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千年古塔 ,记载了一个被遗忘的王朝历史。有关专家说 ,承天寺塔是目前我国惟一有修建年代记载的西夏古塔。它的存在 ,对研究西夏寺庙、墓塔建筑 ,研究藏传佛教与西夏文化的传播和演变等 ,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1999年 ,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宁夏著名的贺兰山拜寺口双塔寺西侧山坡上 ,发现被土掩埋数百年的古塔塔基 50余座 ,以及近百个精制塔模等。尤其是塔基外包白灰上的彩绘 ,至今仍色彩艳丽。有关专家说 ,如此大规模塔群遗址的发现 ,在我国考古史上尚属首次。消息传出 ,在国内外引起震动。其实很多人还不了解 ,在原西夏国都城兴庆府也就是现在的…  相似文献   

2.
根据张澍诗文记载,他最早于武威清应寺内发现西夏碑,而武威清应寺正是西夏碑中所记载的西夏凉州护国寺,位于寺内的姑洗塔也正是西夏碑中多次提到的那座充满灵异色彩的宝塔,即护国寺感通塔。但是西夏碑确实被后来学者发现于大云寺碑屋内,致使今日学者对于张澍发现西夏碑地点持怀疑乃至否定的观点。纵观大云寺塔与姑洗塔的历史,根据阿育王奉佛舍利建八万四千塔的记载,可以断定西夏碑的最初发现地应是武威清应寺。  相似文献   

3.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西夏碑),刻于西夏天祐民安五年(1094年),是存留至今的西夏文碑刻的珍贵遗物。此碑现存甘肃省武威县文化馆(见图)。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不知何时被封闭在一座碑亭内。清嘉庆九年(1804年),才由甘肃省著名学者张澍打开,使人们得以重睹,后几见著录。西夏碑碑身高2.5、宽0.90米,两面撰文。一面刻西夏文,以西夏文篆字题名,意为"勅感应塔之碑文"。正文为西夏文楷字,计二十八行,每行六十五字,第一行意为"大白上国境凉州感应塔之碑文"。另一  相似文献   

4.
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金山乡贺兰山拜寺沟内十余公里处,有一座正方形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它就是建于西夏时期的拜寺沟方塔,塔亦因沟名和塔形而得名。198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展文物普查,误以此为明代建筑。1990年11月,方塔被毁。同年12月初,有关部门到现场联合调查时,获得墨书西夏文和汉文题记的木塔心柱,才知道这座方塔是有准确年代可考的少有的西夏建筑。  相似文献   

5.
宁夏贺兰县拜寺沟方塔废墟清理纪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1年,宁夏自治区考古工作者在清理被不法分子炸毁的贺兰山拜寺沟一座西夏古塔时,发现包括大量刻经、写经在内的约12万字的西夏文、汉文文献及文物。其中直接译自藏文的一套9册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保存较好,版本为国内外罕见。特别是这部经书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木活字印刷品,在印刷史上有重要意义。根据有关题记,知这批文献文物与西夏皇室有密切关系。是西夏考古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6.
宁夏考古专业人员最近在清理被炸毁的西夏方塔废墟时,发现国内外从未发现过的8本西夏文佛经孤本,这对西夏学研究具有难以估量的价值。 西夏方塔位于贺兰山腹地,距东麓沟口约十公里,目前无路可通,人迹罕至。去年11月下旬,这座千年古塔被不法分子炸毁,宁夏考古所西夏研究室主任牛达生研究员等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对废墟进行了为期近1个月的清理。清理中发现西夏文和汉文佛经、文书,西夏文木牌,印花和绣花丝织品,  相似文献   

7.
“现在的西夏王陵被风蚀得很严重,若再不进行抢救性保护,这处令世人惊叹的‘东方金字塔’将会不复存在。”银川西夏王陵管理部门的负责人不无忧虑地说。西夏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党项族王朝,公元1227年被入侵的蒙古帝国军队所灭。为了报复西夏人在战争中屡次诈降,蒙古人将西夏王陵付之一炬。这座由9座皇帝陵园和250多座达官贵人的墓葬组成的陵园建筑  相似文献   

8.
西夏方塔塔心柱汉文题记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塔位于宁夏贺兰县金山乡贺兰山东麓拜寺沟内,距沟口约10公里的贺兰山腹地。方塔不见文献记载,以塔形名之。1984年全区文物普查中被视为明代建筑。1990年11月,被犯罪分子炸毁,成一片废墟。12月7日,自治区文化厅、公安厅联合调查现场时,获得墨书西夏文和汉文题记的木质塔心柱,知其为少有的西夏古塔。第二年8月,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清理、发掘,出土了一批珍贵的西夏文物。 方塔是一座密檐式砖塔,高13层。塔基用毛石堆砌而成,塔身直接从塔基筑起,不设基座,第一层较高,以上逐层递收,并于3、10、12 层构筑塔心室,其余各层实心,塔刹早毁。塔心柱上下段之间榫卯相接,通塔心室,贯穿全塔。方塔被毁后,塔心柱除下段仍保存于方塔底部的残体内外,余皆采集于废墟之  相似文献   

9.
宁夏发现西夏文木活字印本据《光明日报》1996年11月17日报道:宁夏考古工作者从一座西夏古塔中发现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木活字印刷品,我国和世界印刷史的相关部分将因此而改写。这些1991年9月出土的西夏文佛经,经宁夏考古所63岁的研究员牛达生研究,确认...  相似文献   

10.
刘茂德 《丝绸之路》2013,(14):23-25
武威是西夏西凉府的所在地,是仅次于首都兴庆府的第二大城市,"大夏开基,凉为辅郡"。迄今为止,在武威境内发现的多处西夏遗址、遗物,均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其中,西夏木缘塔以其独特的造型、丰富的文化内涵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为国宝级文物,现珍藏于武威市博物馆。  相似文献   

11.
西夏碑,全称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是迄今所见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最有研究价值的西夏碑刻.被世人誉为“稀世珍宝”。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碑原被封闭在武威清应寺一座砖砌的碑亭内,清嘉庆九年(1810年),由甘肃著名学者张澍发现,世人得以重睹。1927年。武威大地震,清应寺受损严重。后来,碑被搬迁并竖立在文庙文昌宫西廊房石刻展厅保存展出。竖碑时,为了确保碑身稳固,碑座被埋于地表下。1981年。因碑身有所倾斜。又对碑座地基进行了加固处理。仍将碑座置于地表以下。只有一少部分露出地面。  相似文献   

12.
陈永耘 《文博》2010,(5):22-27,55
西夏遭到蒙古毁灭性的打击后,人民流散,城池沦为废墟,遗迹、遗存屈指可数。加之宋、辽、金修史,也刻意跳过西夏这一段历史,致使西夏历史几乎不被后人所知。清嘉庆著名学者张澍发现了《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通过这块夏汉文合壁碑的碑文,揭开了西夏文字之迷。自此,西夏历史文化才犹如一方初遭洞开的迷阵。因此,西夏文物考古资料,特别是有文字记录的碑刻就显得特别重要,它犹如一卷卷石刻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史籍的不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书法艺术价值,成为揭开西夏历史文化神秘色彩不可或缺的实物佐证,具有丰富的史料、文物价值,对考证史籍、辅翼方志、存史资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成熟的藏传佛教善逝八塔建筑体系中,塔座部分设四层阶级、各面当中凸出并设阶梯的类型被称为"天降塔",阶梯被比拟为纪念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后降下阎浮提时所踏的三道宝阶。"天降塔"并非根据印度的某座塔所仿建,而是塔所体现的象征体系的重构。藏传佛教后弘期早期西藏西部流行四面具阶梯的塔,照此标准被认定为天降塔。在当时,这种塔与忉利天降下的佛传情节显然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因此现阶段把它们视作"具阶梯塔"更为确切。方形塔基的具阶梯塔最早见于犍陀罗,随着犍陀罗佛教文化的传播,也见于阗、龟兹、梵衍那和迦湿弥罗等地。西藏西部的地理位置与上述地方邻近,文化交流的结果之一就是涌现出具阶梯塔,这可以解释为何同时期在卫藏以及受藏传佛教强烈影响的西夏等地区很少看到这种塔的影子。根据文献可知,具阶梯塔的阶梯象征四圣谛或四不护,是塔的重要构件。天降塔最初形成之时,其建筑形制借鉴了包括西藏西部在内的内陆亚洲流行的具阶梯塔,而为了强化它与忉利天降下故事的呼应关系,阶梯改用并列的三道,这也可以看作具阶梯塔与真正意义上的天降塔的一个分水岭。  相似文献   

14.
西夏木板画     
1977年以来甘肃省武威上县西郊林场发现了几座西夏墓葬,出土了一批重要的西夏文物。其中葬于西夏天庆七年(公元1200年)的二号墓出土了二十九块木板画。1-7,封三1-5),三号墓清理出二块木板画,(图8、9),更为珍贵,是西夏绘画艺术的珍品,是研究西夏社会生活和绘画艺术的重要资料,在西夏考古工作中尚属罕见。  相似文献   

15.
<正>在莲池水东楼南侧,立有两座用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文字——西夏文刻写的经幢,这两座经幢是1962年9月原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在保定北郊韩庄发掘出土的,是我省明代的重要考古发现之一。  相似文献   

16.
清嘉庆九年(1804),著名金石学家张澍先生,同友人到凉州大云寺游览,在寺中无意发现一座被砖封闭几百年的古亭。人们都说:这个古亭不能打开,否则,将会给凉州带来莫大的灾难。张澍先生认为这是谣言,三番五次到寺中说服僧人,并强行家丁打开了碑亭,发现了一件稀世珍宝──西夏碑。此碑后移置文庙,如今在武威市博物馆保存。 西夏碑,碑高2.6米,宽1米,厚0.3米。碑首呈半圆形,两面正中用汉文和西夏文篆额,边阴刻对称的伎乐舞女,翩翩起舞,动作优美,造型生动。舞女胸和手腕上有饰物,赤露上身、双脚,下着长裙,面形肌…  相似文献   

17.
牛达生 《考古与文物》2001,(3):88-92,96
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封建王朝。它立国西陲,与两宋辽金抗衡,从1038年建国到1227年被蒙古灭亡长达190年,在我国历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西夏立国的时间虽比辽短,但比北宋、南宋、金都长达数十年。但在24史中,西夏仅以“传”附于宋、辽、金三史内,而无西夏史,使我们对西夏的了解和认识受到很大限制,研究西夏曾被称为“绝学”。  相似文献   

18.
1979年和1980年,宁夏文物考古工作者,在贺兰山北端的大风沟和榆树台(都在石咀山市西部的深山中),先后发现钱币窖藏,出土了两批钱币。笔者参与现场考察,并进行了分类清理。在考察清理过程中发现,这是两座非常重要的西夏时期的窖藏(1),内有极为珍贵的西夏钱币,从而引起研究西夏钱币的兴趣,本文拟就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对西夏钱币进行初步探讨。笔者不闇钱币学,加之资料缺乏,错误在所难免,尚祈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9.
周颂安 《文献》1998,(3):79
西夏文字是一千年前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王朝创制并使用的文字,后世失传.19世纪至20世纪之交被重新发现,因识者寥寥,被称作"天书".研究这种文字及其文献的"西夏学"被称为"绝学".近一个世纪以来,在中外西夏学学者的共同努力下,西夏学已发展成为一门国际显学,但迄今为止,世界上尚未正式出版过一部西夏文字典.  相似文献   

20.
从银川市区出发,驱车西行一小时,可直抵巍峨壮观的贺兰山。西夏王陵就坐落在贺兰山下一片奇绝的荒漠草原上。进入陵区,9座西夏帝王陵园和200多座王公贵戚的陪葬墓一览无余,博大雄浑,悲壮苍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