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半生徘徊于学术与政治之间,本可以创立自己的哲学体系,也可以成为政治领袖,但最终两者都没有结果.他参与筹建了中国共产党,中途退出后仍与之合作;但当中国共产党即将在内战中获胜时,他又呼吁和平.为此,他在新中国成立后坐了20年冷板凳,晚年才成为“出土文物”——他就是先父章乃器的老友张申府先生.  相似文献   

2.
汪曾祺的文字是温暖的,这种温暖源于他生活中的诗意哲学. 以苦作乐的哲学.汪曾祺的一生有许多不幸,这些不幸在他看来都充满诗意.他打成右派后,在昆明纱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呆了四年,前两年扛过八十公斤重的麻袋粮,干得最多的是喷“波尔多液”农药.后两年是在研究所打杂,主要是与马铃薯打交道,画《中国马铃薯图谱》,还写了许多与马铃薯有关的文章,俨然一个研究马铃薯的专家,过年时还带着自己种的马铃薯回家,与家人共尝.那四年,他与当地的人非常亲近,相处很好.他认为,在纱岭子这几年,对他确立今后的生活态度和写作态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汪老的人生平淡、传奇而又充满诗意,在这充以苦作乐的诗意人生中,他写下了许多充满诗意的文章.  相似文献   

3.
马永祥 《文史精华》2008,(Z1):29-34
乔明礼在河北省有一定的影响,他于保定军校毕业后,先后在北洋军和国民党部队中任职30余年,曾任团长、副旅长、副师长、副军长、河北民军总指挥等职.他的一生是复杂的一生,有其光荣的一面,也有不光彩的一面.纵观其全部历史,就其功过来说,应该是功大于过.在抗日战争中,他率领河北民军打击日本侵略者,为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在国内解放战争初期,他弃暗投明,率部起义,任民主建国军第二军军长,成为在解放战争初期第一个起义的保定军校生.尔后他又为全国的解放和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50年代前期,我工作的单位来了一位年轻的同事小朱,他是省重点高中的毕业生,因为身体不太好,在当时体检不合格就不能报考高校的情况下,而被分配工作的.他与我朝夕相处、亲如兄弟.又因我的年纪比他大,故而他对我这个“老大哥”十分尊敬.在言谈之中,他知道了我是一个影剧爱好者,特别是京剧.又在闲聊时,他说王玉珍是他嫂嫂的胞妹,他们朱、王二家合住在汉口大夹街53号,有他和他的哥嫂,有王玉珍和她的父母亲,由玉珍的母亲主持家务.那时的玉珍还是一位群众艺术馆的干部,一位业余的歌唱演员.小朱向我介绍了玉珍的情况,也向玉珍说到了我.我与小朱共事一年后,他的身体健壮了,后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他赴沪之前向我说,一定要让玉珍与我见见面.这时的王玉珍已是主演歌剧《洪湖赤卫队》中的主角韩英的著名歌剧演员了.在此之前,王玉珍是湖北地方歌剧团的演员,演过《刘海砍樵》和《秋江》等剧.她主演《洪》剧时,湖北地方歌剧团则改为了  相似文献   

5.
邹韬奋(1895—1944)是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也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他毕生从事新闻出版事业,办过《生活》、《大众生活》、《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抗战三日刊》、《全民抗战》等报刊,并创办了生活书店.在他生命的后20多年中,他为救国运动,为民主政治,为文化事业,奋斗不息,虽坐监流亡,决不改变主张.他在1944年6月2日口述的遗嘱中写到:“我死后……骨灰尽可能带往延安,请中国共产党严格审查我一生奋斗历史,如其合格,请追认入党.”他于同年7月24日去世.9月28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致其家属的唁电中  相似文献   

6.
刘振修 《文史天地》2012,(11):20-24
他曾是孙中山的警卫,后又成为蒋介石"剿共"的干将;他既为蒋介石立下赫赫战功,又敢于和他唱对台戏;他在抗战中虽创下辉煌战绩,胜利后却被解除了兵权;在辽沈战役中他暗做"内应",配合了解放军的战略进攻,事后却成了中共公布的战犯;蒋介石下野后,他逃到香港隐居,1955年初却突然返回大陆……这就是国民党爱国将领卫立煌曲折而传奇的一生。  相似文献   

7.
黄禹康 《百年潮》2005,(7):33-36
翻开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的档案史册,曾载有他与校长张干的一段不愉快的往事.但在半个多世纪的交往中,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他的校长张干执著教育的精神给予了深情的关注,留下了一些许多人不知晓的轶闻.  相似文献   

8.
莫欣 《江淮文史》2021,(1):75-79
他是皖南的一位富家子弟,考取大学后投笔从戎,参加了新四军;抗战期间,他曾担任卧底,收集情报,为抗战胜利作出过特殊贡献;解放战争中,他曾策应大军渡江侦察,后又率沿江支队飞渡青弋江,歼灭负隅顽抗的敌军,解放泾县县城.他,就是日后被军内誉为"海军装备元老"之一的李友白.  相似文献   

9.
"1937 年12月12日,蒋介石为何在日军完全包围了南京的情况下,向南京卫戍部队的唐生智军发出了撤退命令?"这是笔者长年来的疑问.<蒋介石日记>是解开这一疑问必不可少的史料.笔者从<日记>中了解到,在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期,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充满了不信任感和戒备心理,那时他还在持续探索"中日和平"的可能性.蒋介石在<日记>中首次提及南京被日军占领的惨状是在日中"和谈"中断后的1938年1月22日,在那之后,他开始认真考虑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去墨西哥是受了一个人的影响.他说,他最爱的书是三毛的《万水千山走遍》,那是一本讲诉三毛在荷西过世之后独自来到拉丁美洲的故事.他叫高哥,Mars.因为喜爱,他在同我们长途旅行后独自来到墨西哥.我答应会来看他,于是,我带着这本书来到他所在的城市.  相似文献   

11.
史义银 《百年潮》2004,(5):76-80
1935年初,胡适赴香港大学领取他一生中的第一个名誉学位,开始了他第一次南游.他在香港停留了五天,在广州只逗留了两天半,在广西却滞留了14天之久,游历了许多他"多年想去而始终没有去成"的地方,胡适感到非常快慰.然而,胡适在获得鲜花和掌声的同时,还曾面临过恫吓和敌意.胡适北还后,据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成<南游杂忆>,并在<独立评论>以连载的形式刊发.同年10月,上海国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该文的单行本.  相似文献   

12.
克里斯托弗·斯科特·凯尔是美国得克萨斯州敖德萨市人.在他8岁时,作为教师的父亲就做出决定,要将儿子打造成一个天下无敌的狙击手,先是给他买了一支来复枪,之后又给他买了一支霰弹猎枪. 在父亲的精心指导下,凯尔的枪法日渐长进.高中毕业后在农场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他决定申请加入美国海军陆战队,以便更好地施展自己的射击才能.  相似文献   

13.
王文耀  王保春 《百年潮》2004,(12):44-48
1981年陈伯达假释之后,住在北京复兴医院治病.当时,陈的家已不存在.假释以后谁来安排他的生活,怎么联系,就成了问题.他的妻子在"文革"中闹离婚,被送往山东"疗养"去了;大儿子已经自杀身亡;次子先插队内蒙古,后去河北省当工人;女儿去南方当工人;小儿子由保姆领走了.公安机关在北京不知找何人与陈联系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4.
张伯苓(1876年-1951年),生于天津,是我国著名的爱国教育家、中国奥运先驱.他一生致力于教育救国,先后创立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子中学、南开小学和重庆南开中学;建国后把南开大学捐给国家.他一贯提倡学生德智体美并进发展,强调陶冶情操和道德修养.张伯苓是提倡戏剧美育的先驱,他的美育思想在实际工作中成绩显著对我们当今学校教育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达南 《百年潮》2002,(6):32-34
章汉夫,原名谢启泰,1905年10月24日生于江苏省武进县,出身书香门第.父亲谢仁冰是知名爱国民主人士,抗战时期在上海与中共地下组织有联系,曾被日寇逮捕.抗战胜利后,与马叙伦、王绍鏊一起创建了中国民主促进会.汉夫天资聪颖,早年人清华学校留美预备班,1926年官费去美留学,通过阅读马列经典著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7年经施混介绍参加了美共,任中国局小组书记(后转为中共党员).1928年7月,受美共派遣去苏联的中国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学名史东,先后在少共国际第五次大会、赤色职工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太平洋职工大会秘书处任中国代表团译员,随后任共产国际东方部研究员.1931年1月自莫斯科回国后,先在香港从事地下工作,任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长,用谢启泰原名.广东省委书记蔡和森被捕后,他担任代理省委书记.同年12月章汉夫在香港被捕,经父亲多方疏通营救,被押送出境.后他在上海接上组织关系,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干事、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等职.1933年5月,中共上海地下党遭受大破坏时再度被捕.经父亲设法,请邵力子救援,才被解往苏州反省院.父亲花了几十两黄金把他保出来,他却不顾家人劝告,于1935年到上海与党在上海的文化工作委员会(简称文委)负责人周扬、夏衍取得联系,为领导"文委"所属的各文化社团,扩大文化学术界的统一战线作出贡献.在苏州反省院时,他化名张平.他曾对父亲说:"你们譬如没有我这个儿子吧!"表达了他终生奉献给党和革命的坚强决心.  相似文献   

16.
布赖恩·帕尔默是加拿大新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杰出代表,在劳工史和社会史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劳工史研究中,他考察了加拿大工人阶级的兴起和再塑造.在社会史研究中,他从阶级对抗的角度,探讨了资本主义转型时期处于社会边缘的"另类"文化及其对主流社会和主流文化所进行的斗争.此外,他还批判了社会历史研究的语言学转向,捍卫了历史唯物主义在历史学科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17.
傅山(1607—1684)是明清之际同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等人齐名的重要启蒙思想家之一.他在政治上不与清朝合作,明亡以后,穿朱衣住在土穴中,侍奉母亲.康熙中清廷举博学鸿词,他被迫到了北京,却以死拒绝应试.虽特授中书舍人,也托老病辞归,表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在哲学上,自称为道家,说:“老夫学老庄者也,于世间诸仁义事实薄道之,即强言之,亦不能工.”(《霜红龛集》卷17《书张维遇志状后》)说明他不屑于称颂儒家的“仁义”,并公开以“异端”自命.在学术上,他博通经史诸子和佛道诸学,兼工诗文、书画,并精医学.但他和王、顾、黄不同之处在于重视研究诸子之学,甚至用佛学解释《庄子》,用训诂诠注《墨子》和《公孙龙子》等,时有新见.开创清朝研究诸子学的新风,目的在于抬高诸子,使之和儒家经典处于平等地位,使“经子不分”,打破儒家的正统观念,从而反对宋明理学.他批判道学家为“奴儒”、“风痹死尸”,说宋明人不从事研究,他们注经的态度和方法“只在注脚中讨分晓,此之谓钻故纸,此之谓蠹鱼.”他这些观点明确地体现在论“子贡一出而存鲁,乱齐,强晋,破吴而霸越.”(《霸红龛集》卷40)篇中.  相似文献   

18.
黄恒美 《百年潮》2009,(12):38-40
胡耀邦同志离开我们整整20年了,然而,他的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1975年我在中央读书班(地点在原中共中央党校院内)学习的时候,与他同班,从而相识、相知.此后和他有过不少接触,受过他的教导.他逝世后,我时常想写点回忆片段,以寄托怀念之情,但由于工作繁忙,一直未能如愿.如今我已从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兰州军区空军司令员职位离休在家,多有闲暇,往事再现心头,因此萌生写点东西的念头,以了心愿.  相似文献   

19.
抗战前期黄炎培在国民参政会调解国共争端的努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爆发后,国共虽实现了合作,但矛盾冲突却不断.国民参政会成立后,黄炎培以其为依托,对国共争端进行了调解.黄炎培等中间派参政员在抗战前期的努力虽未能消除国共的根本分歧,但缓冲了国共冲突,维持了合作抗日的大局.在此过程中,黄炎培作为中间派的代表人物,开始对国民党的民主化抱有期望,但随着国民党政府的倒行逆施,他越来越增加了对共产党的同情和合作.  相似文献   

20.
戚其章 《百年潮》2005,(5):74-78
编者按:丁汝昌,清海军将领.甲午(1894年)战争中,他率领北洋舰队在黄海与日舰大战,重创日军旗舰.次年,在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再次与日舰作战,击沉敌舰艇七艘,后因兵败势孤,服毒自杀,本文作者是我国甲午战争史著名专家,文中记述了他亲身调查丁汝昌身世的经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