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散木 《文史精华》2009,(3):49-54
大众热读《大众哲学》 艾思奇(1910-1966),原名李生萱,云南腾冲人。 艾思奇的父亲李日垓是一个激进民主主义思想的学者。还曾是蔡锷的一位幕僚,担任过云南省民政厅长等职:其兄长李生庄则是五四时期云南新文化运动的传播者之一,曾任《腾越日报》社长,创立有省立腾越简易师范学校,并著有《云南边区问题》等。在这种家庭的熏陶下,艾思奇很早就接触到新思想新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1964年上半年,我作为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到河北省抚宁县参加了正在全国开展的“四清”运动。40多年过去了,“四清”工作的一幕幕至今仍萦绕心头。40年后说“四清”“四清”是简而统而言之,其所含全部内容是城市“五反”(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亦称“新五反运动”)和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这是我国于1963年初至1966年“文革”前开展的一场影响很大的政治运动,已写入了1981年6月27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四清”的提出,源于“阶级斗争”深化的…  相似文献   

3.
父亲的译著和革命活动我的父亲董秋斯是个革命者。他早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的时候,就参加了五四运动。1921年他考入燕京大学。在燕京大学学习期间,父亲和刘谦初、张采真(后二人均为革命烈士)合编《燕大周刊》,发表过不少倡导文学革命的文章。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父亲和刘谦初迅即投入这一运动,并成为燕大学生运动的负责人。1926年,父亲参加了“三·一八”爱国运动,随同燕大的学生队伍去段祺瑞的执政府请愿,反动军阀蓄意屠杀爱国革命群众,当场打死几十人,他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幸免于难。经过这次血的教训,他坚定地相信只有共产党才能引导…  相似文献   

4.
抑孙袒陈1922年5月7日,胡适等创办《努力周报》,这是他放言政治,纵论时事的园地。他的“好人政府”和“贤人政治”的主张,便是由《努力周报》传播出去的。五四运动时,直系军阀吴佩孚反对安福系,支持学生运动。直奉战争中,吴佩孚又把张作霖赶出关外,其虚假的政治作秀,很得知识分  相似文献   

5.
我的姑父段德昌1904年8月19日出生在湖南南县九都镇九屋场。中学时,他与南县、华容一带在长沙求学的刘革非、彭定、朱登瀛、欧阳悟等革命青年组织过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接触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新青年》、《劳动者》等革命刊物,从那时起,他就立志一辈子要献身中国革命事业。1925年段德昌经陈琳、冯希濂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由曾习孔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他还经毛泽东介绍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1926年他由周恩来推荐进入中央政治学习讲习班学习。1927年8月他参加了周恩来、朱德、贺龙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段德昌受中  相似文献   

6.
史纪言(1910—1983)字左卿,黎城县东阳关人.他少时聪明多智,胆识过人,喜爱读书,青年时学习勤奋.1925年考入省立四师(长治师范),与同班赵树理结成好友,读了许多进步书籍.1932年考入山西教育学院,课余为《党讯报》编稿,提倡白话文,推广文学大众化通俗化,运用鲁迅左联笔法,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思想.1936年夏,他大学毕业后,上党乡村师范董事会派他和王中青到长治北寨村接管上党乡村师范学校.乡师董事会委任史纪言为校长,王中青为教导主任.史纪言来到乡村师范后,投身教育,积极工作,做了如下几件大得人心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一)先生字瑞臣,云南省丽江县人,纳西族,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正月十八日诞生。1922年夏,先生毕业于旧制中学,乃外出远游,1922年4月到北京,1924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预科,以品学兼优见重于师友,被推举为校学生会干事。先生从中国共产党主办的《响导》周刊上接受民主革命思想,以“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相号召,积极投入反帝爱国的学生运动,后被选为北京市学生联合会干事和全国学生总会干事,参加了纪念“五四”运动五周年在天安门示威游行的组织工作。1925年加入旅京云南学生的进步组织“新滇社”,并主办《云南》周刊,积极鼓动革命。  相似文献   

8.
白少帆 《百年潮》2001,(2):75-77
1924年9月,正在北京求学、经受五四运动洗礼的张我军寄来《致台湾青年的一封信》,发表在《台湾民报》2卷7期上。他指出世界各地“新道德、新思想、新制度的萌芽”,呼吁台湾青年以“团结、毅力、牺牲”为武器,改造台湾的旧道德、旧文化与旧制度,“与其要坐而待毙,不若死于改造运动”。同年11月,张我军在《台湾民报》2卷24期上又发表了《糟糕的台湾文学界》。一方面,他介绍了世界文学的发展趋势,日本文坛与中国文坛的革新,呼吁台湾文坛能借鉴祖国、日本文学改革的经验,把台湾“陈腐颓丧的文学界洗刷一新”;另一方面针对台湾文坛击钵吟,指出:“台湾的一班文士都恋着垄地的骷髅,情愿做个守墓之犬,在那里  相似文献   

9.
青年张闻天的一段人生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张闻天张闻天是1919年秋离开南京河海水利工程学校的,到1922年夏近三年时间,是他在“五四”觉醒的基础上对人生道路和社会改造途径的进一步的探索期,也是他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期。这三年内他去过一趟日本,在那里自学了半年,出国前他和沈泽民(茅盾之弟)一起在上海承担少年中国学会所办刊物《少年世界》的编务工作,回国后不久担任了中华书局“新文化丛书”的编辑,三年过程中他不断在报刊上发表译著,生活来源起初全都靠稿费、翻译费,直至1921年夏被聘为中华书局编辑才有了固定收入,月薪60元。这一时期他在接触新思想传播新文化过程中对有…  相似文献   

10.
在贵州近现代教育史上,陈廷纲是一位不应被埋没的人物。陈廷纲生于灾难深重的清末,风华正茂的青年时期和精力旺盛的中年时期都是在民国年间度过,晚年欣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盛世。他一生经历曲折,但盖棺定论,他执鞭教坛是良师,振兴、改革贵州教育是儒吏,矢志“以教兴黔”堪称楷模。多年从教死而后已陈廷纲(1895~1978年),字公亮,贵州省贵阳人。早年就读于贵阳时敏小学,毕业于省立模范中学第二期,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北平高等师范学校(今北京师范大学前身),1919年毕业于该校物理化学系。陈廷纲是民国初年在省外求学回黔最早的贵州大学生之一,亦是把从教当成终身职业的高学历贵州人之一。陈廷纲一生活了84岁,经历复杂,投身过政界,兴办过实业,手执过教鞭,出巅谷底,浮沉起伏,阅历丰富。以投身政界言,他在大学毕业前夕,参加过“五四”运动,曾被军阀逮捕关押;北伐时,参加过国民革命军,任过蒋介石司令部南昌行营秘书、代理机要科长,南京政府成立后,任军事委员会特别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秘书兼机要科长,全国编遣会议秘书,交通部秘书;在贵州,他出任过省教育厅厅长、赤水县县长。以兴办实业言,他应同学之邀约,先后在资源委员会与四川省政府合办的江北、犍...  相似文献   

11.
傅斯年(1896—1950年)山东聊城人,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颇具影响的人物。对其整个一生的功过是非,难以在有限的篇幅内作出全面评价,本文仅就他在“五四”时期的思想、活动,试作分析。一“五四”运动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这一时期,由于国内外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因而我国的思想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以1915年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新文化运动。正是在这种新思想的影响和激荡下,1918年11月,北京大学文科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人邀集了部分进步同学,创办了新潮社,出版了《新潮》月刊。  相似文献   

12.
<正>郝效儒(1901—1942),字孺筠,山西省武乡县马牧村人。省立第八中学毕业。1925年考入山西省立教育学院,成绩优异,得到该院院长郭象升的赏识和鼓励。1929年毕业后,到省立第四中学(现长治二中前身)任教,投身教育事业。思想激进,倾向革命。阅读进步书报,以笔名“郝不顽”著文,抨击封建“经学”,提倡白话文,为改进文科教学竭尽全力,成为该校进步青年的启蒙者。不少学生在他的影响下,开始从事革命活动。  相似文献   

13.
忆女中豪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浦熙修诞辰90周年,逝世30周年。作为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她成名于宣传和平民主、反对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斗争中。1949年,她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毛泽东曾称她是“坐过班房的记者”。1957年,她被错划为右派,饱受政治迫害之苦。1959年底,身处逆境的浦熙修转入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工作,这也正是我们《纵横》全体同仁仍在继续努力的一项大有可为的事业。特发表浦熙修之女袁冬林《浦熙修当“旧闻记者”的岁月》和孙稚如的《忆女中豪杰浦熙修》,以表达我们对这位文史资料工作拓荒者深深的追念之情。  相似文献   

14.
丁群 《文史精华》2002,(12):4-7
●朱镕基总理1947年夏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在校期间,他既是进步学生运动的骨干,也是学习尖子。北平解放前夕,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新青联”,共和国成立当月,他即申请加入了共产党,甫以高票当选为清华大学学生会主席。几十年来,他虽经磨难仍自强不息,身居高位更严于律己,其高风亮节,令人景仰。请读本刊特稿《访朱镕基的两位入党介绍人》。  相似文献   

15.
196 5年 1 1月 1 0日 ,姚文元在《文汇报》上发表了《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点燃了“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彭真以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的坦荡襟怀和超人胆略 ,反对和抵制“政治要害说” ,试图正确引导这场讨论 ,把这场批判限制在学术讨论的范围 ,反对和抵制政治上置人于死地的无限上纲。为了阻止社会动乱的产生 ,他主持制定了《二月提纲》 ,力图把运动置于中共中央的领导之下。这场抗争是彭真等共产党人精神境界和领导艺术的充分展示  相似文献   

16.
1977年—1982年,我先后任中央党校校刊编辑室副主任、理论研究室副主任,在胡耀邦同志领导下,分管《理论动态》的工作,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情况比较熟悉。下面就我在理研室和《理论动态》工作中所接触到的一些情况做一些简要的回顾。邓小平打破“两个凡是”禁锢,胡耀邦站在思想解放最前列早在1977年4月,邓小平就针对“两个凡是”,提出“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点燃了思想解放运动的火炬。后来他又多次表明反对“两个凡是”的立场和态度。1978年5月,当胡耀邦和《理论动态》开展真理标准讨论面临着…  相似文献   

17.
陕北冤案     
谈金铠 《文史天地》2008,(10):51-53
王实味(1906—1947),本名王诗薇,王实味是他常用的笔名,还用过叔翰、实微、诗味等笔名,河南潢川人。1925年9月考入北大文科预科。他积极参加政治运动,于1926年加入中同共产党。翌年,因与党支部书记同时爱上一位女同学,而受到支书的指责,负气不再参加组织生活,而脱党。  相似文献   

18.
李良玉 《百年潮》2003,(9):77-79
《百年潮》2002年第8期发表了吴雪晴同志的《1976年“南京事件”始末》(以下简称《始末》)一文,详细介绍了1976年3月29日爆发的南京人民反对“四人帮”的群众政治运动,是一篇很有价值的好文  相似文献   

19.
曹冷泉传略     
曹冷泉,原名赞卿,字襄忱,1901年10月生于安徽省颍上县一个自耕农家庭。幼年丧父,其母严于管教。少年时入私塾,1917年考入阜阳省立六中,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与进步同学讨论国家大事,组织学生会及“颍上旅外学会”,上街向群众宣传新化、新道德,揭露封建军阀投靠帝国主义祸国殃民的罪行。发动学潮,反对反动腐化的校长,被校方开除,后得邢元伟等老师说情,终允参加考试,以优异成绩毕业。  相似文献   

20.
燕凌 《炎黄春秋》2006,(9):16-21,27
1946年2月22日,在重庆,继之在其他一些城市,发生了一次爱国青年学生反对苏联侵犯中国主权的游行示威活动。是非曲直,本来是清清楚楚的。可是,几十年间,参加过这次行动的人们却为此背着一个“政治历史问题”的包袱,在历次政治运动中为此挨整,至少是被弄得不清不白、至今,在青年运动的历史记述中,对这一件事情还没有一个明白的说法,正式的史书,有的仍然沿用以往的负面论断,有的则撇开不提,说是“回避”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