四边各有兽首边4个,使壶冠不易脱落,侈口,弧颈,颈侧有双龙环耳,垂腹,长方形圈足,圈足下有双虎承  相似文献   

20.
《文物》1960,(2)
I.彩陶壶左:逦高12、H侄8.7、愎侄13厘米 右:迎商17、『:]往7、唆催12.5哑米2.杠陶营·J髟器通f岛22.6、足扁8.2厘米3.坟陶!,!通J岛13.8、LJ经9世米4.彩陶岙通商13、口徭8.5、唆缁16.8厘米5.彩陶措壶 通南17.2、口件7.2、JIi』碟9.6厘水6.彩陶壶通高14、口徭7.6、腹缳12.8厘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