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凯 《文史博览》2005,(11):63-63
“老五”姓王,真名树武,司机出身,粗通文墨,颇具湘籍人士的执拗,常怀“天下勾公”的理想,在湘潭工行当保卫干事有十多年,很有一些不甘寂寞,三十多岁时加入了中国致公党,成了一位地道的民主党派人士。那年,行里在韶山的一家酒店经营有些问题,急聘一位经理,老五读电大时,学的是商业企业经营管理,这回动了心,仗着开小车时与领导熟悉,狠狠地推销了一回自己,还动真格的,戒了酒,丢了牌,把自己关在家里好几天,居然整出一份有模有样的竞聘报告。领导见他来真的,终于答应他试任一年。  相似文献   

2.
萨科齐在竞选法国总统时,被一些左派人士戏称为“美国先生”,而他本人似乎也铁了心,要跟希拉克时代与美国唱反调的戴高乐主义“决裂”。那么,在他“当家作主”的新时代,法国与美国真的能建立起“深厚、真诚、坚定”的伙伴关系吗?萨科齐亲美,应该说并非做秀。这与他的性格有一定关系,他曾评价自己是“一个实际行动的男人”、“一个务实  相似文献   

3.
王明锐 《纵横》2011,(3):16-18
“邓稼先”这个名字,现在已为广大中国人民所熟悉。他是“两弹元勋”,是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将自己的智慧、个人幸福以及生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中国的国防事业,赢得了人民的尊敬。他是一位英雄,同时又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我们有个好传统,对领导,对专家,不称呼官衔,而是以“老张”、“老李”相称。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亚洲观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是一位气魄宏伟、眼光远大的革命家,他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同时,始终注视世界大势的发展,尤其关注亚洲问题。他的足迹到过亚洲不少国家与地区,与亚洲各国的朝野人士有过各种交往,逐渐形成自己的亚洲观。孙中山的亚洲观,概而言之,是他对亚洲在世界上地位的认识,振兴亚洲的思想、方针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都丽 《神州》2012,(22):351-351
人们常说:美好的人生必有三乐——一是读书时遇到一位好老师,二是工作时遇到一位好领导,三是成家时遇到一位好伴侣!“三乐”即“三好”,“三好”即“好老师、好领导、好伴侣”。粗略看来,三者皆是单独存在的个体;细细品味,三者却是不可分割的共体。试想,没有好老师,怎会有好领导;没有好领导,怎会有好老师;没有好老师,怎会有好伴侣;  相似文献   

6.
贾拓夫同志,陕北苏区创始人之一。他帮助长征中的中央下了到陕北苏区站住脚,领导全国革命的决心。长征中,他功劳卓著,受到中央赏识。建国后,他在国家高层经济工作领导群中,比较注重调查研究,比较实事求是,所以能在1959年,大跃进的疯狂时期,提出与当时风行的相左的不同意见,为此受到错误批判与处分。这么一位优秀的高级干部,“文革”中被康生唆使所谓“造反派”的“小将”迫害死了。这是贾拓夫任国家计委副主任时,一位在他领导下的老干部,带着沉重的心情,写来的一篇纪念文章,文字写得很朴素,但有些道理深,值得大家思考。  相似文献   

7.
侯延昌 《神州》2013,(23):176-176
作为一位时代的巨人,邓小平身上闪耀着无数的光辉,而纵观邓小平的一生,其领导艺术有众多值得赞扬与学习的地方,他的领导既有高度的原则性,又有具体的灵活性。在政治斗争中,他韬光养晦,不重名位,柔中寓刚、绵里藏针:在治理国家中,他坚持“中央要有权威”,“领导就是服务”.提出“猫论”、“分三步走”、“不争论”等治国谋略;他提倡知人善任,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的领导艺术.是经过实践的检验,是我永远值得借鉴的宝贵精神财富。本文将简要从三个方面简单阐述邓小平的领导魅力与艺术。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位时代的巨人,邓小平身上闪耀着无数的光辉,而纵观邓小平的一生,其领导艺术有众多值得赞扬与学习的地方,他的领导既有高度的原则性,又有具体的灵活性.在政治斗争中,他韬光养晦,不重名位,柔中寓刚、绵里藏针:在治理国家中,他坚持“中央要有权威”,“领导就是服务”,提出“猫论”、“分三步走”、“不争论”等治国谋略;他提倡知人善任,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的领导艺术,是经过实践的检验,是我永远值得借鉴的宝贵精神财富.本文将简要从三个方面简单阐述邓小平的领导魅力与艺术.  相似文献   

9.
上期谈曼联主帅弗格森的领导耍诀,以及他如何利用自己的火爆脾气作为武器和策略,来领导一班有天分却难以驾驭的“坏孩子”。本期意犹未尽,再谈他的领导要诀。  相似文献   

10.
恋上这张床     
申易 《世界》2012,(3):20-21
采访Brian时,他正忙于Westin天梦之床“寻梦之旅”中国路演活动。那时的他一天飞一个城市,不遗余力地用雪白的“天梦之床”告诉人们“即使在旅途中,每一位客人都能像睡在自己家的床上,一样舒适。”  相似文献   

11.
马化福 《文史天地》2009,(12):45-48
稍有一点文史知识的人都知道苏轼苏东坡是我国北宋时一位伟大的文学艺术家,是一位全才,诗文词赋无所不精,音乐书画无所不能。他的诗民间都有“韩潮苏海”的说法,意思是说:韩愈的诗如钱塘潮水,苏东坡的诗像大海一样宽广。他的文正如他自己所说:“行其所当行,止其所当止。”挥洒自如,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杯足球赛热火朝天和武汉市渡江胜利结束的日子里,不由得使我想起并深深怀念一位关心热爱体育的长者和领导。他是一位非中共人士,五十年代武汉市的副市长兼省市体委主任孙耀华同志。他在工作中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群众路线,他的敬业精神和言传身教的范例,给老一代运动员留下难忘的记忆。五十年代中期,着市体委合署办公,由市领导,孙副市长就是这个时候来领导和管理省市体育工作的。当市长日理万机,工作繁忙,体育只是他分管工作的一小部分,只能定期来体委和运动队。在运动员的心目中,市长是“大官”,运动员是平民百姓…  相似文献   

13.
李永宁 《丝绸之路》2013,(20):21-21
段先生很大度,不计较小事情,受委屈时不气馁。“文革”时他被开除下乡,受了那么多年的委屈,但是他从来不谈这些事。他很爱书,买了那么多书,那些书很宝贵,比如美术全集,一大摞子,几大套,当时很不容易买,也很值钱。当时他以为自己今后不能再继续搞敦煌学了,就都送给资料室。从那种状况过来的人,一定有很多的怨气,但是他没有。他平反回来后,没当领导时不说,当了领导后仍然不说,发牢骚都没有过。当了院长既不吹嘘自己,也不诉说自己的委屈。  相似文献   

14.
父亲的故事     
丁耘 《贵阳文史》2009,(4):62-64
我的父亲丁益智是贵阳市的一名小学教师.祖上是江西人,他出生在贵阳四川巷。他的父亲是一位在江西会馆为贫困孩子们上课的“先生”。由于经济的原因父亲和他的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是少之又少.所以当父亲有了自己的小家时他是非常珍惜的。他十分热爱教师的工作。工作起来兢兢业业。  相似文献   

15.
◆失去与拥有有位企业家在商界有着惊人的成就,他的事业几乎达到巅峰。有一天,他陪同他的父亲到一家高级酒店用餐,现场有一位琴艺不凡的小提琴手在为大家演奏。这位企业家在聆听之余,想起自己当年也学过琴,而且为之痴迷。他不无感慨地对父亲说:“如果我坚持学琴的话,现在可能也会在这儿演奏呢。”“是呀,孩子,”父亲回答:“不过那样的话,你现在就不会在这儿用餐了。”我们常为失去的机会或成就而嗟叹,但往往忘记了为现在所拥有的感恩。◆知道自己“有限”的聪明有一个聪明的孩子。一天妈妈带着他去商店买东西,老板看他可爱,就打开一罐糖果,…  相似文献   

16.
“行使权力的人不能有获得好处的优先权。如果切蛋糕的人让别人先拿,自己最后拿,他就会切得公平。”成思危说:“希望你们把我当成一位朋友,一位公民,一位学者。”除了继续关注证券市场的法制建设外,成思危致力于改善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尤其致力于立法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他还把目光投向了中国未来20年的发展,呼吁不要过分注重发展速度,慎言“30-50年赶上美国”,要追求有效益的速度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对于“股市泡沫论”,成思危认为:“股市本身是虚拟经济。虚拟经济总是处于膨胀、泡沫生成、泡沫破灭、紧缩这样一种循环运动中。但这种周期性并不是简单的循环往复,而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他相信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经过二三年的艰苦努力,一定能够使中国股市恢复本色。  相似文献   

17.
武汉市工商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从1945年至1994年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在工商界工作。他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满腔热忱地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他就是王际清同志,人们习惯地尊称他为“际老”。  相似文献   

18.
李宏 《文史春秋》2003,(6):41-44
近日,一位古稀英国老人来到青岛,归还了他5岁时偷到的一颗“龙牙”。在归还“龙牙”时。老人将刻在一块木板的“歉”字举过头顶,希望得到青岛人民的理解和宽容。老人勇于正视自己幼时所犯的错误的举动,感动了一个青岛市,也引来了央视《聊天》节目主持人倪萍。  相似文献   

19.
往前看     
去采访一位企业界人士,他的经历跌宕坎坷,先是以“挪用资金罪以及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被判有期徒刑一年零7个月,3年之后,法院宣告他无罪。他就是曾有“中国民营石油第一人”之称的龚家龙。  相似文献   

20.
难忘父母情黄炎培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又是一位勤奋的诗人。他1878年10月1日出生在江苏省川沙县城关镇(今属上海市)。17岁时,他父亲病故,终年39岁,黄炎培曾写诗纪念。比较而言,黄炎培怀念母亲的诗更多。他认为,“世界上有美人,最美的是母亲;世界上有好人,最好的是母亲。”他记得,大约他十岁左右,一天午饭,有一碟菜,他想吃。母亲说,留一下,某人要来吃饭。儿啊!待人好些,自己省俭些。黄炎培一直没有忘记这件事。1929年他52岁时,专门写了一篇题为《母训一则──待人好些,自己省俭些》的短文,教育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