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承 《南京史志》2010,(4):32-33
转眼间,我在三尺讲台上耕耘已是第六个年头了!在这六年中,我流过泪,流过汗,但也感动着,成长着!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学生,我始终坚持一点:用心和学生交流,用爱“浇灌”这些祖国明天的花朵!  相似文献   

2.
董战利 《神州》2013,(19):37-37
我是一名普通的乡村女教师,在三尺讲台上已辛勤耕耘了八年。自从站在讲台的第一天起,我就梦想着要做一个好老师,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栋梁之才。我从开始一直担任班主任到现在,回想过去的八年,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辛酸的泪水,更有许多说不出的苦楚。  相似文献   

3.
高仙梅 《神州》2012,(15):113-113
教育不是压抑人,而是发展人;不是让学生死守着三尺讲台,而是走进丰富多彩的生活;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因感悟生活产生自己的思考。体验才是真正的学习,深刻的学习。  相似文献   

4.
邵先凡 《神州》2012,(16):13-13
三尺讲台挥洒青春激情,平凡岗位演绎人生精彩。也许有人因为教师职业的平凡而感到平淡,也许有人因为教师工作太过琐碎而冲淡了教师职业的神圣荣耀。站在这山看那山高,也许是有些人前进的动力,但是干一行爱一行,更能把自己干成别人羡慕的风景。像我,心装教书育人的责任,几十年兢兢业业如~日,站稳三尺讲台,同样把自己的人生演绎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5.
李小琼 《神州》2011,(7S):113-113
刚上学时,我就告诉父母,毕业后想做一名老师。大学毕业后,我最终将人生的支点定格子“三尺讲台”,来到了离家六十余公里的伏虎小学。当我把参加教育工作的好消息告诉分享时,得到的却是他们的责备,他们都笑我老土,特没出息。可我觉得,当老师,能使我的人生充实,能使我精神愉悦,更能使我感到高尚。因为这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相似文献   

6.
邙山秋风十年灯──河南情结之四文/栏目主持人:王纪安书是天堂,书也是炼狱;自古以来,多少人的命运,因书而沉浮。读书、写书、焚书、出书,因书引发的种种悲欢,是我在河南经历的另一个重要情结。1957年,我从上海复旦大学来到邮山,一床薄被,两套衣裤,行李十...  相似文献   

7.
李菊萍 《南京史志》2023,(18):78-79
<正>三尺讲台传诵上下五千年文明赞歌,一支粉笔谱写古往今来华夏篇章——这是教师光荣的使命。小时候遇到一位王老师,一个人教四个年级的语文。那时的教室是一排低矮的瓦房,地面是纯天然的黄土地,历经几代学子的踩踏已经被磨得平整光滑。桌椅是村民动手伐树、切板拼凑而成的,没有讲台,也没有电灯。那时的王老师年轻帅气,他给我们讲尧舜禹的故事,讲历代王朝的故事。那时的我觉得王老师就是一本会说话的书,  相似文献   

8.
赵丽丽 《神州》2020,(4):130-130
1997年7月,带着青春的无限激情,满怀对教育事业的真诚,我踏入了三尺讲台,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二十二年执教生涯,至今连十四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我真心地感受到了与学生朝夕相处的那种充实与幸福,我带过的每一届都是我的家人,即便是毕业多年,还有好多学生依然坚持着在每年的教师节、节假日来看望我,我的身边永远不仅仅有亲人还有我的学生!  相似文献   

9.
王忠文 《南京史志》2023,(35):13-14
<正>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从教30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把做好教育教学本职工作作为一种基本追求,对教育的热情和责任感始终伴随着我,促使我努力帮助学生成长,帮助他们筑梦逐梦圆梦,提升自我。临渊履冰,心似磐石无转移三尺讲台,一方热土,持守初心,勇担使命。回望30多年的从教生涯,最令我难以忘怀的,一定是2023届高三新学期开始的那段时光。那是一段极为特殊的经历,  相似文献   

10.
贾忠华 《神州》2011,(3):144-144
自从踏上这神圣的三尺讲台,一直在深深思索:在教育这条漫漫长路上。我们奋力前行,偶尔停下来回头看看想想,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做的事是否有意义呢?冯恩洪校长的报告触动了我的心灵,我为自己的不足感到不安,为自己的肤浅感到羞愧,守住心灵里的那一片净土,平凡事业,用心对待,收获那一份份感动和快乐!努力做到给有差异的学生合适的教育,生命因讲台而精彩。  相似文献   

11.
<正>2001年9月,我第一次离开白山黑水的故土,只身一人踏上远赴大江大湖的旅途。二十多年,我在这里读书、在这里工作,在这里创业。忘不了桂子山上的谆谆教诲,忘不了大花岭上的三尺讲台,忘不了长江网的通宵灯火,更忘不了百步亭十年历练。走遍整个武汉,领略着老汉口的历史风情,见证着大光谷的日新月异,江城不再分南北,他乡早已成故乡,大武汉让我们不负年华……  相似文献   

12.
张霞 《南京史志》2023,(42):78-79
<正>我有幸跟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四颗糖”结下不解之缘。“四颗糖”不仅助推我走上了三尺讲台,更启迪着我甜蜜的教书育人的园丁工作。那是2003年7月,我参加姜堰区教育局的教师招聘考试。笔试就是根据先生四颗糖的故事,写一篇作文。一天,先生在教育一个用砖头砸同学的男生,当场奖励了他四颗糖。第一颗糖奖励他先到办公室,守时,守信。信为万事之本嘛!  相似文献   

13.
陆仁翔 《神州》2012,(7):62-62
我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至今已有十多个年头。教学期间遇到过不少问题,也存在许多困惑。对于语文科的教学,我经历了一个由模糊到明确的过程。刚走上三尺讲台,我曾经把大量精力放在研究教材、教法上,放在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上,因为我最关注的是学科能力。然而,《我的老师》一文的两种教法所带来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对我的触动很大。  相似文献   

14.
衣履闲话河南情结之五文/叶文玲人上了年纪就喜欢怀旧。而今回忆在河南的24年岁月,除了忘不了的人事,除了日日少不了的吃喝,引得我有滋味万千的感喟外,日日要穿的衣衫鞋袜,也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话题的由来,缘于不久前一位已在北京工作多年的河南学生来访。他在...  相似文献   

15.
朱小梅 《南京史志》2023,(42):10-12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今年教师节,更是强调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作为青年教师的我,深感责任重大,决心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坚守三尺讲台,锤炼扎实本领,潜心教书育人,奏响教育强市的新时代青春之歌。一、坚持师者仁心,将无私的爱奉献给学生  相似文献   

16.
唐银春 《南京史志》2022,(32):11-13
<正>1993年8月,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踏上了三尺讲台,从此,我成了一名班主任。29年来我一直坚守在教育教学一线,虽然辛苦,但更感幸福。回顾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没有轰轰烈烈的先进事迹,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有的只是对教育事业的切切痴心,对学生的涓涓爱心。一、德育为先,以身作则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始终坚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原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带头做到。我任教的大部分是第一学段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向师性很强。  相似文献   

17.
滋味万千──河南情结之三文/叶文玲不久前,从一则荧屏短波中看见,其大学食堂的泔水桶中,有白花花的米饭、各种各样的剩菜、只啃过一口半口的白馍……报道者自有当场评说。说实在,每每看到这种镜头,心中总很不是滋味。一边看一边就想:他们没过过那个年代。没来及买...  相似文献   

18.
孙桂清 《南京史志》2022,(32):16-18
<正>作为一名普通的初中数学老师、一所乡村学校的校长,这次能被评为泰州市首批特级校长,我深感荣幸。从教以来,我一直有个小目标:做一名受人欢迎的好教师、好校长,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学生。一、初心不改,扎根农村三十载我1993年师范毕业,被分配到一所偏远的农村初中,成了一名教师。从小我就觉得,教师是神圣的职业,三尺讲台是最美的舞台。我热爱教育工作,喜欢当老师,但当我真正成为老师后才发现,教师的工作烦琐而辛苦。  相似文献   

19.
一篮红樱桃──-河南情结之三文/叶鹏浩劫过后,1978年4月,我奉调来到了洛阳师专(当时为洛阳师范)教书。一天,时近中午,学生传话有人找我。我迎上前去,见一位老汉长髯飘胸,银丝闪烁,年逾七旬,笑容灿然。他右手拄一支竹节手杖,左臂挎一篮绿叶覆盖的樱桃。...  相似文献   

20.
黄彦宾 《神州》2012,(16):225-225
众所周知仰仗电视传媒的巨大优势,凭着自身独特的说史风格,易中天、纪连海两位先生走上央视“百家讲坛”之后一讲成名、人气迅速飙升。究其走红的原因,我想主要在于他们开创了“机智幽默,妙趣横生,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声情并茂,激情四射,条理清晰,思维缜密,论从史出,推断严谨……”的“说史”新方式,使精英文化大众化,从而为百姓喜闻乐见。难道“三尺讲台”就不能成为“百家讲坛”吗?如何把“百家讲坛”搬进中学历史课堂,让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学也“活”起来、“火”起来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